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4-1 08:43 编辑
现在终于可以得出七个结论:
1、用历法,不用日食,可以得出西周王年;
2、用日食不用历法,也可以得出西周王年;
3、二者所得的王年结果一致。说明这不会是偶然,天再旦是日食的观点是对的,也说明历谱来源可靠。
4、如果有不同意见者,估计是考虑不系统所致,应该还有解决不了的自相矛盾处。
5、用吴虎鼎作厉世器与不用吴虎鼎都可以推导出同样的厉世王年。用日食或历法卡出的厉世十八年十三月历日与吴虎鼎不矛盾。
6、伊簋不能是恭世或厉宣器。
7、吴虎鼎和伊簋不能同是周平王器。甚至二者没有一个是平王器。吴虎鼎只能是厉世或平世;伊簋只能是穆世或平世。准确界定,尚须待考。
笔者不相信吴虎鼎和伊簋是周平王器,虽然这两器已不是西周断代的必要条件。
《国语·周语》和《史记·周本记》均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月之交》记幽王时“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周语下》记卫彪傒语说,早在幽王时,成周“已亡其百姓,其坏之也久矣”。
因为周平王东迁过程时很穷,到后很穷,伊簋所谓的百工有没有都在两可,何况让伊“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易女(锡汝)赤巿(韍)、幽黄(衡)、(銮)旂,攸(鋚)勒”?
《左传襄公十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时,伯舆之大夫瑕禽所说: “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荜门闺窦,其能来东底乎,且王何赖焉? ”平王东迁,只有七姓随迁,供奉平王开支。
周平王死时,穷得没钱下葬,到鲁国讨要葬品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 【传】 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客案:天子七月下葬。从二月到秋,天王还没有下葬。周桓王让他的一个本家小兄弟“武氏子”到鲁国借钱。武氏子是周平王的一个小孙子,官为大夫。(《元和姓纂》云:“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秋季还来鲁国“求赙”,即借下葬钱财。《公羊傳》疏之:“......何譏爾?喪事無求,求賻非禮也......”
平王的下任周桓王临死那一年,连辆好车都没有,也到鲁国讨要。死后因没钱下葬,一直到七年后才安葬。七年呀,而不是“天子七月下葬”,啥原因?凑不齐下葬的经费。好歹也是天子,不能草草一埋算了,也要弄些陪葬品的。 【经】(鲁桓公)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三月乙未,天王崩。【传】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来求车,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私求财。客案:堂堂天子来异国求车,说明什么问题?本国做不好。类似这般穷的周平王能让伊“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易女(锡汝)赤巿(韍)、幽黄(衡)、(銮)旂,攸(鋚)勒”?
【经】(鲁庄公)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夏四月,葬宋庄公。五月,葬桓王。
东迁之后的宗周如何呢?
《诗经》有《王风·黍离》一诗,《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周室既卑,平王东迁,止于成周,秦仲焉东居周地,以守周之坟墓,秦以始大。
客案,秦国也只能保证周的坟墓不被破坏而已,至于宫室,“尽为禾黍”,管不了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