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周易卦序研究(2)/易平方图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4-4-2 10:00| 查看数: 2484| 评论数: 14|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4-4-2 15:19 编辑

周易卦序研究(2)/易平方图
J.M.九宫格

易平方图是一幅独特的卦图,它将64卦按照“位爻系数”规则进行赋值,并按爻值数顺序排列在一个八八方图中。这种排列方式揭示了周易卦序的深层逻辑和哲理。易平方图的设计精巧,通过三爻双向小横图作为其经、纬双轴,使得六爻卦的上下三爻成为卦项的经纬坐标,从而清晰地展示了卦符之间的关系。

易平方图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对称现象:两对角线各有28对卦偶呈轴对称分布。这种分布方式完美地体现了“非覆即变”的形态特征,不仅展现了相综卦耦、覆變卦耦的对称关系,更在卦联、卦群等复杂结构中展现了高度的对称性和有序性。这种对称性和有序性使得易平方图在型制上与周易卦序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进一步印证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易平方图不仅是一幅卦理十足的卦图,而且卦理与数理在其中相互协调,形成了一幅逻辑严密的易图。它为我们揭示了周易卦序的起始源图和整体逻辑的基础源图,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周易卦序的基础渊源。通过对易平方图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周易卦序中卦耦的数理特征,如相综两卦爻值数之和是9的整倍数、之差是7的整倍数等,这些特征进一步证明了周易卦序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易平方图还通过其独特的区域划分和卦群、卦联的组构,展示了周易体系的层次结构。这种层次结构不仅体现在卦符的排列方式上,更体现在它们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哲理之中。通过对易平方图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卦序的逻辑结构,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周易的精髓和智慧。


ls01.png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2024-4-6 06:28:39

逻辑自洽,指的是一个论述自身没有逻辑矛盾,即可以自圆其说。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逻辑自洽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它确保我们的论述、理论和模型在逻辑上是连贯和一致的。


j_ming 发表于 2024-4-6 06:29:08

在哲学、数学、物理学等领域,逻辑自洽是理论或系统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一个逻辑自洽的系统或理论,其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协调一致的,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j_ming 发表于 2024-4-6 06:29:49

逻辑自洽并不意味着理论或系统的真实性或正确性。一个逻辑自洽的论述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它可能基于错误的假设或前提。同样,一个真实的理论或系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显得逻辑不自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尚未发现所有相关的因素或关系,或者我们的理解还存在局限性。


j_ming 发表于 2024-4-9 21:48:14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4-4-10 10:56 编辑

ls.png


j_ming 发表于 2024-4-14 08:52:56

在探索和理解周易卦序时,我们需要注意示人形态与真实形态之间的区别,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包括客观规律和主观认知)来全面理解其含义和内在逻辑。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方法或理论(如易平方)来补充和完善我们的理解。


j_ming 发表于 2024-4-19 06:06:59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4-4-19 19:40 编辑

ls.png


j_ming 发表于 2024-4-22 12:23:16

本经读透,把易传放一边去;卦辞读透,把爻词放一边去;卦序读透,把繇辞放一边去;卦符读透,把本经放一边去!

这句话似乎是在讨论如何深入理解和研究《易经》这部古老的经典。


j_ming 发表于 2024-4-22 12:23:58

本经是《易经》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以及相应的卦辞。卦辞是对卦象的解释和说明,是理解卦象的关键。因此,读透本经是非常重要的。


j_ming 发表于 2024-4-22 12:24:54

卦辞和爻词也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卦辞是对整个卦象的概括和解释,而爻词则是对每一爻的具体解释。通过深入研读卦辞和爻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每一卦和每一爻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j_ming 发表于 2024-4-22 12:25:27

卦序和繇辞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卦序反映了六十四卦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易经》的结构和体系。而繇辞则是对卦辞的进一步解释和发挥,有助于深化对卦辞的理解。


j_ming 发表于 2024-4-22 12:26:13

卦符作为《易经》的基础符号,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深入研究卦符,可以了解《易经》的符号体系和象征意义,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整个《易经》的哲学思想。


j_ming 发表于 2024-5-20 07:05:58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4-5-20 08:33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s11.png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易学卦序的演变并非“结构决定论”的单线程进程,而是思想需求、数理探索与实践传统交织的结果。纵横八宫的结构共性恰似数学中的“不同解”,揭示了对同一问题(六十四卦排列)的多元探索,而非时间先后的铁证。唯有将结构分析与文献、考古、思想史证据交叉验证,方能逼近历史真相。


j_ming 发表于 5 天前
结构类型无法单独断代
  • 共时性多元并存
    战国至汉初的易学发展中,多种卦序系统(如通行本、帛书本、归藏本)可能长期并存,服务于不同地域或学派的占卜需求。八宫结构作为一种高效分类法,可能被多个系统*独立采用。
  • 历时性重构的可能
    帛书卦序虽出土于西汉墓,但其八宫结构的严密性可能反映汉代象数学的兴起,而非单纯继承更早传统。相反,通行本卦序的松散对称性反而暗示其原始性。
  • 综合判断
    结合考古年代与思想史脉络,通行本卦序的形成应早于帛书卦序,但两者结构差异主要源于功能分化(通行本重义理,帛书本重数术),而非单纯的线性演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