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周易格局图的由来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5-2-11 20:22| 查看数: 2071| 评论数: 8|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11 20:38 编辑

周易格局图的由来
J.M.九宫格

周易格局图的构建遵循以下步骤:
1. 易平方图演化(易平方图→图1.)
将易平方图(8×8方阵)依“位爻系数规则”生成的卦码,构建为三轴架构幻方。图1.的卦码排列既满足幻方条件,亦体现经综纬错三轴的交错关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固定图2.结构
保留图2.的核心区域(剔除图1.部分行列),固定其卦码原位不变。图2.中空缺处对应图1.被移除的行列卦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非覆即變互换(图3.→图4.)
将图3.中8对卦码按“非覆即變”原则互换:
  • 覆卦:上下卦位互换(如“12 33”覆为“33 12”)。
  • 变卦:水平镜像互换(如“0 63”变为“63 0”)。
    总计调整16步(每对互换计2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区域调整(图5.→图6.)
对图5.剩余卦码进行镜像或相邻位移:
  • 镜像移动:如卦码“1”跨中轴镜像至“62”位,再竖向移一格至“55”位(计2步)。
  • 相邻移动:如卦码“1”竖向移一格至“8”位,再横向镜像至“55”位(计2步)。
    总计调整16卦48步(每移动一格或镜像一次计1步,以最短路径为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叠加合成周易格局图
将图2.(固定核心)、图4.(覆變互换)、图6.(区域调整)三图叠加,还原易平方图的群联配套逻辑,最终形成三轴架构的周易格局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键逻辑验证
  • 图3.→图4.:所有卦码均按非覆即變完成交换。例如:

    • 相错卦“42 21”互换为“21 42”。
    • 相综卦“12 33”覆换为“33 12”。

  • 图5.→图6.:卦码位移符合镜像与相邻规则。例如:

    • 卦码“62”横向镜像一步,再竖向移一格至“8”位。
    • 卦码“61”横向镜像一步,平移一格后竖移至“15”位。

  • 叠加规则:不同层级卦码无冲突覆盖(图2.为底层,图4.、图6.依次叠加)。
  • 调整总步数:共64步,合六十四卦“一卦一步”之数理。


结论
周易格局图通过爻位系数转换、幻方架构、非覆即變互换及镜像调整,将易平方图重构为兼具数理对称与卦象逻辑的复合方图,完整诠释“经综纬错”的周易哲学内涵。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2025-2-12 02:34:26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13 14:33 编辑

周易格局图提供了阐述卦序定义的版图,版图本身也是定义的一部分。

lss020.png

卦序的定义并没有直接确定六十四卦的具体排列。为了验证具体的排列方案,必须将易平方图的单间花相错、单间花相综、对角线相综等多幅变例逐一与该排列方案进行“单循环充分演绎”的验证。只有当所有变例都成功通过验证后,该排列方案才会被认定为准确。


j_ming 发表于 2025-2-12 12:32:03
孟喜卦气说(汉代)
  • 核心内容
    西汉孟喜创立的卦气理论,将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相配,以**四正卦(坎、离、震、兑)**统领四季,其余六十卦分主一年365.25日,每卦约主6日7分(“六日七分法”)。
  • 卦序逻辑

    • 四正卦:对应冬至(坎)、夏至(离)、春分(震)、秋分(兑)。
    • 十二辟卦(又称“消息卦”):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分主十二月,象征阴阳二气的盛衰循环。
    • 余卦分配:剩余四十八卦按“公、侯、卿、大夫”等级分属各节气,与物候对应(如“候卦”“大夫卦”等)。

  • 出处
    《新唐书·历志》引孟喜说,清代惠栋《易汉学》有详细复原。
  • 推荐文献

    • 刘大钧《周易概论》(详解卦气说与历法关系)
    •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分析孟喜卦气的哲学背景)



j_ming 发表于 2025-2-13 01:49:35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15 02:57 编辑

lss021.png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01:36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02:5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11:58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0 13:04 编辑

“经综纬错”的周易哲学内涵
周易格局图深邃地诠释了“经综纬错”的周易哲学精髓。其中,“综”蕴含着卦象的覆反相联,它象征着对卦象的全面纵观与整体性的把握,是洞察易理之全貌的钥匙;“错”则体现了卦象本性的颠覆与变迁,它揭示了卦象内在本质的变化多端及外在形式的千差万别,是易变之道的生动写照。而“经”与“纬”,则如同交织的线索,代表着世间万物错综复杂的关联与交错,构成了易理中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宏大图景。周易格局图,以其独特的数理对称与卦象逻辑相融合的复合方图形式,将《周易》深邃的哲学思想与精妙的数理逻辑,以直观而形象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深入探索、细致解读《周易》的奥秘,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工具与坚实的支撑。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13:0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0 13:27 编辑

“综”与“错”的哲学内涵

“综”:指的是卦象的覆反相联,即一个卦象上下颠倒后形成的新卦象。例如,屯卦(䷂)的综卦是蒙卦(䷃),而乾卦(䷀)的综卦是它自身。这种覆反关系象征着对卦象的全面纵观与整体性把握,是洞察易理之全貌的钥匙。

“错”:则体现了卦象本性的颠覆与变迁,即一个卦象的阴阳爻完全相反后形成的新卦象。例如,乾卦(䷀)的错卦是坤卦(䷁)。这种变化揭示了卦象内在本质的多变性与外在形式的多样性,是易变之道的生动写照。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13:02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0 13:29 编辑

“经”与“纬”的象征意义

“经”与“纬”:如同织布中的经纬线,象征着世间万物的错综复杂与相互关联。在《周易》中,“经”代表纵向的、稳定的规律,如天地运行的恒常法则;“纬”则代表横向的、动态的变化,如万物生灭的多样性。二者的交织构成了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宏大图景。

例如,昼夜交替是“经”的体现,而四季变化则是“纬”的表现。二者的结合,展现了宇宙中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15:33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02:46 编辑

关于周易格局图的逻辑审核与叙述性审核
一、整体结构分析
  • 格式与排列

    • 图中卦象按8x8方阵排列,每格包含卦名与卦序数,结构清晰。
    • 卦序数(如乾1、坤2等)符合《周易》传统卦序,便于对照。

  • 上下半图(经)划分

    • 上半图:第1至4行。
    • 下半图:第5至8行。
    • 上下半图的分界清晰,便于分析“经”的逻辑。

  • 中轴对称(纬)划分

    • 中轴线为第4列与第5列之间。
    • 左右两部分应形成对称关系,体现“纬”的逻辑。


二、“综卦”与“错卦”关系审核
  • 综卦(覆卦)关系

    • 例1:屯卦(3)的综卦为蒙卦(4),图中“屯”位于第1行第7列,“蒙”位于第4行第7列,上下对称,符合逻辑。
    • 例2:革卦(49)的综卦为鼎卦(50),图中“革”位于第4行第2列,“鼎”位于第1行第2列,上下对称,符合逻辑。
    • 乾卦(1)坤卦(2)的综卦为自身,位置正确。

  • 错卦(反卦)关系

    • 例1:乾卦(1)的错卦为坤卦(2),图中“乾”位于第1行第3列,“坤”位于第1行第6列,左右对称,符合逻辑。
    • 例2:坎卦(29)的错卦为离卦(30),图中“坎”位于第7行第3列,“离”位于第7行第6列,左右对称,符合逻辑。
    • 例3:既济(63)与未济(64)互为错卦,图中“既济”位于第4行第3列,“未济”位于第4行第6列,左右对称,符合逻辑。


三、“经”与“纬”的逻辑关联
  • 上下半图(经)关联

    • 上半图以“乾、坤”为核心,象征天与地;下半图以“泰、否”为核心,象征通与塞。
    • 上下半图的卦象排列体现了“天地交感、万物化生”的哲学思想。

  • 中轴对称(纬)关联

    • 左右两部分形成对称关系,例如:

      • 第1行第2列“鼎”与第1行第7列“屯”对称。
      • 第4行第2列“革”与第4行第7列“蒙”对称。

    • 中轴对称体现了“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四、序号轨迹的顺畅性分析
  • 整体序号分布

    • 序号从1(乾)到64(未济)依次排列,严格按照传统《周易》卦序。
    • 序迹跳跃是为了在“经综纬错”的框架下实现“两两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

  • 序号跳跃的顺畅性

    • 序迹跳跃虽不符合传统卦序的连续性,但在“经综纬错”的框架下,跳跃是合理的。
    • 例如,“乾1”与“坤2”虽未相邻,但通过左右对称实现了“就近”与“顺势”;“屯3”与“蒙4”虽未相邻,但通过上下对称实现了“不迂回”。


总结
周易格局图在“经综纬错”的准确性上完全符合逻辑:
  • 错卦:全图中轴对称(横向对称,纬),例如“大过”与“颐”、“乾”与“坤”、“坎”与“离”等,位置正确。
  • 综卦:上下半图对称(纵向对称,经),例如“屯”与“蒙”、“革”与“鼎”等,位置正确。
  • “经”与“纬”:上下半图与中轴对称的划分合理,体现了“天地交感”与“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当前格局图的序号轨迹在“经综纬错”的大背景下是合理的,体现了“两两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符合“就近、顺势、不迂回”的构思要求。序迹跳跃并非随意,而是为了在“经综纬错”的框架下实现逻辑上的对称与平衡。周易格局图完全贴合《周易》“经综纬错”的哲学精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