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大泉旱船舞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25-2-20 16:25
|
查看数: 25
|
评论数: 0
|
帖子模式
大泉旱船舞
来源:新乡非遗
大泉旱船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镇大泉村艺人丁黑元(1838—1907年)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一种以老调怀梆戏为引子、穿插有一系列武术动作、模拟水中行船情景、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汉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属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中文名:大泉旱船舞
批准时间:2021年7月15日
遗产级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Ⅳ-13
创作经历
据大泉村77岁村民张乐知介绍,该村的旱船跟丁黑元有关。
丁黑元自幼聪明伶俐,学啥像啥,学啥会啥,在他自创旱船舞之前,依靠演“扁担吼”为生。扁担吼顾名思义,就是演出艺人的全部家当有扁担就可以全部带走,转场演出非常方便。到了演出地点,丁黑元用蓝粗布围城一个高2米、直径1.5米的围子,用于隐身。艺人站在围子中央,手托用线、细棍支撑的布偶(20厘米高)进行演出,伴奏乐器只有一面固定的铜锣,艺人用脚根据演出需要触动连接机关,敲响铜锣。由于场地限制,艺人只需一人,因此艺人要根据演出需要模仿男声、女声、老人、小孩等声腔。丁黑元40多岁的时候通过演“扁担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村南盖起了楼房,村民称他家所在的位置为“南楼院”。在过去,人们将剃头、割脚、澡堂搓背、唱戏的行当都称为“下九流”,被人看不起。丁黑元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因此在盖楼房起后就不再演“扁担吼”了,但丁黑元酷爱文艺,加上天资聪明、家庭富裕,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服务乡亲,他组织村里的部分孩童演练由他自己创作的、别的村庄没有的旱船舞。旱船刚开始的时候是唱怀梆戏的文旱船,人少,只有一个船。
1945年,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大泉村村民踊跃参与旱船舞表演,由于参与人 多,旱船船只多,场面宏大,加上要表达击败日寇的喜悦心情。因此,旱船舞变为穿插有武术动作的武旱船,并一直延续至今。
表演形式
大泉旱船舞,早年只在传统节日、民间社火走会时表演,演员一般由10人组成,其中坐船的女子两名、老槁(男)二槁(女)各4名。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演员,最多时可达50多人。
舞蹈表演以演员演唱老调怀梆戏(原汁原味的怀梆戏)为引子,唱到一定程度后引动旱船启动,开始进入舞蹈表演阶段。旱船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行船速度比较缓慢,演员可以边穿花边演唱。旱船一旦进入风大浪急的河段,演员的表演动作开始激烈、夸大 ,往往穿插有劈叉、打踩脚、翻跟头、捋槁等表示与风浪搏斗的高难度武术动作。此时,演员已无暇演唱。风平浪静后,演员又可以边穿花边演唱。演唱结束(即当地老百姓所说的“压板”),此时,旱船不再需要划船,老槁二槁开始收槁,旱船开始顺水溜船。到了目的地,四个老槁一同闸船,旱船便出现一个急停动作。由于急停,旱船出现了水面打转的状况。此时,舞蹈告一段落。船娘子为了表现旱船仿佛在水面上漂浮的平稳前进情景,往往走快速碎步。为了表现旱船在漩涡和波浪中的起伏状态,往往手握船舷,与脚下步伐密切配合,做出大大小小的各种起伏动作。
文场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笛子、大胡、笙、唢呐等,武场伴奏乐器有高中低音大锣、战鼓、大镲、二镲、二锣、边鼓、梆子等。所演唱的老调怀梆戏的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等,唱段主要有《对花枪》《赶秦三》《五凤岭》《收杜府》等二十多本怀梆折子戏。
传承保护
2021年7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旱船舞(大泉旱船舞)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传统舞蹈类别。
最新评论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