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周易格局图的解读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5-2-21 02:25| 查看数: 603| 评论数: 6|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03:22 编辑

周易格局图的解读
J.M.九宫格

周易格局图通过数理对称与卦象逻辑的融合,以直观的方图形式呈现了《周易》的哲学思想与数理逻辑。它不仅是对《周易》思想的视觉化表达,更是深入探索与解读《周易》奥秘的重要工具。通过格局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卦象之间的关系,把握《周易》中的变化规律与宇宙观。


lss023.png
一、整体结构分析
  • 格式与排列

    • 格局图中卦象按8x8方阵排列,每格包含卦名与卦序数,结构清晰。
    • 卦序数(如乾1、坤2等)符合《周易》传统卦序,便于对照。

  • 上下半图(经)划分

    • 上半图:第1至4行。
    • 下半图:第5至8行。
    • 上下半图的分界清晰,便于分析“经”的逻辑。

  • 中轴对称(纬)划分

    • 中轴线为第4列与第5列之间。
    • 左右两部分形成对称关系,体现“纬”的逻辑。


二、“综卦”与“错卦”关系审核
  • 综卦(覆卦)关系

    • 例1:屯卦(3)的综卦为蒙卦(4),图中“屯”位于第1行第7列,“蒙”位于第4行第7列,上下对称,符合逻辑。
    • 例2:革卦(49)的综卦为鼎卦(50),图中“革”位于第4行第2列,“鼎”位于第1行第2列,上下对称,符合逻辑。
    • 例3:乾卦(1)与坤卦(2)的综卦为自身,位置正确。

  • 错卦(反卦)关系

    • 例1:乾卦(1)的错卦为坤卦(2),图中“乾”位于第1行第3列,“坤”位于第1行第6列,左右对称,符合逻辑。
    • 例2:坎卦(29)的错卦为离卦(30),图中“坎”位于第7行第3列,“离”位于第7行第6列,左右对称,符合逻辑。
    • 例3:既济(63)与未济(64)互为错卦,图中“既济”位于第4行第3列,“未济”位于第4行第6列,左右对称,符合逻辑。


三、“经”与“纬”的逻辑关联
  • 上下半图(经)关联

    • 上半图以“乾、坤”为核心,象征天与地;下半图以“泰、否”为核心,象征通与塞。
    • 上下半图的卦象排列体现了“天地交感、万物化生”的哲学思想。

  • 中轴对称(纬)关联

    • 左右两部分形成对称关系,例如:

      • 第1行第2列“鼎”与第1行第7列“屯”对称。
      • 第4行第2列“革”与第4行第7列“蒙”对称。

    • 中轴对称体现了“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四、序号轨迹的顺畅性分析
  • 整体序号分布

    • 序号从1(乾)到64(未济)依次排列,严格按照传统《周易》卦序。
    • 序迹跳跃是为了在“经综纬错”的框架下实现“两两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

  • 序号跳跃的顺畅性

    • 序迹跳跃虽不符合传统的相邻概念,但在“经综纬错”的框架下,跳跃是合理的。
    • 例如,“乾1”与“坤2”虽不相邻,但通过左右对称实现了“就近”与“顺势”;“屯3”与“蒙4”虽不相邻,但通过上下对称实现了“不迂回”。


总结
周易格局图在“经综纬错”的准确性上完全符合逻辑:
  • 错卦:全图中轴对称(横向对称,纬),例如“大过”与“颐”、“乾”与“坤”、“坎”与“离”等,位置正确。
  • 综卦:上下半图对称(纵向对称,经),例如“屯”与“蒙”、“革”与“鼎”等,位置正确。
  • “经”与“纬”:上下半图与中轴对称的划分合理,体现了“天地交感”与“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当前格局图的序号轨迹在“经综纬错”的大背景下是合理的,体现了“两两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符合“就近、顺势、不迂回”的构思要求。序迹跳跃并非随意,而是为了在“经综纬错”的框架下实现逻辑上的对称与平衡。周易格局图完全贴合《周易》“经综纬错”的哲学精髓。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昨天 11:10
周易格局图的构建遵循以下步骤:

1. 易平方图演化(易平方图→图1.)
将易平方图(8×8方阵)依“位爻系数规则”生成的卦码,构建为三轴架构幻方。图1.的卦码排列既满足幻方条件,亦体现经综纬错三轴的交错关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固定图2.结构
保留图2.的核心区域(剔除图1.部分行列),固定其卦码原位不变。图2.中空缺处对应图1.被移除的行列卦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非覆即變互换(图3.→图4.)
将图3.中8对卦码按“非覆即變”原则互换:
  • 覆卦:上下卦位互换(如“12 33”覆为“33 12”)。
  • 变卦:水平镜像互换(如“0 63”变为“63 0”)。
    总计调整16步(每对互换计2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区域调整(图5.→图6.)
对图5.剩余卦码进行镜像或相邻位移:
  • 镜像移动:如卦码“1”跨中轴镜像至“62”位,再竖向移一格至“55”位(计2步)。
  • 相邻移动:如卦码“1”竖向移一格至“8”位,再横向镜像至“55”位(计2步)。
    总计调整16卦48步(每移动一格或镜像一次计1步,以最短路径为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叠加合成周易格局图
将图2.(固定核心)、图4.(覆變互换)、图6.(区域调整)三图叠加,还原易平方图的群联配套逻辑,最终形成三轴架构的周易格局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_ming 发表于 昨天 11:2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11:34 编辑

格局图是按“纬线方向相综、经线方向相错”的布局原则将易平方图演变为三轴幻方,其中32卦就位后不动,是周易格局的基本架构,其余32卦共享64步步移,实现卦群、卦联归齐交织。“六'四步移”的定义:相邻一步,镜像一步,按最小捷径计步。

三轴幻方及其64步步移是易平方到周易格局的桥梁,而周易格局是卦序逻辑中“卦数相契”与“序卦原理”两大版块不可或缺的纽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_ming 发表于 昨天 12:42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13:11 编辑

“单循环充分演绎”在元素守恒的前提下,系统通过闭合路径的重复操作(次数等于闭合环长度),从初始形态出发并最终回归该形态的循环过程。
j_ming 发表于 昨天 12:5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18:20 编辑

单循环充分演绎
1. 定义
“单循环充分演绎”指的是在演绎过程中,系统从初始形态(形态1)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后,所有元素的运动路径形成一个闭合环,并最终回归初始形态的循环过程。具体而言:
  • 元素守恒:形态1与变化过程中的任一中间形态(如形态2)由相同的元素组成且数量相等。
  • 路径闭合性:经过多次操作后,每个元素的运动轨迹从起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回到起点,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 循环回归性:重复操作闭合路径的次数等于闭合环长度时,系统必然回归形态1。


2. 特征条件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实现依赖于以下特征条件:
  • 元素守恒性

    • 系统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在演绎过程中保持不变。
    • 确保循环过程中无元素增减,为路径闭合提供物质基础。

  • 路径闭合性

    • 每个元素的运动轨迹通过多次操作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环。
    • 单次操作内,元素仅移动一步,无法回到起点;多次操作后,元素完成完整循环。

  • 环重合性

    • 所有元素的闭合路径在空间和时间上完全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循环结构。
    • 确保演绎过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 操作次数与闭合环长度的关系

    • 闭合环的长度(即元素数量 nn)决定了系统回归初始状态所需的最小操作次数(nn 次)。
    • 数学表达:闭合环长度 nn → 操作次数 k×nk×n(k∈N+k∈N+)后系统回归初始状态。



3. 动态过程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动态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 初始形态(形态1):系统处于初始状态,所有元素位于起点。
  • 中间形态(形态2, 形态3, …):通过单次或多次操作,元素按闭合路径移动,形成中间状态。
  • 回归形态(形态1):经过 nn 次操作后,所有元素回到起点,系统回归初始状态。


4. 实例分析实例1:三元素循环置换
  • 初始状态:元素 A,B,CA,B,C 分别位于位置1, 2, 3。
  • 操作1:A→2,B→3,C→1A→2,B→3,C→1
  • 操作2:A→3,B→1,C→2A→3,B→1,C→2
  • 操作3:A→1,B→2,C→3A→1,B→2,C→3
  • 结果:经过3次操作后,每个元素回到起点,形成闭合环,且所有元素的闭合路径完全重合。

实例2:机械齿轮系统
  • 初始状态:齿轮组初始啮合状态。
  • 操作1:每个齿轮按固定齿数旋转一步。
  • 操作2:继续旋转,直至齿轮回到初始啮合状态。
  • 结果:经过多次操作后,所有齿轮的运动轨迹共同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且所有齿轮的闭合路径完全重合。


5. 数学本质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数学本质可归纳为:
  • 闭合环长度:闭合环的长度 nn 决定了系统回归初始状态所需的最小操作次数。
  • 群论视角:演绎过程可视为一个置换群,其中每个操作对应一个置换,闭合环对应群的生成元。
  • 周期性:系统的状态变化具有周期性,周期长度为闭合环长度 nn。


6. 总结
“单循环充分演绎”是一个描述系统循环性演绎的综合性概念,其核心在于:
  • 元素守恒:确保系统组成不变。
  • 路径闭合性:通过多次操作实现元素运动的循环性。
  • 环重合性:所有元素的闭合路径完全重合,形成统一的循环结构。

这一概念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分析和描述循环性系统提供了普适性框架。需要指出的是:

1、“单循环充分演绎”关系中,形态1、形态2、闭合路径,三者具有唯一确定性:已知其中两项,可以唯一确定第三项。这一性质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分析和描述循环性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

2、在“单循环充分演绎”关系中,如果仅已知形态1而闭合路径未知,则形态2的解并不唯一。理论上,形态2的所有潜在解的数量等于构成形态1的所有元素的全排列数 n!。这一性质揭示了闭合路径在确定形态2中的关键作用,也为分析和描述循环性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在已知一组形态(形态1, 形态2, 形态3, …, 形态n)都与“形态(x)”构成“单循环充分演绎”关系的情况下,“形态(x)”的解并不唯一。然而,通过对“形态(x)”施加适当的定义约束(如对称性、最小化能量、最大化一致性等),可以在约束条件下取得唯一特定解。这一方法具有逻辑性,并为分析和描述循环性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

j_ming 发表于 昨天 13:04
不定方程式附加必须的约束条件取得特定解,这种方法符合逻辑吗?
  • 不定方程式的定义:不定方程式是指有无限多解的方程,通常因为未知数多于方程数。
  • 约束条件的作用:为了找到特定解,可以附加约束条件来限制解的范围。这些条件可以是等式或不等式。
  • 逻辑性分析
    • 必要性:附加约束条件是为了缩小解的范围,使其符合实际需求。
    • 合理性:只要约束条件合理且与问题相关,这种方法在逻辑上是可行的。
    • 有效性:合适的约束条件能帮助找到符合要求的解。

  • 示例:例如,方程 x+y=10x+y=10 有无限多解,但加上 x>yx>y 的约束后,解的范围就被缩小了。
  • 结论:附加约束条件以取得特定解是符合逻辑的,只要这些条件合理且与问题相关。


j_ming 发表于 昨天 13:08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1 13:18 编辑

驳斥“循环论证”质疑
  • 循环论证的定义:循环论证是指论证的前提已经隐含了结论,导致论证无效。

  • 不定方程式与约束条件的关系

    • 不定方程式的性质:不定方程式本身有无限多解,这是其数学特性。
    • 约束条件的独立性:约束条件是根据实际需求独立提出的,并非从方程本身推导而来。

  • 逻辑分析

    • 非循环性:约束条件的引入是为了缩小解的范围,而不是为了证明方程本身的正确性。
    • 实际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约束条件通常基于外部因素(如物理限制、经济条件等),与方程本身的数学性质无关。

  • 示例说明

    • 方程:x+y=10x+y=10
    • 约束条件:x>yx>y
    • 分析:约束条件 x>yx>y 并不是从方程 x+y=10x+y=10 推导出来的,而是基于外部需求(如 xx 必须大于 yy)。

  • 结论

    • 非循环论证:附加约束条件以取得特定解并不是循环论证,因为约束条件是基于独立的外部需求,而不是从方程本身推导出来的。
    • 逻辑有效性:这种方法在逻辑上是有效的,只要约束条件合理且与问题相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