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古时也称为“燕会”,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聚餐活动。隋唐以前,古人不使用桌椅,屋内先铺在地上的粗料编织物叫“筵”,加铺在筵上规格较小的叫“席”(细料编成)。宴饮时,座位设在席子上,食品放在席前的筵上,人们席地坐饮。后来使用桌椅,宴饮由地面升高到桌上进行,明清时有了“八仙桌”、“大圆桌”,宴会形式已经改变,宴席却仍被沿称为“筵席”,座位仍沿称“席位”,筵席与酒席成了同义词。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充满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也给后人们留下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而五大名宴更是在中国甚至是世界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一向被视为中国古典筵席之冠。其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有,菜肴达300多种。到底正宗的满汉全席是什么样子,菜品如何分类。被沿用最多的是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载的一份满汉全席食单。不过,由于满汉全席的来源猜测颇多,所以这份食单是否就是最原始和正宗的就不得而知了。现在的满汉全席选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贵材料,采用满人烧烤与汉人炖焖煮炸等技法,多为108道。
关于满汉全席的起源知说有以下几种,一说康熙大帝南巡,驻跸扬州,始设满汉席。这种说法在扬州进行城市八大名宴宣传时引用得最多。二说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因为清乾隆甲申年间江苏仪征李斗所着的《扬州画舫录》是最早列有“满汉全席”菜单。三说摘自陈植汉先生编撰的《满汉全席大全》,陈植汉先生认为“满汉全席”并非出自清宫,而是出自曲阜的孔家“衍圣公府”。相传孔府宴客有“常品”及“上品”之分,前者六十七道菜式,后者一百二十三道,饮馔极为讲究。直到清干嘉时代,大学者阮元做了“衍圣公府”的女婿,又出任两广总督,孔家小姐带了厨师陪嫁,这套孔府秘传“府菜”才得以发扬光大。其后,孔家家厨自己出来开馆店,不敢以孔府家传或出于总督府标榜,遂取名“满汉全席”,自此流传。
另书中更指出,“满汉全席”其实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御赐的“鹿鸣宴”。当然,这一切都有点戏说的味道。目前有据可查的还是《扬州书舫录》,所以“满汉全席”应当出自清朝。到底是乾隆年间还是康熙年间还有待考证。
总之,满汉全席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入关,到顺治、康熙、乾隆以来历代皇帝希望满、汉两族和睦相处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