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6|回复: 0

匡庐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 22: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3-2 22:57 编辑
5 E3 o6 N( u% \- f; y( E/ P* k
) J/ _- U- w% t& ~; E4 e匡庐图
7 |5 P8 r! `# P% N* _3 e来源:传世名画* H3 k/ U' c# S% n+ X
9 _9 f% U1 k) m5 q. g& j: O
  《匡庐图》传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立轴画作,绢本墨笔,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 V$ d# ^+ ]% @
klt10abf.jpg
1 ]  `& a# z' N3 o2 }( x) \9 n  此画是一幅绢本水墨立轴。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其中有宋高宗赵构(1107-118)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一般认为是其真迹。% F; L& ?% i7 Y8 i2 {3 `4 V
sgzti0.jpg
. [5 U, y! W1 T% k  此画画中绝磴悬崖,平麓云林,虽看不出具体皴法。但笔墨间表现出了山的雄伟气势,烟岚的深远缥缈,比唐代山水大大前进了一步。# B$ \8 a2 s/ _8 N
  荆浩,字浩然,自号洪谷子。生于唐末,卒于五代初梁。河南沁水人,一说是河内人。按当时的河南沁水即今之山西省南部,河内即今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以北的沁阳一带,二地皆处太行山南麓,相距不远。属同一大地区。
9 J( x" b1 L4 i; k* w  荆浩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能作诗,博雅好古。在唐末天下大乱之际,荆浩退藏不仕,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常耕而食之。他摒弃一切功名富贵之杂欲,致力于山水画的创造和研究。他说:“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笔法记》)他经常登山,观看古松、怪石、祥烟……在他进入创作之前,尝携笔写生数万本,同时注意研究古代画法和画理。9 D( ^5 x6 p0 l2 V- z
taihs1.jpg
" y- p; [' y/ h& G! P5 o% d- y  荆浩一边创作山水画,一面也进行理论著述、他所著的《笔法记》,被人进之秘阁。荆浩在山水画史上虽然处于极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他的生平,我们却知之甚少。。由于荆浩生活的年代正值乱世,他因此隐逸山林,所以史料中对他的生平记述极简,以致没有画像,也明确记载他的确切生卒年代,后人的研究只是根据相关史料进行推测,且说法不一。
" @+ _/ `1 V$ ?  《匡庐图》画中的描绘山水究竟是太行山还是庐山尚存争议。那么荆浩的《匡庐图》所画究竟是不是庐山呢?从画面上看,其中的山水确实很像庐山,但古今学者普遍认为,这幅画传达的更多的是北方山水的神韵和气派。有的学者认为,荆浩在《匡庐图》中画的虽是江南庐山,然而其生活基础仍是从北方的山水而出,其中石质坚硬,气势雄伟。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荆浩在太行山隐居三十年,太行山赋予他的情感应该是极其深刻的,而且荆浩从开始隐居到晚年也并没有去过庐山,即使去过也应是在唐亡之前,而那时他的能力还达不到对庐山有更深刻的感悟。从《匡庐图》的绘画特点上看,整幅画所表现的北方山水那种石质坚硬、气势雄伟的气魄也确实与太行山的特征相符。近年来,有学者经过对太行洪谷进行实地考察后,经考证分析,发现荆浩隐居的山西沁水洪谷的山水布局以及神韵气派,与《匡庐图》画面山水构图惊人相似,且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也更倾向于荆浩的《匡庐图》所画确为北方的太行山。  b! q( s6 ?" n7 a7 v: ~8 |$ d) [" i
  那么《匡庐图》何以叫“匡庐图”呢?在宋代以前并无画题,画的题目大都是在后人著录时根据画中的内容而拟定。元代内府收藏此画时,画家柯九思(1290-1343)曾用唐代李白(701-762)《望庐山瀑布》诗意在此画题跋:“岚渍晴熏滴翠浓,苍松绝壁影重重。瀑流飞侠三千尺,写出庐山五老峰”。到了清代,《匡庐图》进入乾隆御府,乾隆帝(1711-1799)召集朝臣鉴赏此画,认为画中所画为江南庐山,因为“匡庐”是庐山的别称,乾隆遂将此画御定为“匡庐图”,并于画中题诗两首。从此,该画就叫《匡庐图》了。7 j* z8 H# l: |$ q/ ^
k9s014c5.jpg
: B  x1 s- L4 Q. o+ c4 v3 B& V* f wls2psd0.jpg $ e& X6 @3 V% ~: a! `0 [2 J/ s
qlti0.jpg
5 }; V. u$ z+ |. y  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