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0|回复: 1

[疑难辨析] ‘’格物‘’之‘’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8 12:5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p]‘’格物致知‘’有确解
何故后人争讼多?

《大学》‘’格物‘’之解,千古硕异,
东汉郑玄训为‘’来‘’,司马光以为‘’未尽古人之意‘’。程朱训为‘’至‘’,陆王训为‘’正‘’,颜元以为‘’汉儒以来,似皆未穩‘’。而司马光训为‘’扞也,御也‘’,颜元训为‘’当如手格猛兽之格‘’,均终未能尽服人矣。

《大学》开篇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首明‘’三纲‘’,次论‘’八目‘’。
‘’大学之道‘’,即儒家之至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称为三纲。
‘’明明德‘’为总纲,为三纲之本。三纲即为‘’自明明德‘’,‘’明朋德于民‘’,‘’明明德于天下‘’。
明明德为内修功夫,即‘’独善其身‘’;亲民及止于至善为外治功德,即‘’兼善天下‘’。
明明德即自觉,亲民即觉他,止于至善即觉圆满,从而成圣成贤。
如何明德证道,成圣成贤?当修‘’六证‘’:止,定,静,安,虑,得。简而言之,即由知止而定,由定而得。亦与佛法戒定慧三学不谋而合。
‘’知止而后有定‘’,乃明明德之根本,之端始,之先务。故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八目‘’。
三纲总摄八目,八目全归三纲。格致诚正,是自明明德。修齐治平,是明明德于民,并明明德于天下。修身者,以身范民,齐家者,以家率民,因此皆归于亲民。平天下者,即止于至善。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明示格物乃八目之根本,之基石。

若纲目合观,玄机大明。
八目之‘’知‘’,即三纲之‘’明德‘’。
其德本明,故可‘’明明德‘’;其知本具,故可‘’致其知‘’。
六证以明明德,格物以致其知。
‘’致其知‘’即‘’明明德‘’,‘’格物‘’即‘’六证‘’。
何其明白?后人心太粗,眼太翳矣!

‘’格物‘’之‘’格‘’,众解不一,究其因,盖皆未能从文字学上,原究‘’格‘’之本意。

‘’格‘’,本意枝格,即树木高长大枝。《说文》曰:‘’格,木长貌‘’。徐锴系传:‘’树高长枝为格‘’。
一树之形貌,定止于枝格。故‘’格‘’引申为定,为止。如格式,格局,定格,规格等,皆有固定不变之意。又如骨称为‘’骨格‘’,人命称为‘’命格‘’。又如《史记.律书》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
又‘’定‘’能转物,而不被物转。如石磙有‘’磙格‘’,石碾有‘’碾格‘’,便可转动自如。

‘’格‘’意定止。据此则知,格物之‘’格‘’,正是六证之‘’知止而后定‘’;‘’格物致知‘’,正是从‘’知止而后能定‘’到‘’虑而后能得‘’之六证。何所疑也?

‘’格物‘’即‘’定物‘’,不随物牵,不被物役,不因物乱,不为物扰。物定心定,心定则不迷,故本具之正知,便自现自至矣。故曰‘’致其知‘’!

‘’知止而后定‘’,即遇物知止,不为所动,对境无心,爱憎不生。自然身静心安,虑而能得,从而暗除明生,明其明德矣。然而亦非外得,原是本具之明德,今又还其本明,故曰‘’明明德‘’!

若明‘’格‘’之本意,则千古争讼自息,豁明古贤训释,皆可通融。因定能生明,定能制动。故定则可‘’来‘’,可‘’至‘’,可‘’正‘’,可‘’感‘’,可‘’扞御‘’,可‘’格杀‘’。从而可‘’致其知‘’,可‘’明明德‘’。

后人不特不解‘’格‘’意,亦且不明‘’物‘’旨。真明‘’格物‘’真谛者,当推近代印光大师。大师谈及格物致知之文,谨录于此:

格物致知,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此物,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
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于此用功最省力。而其所得之利益,随各人之工夫浅深,为贤为圣,乃至为佛,悉由是得。况其下焉者乎。
惜后儒不察,以物为事物,以知为知识。则是以根本之根本,认为枝末之枝末。又以枝末之枝末,认为根本之根本。不但不得圣人之意,亦乱圣人之文。
何以言之,以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极省力,极简便,举念即得之法。弃之不讲,令人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以期诚意正心者,则举世难得其人矣。
由宋儒误认物为外物,故后儒只云诚正,而不提格致。此理极明显,以自命得圣人心传者错解之。致圣人教人修己治心之道,晦塞不彰。可不哀哉。

其实格物之学并未‘’佚失‘’,也并非什么‘’千古之迷‘’,更非什么‘’文化断层‘’。原来眼皮底下,明处最暗![/cp]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7 06: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八目的每一项都要经过六证,格物,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格,分类,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