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2|回复: 0

[西漢] 【史记】辩疑——而公不为若更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3 14: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郦生凭借口才说服齐王归顺汉王,韩信听信蒯彻之言又举兵攻齐。齐王闻知,要求郦生阻止汉军,否则就烹杀他。史记记载郦生只说了这三句话。
后世小说家好像觉得这一段记载不够戏剧化,凭借想象,让郦生给韩信写了一封书信,请求韩信退兵救自己一命,而又让韩信回复书信冠冕堂皇地推辞了郦生请求。于是让郦生在死前大骂韩信胯夫。现代的戏剧家也是据此演绎故事。


因为郦生死前只有这三句话,后人理解,都是根据文字解读。
1.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指摘,你爷爷不会为了你另换一种说法。
2. 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你老子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
3. 能干大事的人都不拘于细节,有高尚道德的人做事从不推托不前.


郦生前二句话都好理解。后人解读虽然不尽其意,还能说得过去。郦生自己早就已经感悟了要成就大事业,有时候就要违背道德信誉良心诚实这样一些准则。所以,当他听说韩信率军打过来了,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他知道他的理解韩信也会这样想,不然也不会打过来。他根本不会白费气力写信给韩信。后世读者无法理解郦生当时的思想。因此,对于第三句话:而公不为若更言,解读就不得其意。按照当时情景,郦生的这句话,可以解读为:老子不想再跟你多说废话了!(意思是,老子就是把你坑了《本来不想坑你》,请便吧。)


后世小说家以为烹刑是下油锅。这是误解。古代,油是稀缺物。应该是开水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