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回复: 3

[中国哲学] 请允许,我离开——时空穿行者之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2 1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笔者认为:《道德经》的这一段,相当有先见之明。意思是预见到后世对《道德经》的解释,会越解释越糊涂,大笑者,会愈盛之。因为,不笑,不足以为道。                  
; i' v9 @3 b1 `: ~% f' w( Z; X7 T) S& U# K0 i, x0 U9 u2 R
+ h. `6 n0 K8 {5 \' r9 a0 P$ G0 f% p
《逻辑后缀学》原文摘录一:【 ——逆行者之书                                                                                      
5 s( q8 f9 _1 g3 g' f& Q# y( r7 @& _7 r6 m- c! V
$ U7 F" q# w$ V
                                 前言
. N" t0 Z$ G! v) j
5 O% \4 a" g* F1 M% w' Y8 |$ u" v
' C" c4 M3 C3 M9 U0 v& j1 D
    《圣经》上说:亚当和夏娃因为吃了智慧树(知善恶树)上的果子而有了原罪,结果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
  A( B( O  n9 g5 h# Y" t笔者以为,这个故事,或许有不同的版本:智慧树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树,结出的果子也有雌雄之分,但外表都一模一样。亚当夏娃吃的是雄果,雄果也叫“智果”。吃了智果的人就成了“智人”。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
* j& n4 L$ `/ M/ G& V, [) M. |  ~8 I雌果也叫“慧果”。假如亚当夏娃当初同时吃下“智果”与“慧果”,或者吃的是“慧果”,会发生什么?】6 i. r; f4 ~- r9 F4 G1 p- L/ J

0 |+ Z- Q/ ^! I: A5 T
% R4 K7 W9 n' ?" `
注释一:+ o) }7 I4 G( Y! m; Y. z: n
不少朋友问:《逻辑后缀学》写的是什么?. c+ a; e9 D" F1 ]3 y
答:《逻辑后缀学》,是关于思维的学问。
! I' G5 G% K& I《逻辑后缀学》付诸印刷出版前,出版社职员曾经有此一问:此书的类别应该属于哲学类吧?对此,笔者有过一番踌躇:“哲学”的定义有很多,但说得通俗点,不外乎观察者对“观”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种种比较理论化、系统化的表述,及对表述的“论证”。留园哲版网友老寇提到一个“不大正经”的说法:哲学的哲,上面一个折,下面一个口,就是贫嘴互怼的意思。故哲学,亦可以说是“贫嘴之学”。
1 I  `) G" k. j  R; Q4 ?* p而笔者通过反复对照,觉得《逻辑后缀学》的内容与哲学这个概念的“内涵”相比,无论是“正经的”还是“不正经”的,意思上都总是“差上那么一点点”。
6 D6 V1 U5 D9 l: Q这是因为,笔者对古今中外的观察者们“观”看这个世界之后,所得出的种种理论化、系统化的“是什么”的表述,以及对这些“是什么”的论证,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笔者认为:这些不同的表述及论证,始终是“盲人摸象”后,各自所得的结论),笔者也不喜与别人“互怼”。' g7 f* a9 J2 z% C4 o( x& I
笔者感兴趣的是:我们这些人类观察者的“观”,是否一样的“观”,又为什么有那么多如此不同的,甚至南辕北辙的“观后感”。又或者说:人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贫嘴之学”?7 s$ o2 S. q9 X$ C
人类的思维活动,在顺序上,我们一般是“先观察之后,再通过思考分析,然后得出某种结论”————说“一般是”,是因为这个顺序有争议:因为有理论认为,我们具有某些“先天上就有的知识”。不过,在笔者看来,先验哲学,讨论的依然是“归入点”及“归入方式”。不同的先验哲学的差异,不过是归入点及归入方式的不同而已。. m/ \+ C5 m) ?
把“射箭”这个“简单行为复杂化”后作为例子:以“射”这个动作象征“思考”,“射中”的目标象征思考的对象。那么:一般人是“见到感兴趣的目标”就不假思索地把箭射出去;“聪明的人”则先思考“如何射中感兴趣的目标以及什么目标值得感兴趣”然后再把箭射出去;专业人士(射箭高手)则可以“百发百中地射中感兴趣的目标”;一般的哲学家思考的是“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对目标感兴趣”;先验哲学家则认为对目标感兴趣(归入点)及“射”这个动作(归入方式)两者皆属于先天性上就有的“本能”。0 R2 R; I. V7 ~0 |& h
而《逻辑后缀学》主要的论述则是:通过对动作“射或不射分别意味着什么”的分析,讨论射箭者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上卷内容近似于康德对理性的批判,只是表述形式不同,并且,笔者所“批判”的,是人类全方位的确认性判断)。6 b+ @' o5 s: T9 r, N% K  W
也就是说,《逻辑后缀学》的论述具有不同于哲学的面向:前者围绕的是“射”;后者围绕的是“目标”。
) X4 d; d; U8 V) C7 ]8 ?哲学,最简单的定义应该是: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那么,《逻辑后缀学》应该称为:观学。
1 R3 g" ^$ h7 @7 G; @4 _7 b在《逻辑后缀学》开篇,就已经借用了《圣经》故事来隐喻:《逻辑后缀学》————观学,是关于思维上智与慧的学问。上卷,主要是关于“智思维(射)”的学问;下卷,主要是关于“慧思维(不射)”的学问。
4 [$ x+ T  K' b2 Z$ m# \& @" s9 I7 J, ~# q笔者很喜欢拆解中文词语,然后思考其中不同的内涵,例如“智慧”这个词,笔者认为,拆开来之后的“智”与“慧”,在思维上分别具有不同维度的意义。
3 z! y* k; [7 J5 S9 h《逻辑后缀学》,是首尾紧相呼应之作。因此,有关思维维度,在《逻辑后缀学》下卷最后一章最后一节有笔者结论式的见解:笔者把思维的维度分为九个层级。层级从高向低的“展开(射)”,称为“智思维”;层级从低向高的“同一(凝聚、不射)”,称为“慧思维”。
; |0 l) j& [) N( b7 ]' N: F以下仅以“点”和“线”两个层级简述之:
3 J: O8 l- T# }3 G在数学上,点与线的关系可表达为:点为实部时,直线作复数互为共轭的虚部向量。直线为实时,点线构成一个复数集系统。
; o8 m/ \+ c8 Z) w# J! x% m通俗地理解就是:
6 @( W/ \$ D* a, r. Z9 P当我们观察(逻辑推定的智识:射)“点”为“有”时,直线为虚(所有与点相关联的直线必须相互抵消“消失”到“看不见”之后,点才能显示出来)。智识在一维直线上展开的点,理论上的值是无限(无限点数,无限“质点有”,并且点与点之间必须是相互独立的)。
( T( |) b0 R0 k: H2 B" u5 x观察(非逻辑推定的慧知:不射)直线为“实”时,“点”为“无”(存在的“质点之有”“被打破”,点的“非一(不止一个点)”形式被同一(点与点之间“不分彼此”)至“无”后,才形成“看得见”的直线)。& M9 v! r/ D& u  y
换言之:观察事物时,因思维维度上的展开而得出“有”、“虚”结论的思维是智识(识别),以智识为思维模式的人可称为“智人”;因思维维度上的同一而得出“实”、“无”的思维是慧知(知而不识:《道德经》通篇皆在论述何为“知而不识”),以慧知为思维模式的人,可称为“慧者”。
6 i1 \4 h3 l1 X8 D! z无维,则无分别(无极)。存在,是与无维具有“初阶镜像对称”关系的镜像(太极)。存在与无维之间,具有“非分别”的“绝对同时性”————还是以点线关系来解释“绝对同时”:没有线,点就无所依;没有点,线就不成线;不能先有点,才有线;也不能先有线,再有点。因此,点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点线关系是“绝对同时”的(注:因为笔者把思维维度分为九个层级,因此仅以点线两个维度来论述“绝对同一性”是不准确的。故此处只为了方便理解。绝对同时性,贯穿思维的九个维度,笔者称其为“唯识一元论”。详细内容,请阅读《逻辑后缀学》下卷第五章第二、三节)。' K( J+ r# ?$ O  B
存在的有,致无维以虚的假象;无维的实,反映出存在的无。
* a' u, [; Z  O( [存在的有,具有“相对同时性”。“相对同时”,意味着存在只能“存在着”。
* R% x; T7 o! C$ M( u  V& U意思是:我们感知的“有”,只能存在于相对同时的“当下”(注:“当下”有两个解。一是共时性当下;一是相对同时当下。因篇幅所限,这里不讨论。《逻辑后缀学》上下卷都有具体论述)。
7 m  }* m' x, D因此佛曰:刹那生灭。9 M$ e- z) x1 P0 P. y
即,“存在着”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没有“真值”。没有真值的存在着,叫“悖论”。
5 X  b$ h/ Q. ~* M0 W即存在不过是一个“相对同时地存在着的真类”。) R+ D5 I7 q& s  X% O: Z
“存在着”这个悖论,在人类感知的这个四维时空里,就表现为空间与时间。% s( U& p) d  `% X: C. R
空间与时间“本来”是绝对同时地不可观察的,物理学上称为“对称性”。# T8 @3 p: _+ b. W
一旦观察,对称性就会被“破坏”,空间或时间就会“坍缩”,分别就会形成相对同时的“破缺空间”或“破缺时间”。( |" @, i+ u2 V* @3 g& |
破缺空间里,时间依然是绝对同时“对称”的,因此破缺空间具有“时间平移对称性”;* E. f& t! @/ l& u) T
破缺时间里,空间依然是绝对同时“对称”的,因此破缺时间具有“空间平移对称性”。
) v) ^; j. X( U# _% a“空间平移对称性”及“时间平移对称性”皆属于“当下”的属性————两者的表现,即现代物理学“发现”的:波粒二象性。
  f5 y9 l* T3 F% W波粒二象性,是存在最基本的属性。/ M+ y7 Z3 ?' F" m! `
至于我们“看见”的是波还是粒子,取决于我们的观察“手段(模式)”:
7 H: v0 v" a+ g3 N' a以智识思维“展开”的观察,则空间破缺(我们感知的这个物质世界正是因坍缩而“破缺”的世界:佛学称为“相”。不过————笔者以为是:“破相”😂),但由于时间依然具有绝对同时的对称性,因此智人能够以破缺空间为介质“走来走去”,但不能在时间“走来走去”(意思是我们不能走进过去或者未来)。  h! s& C( q* l
因此,智人的时空,有如无穷无尽的房间,智人命中注定必须顺着次序(时序)打开一道道门(介质)走过去,直到生命的尽头。3 @3 L3 w9 n" r9 J- `* b9 h1 q
以慧知思维“同一”的观察,则时间破缺(时间对称性被破坏),由于空间依然具有绝对同时的对称性,因此慧者能够以破缺时间为介质“走来走去(过去现在未来尽在当下)”,但不能在空间“走来走去”:没有“相”,湛寂不动————即禅宗的“禅定”。) y, Q: j- f4 Q( e: b, H1 y3 Y6 |+ \
这种没有相,但能够以破缺时间为介质走来走去,但不能在空间走来走去的现象,就被处于破缺空间的人类观察者称为“波”:具有传递性及周期性。波传递的是:能量。
) Y' A: R; L& r" x) v& f, Y' T————既有智识又有慧知,能够在展开与同一之间圆融无碍,则智慧圆满。智慧圆满者称为圆觉者。对于圆觉者,时空的所有大门都向他“绝对同时”打开。他可以顺着次序走,也可以随意走进任何一道门。也可以,不走。
- o$ r2 C% G2 W& ]故:生与死,取决于观察的维度————智人的维度:必死。慧者的维度:永生。圆觉者:生死等价。
* h5 M4 g* `6 f) N
( a; o& E1 I9 s1 O) ?3 z0 c; ~: U' u/ n3 B

  P# M" I& ]: Z注释二:(特此致谢网友无名草)。4 i- K& t4 S0 a7 z2 z
十多年前,笔者与友人讨论智与慧的区别时产生了灵感,因此而答应友人,会创作一部有关智与慧的长篇小说,并构思了一个大纲让友人过目。但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发现小说的形式对智与慧的表达非常有局限性(其实也是因为笔者自己的文学造诣有限),因此改变主意,最终用超过八年的时间,写出了“观学”《逻辑后缀学》。但那篇有关智与慧小说的大纲原稿,至今依然保留着。最近作了些修改,在此发表,与读者分享。如果有读者感兴趣,想沿着大纲的思路继续小说的创作,笔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5 B- N2 i. Y  g6 K( X) |* a& ~. p( e+ o$ p5 y* c

, p: i$ \8 h" g) A9 H《神类历史概况》
( q7 w4 M$ T# h( R* O* H& e+ i
1 O- s( }; g2 J- G+ u

. R' G' I0 F* X智世界的能力是分辨,分辨的目的是获取。
/ M* N2 @  o$ ~! k慧世界的能力是凝聚,凝聚的目的是传递。/ C( }% m. `3 p2 Z! J, \) o
【慧元元年】(智人被赶出了伊甸园。慧人在伊甸园“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着”)/ \" a" f+ H7 C0 L6 }2 U: l6 N
开始时,慧人与智人一样,需要靠获取维生。此时的慧人也吃其它动物,之后动物的哀鸣令他们放弃了猎取,只以植物为食。- M7 V4 h- ]8 j2 D) }9 ]# T
【慧元一千年】! s9 g, F9 s( G/ \5 d6 w
慧人亦有创造获取食物的工具,但慢慢发现,工具的出现令他们身体的各种力量开始退化,于是慧人放弃了继续发明创造工具的意欲,专注于“模仿”。
; s" Z' a0 @: n# v3 j% o3 o智人亦有模仿。
8 ?5 a2 D3 j; ]; Z5 P智人的模仿,是“在…之外”的“置换式”模仿。这种模仿需要“外物”,外物也叫作“工具”。但工具无论如何精致、逼真,甚至“超越”制作者自身,都不是智人自己。“在…之外”的模仿,具有很强的分辨性、选择性。但智人并不知道:人体内的种种物理、化学机制、构造并非为了分辨、选择(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类不是为了更多相关的投入而转移注意力,而是进化出积极“关掉”他们不想听到的事,就像闭上眼睛不去看令人不愉快的景象一样。例如:人类拥有集中精力听谈话和过滤噪音的能力,但人耳本来并没有这种物理机制,选择性听力具有后天性)。1 d5 m, W/ c' e7 S3 E
选择性造成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人体接收到的信息全面减少。留意了:这里的“信息”并非什么能够用语言文字或数学符号表达的“人为”信息,而是大自然“真实的信息”。例如:不同频率的声音、光谱,各种手感、体感等。二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越来越低,对外物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 w) H$ E3 F2 x3 T慧人的模仿与智人的模仿不同:慧人的模仿,是“在…之内”的“亲历式”模仿,是为了提高自身潜能的模仿。' T1 t3 r4 ^" B0 w0 _/ O
这种全方位模仿的行为令慧人的观察能力越来越强,身体的反应机制越来越灵敏及“敏感”。
" {# _% N7 A" S& w$ D【慧元二千年】3 C6 X9 k4 v) W: q7 T
慧人观察动物强壮的肢节,观察动物奔跑的能力,跳跃的能力,消化的能力,觅食的能力,进而模仿。渐渐地,慧人进化成了所有动物中最强壮,最善于奔跑跳跃的。, h: ^* b1 E4 r, Y  A
【慧元三千年】
9 N! e- `. f% k与智人明显不同的,是慧人之间的共享性。
+ c. Y$ ~) l9 \. K0 e6 P& i+ q智人也有“共享”,但智人的共享建立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简称“共值”。但价值观是排斥性的,当价值观不同,就“斗起来”了。为了“不斗”,智人不断追求共同价值观,却没有意识到:价值观越是“共同”,斗争性反而越强,斗争规模反而越大(上帝把人类的先祖逐出伊甸园确实有“先见之明”。否则的话,上帝将难以“耳根清净”)。
% `% V  a4 j' ]6 w5 H% Y慧人的共享建立在“共情”基础上:擅立者善予与;擅用者慎取之(摘自笔者的《道德新经》)。慧人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慧人。慧人之间没有陌生人这个概念,但亦没有家庭的概念。任何慧人之间的互动,强壮者总是想方设法施与弱者,弱者总是带着感恩但自然的心态接受。情爱关系上,优秀的男性和女性总是施爱于不及自己优秀的异性并从中得到满足与幸福。
7 c. {: l# ^9 U, ~& q1 I2 b慧人亦有部落,但这些部落没有首领,甚至没有首领的概念。部落中间都是族中最弱小者,越勇敢越有能力者都处在部落的外围。他们没有地位高下之分,只是以同心圆的形式组成部落结构:这叫作“慧觉平等”。
' c. t: u+ M$ o! `3 {$ c. ]3 c" l部落的组成只为了互相帮助,同样的,部落与部落之间亦互相帮助,无私地把自己部落中最有能力者赠与弱小的部落。
4 E8 g$ K$ @  x5 h% r" G6 M5 E* l【慧元三千五百年】
9 p8 Z3 s1 L3 J$ C0 ]慧人的语言很简单,但音乐与艺术则发展迅速,其发明创造都与音乐艺术有关。7 G0 G4 J* j. B8 [% W
慧人的交流开始通过简单的语音及种种肢体动作,之后通过音乐艺术,之后通过眼神交流,之后灵识被开发,能相互感应,感应能力的距离越来越强,之后第三只看不见的慧眼在前额形成,整个慧世界的慧人之间心灵彼此相通,相互间能随时知道任何一个慧人的状态及思维,集体性的思考力量令慧人对慧世界的认识一日千里。; r2 u7 C' |4 ?' `/ y% s
之后他们开始尝试与其它动物交流感应,并进一步分享了各种动物在慧世界生存的能力。慧人终于既能上天亦能入水,能耐高温亦能耐低温,寿命亦以几何级数延长。! Z$ Y) x9 t# s+ u) ?/ u1 B" `6 _
而动物由于没有吃过慧果,动物对慧人只有亲近而不能与慧人一同进化。
1 A' K% N5 _/ R. q5 `7 a! o8 t: s2 f% C此时的慧人相当于智人概念里的仙人(嗯,有点像电影《阿凡达》里的纳威人)。
8 x1 b; ]2 k% _: E; p【慧元四千年】( w' M' s2 `1 y- ]& C% g; j
慧人开始时的进化远慢于同期的智人,在智人已进入农业社会时,慧人仍像猴子般只会奔跑跳跃摘果子。但之后慧人的进化突飞猛进,并在约公元二千年前感应到智世界的存在,便以梦的形式进入智世界,试图与智人交流。这段历史,被智人记录下来,分别形成智世界的各大宗教。可惜的是,除了极个别“有慧根”的觉悟者,绝大部分吃了智果但缺失“慧基因”的智人,还是把慧人的信息解读为获取的属性(即赋予某种信仰上的值:有“值”,才值得“信”),不同的解读之间,甚至还大打出手。宗教,竟成了智人历史上许多战争的导火索,这是慧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Z; ]- X6 {' M( u8 ~$ q$ R
【慧元四千五百年】! H1 d# b3 `; D
慧人开始与植物交流,感应其基因,然后了然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及从土地获取养分的原理。慧人终于可以不食五谷亦能得到能量。) T# `6 \, C1 l( N$ C: ^  n4 P
【慧元五千年】* s. C$ R8 j" }
慧人窥破生命诞生的原理,并使这种诞生能力生生不息地在个体身上重复,即达致永生。慧人成为神。
( a' O' w; A; m' J【慧元五千五百年】, l. \8 ]6 h4 }. U% t4 k, s
慧人与物质感应,获得了物质构成的原理,空间“坍缩”的原理,慧人能够随时变化为慧世界的任何一种形态。' G+ O: S1 l& O+ m4 r
【慧元五千七百五十年】# Q6 O' N7 }# G0 i. `
之后慧人与能量感应,懂得了能量产生的原理(自身即能量),时间坍缩的原理。此时慧人不但能够变化,亦能够创造,亦能够以波的形式随心所欲穿行于任何形态的世界。
1 q) k* R0 ~9 y7 |. y% q7 D【慧元六千年】
# u7 z* f8 D: F% [! g+ `6 y慧人成了圆觉者,也叫作:时空穿行者。) d. E& x; v& w) X8 T7 k. |
而智人历史里,智人发明了工具尝到甜头后,不断发明创造。
3 Z+ F. r# Y: z/ n8 @1 u6 r工具代替手,手开始退化。车代替脚,脚开始退化。种种机器代替劳动,身体机能开始退化。电脑代替人脑,人脑开始退化。纳米技术的发明,智人的体内各种功能退化。% u" I2 z+ s$ Y2 M; V+ G5 l
至此,智人已不是人。当最后一个智人的灵识灭亡,电脑再不能从智人得到任何指令。智世界终止运行,智人灭亡,AI世界诞生。& H% n. `# ~# l% p6 b) Z
- r8 e4 D1 ~! P8 V
8 y" O3 G1 C5 @5 {
《请允许,我离开————时空穿行者之语》
! J$ H& b1 j% M; i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S$ K! a+ ], I  A%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L2 m- C6 R; [* [$ x
故曰:水湄。! `7 w0 U4 g+ I8 _, r

2 Z2 x# t# q) h' Z

. s2 J. D& a  a* w4 m这个溶洞,位于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溶洞里安置着声控装置:游人用一个游览区专用的硬币,塞进洞口旁设置的机关里,溶洞门就会打开,游客不需要导游就可以自行进去参观。
: s4 @" d0 M; ^6 D溶洞里黑乎乎的,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但只要大喊一声,溶洞里的四周,就会亮起各种彩灯。大概五分钟后,灯光会自动熄灭,但只要再喊一声,灯光又会重新亮起。
2 B0 A' \7 R& ]6 j" K& Y) I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数次的人声、亮灯,并没有令我生起识蕴:我在溶洞里,那根普普通通的钟乳石里,渡过的非存在着的时间,早已超越了岁月。) Q, q2 e3 N+ s
非存在着的时间,在人间,叫天籁。' x2 Q# b  Y# w5 {
直到那一天,你的出现。& q9 A+ d8 t' n) j2 S
你和他,出现在溶洞里。你对着黑暗的虚无引吭高歌,你的歌声,竟与天籁完美地共鸣。8 G3 x9 k8 D# d$ }- R
我的识蕴,因此而被唤醒。然后,就有了然后:我,看到了你身边的他——我自己。8 d1 v1 p9 w! ~

2 }: Z3 r/ s1 @混迹到尘世间,便忘却了我自己。' _  k4 }' B1 \8 q
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否定、排斥别的存在,我们的存在只是证明了我们:存在着。
; @$ V. j3 U* k8 V1 b只有在你的灵识里,我才知道我是谁。不在你的灵识里,我在任何时空都没有了意义。
, N- ~7 q. j* b% I5 e3 b因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a/ g5 a0 A1 q/ a% b
因此,请你,不要离开我。请你,不要放弃。我们,都不能放弃。2 X! b. }& G- X$ C$ C
水湄,纵使无缘与你并肩,隐者也要为了你,而存在着。
  c& `1 X! F2 ~7 V! G. D3 G- p" G, c& j$ F: \9 e

; F+ Y6 x+ W" O1 h5 C7 @8 k" d9 h: V但是,& P# V: a; ^3 b# r6 E, V
请允许,我离开。
9 B* U; o& [# i! j2 o- }/ g相聚,原来是为了离开。
. Q6 J- A* w' ?$ K; c7 u9 X离开你,是为了寻找你。
1 |4 i  W/ t$ i寻找你,寻找那个一直都在的你。
, v2 t. D/ F9 f* F. L一直都在的你,与那个其实是我的他,一直都,在一起:
0 D4 n# N0 T# @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悲喜,在循环中交错着——不同的我,不同的你。% L4 O1 A9 g/ }/ r- C( j" E4 N
无限循环里的每时每刻,每个节点,原来都是:新的起点。
: A  V, P) q( b% `循环是什么?是记忆。
% w9 _; P8 i+ v" c0 ~: Q记忆是我的,谁都不能夺走。但我必须寻找,寻找循环中的你。; @: `/ G6 t# S6 }+ X0 i; i6 x
轮回中的你。, i% c- z" h+ j9 T, d
找到你,然后却又不得不再分离。
! d$ U. t8 W6 U* v佛曰,人生八苦:苦、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9 p: J/ {5 `+ S6 M$ x
隐者再加一苦:错相爱。
5 L( K3 k6 u+ m" [& Z# ?3 j九苦。6 T) }4 X; F3 b3 R. J6 b

1 W3 j' Y! k8 L, s- P) E
. Q, F, `9 i" g: t! @+ i: w, D
《烟水相忘》
2 K5 a' C3 n5 Y9 Q1 P9 V! f5 y2 U/ Q' D( F1 ]. V! w! [4 L7 Q( x3 s

4 b* ^8 k2 H! L9 C" H寂照那无垠的苍穹6 ?3 N! Y+ R5 F+ S7 N
我是众星相之王
- ~  H7 g0 ?1 A- e$ i$ _( ^漫随娑婆万世
% S# }/ C  ?0 k% x8 K. Q我是汝足下的侍郎
5 f# ^" P0 r; {: \9 S以为在长相厮守
( e, L& |7 i9 B: @( O1 v4 H$ ?2 Q却已经走遍了万水千山1 j& s) y; r0 G7 `* N$ c9 G+ C
以为走遍了千山万水
& D1 x  h1 L- B/ Z4 j却从未离开我的心坎
6 B+ U) V9 s  Q/ i: z翻越九九八十一次地老天荒
, B' T4 r! b3 [! u3 R8 X! B寻觅藏在遗珠里的念想
# j6 S1 U. A/ z终于相迎在此生
8 g) \# p8 d+ {' t3 D! K! j却擦肩在交错的时空  d- A5 r+ Y( d* Y4 t" p% U
烟水相忘
3 |% }5 x- y) o! D
9 U& |! F% f- D  _" {2 v/ D
: V8 K9 T" q0 Q  B# w1 h7 N
我必须,重复着失去、再失去。分离、相聚、错爱、再分离。5 j, W  ?6 N6 P) ]
因为,走不出轮回中的你,一直在,等待着我的记忆。
  }& X% X, [+ V你唤醒我,使我来到红尘,是为了让我的记忆:唤醒你。
/ p7 q, N6 U7 p# t- }: ]
2 r' H9 k- A, W; ?; Z7 I( R, H% P
" a3 I4 |5 M( Q  J
《逻辑后缀学》繁体版购买指南:
: U# Q+ U# Z. [6 `" \0 B《邏輯後綴學──讓世界重拾平衡的智慧之書》現時已於以下平台上架:
- F8 j! x* N( N7 ?( |+ t2 E1 ]
, q! w' Q, @  Q1 |

. J, ~9 Z- L  {- k) Z, cGoogle Play3 x% l4 j3 v- l6 R; x! }% M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ISBN_9789888822447& w9 Q" R+ m+ j3 I$ X0 i: x+ a* Q

% {; z# c% [5 `4 y9 _. `! K7 X

" w: [* n. P# U首尚7 {8 k7 I+ @2 u- Y$ Y
https://www.handheldculture.com/book.php?category_id=&book_id=2947
! a' \* G, C- A, c6 {& l0 P/ P
7 g/ B, r8 A8 s8 n4 B- b0 D
& }9 e, ], w; }
光波24/ A0 A1 Q" Q* Y* p; u& Z& B# y+ C
https://www.24reader.com/288745' s9 o* {; z" K" a1 n( F
3 ?5 Y& H8 J/ D  O( U
; a: g: l- S3 H' ]8 J) }
HyRead
* j+ a9 ^1 V$ Z2 S& U! @/ l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26887
; q; {# s7 _# E& C3 {. I( p+ R) Y& p
  W% k; P. r: f
Readmoo: ]  Y& i8 Y$ {
https://readmoo.com/book/2102659340001018 B( t& _: G6 U1 u' q6 F/ b* [
0 f; j5 ~7 O6 Q: p! U. j5 w

9 I+ t2 j8 Y' Y! g4 B( P台灣雲端書庫+ v; _& g5 e  ]0 d0 L2 J2 n
https://www.ebookservice.tw/#book/75d450c1-eeb0-4738-a98f-f5998fc3260b- w& l7 y$ W: H* `$ Q7 @& H6 O: d

- O9 X) S5 M6 u% ], X! S

* C' B& r' k- k3 a- mTAAZE 讀冊生活, w" j* Q  k3 R7 f) `3 M% W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4100093273.html) f+ B! X# P8 d" q/ @1 H
# P2 o8 M  C: h: q8 ~: x, h3 o
* [2 j6 S2 l6 a( V  t
/ t  }; V8 X- ~& `5 J
9 [# `, L/ k$ g  ^1 y
《逻辑后缀学》上下卷简体版购买指南:
# @5 \8 }0 f3 M如果您使用信用卡或者银联卡,美国南方出版的所有图书都可以在美国的零售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购买。
6 a  g: R& ^/ r3 @可以在英国线上书店Bookdepository购买,全球免邮费。7 o) K: H5 b; o, y; @  ~
也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亚马逊上(Amazon)购买。) n4 F5 `3 ^& g% V

' R! U+ @  O3 ~# ]/ M( P8 |8 W! W2 B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22 14: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出书可谓一波三折,这次终成正果,大家支持一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3 03: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版主鼓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有一处笔误,向读者致歉:
. q6 J' s! l  `' n* I  t【“当下”有两个解。一是共时性当下;一是相对同时当下。】应该更正为:“当下”有两个解。一是共时性当下,即“相对同时当下”;一是绝对同时当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