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回复: 0

[先秦诸子] 《七略》为什么忽略庄子?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4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学说版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应有50多篇。版本的演变过程应该有【原始《庄子》】诞生,自【原始《庄子》】诞生一直到淮南子整理学术思想时期,儒道为主的学术大辩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期间的辩论过程经过历代增补成为《庄子辩论集》,《淮南子》就是根据《庄子辩论集》和当时学术发展情况整合而成,相当于总结性发言。由于,《淮南子》采取融合各家的态度,各家都不满意,最会落入了杂家。

因此,刘向父子换了一个思路,在《庄子辩论集》基础上摘编出《列子》和《文子》,之后的残存部分就是郭象《庄子》。不过《庄子辩论集》可能不止刘向《列子》、,《文子》和郭象《庄子》三部分内容,很可能不完整,流传中还有遗失,主要是《逍遥游》、《齐物论》部分,这部分从《列子》以及郭象《庄子》残篇中,可以反衬出些端倪 。

郭象《庄子》大部分保留了原始庄子道家一脉观点,《列子》则是刘氏父子认为儒家观点的精华结合,《文子》是刘氏父子认为道家观点的精华部分。郭象 版本所谓的内、外、杂篇的分法,是没有看透内部联系的结果,实质上只有内篇七篇内容,其它的都是内七篇的有机组成部分,郭象《庄子》实际上属于在辩论过程中被淘汰掉的部分。

《庄子》是儒道两家为主的争鸣的综合观点,不是庄子或一个流派的观点。庄子学说的观点在儒道两家为主的争鸣中,是被逐步但是完全抛弃掉了的。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讲:“对于十家的历史的起源,刘歆《七略》所说的就是这些。他对各家意义的解释是不充分的,他把各家各归一"官"有时也是任意的。例如,他描述道家思想,只涉及老子,完全忽略了庄子。又如,名家与礼官的职能也并无相同之处,只有一点,就是两者都强调区别。”

不是忽略,而是在汉初《庄子辩论集》比较全,当时学界已有定论,庄子的观点是被淘汰掉了的垃圾部分。只是到了魏晋时期,已经分不出儒道观点的区别了,所以郭象之流又将垃圾搬了出来,结果垃圾还成了仅次于佛祖的大圣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