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回复: 4

[周易注解] 再论丰卦之“日中见斗”之“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1 18: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12-12 18:34 编辑

丰卦,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这个日中,学者们几乎没有疑义,均认为是在正午之时。

关键的是这个“斗”字如何解读。

古人是将这个“斗”解作“北斗”的,因此,古人将“日中见斗”解为“日全食”,但是笔者查了西周的日全食表,发现,西周没有一年符合丰卦所置月份有日全食的。

这个斗,香港网友告诉我当解读为“量斗”,有一定新义。

但是,结合卦气说,最终笔者还是否定了这个意义是原爻辞本义。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丰卦六二爻是仲夏午月。

午月的“日中”是“日中为市”的意思,但是“斗”,不是量斗,而是争斗。何以知之,《月令》也。

“仲夏,门闾毋闭,关市毋索。……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仲夏,阴阳争斗而不和。“丰其蔀”,扩大遮阴的席子,意为天热,到了仲夏之时,这是仲夏的物象。

“日中见斗”,正午见到了争斗。

“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前往集市,得了疑心病,不知倒该如何好。诚恳地“发若”,即解散、散发。仲夏是阴阳不和之季,要调节阴阳。“门闾毋闭,关市毋索”,在集市上不能公开拿人,要散去争斗者。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易之为书,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对于“丰其蔀,日中见斗”不能作为典要,解读要从多角度思考,不能把一个同卦或一个同辞看成死的。

丰卦九四爻卦气为孟春辰月,其辞为:“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同样是丰其蔀,此处不是指扩大遮阴的席子”,而是“扩大从掩蔽处得来的田土”。同样是“日中见斗”,此处不是指“正午见到了争斗”,而是“日中见到了墨斗”。

何以知之?《月令》也。

(孟春),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掩蔽在丘陵、阪险、原隰中适合五谷所殖的土地被找出来,此谓“丰其蔀”,扩大被掩蔽的土地。

“日中见斗”,是在中午使用墨斗,以定准直。正义曰:准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中也。

古人日中立竿测影,因此,丈量田亩工作一般在日中前后,以示光明正大,公开公正,如果在朝暮,会令人嘲笑。


量 田 谣
朝量水田雪,暮量山田月。
青山白水人如云,朝暮量田几时歇?
尺田寸地须尽量,丝毫增入毋留藏。
时旸时雨欣时康,我民欲报心未央,年年增赋输太仓。
安得长风天外起,吹倒昆仑填海水,更出桑田千万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2 12: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二爻与四爻的释文挪一下会更顺畅。“往得疑疾”,指过往肥养硕大,导致凝滞不前,失了方向。“有孚发/若吉”,则如是楼主所言,“定准“则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8: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12-12 19:05 编辑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4-12-12 12:47
好贴!二爻与四爻的释文挪一下会更顺畅。“往得疑疾”,指过往肥养硕大,导致凝滞不前,失了方向。“有孚发 ...

往得疑疾,有孚发若。

这是在仲夏的集市上遇到了双方争斗,买卖两心,搞不清谁对谁错,天这么热,解散了事。


也有另一种可能性,不是在集市上,而是在迎夏至之礼上,夏至日中阴阳相争,阴阳不和到了极点,死生激荡,官民从乐放假五日,八能之士用乐器调和阴阳。


《通卦验》云:

至日始,人主不出宫,商贾人众不行者五日,兵革伏匿不起。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人众亦在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大礼。人主致八能之士,或调黄仲,或调六律,或调五声,或调五行,或调律历,或调阴阳。……天地以扣应,黄钟之音得,㽔宾之律应,则公卿大夫列士以德贺于人主。……五日仪定,地之气和,人主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则阴阳之晷如度数。

这个“发”也可能是“天地以扣应,黄钟之音得,㽔宾之律应”的“响应”,因为人主有德有孚,则有响应。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这是在孟春,查找土地。找到了土地,要感谢祖先神。遇,是优遇、厚待的意思。夷主即装扮成祖先神的人,而不是神位上的木牌。

古时,有时祭祀,只祭神牌,而不用夷主,即不用真人装神,这是小型祭祀;大祭祀,则有主有夷。找到了土地,这是大事,因此要大祭,有主有夷,对夷主也要优遇。

春天,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大皞是五方之帝,即人文始祖伏羲。

句芒是臣,是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草木的发芽生长,忠心耿耿地辅佐伏羲。


初九爻的“配主”指句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23: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繁简之变约略地说,“发”化作音律之响应也无妨。“遇其夷主”,倒不如白话说,外甥找到姥姥家。------还有舅公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08: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7 08:20 编辑

哇,终于知道了“日中见斗”的真义。


按说,“日中见斗”,以解作“日食”为优。但是,整个西周时期,没有日全食在丰卦所值年份的纪录。

如果将“斗”解作“北斗”,除了日食外,还有什么东西能日中见之而称“斗”呢?

真有。一种天文仪器:璇玑玉衡。

1.jpg


2.jpg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 传:“璿,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 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

《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 中国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


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


郑玄说:“运动为玑﹐持正为衡﹐以玉为之﹐视其行度。”

关于璇玑玉衡的用法。



《周髀算经》卷下之一记载:“欲知北极枢,璇周四极,常以夏至夜半之时,北极南游所极;冬至夜半之时,北游所极。冬至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冬至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此北极璇玑四游,正北极枢,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又说:“正极之所游,冬至日加酉之时,立八尺表,以绳系颠,希望北极中大星,引绳致地而识之。又到旦明日加卯之时,复引绳希望之,首及绳致地,而识其端,相去二尺三寸…”
又记载:“璇玑径二万三千里周六万九千里……”这几段文字,是《周髀算经》从极星与天俱游的现象中,利用圭表引绳找出北极天不动点及极星周日圈大小的方法。


其间有三处“璇玑”,都解释为“转动某种天文仪器”,并且从极星转动的东西大距相距二尺三寸,根据“寸差千里、径一周三”原理确定北极星的转动直径和周长。"北极璇玑四游”是《周髀算经》立八尺表,在表端引绳观测北极四游,求得北天不动点的一种方法。


它同表端置一寸径孔借以捕日以测太阳大小,表端加游仪以“中星”法测定二十八宿“距度”,以及用晷影定方位作七衡六间图等一样,都是古圣人实地测天量地的天文实践。这种天文实践可以实地测量,也可以用天文仪器演示,或者二者结合。

《尚书·考灵曜》在记录璇玑玉衡时说:“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中而星未中为急,急则日过其度……璇玑未中而星中为舒,舒则日不过其度………璇玑中而星中为调,调则……万事康也。”这说明璇玑玉衡是可以转动、能用以测中星的仪器。这同《周髀算经》中测二十八宿距度(《周髀算经》之二十八宿距度实为二十八宿距星之地平方位角间距,与浑仪所测赤经差有区别)的方法一致。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也有璇玑玉衡的记载;“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摄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皆系于斗。"


《史记·律书》中记载:“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至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之,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可见,璇玑玉衡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有密切的关系。




再看丰卦之二爻:


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如果是日中见到了日食,自然会有疑疾,但怎么还会“有孚发若”而吉利呢?

如果将日中见斗解作见到了“璇玑玉衡”这种关于北斗的仪器,担心“日中其晷”不如度,自然也会有“疑疾”,于是诚心地用乐器调和阴阳,各种乐器如晷度则响应,自然吉利。

夏至时,阴阳不和,调阴阳。


孟春时,也用璇玑玉衡来测定阴阳,阴阳和,则优待祖先神的替身“夷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