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26 09:24 编辑
▅▅▅▅▅上九:白贲,无咎。
▅▅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 ▅▅ls: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 ▅▅六二:贲其须。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贲之初九有“舍车而徒”,为什么?
《周易正义》云: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於无位,弃於不义,安夫徒步以从其志者也。故饰其趾,舍车而徒,义弗乘之谓也。
[疏]正义曰: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於无位之地,乃弃於不义之车,而从有义之徒步,故云“舍车而徒”。以其志行高絜,不苟就舆乘,是以义不肯乘,故《象》云“义弗乘”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客案:“义弗乘”也,是对的。什么义?《正义》没有说透。
父母在,父母可乘车,而己不乘车,如此而己。
《礼记·曲礼上》云: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周易》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即以最简洁生动的画面,来反映出某一种礼仪。
“舍车而徒”四个字,说明了“五义”:孝、慈、悌、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