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2-6 11:21 编辑
咸卦
▅▅ ▅▅上六,咸其辅颊舌。
▅▅▅▅▅九五,咸其脢,无悔。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 ▅▅初六,咸其拇。
咸卦六五“咸其脢”,何以“无悔”?
且看《周易正义》:
九五:咸其晦,无悔。“晦”者,心之上,口之下,进不能大感,退亦不为无志,其志浅末,故“无悔”而已。
[疏]“九五”至“无悔”。正义曰:“咸其胸无悔”者,“晦”者心之上,口之下也。四已居体之中,为心神所感,五进在於四上,故所感在晦,晦已过心,故“进不能大感”,由在心上,“退亦不能无志”,志在浅末,故“无悔”而已,故曰:“咸其晦无悔”也。注“晦者心之上口之下”。
正义曰:“胸者心之上口之下”者,子夏《易传》曰:“在脊曰晦。”马融云:“晦,背也。”郑玄云:“晦,脊肉也”。王肃云:“晦在背而夹脊。”《说文》云:“晦,背肉也。”虽诸说不同,大体皆在心上。辅嗣以四为心神,上为辅颊,五在上四之间,故直云“心之上口之下”也。明其浅於心神,厚於言语。
《象》曰:“咸其晦”,志末也。
[疏]正义曰:“志末也”者,末犹浅也,感以心为深,过心则谓之浅末矣。
客案:
《周易正义》不通卦气象数之理,所释令人糊里糊涂。咸以心则志深,咸以脢者志浅,那么,咸以辅颊舌者,志深还是志浅?《周易正义》认为“咸以辅颊舌”是徒呈口舌,不复有志。谬亦大哉!
九五:咸其脢(1),无悔。
【注释】
(1)脢:脊背。
【译文】
脊背有感应,没有悔恨。
【解读】
1.咸之六五爻的爻辰解说
咸之六五爻的爻辰为季夏未月。
《月令》云:
(季夏),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强。
“咸其脢,无悔”——季夏,阳气虽盛,但阴气初起,故时有大雨,虽然不能举大事,但可以烧草浇田,背粪施肥。“咸其脢”,就是使脊背有感应,即动用脊背以负重,背东西。背草沤粪,背粪施肥,都要用脊背负重,此月所从之事虽然不大,但有益于农事,故曰“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即使脊背有感有用,虽不能举大事,但也当有小志而为。
2.咸之小过的爻辰解说
咸之六五爻变,其上卦由兑☱ 变为震☳,全卦称为咸䷞之小过䷽。咸卦六五爻辞与小过卦象相关,小过卦震上艮下,震为动、为草木,艮为脊背,因此,小过卦有动用脊背背负草木之象;震为施用,艮为粪土,因此,小过卦也有施肥之象;震为举,艮为止,故小过卦有制止举大事之象。
小过卦九五爻的爻辰为仲夏午月,其爻辞为:“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月令》云:
仲夏,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仲夏,阴阳不和,少雨多旱,百县雩祀有功先臣以求雨,祈祷谷物丰实。古人认为,只有阴阳调和,才会降雨。《元命苞》云:“阴阳和为雨。”《大戴礼记》云:“天地之气和则雨。”“密云不雨”,说明阴阳失调,因此要进行雩祀以求雨,雩祀时主祭的大公,要在西郊的山川,用带绳之箭射于窟穴而求雨,这是一种求雨仪式。《淮南子·原道训》:“水居窟穴,人民有室。”
3.咸之六五爻与咸之小过的话题关联
咸之小过的仲夏,阴阳不和,少雨多旱,要进行雩祀以求雨,雩祀时主祭的大公,要在西郊的山川,用带绳之箭射于窟穴而求雨,并祈祷谷物丰实。
到了咸之六五爻的季夏,阳气虽盛,但阴气初起,故时有大雨,虽然不能举大事,但可以烧草浇田,背粪施肥。大事虽不能行,但也当有背粪施肥这类小志而可为,以助谷物丰实。
【时义】
季夏,阳气虽盛,阴气初起,时有大雨,大事虽不能行,但也当有烧草浇田、背粪施肥这类小志而可为,以助谷物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