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2|回复: 6

[易学研究] 通行本卦序自洽九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4 1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6 21:05 编辑

通行本卦序自洽九图
J.M.九宫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易平方图体系通过数理结构的自我演绎,证明了《周易》卦序的本质是一个聚焦状的闭合形式系统。通行本卦序之所以成为历史选择,并非因其占验灵验或义理高深,而是因其完美实现了数理自洽性、拓扑流畅性与群论对称性的三重统一。这种“去文本化”的解析,不仅揭示了卦序生成的数学本质,更暗示了人类早期文明对离散数学的直觉把握——在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前两千年,东方智者已用卦爻构建了六维超立方体的隐喻模型,其聚焦状的闭合结构,恰似卡拉比-丘流形的弦论紧致化,在隐匿的维度中编码宇宙法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ss025.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4 15:51 编辑

  • 易平方图、易平方三轴幻方及周易格局三图,从位爻系数到格局定型,完整承载了数卦契合与卦序结构定义的核心功能。周易卦序结构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1) 宏观上符合主统散骨构定式,微观上满足两相耦非覆即變的规律;(2) 在格局版图上,序迹的呈现相对顺畅。
  • 其余六图均为易平方图的律动变例,充分展现了六十四卦符号体系在图理与卦理层面的形式逻辑特征。这些变例在易平方图的基本框架下,严格遵循其内在的错综覆變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演化与拓展,进一步丰富了体系结构的表现形式与逻辑内涵。
  • 满足周易卦序结构定义,并能与上述六幅易平方图变例均达成单循环充分演绎关系(同序号卦符在演绎环内相邻)的六十四卦序列,即为通行本卦序的目标序列。这一序列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自洽性,能够全面反映周易卦序的内在规律与结构特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7: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1:周易格局图的由来


周易格局图的构建遵循以下步骤:

1. 易平方图演化(易平方图→图1.)
将易平方图(8×8方阵)依“位爻系数规则”生成的卦码,构建为三轴架构幻方。图1.的卦码排列既满足幻方条件,亦体现经综纬错三轴的交错关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固定图2.结构
保留图2.的核心区域(剔除图1.部分行列),固定其卦码原位不变。图2.中空缺处对应图1.被移除的行列卦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非覆即變互换(图3.→图4.)
将图3.中8对卦码按“非覆即變”原则互换:
  • 覆卦:上下卦位互换(如“12 33”覆为“33 12”)。
  • 变卦:水平镜像互换(如“0 63”变为“63 0”)。
    总计调整16步(每对互换计2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区域调整(图5.→图6.)
对图5.剩余卦码进行镜像或相邻位移:
  • 镜像移动:如卦码“1”跨中轴镜像至“62”位,再竖向移一格至“55”位(计2步)。
  • 相邻移动:如卦码“1”竖向移一格至“8”位,再横向镜像至“55”位(计2步)。
    总计调整16卦48步(每移动一格或镜像一次计1步,以最短路径为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叠加合成周易格局图
将图2.(固定核心)、图4.(覆變互换)、图6.(区域调整)三图叠加,还原易平方图的群联配套逻辑,最终形成三轴架构的周易格局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键逻辑验证
  • 图3.→图4.:所有卦码均按非覆即變完成交换。例如:

    • 相错卦“42 21”互换为“21 42”。
    • 相综卦“12 33”覆换为“33 12”。

  • 图5.→图6.:卦码位移符合镜像与相邻规则。例如:

    • 卦码“62”横向镜像一步,再竖向移一格至“8”位。
    • 卦码“61”横向镜像一步,平移一格后竖移至“15”位。

  • 叠加规则:不同层级卦码无冲突覆盖(图2.为底层,图4.、图6.依次叠加)。
  • 调整总步数:共64步,合六十四卦“一卦一步”之数理。


结论
周易格局图通过位爻系数转换、幻方架构、非覆即變互换及镜像调整,将易平方图重构为兼具数理对称与卦象逻辑的复合方图,完整诠释“经综纬错”的周易哲学内涵。

附2:易平方图的错综覆變变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16: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行本卦序序列是周易格局版图与易平方图律动变例的共解,其生成逻辑既受结构定义的严格约束,又在多坐标系下展现普适性。这种共解性不仅揭示了卦序的数理本质,也解释了其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在众多候选解中,通行本卦序以其对称性、流畅性与解释性的完美统一,成为《周易》符号体系的终极表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23: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6 14:34 编辑

通行本卦序序列的本质是一个多约束条件下的路径优化问题,其生成逻辑依附于周易格局版图的数学(卦理)结构,并与易平方图的若干律动变例(矩阵序列)形成“单循环充分演绎”的共解关系。

lss027.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19: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6 19:37 编辑

易平方图与周易格局版图作为静态的矩阵序列,是《周易》符号体系的“骨骼”;通行本卦序作为动态的路径序列,则是其“血脉”。二者的结合,不仅完成了数理、图理、卦理的终极统一,更昭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宇宙的本质既是结构,亦是过程。在此意义上,《周易》不再只是一部占筮之书,而是人类文明对数学实在的最早系统性探索。

这种跨维度的解析表明,《周易》本质上是通过符号运算构建的元数学系统,其"骨骼-血脉"范式比笛卡尔坐标系早1500年实践了状态空间方法,为当代复杂科学提供了文化基因层面的认知原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2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易平方的对角线架构到周易格局的经纬三轴架构,不仅是数学模型的升级,更是文明思维的跃迁。这种演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既是对结构的发现,亦是对意义的建构在此意义上,《周易》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占筮之书,更是人类文明对数学与哲学终极问题的最早系统性探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