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3-8 05:14 编辑
明夷卦
▅▅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 ▅▅ls: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 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周易正义》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处明夷之极,是至晦者也。本其初也,在乎光照,转至於晦,遂入于地。
[疏]正义曰:“不明晦”者,上六居明夷之极,是至暗之主,故曰“不明而晦”,“本其初也”。其意在於光照四国,其后由乎无不明,“遂入於地”,谓见诛灭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疏]正义曰:“失则”者,由失法则,故诛灭也。
客案:《正义》所言,“由失法则,故诛灭也”,未完全得易之本义。
易是讲阴阳消息之理的,阴阳相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上六的爻辰为季秋。季秋,大火星伏于地下。大火星季春昏出于东北,此为“初升于天”,季秋昏出于西北,此后,伏而不见,此为“后入于地”。
不明,晦——季秋,大火星伏于地下,光明不再,而用晦,即隐藏。
光明象征君子的仁德,有光明就有黑暗,阴阳消息,仁德也有消息。春夏用仁德,秋冬用威仪。秋冬藏仁而用威,不是失则,而是合则。
六二爻为仲夏,仲夏当用仁而藏威,用威而藏仁,方为失则。《逸周書》:“穆王田,有黑鸟若鸠,翩飞而跱于衡。御者毙之以策。马佚,不克止之,踬于乘,伤帝左股。”仲夏穆王田猎为失则,故有左股受伤之灾。
六二如用“当位说”,二爻为阴位,爻为阴爻,何以“夷以左股”?故“当位说”有反证,不足以为解易之“典要”。
九三为季秋,季秋当用威而藏仁,用威而藏仁,为合则,故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之威信。
因此,所谓“晦”,晦其仁也,显其威也,“申严号令”也,加强法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