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3-11-8 08:29 编辑 学士能否展开来论述?有关“史学”和“史观”的讨论在这里似乎是缺乏的。 |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的鼻祖---英国史学家“康诺普•瑟尔沃尔”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剑桥大学引进德国古典学, 康诺普•瑟尔沃尔为期间的代表人物。 是他第一次对“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进行了表述。 康诺普•瑟尔沃尔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的数量似乎在不断增加,让人们了解的细节也愈加详细。 但年代愈是久远,我们能听到的这类故事就愈少, 直到,如果我们查阅荷马史诗的话,完全找不到这类故事的踪迹。 [C.Thirlwall(1835,第一卷,p.64)] ”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中译本第1版第295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康诺普•瑟尔沃尔创造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 为的是否定古希腊源于东方文明的种种传说,从而塑造纯正古希腊种族的概念。 |
十九世纪中晚期,英语标准古典学教科书:“层累古史观” “威廉•史密斯爵士的《希腊史》,从它1854年的初版到1880年代, 一直是这个问题的英语标准教科书,该书揭示了这个立场的诸多困难: 希腊人的文明和他们的语言的发展具有本土成长的所有特征,可能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 然而,希腊人的传说却指向相反的结论。他们普遍认为东方的异乡人让佩拉斯吉人摆脱了野蛮, 这些异乡人在当地定居,并在未开化的居民中引进了最初的文明因素。 然而,这些传说有很多并非是远古时候的传说,而是后来的时代发明了它们。 (Smith[1854,pp.14-15])”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中译本第1版第299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
从“尧舜禹抹杀论”到“大禹是条虫” 1909 年东瀛学者白鸟库吉在东洋协会评议委员会上讲演,声称:厘清中国哲学就要研讨中国古代传说。 传说的思想背景为儒学,其中人物多与儒学相关。传说常衍变为真实,少有人怀疑与考实, 其中可置疑而当否定的是有关“尧舜禹”的传说。 他大胆议论:《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以“曰若稽古”起句,皆非当时所记。 尧、舜、禹为古代圣王,孔子推崇,然而着实研讨,却有很多值得怀疑的理由, 倘能舍弃成见,当不以“吾人之论断”为不当。这就是轰动史界的“尧舜禹抹杀论”。 (其记录在《东洋时报》第131号(1909年8月)以《支那(中国)古传说之研究》刊出) 步东瀛疑古派的后尘,中国疑古派顾某说: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大禹是条虫”。 中国"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创立者顾某说: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第三,勘探古史时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这就是所谓中国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 不知与英国史学家“康诺普•瑟尔沃尔”所表述的内容有何两样呢? 西方的“层累造成古史说”目的是编造种族主义虚假历史的神话; 东方的“层累造成古史说”结果是充当帝国主义灭亡中国之工具。{:soso_e114:} |
我们是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或是沉思者拳抵下巴提出人类的这两个基本问题。 这或许只是哲学层面的问题,但是在精神层面有圣经解决了从哪里来的问题,在物质层面有飞船正试图解决往哪里去的问题。宗教混合历史、哲学杂交科学! 话分东西两说,圣经和飞船是西方的解决方案,东方亚圣认为“流血漂橹”的记录不利于精神层面的解答,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书*记录史,不利则宁愿无! 从此,文史对“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在精神层面有了定义。 但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若要有物质层面的答案又如何? 考古只是从技术层面慰藉了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是能真的提供物质层面的答案?这是当今史学的核心要害,史学正在十字路口,无论史东方亦或是西方。 |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3-11-11 07:32 编辑 ?????????????? |
西方的“层累造成古史说”目的是编造种族主义虚假历史的神话; 东方的“层累造成古史说”结果是充当帝国主义灭亡中国之工具。 …………………………………… 顾氏提出的“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时候,好像没提到外国学者的什么相似的观点,而是他在对我国传世典籍多方研究考察后得出的看法,这个应该与西方和东瀛的史学观点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他的这个看法,你得分是从搞政治的角度去看,还是从搞史学的角度去看。 骂顾氏这个观点的,都是从民族大义、政治立场的方面立论,说顾氏是要灭亡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汉奸学者”云云,但是顾氏这个说法提出来这么多年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一直在被发扬中,中国也没因此亡国,只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顾氏对头对他的无端指责谩骂而已。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因为一个学者提出一个说法而亡国的事情,是不是有,我没仔细考察过,但是个人的确没有听说过。八国联军、日寇侵略中国,貌似也不是因为我国哪个学者的一条史学观点引发的。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呢,就我所知,凡是严肃一点、头脑清醒一点的史学研究者,都无法绕开和摧毁顾氏的这个说法,不管是与顾氏为友的还是为敌的都是如此。以前我说过,就是与顾氏有隙的郭沫若,也不得不承认顾氏的“层累说”是一个“卓识”,郭沫若明白得很:学术是一个讲求事实和证据的东西,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顾氏的观点,事实就是那么回事儿,明摆在那里,与其不顾事实地强力否定,还不如实事求是地直接承认,这个与政治和私隙无关。 |
按照西方的文献常识,早期西方诸国王的世系,基本上都属于后世伪托、子虚乌有; 以西方小人之心,度中土君子之腹,因谓《史记》中关于夏商帝王世系为虚构。 不料,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其进行考据的结果,居然将殷商的帝王世纪大体证实。 (参看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啊,记录距今三千数百年之前的王朝世系,居然丝毫不爽!{:soso_e114:} 这是何等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中华民族重视历史和史学,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 |
据我所知,顾颉刚的确否认了夏的世系,也不承认《左传》、《史记》等书中记载的那些夏代的历史,比如他在和童书业合著的《夏史三论》里就有过这类的言论,但是他没有否认夏朝的存在,也没否认过商的世系,因为在顾氏的时代,王国维等人的甲骨文研究已经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顾氏没有那么糊涂。 我的意思是,无论顾氏等人的观点看法是对是错,都是学术问题。对于学术,就要从学术的角度去看,不要扯上什么民族大义、政治立场、国家利益之类的东西。学术是实事求是的东西,是一种追求事实和真*相的学问,在追求中会有对,自然也会有错,即使是在今天,你可以问问那些知名学者,谁敢说我从来没犯过错误?谁敢保证我从来没说错过?神还犯错误呢,何况是人。不会犯错误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死人! 所以,自古至今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但是犯的错误也比比皆是,几乎对等,这期间国家盛衰、民族兴亡频仍,可是似乎和错误的学术观点没有关系,或者说没有直接关系。现在很多人为了打倒对手,故意耸人听闻,把学术强行和政治挂钩,动不动就举起“民族大义”、“国家危亡”的大棒,指责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什么“亡国言论”、“卖*国行径”、“汉奸学术”之类,说实话,我的看法是,只要这么喊的人,多半是在学术上无所建树甚至是不学无术的人,在学术上打不倒对手,就拉政治、民族的虎皮来当大旗,胡乱扣帽子、打棍子,这实际上已经和学术无关了。这种行为,只能把学术搞得万马齐喑、一花独放,而这独放的“花”也未必是好花,更大的可能是“毒花”。我们已经受过教训了,断然不想再来一次。 |
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 1、在一九四九年前中国有两个怪人,一个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熊十力,一个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废名(冯文炳)。大概在一九四八年夏日,他们两位都住在原沙滩北大校办松公府的后院,门对门。熊十力写《新唯识论》批评了佛教,而废名信仰佛教,两人常常因此辩论。他们的每次辩论都是声音越辩越高,前院的人员都可以听到,有时甚至动手动脚。这日两人均穿单衣裤,又大辩起来,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可忽然万籁俱静,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前院人感到奇怪,忙去后院看。一看,原来熊冯二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都发不出声音了。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汤一介《“真人”废名》,《万象》2002年9月号。 2、废名平常颇佩服其同乡熊十力翁,常与谈论儒道异同等事,等到他着手读佛书以后,却与专门学佛的熊翁意见不合,而且多有不满之意。有余君与熊翁同住在二道桥,曾告诉我说,一日废名与熊翁论僧肇,大声争论,忽而静止,则二人已扭打在一处,旋见废名气哄哄的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翁在讨论别的问题矣。余君云系亲见,故当无错误。(三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记于北京)(周作人《怀废名》) ———————————————————————— 对于学术问题观点不同时,可以争论,可以恶吵,可以互骂,甚至可以厮打,但是不会用政治、民族的大棒砸人,更不会写文写书说对方的观点是要亡国灭族、是汉奸卖*国贼,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
胡秋原在《一百三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纲》一书里说: 北大教授钱玄同和北大学生顾颉刚逐渐找到一个新工作,这便是《古史辨》--即专门否定中国尧舜禹之古史,说这都是神话而不是历史。 这工作的发起人是钱玄同。……他在《新青年》时代即热心于废止汉字,认为“二千年所谓学问,无非推衍孔二先生一家之学说”,或“道教妖言”。要“废孔教灭道教最彻底的办法,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因此必须废止汉文。他认为中国文字“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他主张用世界语代汉文,而以英文法文为过渡。…… 废止汉字之事虽未成功,他觉得还有一事可做,此即“疑古”。梁胡诸人盛称阎若璩考证古文尚书是伪书,是科学方法。姚际恒的伪书考、康有为的改制考亦被推崇,他便想扩大范围考证“伪事”。他知道东瀛有一个幸德秋水,写过“基*督抹杀论”,说基*督无其人,十字架代表生殖器崇拜。接着又有一个白鸟库吉,写了“尧舜禹抹杀论”,说古书所传尧舜禹之事皆为神话。此外,东瀛有一贱民阶级之著名作家名外骨者,自称“废姓外骨”,写了一些书,专讲东瀛希奇古怪风俗以及淫书酷刑之类。于是钱氏先仿废姓外骨,改名“废姓玄同”,继而改名“疑古玄同”,再学幸德与白鸟之舌,说易经代表生殖器崇拜,尧舜禹皆为神话。尧舜既不足信,那言必称尧舜的儒家和依据易经的道家便不打自倒了。在他的启发下,顾颉刚“大胆假设”古史皆“层累地造成”,再来“小心求证”。他们求证的办法很简单。一、过去许多疑古、考证文字很多,如崔述考信录,再抄抄白鸟等人之说。二、因为没有发现夏代铜器,所以大禹治水不可能。三、抄一点外国讲神话的书,例如洪水是神话等。四、再加他们的想象和附会,例如,说文说“禹,虫也”,便说禹为动物,出于九鼎。这是民*国十二年的事。这既好玩,又“科学”,可以吓唬青年,可以使外国人觉得有趣。参加的人多起来,顾颉刚将这些文字、通信收起来,名曰《古史辨》,由朴社出版。这由民*国十五年一直出到二十年九一八前夕才停止。因为这时已有土肥原进行、白鸟库吉参加计划的“满洲国”运动,灭亡中国运动,无须他们来灭古史了。(83、84页,1973) |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3-11-13 19:23 编辑 顾颉刚从1923年起,坚持说大禹治水、禹作九鼎,均为战国后古书“造伪”, 由此建构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辨伪系统。 谁知过了二十年,到1943年,他却干起了向蒋介石“献九鼎”的勾当。 顾颉刚于1943年2月28日的日记内,存有同年2月27日“中央社讯”的剪报, 题为《铸九鼎呈献总裁》。 顾颉刚“重作”《九鼎铭》曰: 万邦协和,光华复旦。 於维总裁,允文允武。 亲仁善邻,罔或予侮。 我士我工,载欣载舞。 献兹九鼎,宝于万古。 于是,蒋总裁就被歌颂成天命在身的圣君了。 有诗为证: 《癸未春日感赋》 陈寅恪 沧海生还又见春,岂知春与世俱新。 读书渐已师秦吏,钳市终需避楚人。 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 周妻何肉尤苦累,大患分明有此身。 (《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
不是吧,中国的修史虽然悠长,但是有一点,所有的正史,都是官写的。而西方的史,却无一是官所写。这个问题就看你怎么来对待吧。我个人认为呢,这官最不可信。看看现在的官,就知道过去的官。官说的东西,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改开三十年,还有人不知官吗?还有人信官的话吗?唉,真是无语了。 |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3-11-13 23:28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3-11-15 08:31 编辑 顾颉刚从1923年起,坚持说大禹治水、禹作九鼎,均为战国后古书“造伪”, 由此建构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辨伪系统。 谁知过了二十年,到1943年,他却干起了向蒋介石“献九鼎”的勾当。 顾颉刚于1943年2月28日的日记内,存有同年2月27日“中央社讯”的剪报, 题为《铸九鼎呈献总裁》。 顾颉刚“重作”《九鼎铭》曰: 万邦协和,光华复旦。 於维总裁,允文允武。 亲仁善邻,罔或予侮。 我士我工,载欣载舞。 献兹九鼎,宝于万古。 于是,蒋总裁就被歌颂成天命在身的圣君了。 有诗为证: 《癸未春日感赋》 陈寅恪 沧海生还又见春,岂知春与世俱新。 读书渐已师秦吏,钳市终需避楚人。 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 周妻何肉尤苦累,大患分明有此身。 (《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 不能用王国伟的辫子说他没学问,不能以罗振玉的遗老身份说他对甲骨文没贡献, 不能说郭沫若会写颂诗就说他不是才子,也不能说董作宾去了台*湾就说他和安阳没关系。 同样顾颉刚贺颂蒋介石也不影响《古史辨》的学术地位。 |
民*主香港的断灭相 在经过一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之后,香港成了东方世界中西化的样板。 这里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客流、物流、资金流繁忙,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香港社会崇尚自由、民*主、法制的价值观念不遗余力,私人领域随处受到“尊重”,令人“羡慕”。 港人的收入与股市、楼价轮番上涨,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增长”。 香港社会不缺钱,福利制度受人称道。其中,社区“敬老院”、“护老院”随处可见。 问题正在这里。社会不断“发展”、“增长”,渐渐远离了传统、沾染了争利的习气。 港人们都在争“自由”,忘记了慎独的古训,都有了洋名、忘却了本来的姓氏。 增长带来了高收入,伴随而来的是高房价、生活高成本。 于是港人们纷纷躲进“自由、民*主”之享乐主义的避风港。结果是乐极生悲。 如今的香港独身主义盛行,老姑娘、独身男随处可见。 即使结了婚,据说平均两对夫妻只拥有0.5个孩子。 难怪“敬老院”、“护老院”随处可见! 注意:这里的敬老、护老的“敬”字和“护”字,都是谓语,少了主语。 这些独身男、老姑娘和无子女夫妇老后,由谁来“敬”、“护”呢? 香港大约800万人口,一世代为三十年, “五十年不变”,能保证六十年、九十年不变乎? 按照两对夫妻0.5个孩子的比例,撇开独身男女不算, 800万人口经一代人下来就只有100万了, 再经一代,現在的港人能否剩下20几万後代實未可知。 “民*主自由”观念的极致,导致自私自利之风盛行,结果是断子绝孙。 传统观念“慎终追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香港社会何其不孝之甚也! 如今的口岸有一个景象,每天早上大批来自内地的跨境学童(小学生、中学生)赴港就读,下午经口岸返回大*陆。 香港后继无人。这些跨境学童成年后会继续学港人,走独身、无后的老路? 还是将内地传统观念带到香港?香港社会的未来系于这些跨境学童的一念之间。 莫非港人治港将由菲佣、印童来充当港人后裔不成? 香港别无大事,西化的民*主香港呈现出日益清晰的断灭相。{:soso_e114:} |
据本人长期的讨伐经历,一般经常把爱国排外口号挂在嘴边,呼喊山响的,都是分不清楚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的,也分不清楚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
不要侮辱了香港人,您自己百子千孙是您自己的事。。。。。。 |
呵呵。先生治史貌似没有主身骨。 香港的问题。妥与不妥。港人为入水之鸭。别人只是隔岸观火。 人口问题。真要是因此而减少人口。反是好事。至于你说的老无所养的忧虑。其实出于对当局甚至身边人的不信任。严重缺少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信念。不用上升到政策的高度。便见局促。 敬老院云云。难道不应该有么? 高收入高房价高成本——这都是水涨船高:你认为能有独*立存在的社会现象么?这个属于宏观调控一类。只着眼局部看不明白的。有点貌似断代史与通史的区别。也像平面与立体的不同。 先生论调前后不一。貌似是东鳞西爪剽窃的原因吧。未曾理顺。不能贯通。 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