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5 00:39 编辑 王獻唐先生所作的《漢魏石經殘字敍》較好!全文帖此。案:文中之“去歲六月”當是民国廿四年A.D.1935. 王獻唐(1896—1960)字獻堂,初名家駒,後改名王獻唐,號王鳳生(王鳳笙),以字行。日照市東港區日照街道辦事處大韓家村人。著名學者。在原籍完成啟蒙教育後,11歲來到開埠不久的膠澳租借地,入青島禮賢書院就讀,文科結業後插修德文班。17歲入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系學習。他學習了一些新鮮的西學知識,開闊了視野,對以後的國學研究不無啟迪。畢業後不久,1917年應天津《正義報》之約,赴津翻譯德文小說。1918年22歲時,回濟南任《商務日報》和《山東日報》主編,後以兩報特派記者身份長駐青島。 1925年赴北京,開始研究目錄學,並與丁惟汾等共同研究音韻、古文字。1927年,到南京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不久,因政見不合,發誓從此不問政事,潛心研究學問,改名王獻唐。 1929年8月2日,出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他著意搜集文物、典籍,擴充館藏,使山東省圖書館成為當時全國收藏文物典籍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並創建山東省圖書館協會。1930年,考古學家吳金鼎赴山東,發現了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邀他同去勘查。之後,他與傅斯年、李濟、董作賓等人共同領導遺址的發掘工作,並成立山東古跡研究會,對山東其他遺址進行了普查和小型發掘,為山東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礎。1940年,他受聘任國史館總幹事,兼任山東大學、武漢大學教授,撰寫出許多考古著述。抗戰勝利後,他親自將原山東圖書館所有圖書文物完整無損地運回濟南。1948年返魯,復任省立圖書館館長,兼國史館纂修。喜藏書,收藏頗豐,一生收藏圖書達10萬余卷,藏於“雙行精舍”,每有所得,輒為之寫題跋,或考證版本源流,或述藏家逸聞,後被收入《雙行精舍書跋輯存》及《續編》中。所作《藏書十詠》中自稱“黃金脫手了無餘,換得陶南鎮庫書”,是其購書的寫照。晚年又得顧千里批校、黃丕烈手跋古籍1部,又命名其藏書處為“顧黃書寮”。其《藏書十詠》,內容是訪書、購書、載書、裝書、勘書、曝書、跋書、抄書、借書、讀書,為其經驗之談。曾向國家捐獻出越王勾踐劍、李自成闖王印等珍貴文物8000多件及5萬冊古籍。藏書印有“雙行精舍鑒藏”、“空自苦”、“疏經閣”、“三家邨人”、“獻唐題記”等多枚。 新中國建立後,曾任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等職,仍不廢著述。1958年出版《黃縣器》一書,為研究山東古代歷史開闢了新途徑,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9_LkoCMID_DaOZhcFFz71uP8lhaw4aVnPWIZgchxAdeMb2h7Vwdv0PWs5zOnqkYj_IwhVZ714JzQL3UAVNpXLU3F5llbq9MPqk-UGRosNOeJYk5NuYiDeoAuBgImmx7 |
“風、佻”,疑《小雅•蓼莪》、《大東》中字。案:《漢石經集存》未收此拓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其五”,《毛傳》:“烈烈然,至難也。發發,疾貌。”《箋》云:“民人自苦見役,視南山則烈烈然,飄風發發然,寒且疾也。穀,養也。言民皆得養其父母,我獨何故,睹此寒苦之害。”《釋文》:『飄,避遙反。後篇同。本又作“票”。』案:P.2978作“南山列=票風發々”。《玉燭寶典·仲冬》引《韓詩章句》言“一之日畢發,夏之十一月也。”《季冬》引《韓詩章句》言:“二之日栗烈,夏之十二月也。”則作“烈、發”《韓詩》字亦如此也。 第28、29行“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其六蓼莪六章四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P.2978作“蓼莪六章其二章々八句四章々四句”。《毛傳》:“律律,猶烈烈也。弗弗,猶發發也。”《箋》云:“卒,終也。我獨不得終養父母,重自哀傷也。”《釋文》:“卒,子恤反。重,直用反。” ----- 第29、30行“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嬥嬥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其二)”,《毛傳》:“空,盡也。佻佻,獨行貌。公子,譚公子也。”《箋》云:“小也、大也,謂賦斂之多少也。小亦於東,大亦於東,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耳,今盡杼柚不作也。葛屨,夏屨也。周行,周之列位也。言時財貨盡,雖公子衣屨不能順時,乃夏之葛屨,今以履霜。送轉餫,因見使行。周之列位者而發幣焉,言雖困乏,猶不得止。既,盡。疚,病也。言譚人自虛竭餫送而往,周人則空盡受之,曾無反幣復禮之惠,是使我心傷病也。”《釋文》:『杼,直呂反,《說文》云:“盛緯器。”柚音逐,本又作“軸”。斂,力豔反。後同。糾,居黝反。屨,九具反。佻,徒彫反,徐又徒了反,沈又徒高反,《韓詩》作“嬥”。嬥,往來貌。並音挑。本或作“窕”,非也。周行,戶郎反。注周行下、“載施之行”並注同。餫音運。疚音救。』 “風、佻”二字是否為漢石經《魯詩》殘字待考!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7 12:30 编辑 “酢、載起”,屈翼鵬先生以為《楚茨》殘字,《漢石經集存》以為“載起”其為《小雅·水沔》“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楊念彼不蹟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中字。屈先生由于有殘石作旁證,多釋讀出個“酢”字,其說當可信!參考此拓上部與之相關的圖一六五tb013074 “剝或”殘拓,“酢、載起”恰好置入原恢復的漢熹平石經《魯詩》碑陽九中。 第7行“執爨踖踖爲俎孔碩或燔或炙君婦莫莫爲豆孔庶爲賓爲客獻醻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神寶是𢓜報以介福萬壽攸酢其三”, 第8、9行“禮儀既備鐘鼓既戒孝孫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鐘送尸神保聿歸諸宰(君婦廢徹不遲諸父兄弟備言燕私其五)”,《毛傳》:“致告,告利成也。皇,大也。”《箋》云:“鍾鼓既戒,戒諸在廟中者,以祭禮畢,孝孫往位堂下西面位也,祝於是致孝孫之意,告尸以利成。具,皆也。皇,君也。載之言則也。尸,節神者也。神醉而尸謖,送尸而神歸。尸出入奏《肆夏》。尸稱君,尊之也。神安歸者,歸於天也。廢,去也。尸出而可徹,諸宰徹去諸饌,君婦籩豆而已。不遲,以疾爲敬也。” |
“敏灌、殷自”,《大雅·文王》殘字。《漢石經集存》釋讀為“灌、殷自”三字。“灌”石經殘字詳下圖版,叔平先生言:『《詩·大雅·文王》。羅氏以校記中有“灌將齊”之文,以爲《魯詩》“祼將”當作“灌將”,遂以此石爲《大雅·文王》“有虞殷自天”之文。首行從水之字,即“灌將于京”之灌,其言似矣。但其上一字之殘畫,不似“敏”字,豈又有異文耶,存以俟考。』龖案:雪堂並叔平之言是也!此校記殘石亦詳下圖,殘字有“灌將齊”則《齊詩》當有與《魯詩》不同之異文者是也。或《齊》、《毛詩》相同作“祼將”乎?存此備考。《羣書治要》卷第十五《漢書·楚元王傳》劉向上疏諫成帝引“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灌將于京。’喟然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于子孫。’”北宋景祐本以下諸本“灌”作“祼”,當是俗儒從行本《毛詩》改者!《論語·八佾》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禮記·禮器》“灌用鬱鬯。”《說文》:“祼,灌祭也。從示果聲。”《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註》:“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尸求神時也。”“灌、祼”二字同音意同。 |
“召、不”,屈先生言:“右《甘誓》殘字,合今本校讀,行七十二字。”案:是說亦非。《漢石經集存》亦收有此拓,言其為《魯詩·小雅·正月》殘字是也。參考由圖一四零“南山有實”竝圖一四六 tb011061“{忄匀}、之訛”恢復的漢石經《小雅·正月》知其說良是。 碑陽七第31、32行“謂山蓋卑爲岡爲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其五)”“召”石經碑首殘字。 第32、33行“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則女(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其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