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中华传统哲学创新

发布者: 张无屮 | 发布时间: 2018-8-9 11:13| 查看数: 34059| 评论数: 113|帖子模式

中华传统哲学创新
第一: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一:道学是我们民族有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道学发展的历史
1:道德关系探源
2:道学的历史
3:再换一个角度看看道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道学是提炼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
第三:中华传统哲学
一:中华传统哲学分析问题的总基础
二: 中华传统哲学分清问题的总规划
三:中华传统哲学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
(一):五行学说
(二):道德学说
四: 道德学说构成
五:道德学说的应用
六:中华传统哲学的特色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
(二):哲学与道德的合一
(三):文化为主的思路
第四: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
1:透视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
2:继往开来无缝连接的桥梁
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
附件一:聊聊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问题
附件二:《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建议
附件三:畅想一下大同之后的社会
附件四:如果我们移居火星,还会犯这些错误码?
附件五:当代国学大师应能解决哪些问题?
- L% G, C# e& I0 \( O" _9 f8 V' e( X
- K. f1 t: G* m1 `5 C; ]# I9 g

1 }: E2 u! [2 q+ ]补充内容 (2020-11-15 02:15):
/ P3 j5 }# |5 _0 X老子道德是现有道后有德的本体论,孔子道德是现有德后有道的认识顺序论,二者鸡同鸭讲不在一个层次中。$ C) `7 \3 _/ f+ D3 P$ Z

6 H$ J6 _+ h0 v: }8 P! x补充内容 (2020-11-26 08:36):3 ^$ F8 Q: W) M
谷神不死,谷得一以盈,不得则枯竭。因此,谷静、盈是生机勃勃的根本,谷神就是生机或元气。不指器官而是器官的功能。. m  |$ T. ?7 y1 U8 r9 o

6 B3 N! X% U, g5 X补充内容 (2020-11-26 08:38):# ^5 e8 w. @, {; f( K$ `
谷————应和无、虚空相通。而谷神的神指运化功能。8 h/ I, S0 }. X' O- |. ~. y
: ?. n( n/ N$ f5 D; ?) b0 F
补充内容 (2020-12-22 04:45):
4 f6 H0 S  u$ @# d中国传统哲学创新——道德哲学2 F: d8 U- C! q) o9 D9 F
5 [. u9 k7 ~5 t; Y" O- {
补充内容 (2020-12-27 14:21):6 {8 A, @4 Y9 V: I% k2 b2 K: \6 t
大禹九功和后世五贼五德的关系,是承上启下综合提升的关系。大禹六辅基本属于物质财富创造,相当于五贼的贼命;大禹三事属于精神财富分享,相当于五贼的贼神,民心问题;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物资流通解决有无
, P- X! Y+ [! J" o' ?( w( u( S, u3 X1 t& \; j
补充内容 (2020-12-27 14:24):6 I  }& n# [2 L' m
有无问题就是贼物;物质财富的生产是有规律的,贼时;财富需要管理分配,贼功等综合观点的诞生。
9 j2 h6 J9 `! O- m0 U7 g& u8 s" r$ s* @3 }" f6 [1 ~/ x1 _
补充内容 (2020-12-27 14:26):6 `* @- \  a! L7 m4 R2 y# m
五德又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相通,是民族管理的脉络。8 A- G- I( L7 n# F# H

$ F" }, \$ J7 E; H  Y& u/ ]补充内容 (2021-4-21 18:55):
/ h, E: l. i6 [" e刍狗,祭祀用品,万物都可以做。没有特别偏好。不仁,不对谁好。
$ B* i' N! w$ q/ F7 m
3 ~' p3 }( d1 M/ `/ M+ u补充内容 (2021-8-16 17:41):
: n4 D, {  ?/ F  F& X' t阴阳,侧重精神层面;五行,侧重物质方面。
0 B1 x9 Z! `1 L) _3 h- ~4 Y9 N& T' u, s
4 E8 h1 E4 A* o! x& x3 h补充内容 (2021-8-16 17:52):
2 g5 Z- E4 I, E1 J阴阳为黄帝内经提供理论依据,就是阴阳辩证法。五行,为黄帝内经提供实践依据,药性辩证法。% G5 Y, x& ]; B3 g" v4 P' C
阴阳和马哲的矛盾是相通的,阴阳是古代社会科学的杰作,五行是古代科技的朴素观点。2 O( B# C- M8 u  H; Z5 F0 j
- k5 o/ H1 J: P" b$ M
补充内容 (2022-6-3 16:39):
/ q4 K$ L2 f: V( C道德经的传承手法和诸子百家的其他家都不一样,道德经是将原有的次序打乱后拼图或积木,将打乱后的拼图交给学者,能看出来的,在恢复原文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不用交了。看不出来的,如庄子还自以为是,在老师眼中是什么材料也就可知了。% R4 G3 j: i* d7 h! ~- L
3 x( U, }* k9 H& K
所以,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是请看破的不言,维护这个选才方法;一是没看破的,自然淘汰。; P1 p- R) X* B5 G6 L' ^
' ], k1 q  p4 k$ W1 ]  t! _7 l
可惜的是,2500多年来,能看破的凤毛麟角,张三丰应是一个,因为他效法道德经的传承手法,写了《道言浅近说》。其他的,多是盲人摸象,增加了神秘感,崇拜感。
7 i! V1 J. G7 X6 v1 ~$ a
. {$ a, A7 R5 r, d补充内容 (2022-9-26 05:12):
. {- f- s+ H8 x$ H不是。易学八卦六十四卦用的是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方法。
) E# c2 i$ L- ~$ ?4 W: P3 [$ D1 U* e2 E. t2 f' O; u' V, Q
易学有象数理三个阐述方式,八卦用象,河图洛书用数,阐述的都是矛盾内部主次方面转化的动态过程。
8 t) t' B! V3 S9 m2 w! f/ l+ ^9 V3 s" x# E
河图洛书揭示一个矛盾内部主次方面转化,八卦揭示一个事物三方面矛盾综合分析法,揭示矛盾三大规律的哲理。
9 s0 W+ [7 `1 E. `. _: m- h4 a( a' S- g; J
河图洛书揭示矛盾三大规律的对立统一和质变量变规律,八卦揭示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规律。1 u1 s9 |( W3 r: e0 _. D& x" k

* v+ m6 w' V7 B2 Y0 \( z# _- }补充内容 (2023-2-2 04:00):& Q# e& ?# I  l- M
者说,形而上的道只限于本体道的范畴,规律道、方法道实质就是德的规律和方法。
" J% N# a4 d9 u6 z* T( @
2 Y  X. R2 k: l1 h) a  q+ J: q补充内容 (2023-2-5 04:16):
% K! h2 E- o5 {, l过去的哲学史,主要是人物的历史,是哲学家的历史,而不是核心管理理念的历史。
8 s6 h( d4 _( |4 C" O' Y
1 B+ X$ R2 j4 F. v  j5 m1 b* y: Z2 J补充内容 (2023-2-10 17:26):7 K3 ^. D! `% C6 ~7 C, Y
确实胡闹。7 S6 f! H' W4 B. W8 `4 r
先天八卦源于河图,揭示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是顺变;后天八卦源于洛书,揭示兴衰成败事业规律或腐败规律,是突变。; o# e/ W1 }/ K  T# x
1 Q# `# T; W) d; Z
八卦的每一卦如同一块砖,可以砌圆形的井,也可以砌方形的墙,关键是“理”不同,而“象”相应变化。
8 l; y) c* c/ B' h( G
' P  Z7 N1 M" {8 x6 U1 ~  F八卦三才的每一才,以四象代入细化而成六爻卦,不是重叠[捂脸]。
* w% q$ T. ?* O5 b) S# ]! [$ R( z; F
补充内容 (2023-3-25 13:36):3 H6 ]" _, M) o# ~) B
刍狗,草扎成狗的形状祭祀天地,祭祀古时是很重要的仪式,什么可以做祭品也是很重要的,而天地不特意抉择,什么都可以。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刍狗上,原来我也以为在刍狗上。其实,重点在万物上

最新评论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1:19:09
培育软实力中的硬道理-----中国传统哲学创新
第一: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有着5000年以上思想历史,道学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认识自然、学习自然、改造自然的经验总结,是向自然管理方法学习来的社会管理方法。道学是孕育和提炼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
一:道学是我们民族有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道学将世界万物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以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什么类比研究世界万物生存发展需要什么,再反过来,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管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是道学的宗旨。
道学的“道”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本体产生规律,规律支配现象,体现方法。规律道是道学的中坚部分,有着5000年以上发展史;老子本体道是道学的顶级智慧,是进入真正哲学殿堂的标志;诸子百家是治国理政方法系统构成的基础。三道是道学大系统的骨干框架,涵盖了从源头的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渠道、如何掌控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本体道,属于“非常道”,理解的渠道是感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道进入天地万物之中部分构成了天地万物本身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这部分动力就是“德”。道通过德来展示和管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反过来通过德来感悟道的特性。道通过德来展示和管理天地万物,有五种渠道或叫五种平台、五德、五种规律,天地万物在平台、规律之内是感觉不到管理痕迹的存在的,因此称之为“自然”,这种管理方法就是“无为”。
“无为”的实质就是先做规划,框架设计,建设水到渠成的渠,就是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的来源。
规律道,属于“常道”, 可以通过性质和作用两方面来认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易学阐述的是性质,道德学说阐述的是作用,就是万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常道的性质是阴阳两种因素对立统一的整体,阴阳两种因素的互相转化是产生万物,运转万物的内在动力,《管子·四时》“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易学》认识论由阴阳三才八卦等构成系统,是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常道的作用,指的是道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而天地万物的本身就是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道产生“利”;从另一个意义上讲,道产生的财富,不是为天地万物的某个物种所独有的,而是每个物种所共享的,因此说道生“义”。利与义,创造财富和共享财富是道的两个基本内涵。
规律道,就是研究创造财富和分享财富的规律,是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根源。我们道学侧重物质文明规律的阐述的是五行学说,侧重精神文明规律阐述的是道德学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就是得民心是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比较大。因此,将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就是创造财富能力长期化、可持续化的重要保证了。五行学说就是循环利用资源物质的学说,而共享财富的意识则是我们祖先一开始就有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强化的意识,这也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已经融入血脉、骨髓、心灵当中潜意识。
方法道,属于规律道的应用。说的是如何按照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天地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方式就是各种关系的确立。 比如各个物种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只有人与自然是互动关系,其他的都是从属被动的关系;如物种之间的联系,弱肉强食关系;如物种内部的联系,伦理关系又表现为仁爱关系、伙伴义气关系、尊卑礼仪关系;以及竞争敌对关系等。这些关系固然重要,但其中人们没有意识到最重要的就是道与万物的联系,就是道德的关系。而往往这个最重要的一般人却认识不到,只有智者能通达这层关系。
老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洞察了道德仁义礼法兵之间的关系,每个字都代表一种关系,也是一种管理的层次,并将道管理自然的方法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这就是真正的管理大道。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对民心尊重的程度是透视管理大道的根本。
“利义结合,以义为主”是道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怎样对待“善恶”是道学的基本问题。扬善弃恶是为人处事的大原则,是甜蜜事业的方向保证。《道德经》道德学说的善恶标准隐含在“五德”当中,五德就是五种规律,五种力量,违反规律就会受到惩罚,这就是自然道德层次善恶标准。 $ a% r4 w0 q3 V0 `5 a: k7 C5 Y
世界处在各种关系构成的网中,每种关系都有相应的善恶标准,物种内部以是否有利于本物种的生存发展为标准;物种之间以是否能动态平衡发展为标准,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最广泛、视野最大的标准。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玄德。
自然哲学就是通过分析各种关系、确立各种方法,从而达到运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管理的依据。
道学是我们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思想依据,是因为道学有自己的一套研究和获取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说来就是类比法。我们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合一的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也是以自然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都是类比法 。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我们怎样向自然之道学习的时候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c2 v$ O) _  K& S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于牖,见天道。其去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i; s: @+ q$ q4 Z- R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之哉,以此! 9 `1 W+ q& C4 S, C/ G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了解“道”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因为人类效法于地,而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己固有的规律。“道”的运转动力是其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互相转化循环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原因。所以了解了“道”的规律,就可以根据自古以来一直发挥作用的“道”的规律,来规划、驾驭现在遇到的问题,这种贯彻古今不变的真正道理,就是道的纲纪。
1 p) X  C3 u) Y8 H: ]* d6 |9 a. K% }. Q* J: Z& r
掌握事物的规律是道纪的要求,按道纪来研究规划事物的治理。就可以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的事物;在家也不用窥测揣磨门窗有无相生的奥妙,就可以知晓天道的规律。这是理解“道纪”的正反两个思路,道纪可以从总体上规划统一认识天下事物,反过来也可以从具体事务来反悟天道。而不能正确运用“道纪”,就会有出去求学之路越远,而获得的真正道理越少的情况。因此,圣人们才可以不必亲身经历也可以了解根本知识,没有亲眼看见也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没有刻意去作为也能有很大的成就。自古到今,圣人们的大名流传不衰,让我们籍此可以知晓众位先哲的功绩。我为什么能了解众位先哲的成功原因呢?就是靠道纪呀!6 n, t' G, G" F4 T. J$ D

4 f& N9 A9 C- w6 k- i, c能够运用“道纪”来做为修养身心的准则,他的德性才是真实的成果;以道纪来做为管理家庭的准则,得到的德望才是完满有余的;以“道纪”来管理一个乡,德性就会真正增长;以“道纪”来做为治理国家的准则,获得的德望才是真正的收获;以“道纪”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他的德才是真正的广大、周全。以“道纪”为准则,取得的成绩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也正是因为采取了同一准则,所以就可以由已推人,以此身看彼身,以此乡看彼乡,以此国看彼国,以此时天下看彼时天下。我为什么知道这样了解未知领域的方法呢?也是因为“道纪”。
0 ~2 a% R' Y! r" i7 B% D7 ?( R3 J, j5 P& z! m" C( L
柔弱可以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深渊的保护;国家的实力、机密不可以让人知道;以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谋诡变来使用兵力;以顺应时势,不扰动民生来获取天下。我怎么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也是因为掌握“道纪”的原因。
从《道德经》可以看出老子智慧的来源,就是源于类比法获得的启迪。类比法是我们祖先发现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好处多多。
首先是有利于形成系统观、整体观,将天地万物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以人的整体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如心灵、骨骼、肌肉、血脉、气脉等,反思到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的条件也应该具备,如本体、山川、河流、气象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根本是人的道德素质,反思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整体观、系统观的基础就是类比法,将系统类比系统,将人比人,将心比心,最终的指向就是共享,是道学的宗旨。
其次,类比法可以较容易发现隐藏的规律,如阴阳辩证规律,周行规律等。阴阳辩证规律是易学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观察自然总结所得是基本的办法。世界万物是阴阳两性构成的统一体,既各自独立又整体统一;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阴阳互相转化,在动态平衡中共存。周行规律也源于对自然的理解,逐渐形成了天地日月周行、四季轮回、物资循环使用、兴衰轮回直至生死轮回等独特观念。这些观念从现象到规律、从规律到本体,从学术系统上本体周行不殆,阴阳八卦描述事物条件、环境的周行变化,五行相生相克解释物质属性的轮行轨迹等传统观念,无不有着轮回、周行的印记。在传统观念中,周行就是圆满的轨迹,学术思想形成圆形的结构才是完整的思想体系,才是真正的整体观、系统观。而这个圆满的系统并不是闭合的、简单重复,而是由内部孕育的阴阳辩证统一为动力不断进化、自我革新能力的系统。这些思想既简单自然,又朴素易懂,充满了大道至简的哲理。
再次,类比法有利于形成正反不同的思维方法,这是在系统观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系统意味着有源头和归宿,水有源头树有根,人有生死万物有生灭,世界有本体和现象,学术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区别。如果研究万物异同的学问,即由道万物方向发展,那所得会日益详细;而如果追究万物背后的本质原因,即由万物道的方面深究的话,会日益简明深刻,直到抓住本质原因,从而能从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总体格局。这是学道者应把握的一个原则,这其实也是哲学思维的实质。
最后,哲学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从普遍规律的高度回答重大问题,需要高度的哲学思维,需要运用概念、范畴进行抽象思维、综合概括,实事求是地看待现实,辩证地看待现实,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道学类比法的反向思维能力,就是哲学思维的能力,是道学能够提炼出中国传统哲学实质基础,也是理论化的基础。我们祖先通过类比法获得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创造与共享的人生观,循环利用、重义轻利的价值观等一系列思想观念,成为了世界各民族智慧之林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
总结起来看,东西方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中方是类比法,西方是分类法。这是我的叫法,学术界通行叫法,中方是系统法,西方是分析法。理解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中西医之间的不同,中医是整体观,西医是解剖观,以小见大。西哲长于物质经济规律的研究,中华传统哲学长于精神文化规律的研究。中西哲学不同的方法*论决定着不同的发展趋势,也是有着深层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支撑的。因此,中西文化、中西哲学互补是必然的趋势。
& q9 u' N, F5 p$ Z" m
& P" q0 h  I& H1 m7 Z* a+ K3 N

8 r4 D, D. b! ^+ T- B! E, L补充内容 (2020-10-26 16:53):8 l2 l7 j+ N/ m) b9 H/ _
道学人生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一是老子道德,一是孔子道德,是二者结合。& h" q' S! [) D7 \0 W
) m" u( ~& ^2 i$ }
补充内容 (2020-11-9 05:17):4 i4 M* ]8 ^7 E$ G9 y
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 T; J0 d" p6 F; H1 C8 c# u
. C, q: A( N9 L* f
补充内容 (2020-11-17 05:02):! j& Q$ Y; Q# u- z7 P
:道是本源,看不到摸不着,我们是通过道生出来的万物来反思而得的道的。道进入万物之中的部分,构成了万物最初的生命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德,因此说德者得也。也就是说,德是万物的抽象统称。7 B# l# X/ W% [0 |0 q
道之大德曰生,万物本初德是最满的、纯朴的,而在自然竞争中后天被迫做出种种改变,形成各种联系关系以适应生存。圣人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 ,体察出种种关系的脉络,而归纳出道德仁义礼法兵等管理方法。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1:20:15
二:道学发展的历史
道学是我们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世界上其他的学术思想一样,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累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1:道德关系探源
先说说道德关系探源的问题,《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属于哲学理论,《太公金匮》、《太公阴谋》、《太公兵法》三者属于运用,探源应该由《道德经》向上探求。
《史记·吕尚传》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采取“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的政策,说明当时“德”的范围很广,而且是德政的内涵, 这部分内涵属于人伦基础,这时自然万物与人伦统一的内涵,是《阴符经》五贼的部分,贼和德还没有相通。
6 s7 t6 u. [& ]
5 `+ _2 h% Q- L; z% h. n
- u0 m; }- W/ D& `$ {9 {& D《六韬·文韬·文师》姜太公的话:“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这是太公“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灭商兴周的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权谋思想。
2 _' V- v: T$ c( S1 I- C$ H
- ]  W/ W; \9 J: |8 V% P【龙韬·五音】【武王问太公曰:“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 x4 F) S# v" C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之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 K* N  Y. q0 W7 q- ?9 m. y( e. \+ N三皇时期,五行为主要理论时期。什么时候由五行转为五贼的,需要研究证据。目前确切的只知道姜尚《阴符经》为五贼的理论,但是《阴符经》属于姜尚原创、还是继承传播者?过去没有著作权,《阴符经》又是“故乱其辞”的手法,不过从姜尚对五贼的解释看来,是把握的最精妙的。我相信是原创才有的水平才对。
- `7 L- i: P4 \8 v
4 L2 r  N% g3 v5 Z" r【鬻子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五) “夫国者,卿相世贤者有之。有国无国,智者治之。智者非一日之志,治者非一日之谋,而知所避。发教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去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凡万物皆有器,故欲有为不行其器者,虽欲有为不成.诸侯之欲王者亦然。不用帝王之器者不成。”
% V' e' f  V" T9 d0 L" \0 a* l1 Z9 n3 `8 E, P: z
【文韬·文师】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 _& P% ?9 }9 f
: I6 v8 E* k; X; ]: ~! v
早期的道德关系还比较混乱,“天地义道和信仁”认知顺序,当时主要是道义内涵,道德内涵还比较模糊。道,生天下之利,对利的态度决定了人的不同;共享者仁,用自己的利解决别人的难处者德,看法一致的是义。可以看出,道是来源是肯定的。

5 J  _: Y( n) p. o可以看出两点,一是道家的道属于天地自然之道,道家“义和信仁”源于自然拟人化的提炼,道家注重的是规律规则,是谋福祉的方法,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又是时刻发生作用的,所以道家称规律为“贼”,《阴符经》太公曰:【圣人谓之五贼,天下谓之五德,人食五味而生,食五味而死,无有怨而弃之者也。心之所味也亦然。】人的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道家将自然也视为生命的整体,自然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五贼、五德,只是概念内涵不同。 二是与儒家的只有人才有道,有德的人可以深入理解运用“道”,这是后世儒道两家的区别。
道家五德偏重哲学方法*论,侧重整体规划布局的设计,五贼、五德的提出是传统哲学管理智慧的顶级结果,;儒家五德偏重人伦道德素质。 8 W5 y. Z$ X, @% [- H% z1 \
《六韬》的道家思想比较突出和黄老之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道”字出现72次,先后谈到了“天道”、“人道”(《发启》);“先圣之道”(《明传》);王者之道 (《上贤》);举贤之道(《举贤》).;立将之道(《明传》)等等,并明确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见百度)但是这时的“道”更多的是规律之道,也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常道”,一般的规律意义的理解。
' }, j$ p5 e# C0 B  ]' f自然管理万物怎样?太公曰:“何忧何音,万物皆得;何音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结合《阴符经》五贼的观点来看,太公只是对自然本身的五种规律有了明确的认知,但是对自然的根源,也就是本体还没有清楚的认知,只是说“爰有奇器,是生万象”,这就没有看透【本体】和【五贼】之间的关系,也就没有看清【何音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的原因,老子的发展之处就是明确指出了这层关系,一是得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本体道】,成为了第一哲学的高度认识,走出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达到了“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和儒家有了显著的区别;二是本体与五贼之间的平台要素管理法,揭示了无为管理的实质来源,揭示出了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管理方法的雏形。
道学的理解渠道,主要来源于阴阳五行体系和道德体系两大系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易经》、《阴符经》和《道德经》,其它的如《冲虚经》《庄子》等则是对上面三种经典的再研究,因此又次一级,而理解有无偏差更要严加考证才行。
2:道学的历史
道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民心向背一直是社会兴衰的根本动力, 经历了三皇五帝皇道时期、夏商帝道时期、周朝王道时期、春秋战国王道霸道混杂等发展阶段。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构建成了中华思想体系的基本构架,尤其是老子非常道、也就是本体道的提出,使得我们的传统哲学成为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体系,也是诞生中华传统哲学体系的根源和标志。
诸子百家是道学发展史的高峰阶段,战国乱世客观上为各种治国理正的思想提供了实践检验的平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极大地丰富、完善了各自的学说。同时,由于很多的上古经典智慧是属于中华文明的源头层次的级别,被诸子百家引用为各家学说的依据,贴上了各家学说的标签,成为不同学派的标志性学说,阻碍了道学的整体魅力的理解和传播。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业绩标志着霸道治国理正的高峰,霸道的实质就是以实力相威胁的干涉主义。
随着历史实践的甄别,到战国末期,治国理正的主流学术有阴阳家、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几大家。霸道思想也由干涉变成了颠覆、兼并和统一,随着秦始皇天下一统带来的是霸道强权末日降临。穷兵黩武的极端思想,使得二世而亡,到汉初刘邦建立政权,对秦朝的强权统治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张一弛,宽严结合等温和治理国家的思想重新受到重视。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治国理正的思想,由百家到几家再到一家独大,学术走到了有一个新阶段。
汉武帝儒家独大,道家、法家、兵家成为辅助,形成了外儒内道、外儒内法的治理思想,为后世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统治者所奉行。因此在汉朝以后直到清朝的治国理正的思路基本没什么实质变化,也即是说汉朝以后到清朝软实力的建设方面的重点,转移到了文学艺术方面,文化形成了儒道佛三家鼎力的格局,社会兴衰更替,主流格局依旧。
1840年之前,直接上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我们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农耕文明的社会,也都是“利义结合,重义轻利”人生观、价值观中生活下来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触及根本。随着工业文明的坚船利炮到来的,是资本主义物质经济的掠夺和侵略。清朝的灭亡,一是自身腐败所致,主要的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暴露出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同步的深层问题。清政府没有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陷入了百年耻辱,也带来了真正的沧桑巨变。
中国共产党慧眼独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马哲阐述的物质经济规律正是治理传统社会弊端的对症良方。在党的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SHZY道路。随着进入建设特色SHZY新时期,复兴梦成为了凝聚国人思想的重大课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马哲新鲜血液的注入,道学也萌发了焕然一新的生机。
道学从春期战国一分百家,到汉代一家独大,到2012年重新百家归一,是历史趋势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

" n! g$ Y, o* F0 C5 s5 I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1:22:10
3:再换一个角度看看道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有6000年以上的文明史。道学发展到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经历了皇道、帝道、王道、霸道等典型发展阶段,到秦始皇覆灭,走了一个大轨道。管子是道学最后一个综合成就的大师,是道学和百家划分的标志。后世直到清末,基本是王霸结合。
道学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根文化;阴阳易学是我们认识论,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方法;五行学说和道德学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1):道学到百家
道学历史至今有6000以上的历史,从燧人氏、伏羲氏到神农氏,再到轩辕黄帝,尧舜禹是上古文明阶段;再到夏商周至秦建立,是中古时期;汉朝至清末是古代时期;清末至五四是近代;五四至现今是当代。春秋、战国是思想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是形成中华思想系统的时期。道学经历了皇道、帝道、王道和霸道的四种典型阶段,认识论和方法*论也经历了这四个时期,只是发展轨迹并不同步。
易学认识论发展了四个阶段,河图洛说、《归藏》《连山》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和《周易》。河图在伏羲时期发现,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哲学著作。洛书在大禹时期发现,如果伏羲不是尧舜的话,那至少相差2000多年。文王六十四卦在周初出现,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易》是孔子编撰的又差近500年,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是儒家经典的根本。
道学方法*论应该和易学认识论同步发展,至少不会相差太久。不过从有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最早的是黄帝。从《尚书》的记载来看,只是上到尧帝时期,要差1000多年。
道学方法*论包含五行学说和道德学说,一是物质经济学说,一是精神文化学说。五行学说成形较早,应该在皇道时期萌芽,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普遍性应用了。道德学说起源,在尧舜时期也已经有了应用,只是还是单个理念的运用和成长,直到商朝伊尹五味调和说才由五行学说的单个顺序治理走向了综合治理。周朝姜尚《阴符经》是综合治理的成形理论,到春秋老子《道德经》进一步走入了真正哲学的殿堂。道德学说直接启发源于《道德经》,只是《道德经》中只提到道德仁义礼五种方法,黄石公《素书》也只提到五种策略,直到公元2012年才由我完善为道德仁义礼法兵七种系统。
(2):道学发展四阶段
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有6000年以上的文明史。道学发展到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管子是道学最后一个综合成就的大师,是道学和百家划分的标志。
皇道时期,包括燧人氏、伏羲、神农、到黄帝轩辕、炎帝的上古时期,原始社会上古文化以神话传说为主,通过这些可以推测、过滤出一些管理思想的实质。河图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华文明的哲学源头。三皇时期是道义的初步时期,探索、创造、共享是核心理念。黄帝五行初始,到尧舜时期五行已经成为主要理论,道义在尧舜禹时期发展成熟,标志是禅让制。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禅让制结束,世袭开始,进入帝道时期。帝道时期经过夏、商两朝,帝道的管理实质是德礼乐的结合,德是个人、家族素质所散发的香味,吸引、影响百姓归附的做法,伊尹《咸有一德》揭示的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唯心”核心理念。
周朝初期到管仲之前是王道时期,周初文王是帝道时期,武王作《洪范》向王道仁政转化,到周公辅政正式开始推行王道。帝道的实质是德礼乐,王道的实质是仁礼乐;帝道主要以管理阶层自律的素质来影响人,王道主要推行好政策、输出利益来吸引人 。德和仁在管理理念的区别,《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 ,这可以看出德仁的区别,德是自爱,仁是爱人,个人素质再好不愿意为他人服务也不能给与权力。王道代表人物是姜尚,作品是《六韬》和《阴符经》。
霸道时期是管子春秋到战国至秦始皇灭亡的时期,管仲既是道学最后一个综合大师,他是法家的先驱者,还是仁政向霸政转换的代表人物。管仲5年治理内政外交完备,开始干涉别国内政,是霸道开始的标志。
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在于干涉内政与否,不干涉只输出利益就是王道,干涉就是霸道。霸道有仁兵和法兵两种,管仲是仁兵,是霸道上品;法兵是霸道中品,后世霸道是法兵结合;兵法是下品。
皇道、帝道、王道、霸道到秦始皇覆灭,走了一个大轨道,后世直到清末,基本是王霸结合。直到共产党建国,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提出,才又有了皇道、帝道的影子。
综合起来说,皇道侧重意识形态层次,帝道侧重道德素质,王道侧重管理方法,霸道侧重实力对比。
3 K; i- [: _" U1 U# N* ?( j9 n8 @* C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5:48:40
第二:道学是提炼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
道学是提炼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中华传统哲学是创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最一般的问题。道学是我们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想从道学中提炼出传统哲学的智慧,就是要以马哲先进性、科学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深人挖掘出传统哲学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因素作为基础,就要在理论化、系统化上进行提升认识水平。
“哲学”一词是西方的话语体系的说法,这个话语体系描述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化就是话语体系结构层次的整体高度性,抽象、总结概括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表述,如矛盾关系,我们的说法是阴阳。只有直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带有共性的范畴,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才具备哲学思维的特质。系统化就是话语体系结构层次的完整性,系统化指的是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从源头、规律、方法齐备。如一棵树要有根、干、枝、叶全部构成才是树。系统化在哲学领域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来构成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就是由本体到现象、再到现象规律进而产生方法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系统性就是整体性,不是一两个独立的闪光点,而是联系为一串的系统,如过去阐述中国思想史的思路,主要是诸子百家中的儒道法兵及佛构成,没有站在百家综合之后的整体观上来阐述。因此中国思想史大多都是诸子百家之后的历史,而之前的道学根文化则很少触及,这只是2500年的历史,不到5000文明史的一半。而学派史的视野就更窄了,儒道法每家都只是古老道学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上来概括、总结成系统,才能符合哲学思维的要求。
哲学所要面对、回答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该时代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现实,哲学必须善于捕捉住重大现实,善于观察分析重大现实,在回答重大现实的探索进程中推进哲学的创新发展。哲学理论与现实实践连接的落脚点在方法*论上,我们当前社科领域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是怎样解决传统文化和SHZY特色文化无缝连接的问题,根本就是传统哲学和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无缝连接的问题,是如何打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问题。因此,能否打破儒道佛陈腐格局,创建传统哲学新天空,就是解决重大课题的突破口了。
反思历史,进行总结,以马哲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找出道学中的优秀文化,提炼出骨干脉络,就可以与时俱进的打造出我们的面貌一新中华传统哲学体系。
第三:中华传统哲学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体系都是自然哲学,中华传统哲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种,都源于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 中华传统哲学是由本体道源头、 以分析问题为主的易学认识论、以分清问题为主的五贼、五德、五位一体的总规划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道德学说方法*论结合,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可以作为建设SHZY特色文化的基础。
中华传统哲学系统的构成 ,由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部分构成。本体道是源头,规律道是总规划、总布局,方法道是落脚点。本体道是心物的源头,规律道是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的源头,道德学说是具体方法的源头。五位一体解决横向全的问题,道德学说解决纵向深的问题,二者结合解决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性质问题。
中华传统哲学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的基础,是国学的脉络骨架,是软实力中的硬道理,是培养国人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才能的必由之路。
3 {5 n* B0 h( C! b) v
一:中华传统哲学分析问题的总基础
中华传统哲学的总基础是古老的《易学》,是侧重分析问题的综合分析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易学经历了《河图》与《归藏》、《洛书》与《连山》、 文王六十四卦易学和孔子《周易》等四个阶段,河图洛书说的是阴阳四象的动态转化,和矛盾相通;伏羲《归藏》易学创新为三才综合分析法,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连山》易学揭示了兴衰成败的事业规律;文王将八卦细化为六十四卦,这是古老的《易学》。孔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乾坤卦序是三才综合分析法的应用而不是方法本身,《易传》则错解了三才综合分析法的内涵。
认识论是世界观形成的基础,《管子·四时》“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古《易》的实质,简单讲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两种规律。一种方法,就是全局和重点兼顾的三才分析法 。两种规律,就是先天八卦所阐述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后天八卦所阐述的兴衰成败的事业规律或腐败规律。

  Z1 o# K( ^' H& e- ?' l# ], x' u/ G“三才”就是 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统称,比如一粒种子,怎样才能完成发芽、生长、繁殖、老化的全部过程的呢?一粒种子能否发芽生长,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人和),还要看土壤营养的情况(地利),更要适合节气的温湿程度(天时),三者条件具备,才是 种子正常生长充分条件。再比如要开一个小卖部的话,就要先考虑政策(天时)、铺面位置(地利)以及自己的专业(人和)三方面的条件,这样才是周全的考虑方法。
再比如治理国家要综合考量政权政策、国土资源、民心向背等问题,三才和谐才会国泰民安,其实这和马列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综合考核管理思路是相通的。
; A5 l! p! i3 K1 `, `) g% A* t古《易》的基础是阴阳的理解,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阴阳这两种因素此消彼长循环往复,这个动态过程用矛盾的原理解释,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间的动态转换,动态转换中主次方面的转换,而呈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量变、质变的转换。如果用易学阴阳的原理解释的话,就是“太阳、少阳,少阴、太阴”等四象之间的转换。古《易》是追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运动规律的学说,因为事物所表现出来性状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呈现出来的。9 N( B& U' f! N( _; _; \$ U

! Q* o& a' s+ \3 G/ Q) u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研究三者的关系,这就是古老文明体系的内部联系。一切学识的横断面的分析方法,不出“三才”的框架;而纵向整体的规律,又逃不出“两个规律”的根本轨迹。
因此,古老《易学》的三才综合分析法,从河图洛书到《归藏》先天八卦、《连山》后天八卦是认识论的发展过程,是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中国文明的基础,不愧为诸经之首。
《易学》三才分析法本身就是矛盾法和辩证法的统一,可以看出古《易》不仅涵盖了《矛盾》的哲学性、科学性的特点,而且更具整体性、规律性和前瞻性,可以说是认识论哲学的先进理论之一。
二: 中华传统哲学分清问题的总规划
5 u6 Y- e% E9 g2 B7 w2 D( G) M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5:49:58
二: 中华传统哲学分清问题的总规划
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形而上的超验实在。我们认识的过程,是由现象到规律,再由规律反思到本体。我们能科学把握和运用的道的部分是规律道的部分,将规律道指导社会管理的方法,是具体的方法道的内涵。因此,规律道是道学的总纲,也是中华传统哲学分清问题、掌控问题的总规划、总布局。
《易学》认识论的顶级成果就是五贼、五德、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既是传统哲学的脉络梗概,也是传统哲学先进性、科学性的标志, 3000年前的姜尚《阴符经》五贼2500年前的《道德经》五德2015年的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可以无缝连接,还能不为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和自信吗?
1:《阴符经》规律道既是五贼:
一贼命: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二贼物: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三贼时: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四贼功: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五贼神: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2:《道德经》规律道既是五德:
一: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二:贼 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三:贼 时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四:贼 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 Q  X3 Z1 l( i% d- K
% D/ `, F* `, g& V# l8 o; U6 |+ n. {* c
五:贼 神
; m0 x" }5 T8 \' C5 f2 D. L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像,是谓恍惚。
3:对比理解:' w% g/ u) U% v' B3 z& \1 b' g
(1):贼命——资源就是命根,资源是相互的,是对立统一的。指万物之所以有生机或生命力是因为道的运转的作用,道通过万物相食相养的食物链关系,来实现发展和归源,从而实现 循环利用的关系,否则,仅有发展而不还原就会垃圾成山,最终会耗尽所有的资源,那时发展也就停滞不前了,所以讲是“以一消天下”。 食物链之所以形成的 原因,不在于物种间形体的大小,而在于物种秉承的“元气”不同,也就是“禽之制在气”。人长寿重在养气,社会长治久安重在积德。
% [/ c$ X% L$ i(2): 贼物——资源是有差异性的,《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指异同,可以从“有无”来认识万物的差别性,正因为有区别,作用不同,才会交流,也才会产生利益,称为“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属于资源流通问题,资源流通是社会活力的根源。

* Z7 K& ~9 \$ {1 J1 `1 j: R) b6 I(3):贼时——资源丰减是有规律性的, 指阴阳循环不息、往复不绝上,如天地四季循环,万物生住坏灭循环,用在社会上则指兴衰更替上,属于“道”周行不殆运转轨迹的体现,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作用之外,因此,称为“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属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综合发展的问题。
3 h" S  y1 o2 W+ g! O% Y$ R  Z$ k
7 O# @$ K  J  U9 S% z1 _' u3 V(4):贼功——前面三项说明资源是需要管理的, 指公私或讲管理手段,天之至私,用之至公。阳光雨露,夫莫之 令而自均,但具体到物种不同,天时、地利条件不同,道所付与的多少又不一样,因而同一种作物生长情况也会各异,就是因为道的调节作用的结果。也因而称为“以一恩天下”却“用之以怨”。在社会中则为制度或赏罚标准,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怨”的程度如何。或讲合理程度、满意程度如何等内容,也就是和谐、减少差距的问题。  

8 W& r5 m; z, ?9 f6 m: g
(5): 贼神—— 指阴阳的运转规律,或内在属性,存在一切万物中,是背后起作用的本质原因,用在社会则指民心的向背问题,表现为消长,也就是小大,贼神一发生变化,意味着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如社会来讲就是改朝换代之时,因此,贼神是检验的标准,也是资源分配的标准。
% _  N: Z( q1 d0 {5 E' l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SHZY,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学习三千年前的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可以知道国学的深远根源,可知传统哲学的大框架,总脉络,总规划,为复兴梦想的四种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果说,《易学》三才分析法是传统哲学的哲学源头的话,那五贼、五德、五位一体就是传统哲学的王冠,以此为参照就可以看出5000年文明的进步足迹来。
三:中华传统哲学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
中华传统哲学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根文化;阴阳易学是我们分析问题方法;规律道五贼、五德与五位一体是分清问题、掌控问题、把握全局的总规划;五行学说和道德学说是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方法道是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方法,有侧重物质规律的五行学说和侧重精神规律的道德学说,道德学说侧重解决问题,由道、德、仁、义、礼、法、兵构成,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系统解决体系。
五行学说属于物质文明的性质为主,而道德学说侧重于精神文明为主的性质。五行学说有很多辩证法、矛盾、系统等方面的先进性的思想因素,最杰出的贡献是《黄帝内经》,治国理正主要是对朝代更迭外观、形象的变化如服饰、时代特色的概括等提供大众认可的依据,但可能内部治理的理论实质没有大的变化。道德学说是治国理正根本的理论依据,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道德经》。五行学说和道德学说几乎是同时产生而交互发展的,五行学说成为系统学说的时期比较早,主要在周朝之前的时期为主。 五行学说虽然源于黄帝历史久远,但是五行学说内涵属于五贼、五德道德学说中的贼命、贼物(玄德、有无)的部分,与现代科学的物质分类相比经不起推敲;与现在的经济问题相通,不够全面也达不到哲学的高度,所以逐步成为道学支流了。
五行侧重物质联系规律分析,五德侧重精神规律分析。规律就是力量,违反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五德就是五种规律,五种力量:一资源就是命脉,二资源流通就是活力繁荣的源泉,三资源本身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四资源动态管控是稳定使用的保障,五资源管控的标准是民心。
周朝姜子牙《阴符经》之后,是道德学说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到老子《道德经》具备雏形,但是直到公元2012年才提炼成为系统学说。
道德学说是历代国学实践总结的结果,由道德仁义礼法兵成为系统,是解决问题为主的方法*论,与以分析问题为主的《易学》认识论结合,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华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共同在SHZY特色文化的建设中找到了归宿。
(一):五行学说
9 b/ {) D2 U8 ]& l, g1 B- K5 b7 v! S
首先,阴阳和五行是对自然界不同层次的认识。阴阳是背后起作用的根本力量,阴阳的不同组合型式,构成了自然界之所以存在发展演变的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是由“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构成的,也就是“三才”。“三才”相宜,万物化生。而“三才”互相影响的关系,就是古《易》所描述的规律性的东西。所以,阴阳是侧重背后本质因素的研究,着眼的是全局方面的协调问题,它关注的是影响自然界事物之所以出现目前的状况,其内部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运转的等问题。 * n& K% V# }: K1 q+ P% l

+ I& n1 n9 z/ S( u* v6 N8 W7 J9 g五行则是针对自然界构成材料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五种基本元素的观念,也可以这样讲,自然界的千差万别、多姿多彩,是阴阳这个建筑大师运用五种基本元素作材料,通过不同的比例组合建造出来的。其中生物的生死也是因为阴阳对五行的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阴阳和五行互依互存,生物的多样性,则是因为适应不同的“三才”环境,而五行组成各有特色的结果。因此,有专门适应盐碱湖的火烈鸟,有适应沙漠缺水环境的骆驼,有适应极地气候的企鹅、北极熊,也有能适应深海高压的鱼类和火山喷泉极热环境的物种,这些特例,鲜明的证明了“三才”和“五行”的互相制约又互相适应的关系。 6 l3 ~/ k# g+ z; z: A$ h5 k

' P/ |' f6 `( ~其次,进一步讲阴阳和五行研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阴阳《八卦》研究的是事物内部推动事物演化的因素,注重的是阴阳对比的差距性,而没有差距的中和状态是维持事物性质不变的阶段,此则不在古《易》研究的范围内,这和儒家的中和是不同的内容,儒家中和主要用在为人处事上,采取兼听兼取的态度,和古《易》中的阴阳中和是不同层次。但中和也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阶段,因此,河图洛书也将其列在范围内就是这个原因。 ) r! [! {, f8 U$ M
& R2 V$ y% t0 i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阴阳《八卦》虽然注重差距的追踪,但这个差距的大小和变化速度,是应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的,也就是大方面“三才”是否相宜,小方面每一才的阴阳转化速度是否合理的事。由“三才”差距的大小和各才的变化速度是否相对合理,从而体现了物质世界不同个体的演变轨迹,这种轨迹构成了先天、后天两种不同规律。
5 C0 i8 \. l3 w4 H7 g. d7 X2 d" R& P
' r1 z* S2 J/ D1 Q+ @& q五行侧重研究的则是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之间的平衡关系,五行相生相克,体现的是五个具有独立属性的基本元素,分别在一起时是否合适的问题,生克体现的是伙伴关系是否成立而不是母子关系。因为,每种生物体的构成实际上都是五行俱全的,是融合在一起的,纯生纯克都会造成混乱。所以,关键是五行元素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五行研究的基点。
' r3 g1 H9 b( f3 G. e
1 r* O: C5 i0 d; R2 i这样用一些抽象名词解释阴阳五行研究不同侧重的区别,不太直观,我也不喜欢这样说话,还是试举例说明吧。关于“三才”差距的大小造成的影响较简单,比如企鹅到热带适应不了“天时”,我们到外地出差会水土不服是因为“地利”。信仰差异体现的是不同的民心,在社会来讲属于“人和”;“三才”中每才速度不合理方面,比如刀兵水火改变的是“天时”,缺碘造成的大脖子病属于“地利”,而滥吃补品造成儿童性早熟则属于“人和”,是外界因素介入破坏了应有进度的原因。五行的平衡关系好理解,如早晨喝一杯白开水有益健康,但如果量太大反而会引起水中毒,损害健康。不同的“三才”特性会有不同的五行组合来适应,如前面讲的火烈鸟等。
7 S0 T$ R! F7 [4 W: w1 t) f( j/ k6 |  ^, }: k
值得特别说说的是中医理论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前面的讨论,可知阴阳的合理演变程度是通过五行的微妙平衡来实现的。而这个平衡一破坏,直接影响的就是阴阳的比例关系,所以,以阴阳五行来诊断医疗是有其非常合理的根据的。这和现代医疗术语也是相通的,如感冒发烧、上吐下泻,首先反映的是脱水问题,脱水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其实就是五行元素比例失调的同义词。而治疗手段,阴阳失调,五行失衡,则有去高补低的两种手段,从症状上看面部望色和足部穴位反映一致当然是应该的。因此,也就有望、闻、切、问四诊法,针、砭、药等不同的辨正施治法了。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医理论基础的科学合理性,只是普通人没有认清阴阳五行的实质,而流于迷信观点,从而误解中华瑰宝了。
0 F9 {; W$ A7 Y# e2 U9 l/ |9 ~$ C
从中医的理论推广出去,就是养生理论,或讲针对五行着手的药、食、补品体系和针对阴阳三才的瑜珈、气功、武术等体育系统,也都和阴阳五行观念有关,就不奇怪了,这不是固弄玄虚而是有其深刻内涵的,不可等闲视之。
4 {3 v4 [& A; |3 {, S, P. j
1 y8 k; l1 S3 w! b& P) D再次,因为阴阳和五行这种关系,有表里、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也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既然自然界都是五行元素构成的,而五行又是由阴阳支配的,由五行的状态就可以反推出背后阴阳的运转轨迹来,这就是一些预测学的原理。
, ?+ o4 p" V) p" W9 L
: Q& s( ?/ E& c" V) g前面讲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两个不同的系统,也讲了“三才”“四象”的知识,但这些是祖先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比较抽象,离应用总有距离,就是因为我们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和自然万物的可见表现,联系起来的能力不够的原因。这方面要具体说,我也不太清楚 ,不敢妄言,但方向性的东西是可以看出来的。一般的,不同的个体要比较的话,似乎应以“三才”大方面为主,比如不同的人的成长经历是和其学识深浅的关系是最大的,而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则要看其身体内部五行元素如何,不同的五行比例是否合理,会由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如脸色。五脏六腑之所以对应不同的五行,是和功能相关的,这方面可以看五行表。正因为有这些对应关系,才可以看出其健康状况如何。这两方面是比较简单的,较复杂的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要熟知天干、地支、十二时辰对应的阴阳五行关系,还要看预测事物时的环境状况和问事人的状态等,才能做出综合分析。更高的层次,则是可以看出由阴阳五行透过有形的物体而散发出的气色来,即望气说,历史上望气最神者是管辂,就是达到了这个层次。
0 \' K+ K& x: x: s. a2 |+ n$ q' p7 a. U7 W0 L
预测学也有其合理的依据,这些我们普通人也具备一些,如吃肥肉喝生水会闹肚子,很简单,但理在其中,其它只是在运用程度的熟练程度上见差别而已,这些知识也有一系列的书籍,但多是直接讲结果,而缺少过程分析,今探讨一下,可揭去神秘面纱,使人明白其内在原理,也不会小瞧了阴阳五行的伟大之处,但我说过,预测学不是我努力的方向,只顺便一讲,难免有误,而惹行家一笑,希望有志于此者重在分析,能兼听兼取,不要被我所误才好。
总结起来讲,阴阳五行所构成的东方文明,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虽然用语古朴,形貌高古,但因为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也必会传承下去,并能焕发新的生机。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客观地推进这一进程吧。因为,祖先在看着我们呢。
(二):道德学说

, E0 Q2 ~  q/ A2 Q% `( T% [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5:51:55
(二):道德学说
道德学说的道、德、仁、义、礼、法、兵是全面解决问题的总方法,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可以在道德学说这个总方法中找到相应位置。道德学说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就是真理的组成层次和组成方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尊重民心的程度是兴衰的根本动力。自然的根本是道德,是创造、共享的合一;人的根本也是道德,是利义的结合。
道德学说直接脱胎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战国乱世客观上为各种治国理论提供了实践检验的平台。百家争鸣的实质,都是在“修齐治平”的大框架内提供参考,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治国理论。道德学说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伊尹《咸有一德》是民心就是王心,老子《道德经》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以百家学说对人性尊重的程度不同评说了各种理论上的优劣得失,我以此做为道德学说的核心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将百家争鸣的粒粒明珠,提升为一串明珠,成为一套有中国特色话语的系统的治国理论。
: W  i8 [# t( W! @/ G
/ }# |' _" d" H: c+ Y( F( y) N. ~7 i* B3 }
四:道德学说构成
8 ^4 |$ U* U. p( d
4 e' s1 w3 r: |
老子《道德经》讲:“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 这段经文是提炼道德学说的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方法的依据,是全面解决问题的总方法,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可以在道德学说这个总方法中找到相应位置。
一:道
  
1 a3 B, p! ~1 c* q; O( }) B1:《道德经》讲什么是“道”呢?
' X& @9 u5 r$ h5 m" L& L7 k* ?5 o5 S
《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 ~# T0 ?# K: K+ r! e5 v+ O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 R8 n# {* q* k7 K3 k' U' E

/ I* P. v6 v: `: b  o 0 o$ J6 }/ ]% }: ^
中华传统哲学是自然哲学的一种,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道”有三个层次的理解: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一是老子《道德经》的道,属于宇宙本体论,非常道的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存在。二是万物表现出来的运转规律通常也称为道,实际上是德,也有道德合称的;道是本体,但本体要经过“德”来感悟,得出的规律就是“论”,所以西哲讲都比较严谨''一个实在的最终本性"叫本体论。三是法道,也就是我们学习本体论而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将自然规律作为人类社会管理方法的指导的原则,之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相配而有道德仁义礼法兵的不同层次, 分为“天道、地道、人道”三个方面构成。
3 R4 [! A. }/ \' X; Y, D- m1 _3 s7 d& h# ~
本体论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其实,我为什么赞成说中国真正哲学在《道德经》呢?从本体论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句话就是区分了“道”与“德”了,“最终本性”是“道”,“一切实在”就是“德”,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洞悉了世界本源的最终本质了,登上了最高哲学殿堂了。
2:“道”作为管理方法的两个特点:
2 N. D+ d$ q. X  C
  r3 U0 ~( m' {4 E8 [一是,道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特性,从“道”的三个特性可以看出,适用的是探索未知,开拓创新的领域,是获得实践检验真理之前的方法。特性决定了“以道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是将实践检验步奏前移。简单说就是跟着问题走,突出的是探索创新的能力,侧重善于开创新的领域的能力。 鼓励创新的政策越完善,创新成果越丰富,在国民总产值的比重越大,以道治国的成效也越大。2 o3 K9 c' K. c( M: V) Q2 I
6 s2 a+ F, ~% w+ Z2 T0 w
二是,道的平台要素管理法。
2 d4 Z3 \' o) u" i5 n道是如何管理自然的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准备了阳光空气水和土等基本原料,然后就任由拾遗补缺形成了繁茂的大自然。道管理自然的要素控制方法,就是平台管理的模式,操控平台的是“道”,自然万物在平台规则内是自由的,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所以说是自然,这种管理方法就是“无为”,无为是消灭了管理痕迹的管理。
; C/ {" y* }; [4 N! I' V* n道的管理方式通过对资源的调控,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沙漠、雨林的不同系统。再通过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来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从而来维持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可控性与发展。自然万物虽然都是动态平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物种的竞争发展是要在不危害整体平衡的前提下的自由竞争,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因此,草场的供养能力决定了草食动物的总量,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也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一旦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从道的要素管理方法获得启示,应用于社会管理的理论成果,就是五贼、五德为特点的平台要素管理法。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就是真正的管理大道。
二:德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可以看出,“德”就是“道”的产品和认识道的渠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概括、抽象性概念。
“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道”进入天地万物之内的部分构成了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部分就是“德”,“道”通过“德”来展示和管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反过来通过“德”来感悟“道”的特性。
老子道德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根本,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1:《道德经》的五德:( V: s/ `; h8 j2 ]& `
0 a. N( w% \1 J4 D. x" y
1):贼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7 w8 |- h1 N6 z" q
& g5 O4 l6 z' c2 n1 S: `
2):贼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0 @- H" i0 U8 |* m( Z/ T: ]

% s# e- r$ U7 Z
) f: s7 A4 ]5 ]
- _+ B" R( b# ]/ Z4 C- W! q& M
3):贼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K: w* h& E* X9 w. |0 e

* s  Q/ M; B0 I5 b
) x/ _% ]( h6 w1 o3 P6 H, c5 e
4):贼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 A4 B5 \+ a7 F/ V- c

7 _& K- d* c* |* V/ f$ u  Q: Y
5):贼 ——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像,是谓恍惚。
+ v" V% @7 F7 a1 S& c$ {: Y: v* K5 A2 f. V5 v+ ~, a- L
2:
《道德经》五德源于《阴符经》五贼
7 }; b4 `/ A+ M: i5 t) R- e6 a" N1 \, ]( j6 H
《阴符经》讲太公曰:一贼命,次贼物,三贼时,四贼功,五贼神。贼命以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大小。
8 B& x7 _# t% P6 u6 n; @9 L4 m& V/ E8 u" A
(1):贼命—— 指万物之所以有生机或生命力是因为道的运转的作用,道通过万物相食相养的食物链关系,来实现发展和归源,从而实现 循环利用的关系,否则,仅有发展而不还原就会垃圾成山,最终会耗尽所有的资源,那时发展也就停滞不前了,所以讲是以一消天下 食物链之所以形成的 原因,不在于物种间形体的大小,而在于物种秉承的元气不同,也就是禽之制在气。人长寿重在养气,社会长治久安重在积德。0 j5 E" t  k8 F2 i( J, ]3 ?
, o; ]+ R  L  G9 X1 y+ L

9 x' z% A8 {: c2 F- J
(2): 贼物—— 《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指异同,可以从有无来认识万物的差别性,正因为有区别,作用不同,才会交流,也才会产生利益,称为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属于资源流通问题。6 J# _. {9 d8 a8 y6 |# N( k% q
! j7 f, [: Y+ ~  d% g% d
(3):贼时—— 指阴阳循环不息、往复不绝上,如天地四季循环,万物生住坏灭循环,用在社会上则指兴衰更替上,属于周行不殆运转轨迹的体现,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作用之外,因此,称为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属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综合发展的问题。
- T; C2 g) `( M7 H) z9 N4 l
. H; i- ]. k( C: K+ q9 r6 i
(4):贼功—— 指公私或讲管理手段,天之至私,用之至公。阳光雨露,夫莫之 令而自均,但具体到物种不同,天时、地利条件不同,道所付与的多少又不一样,因而同一种作物生长情况也会各异,就是因为道的调节作用的结果。也因而称为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在社会中则为制度或赏罚标准,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的程度如何。或讲**程度、满意程度如何等内容,也就是和谐、减少差距的问题。 4 t7 X7 r5 E2 l. K

0 k' ~  F# n1 S! s. w4 n
(5): 贼神—— 指阴阳的运转规律,或内在属性,存在一切万物中,是背后起作用的本质原因,用在社会则指民心的向背问题,表现为消长,也就是小大,贼神一发生变化,意味着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如社会来讲就是改朝换代之时,因此,贼神是检验的标准。 总结起来说就是:资源是命脉,流通是关键,规律抓节奏,管理抓动态,民心是根本。
$ m1 S8 |" u3 ~# Y3 c9 i" ~! p$ M8 q! o+ a/ A# k

1 a4 N5 j3 e/ T! H4 r6 J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5:52:58
3:五德就是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
老子道学除了对本体的阐述之外,还体现了对共有规律的深度认识,这个问题就是对“五德”或者“五贼”的解释。 “德”是贼命(玄德),贼物(有无),贼时(不道),贼功(玄同)和贼神(恍惚)的统称,简称五德,是理解和感悟“道本体”的渠道。
《道德经》德,是早服,早做准备。引申为:早做规划,平台的搭建,布局谋划。《管子宙合》【君臣各能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德”。】《道德经》讲“上德不德”,在做人处事是做好事不留名,在国家治理中就是制度设计、规划布局,如SHZY国家主席、政府总理、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总统议会制。是源头的作用,百姓阴受其福而不觉,是为不德。
《管子宙合》【博而不失,因以备能而无遗】,多做预案,有备无患,是对“德”的解释。《管子宙合》【故圣人博闻多见,蓄道以待物,物至而对形,曲均均矣】,大的框架、规划周全,具体事物按实际情况办理,就是“唯时德之节”。
《管子枢言》【所谓德者,先之之谓也。故德莫如先,而应适莫如后。】德就是早做准备,准备什么呢?道有不可知、不可见、不可察觉的特性,道显示的渠道就是德,万物就是道生之而德畜之的产物。因此,道微而德显,道最先准备的就是德,就是五大规律,五大平台,德就是最初的规划、框架,而后万物拾遗补缺形成繁茂的自然界,万物阴受其福而不觉,就是人的道德的来源,做好事不留名是德,上德。
《管子戒》【所谓德者不动而疾,不相告而知,不为而成,不召而至,是德也。】这句话是说的是“德”的感召作用,源于业绩,业绩的实质是规划、预案的框架作用,也就是平台的作用。后世孔子《论语》评价尧舜无为而治只是南面而坐而已,就是源于这句话。但是孔子只是看到这句话的感召作用,而没有看到规划的框架作用,所以,孔子无为的理解就不准确了。

- I# P% t  p% U; b9 ^+ ?三:仁
仁者,爱也,慈恩也。指以爱民如子的心态,来实施管理理念,称为仁政。《管子立政四固》【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这里可以看出“德”与“仁”之间的区别:德是自己的修养,仁者爱人,只重视自己的修养而不推广到他人的,不可以给予权柄。《论语雍也》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老子《道德经》讲:“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可见,德是无为的范畴,仁是有为的范畴。德是素质的全面培养,是基础素质,在治国理正的方法系统侧重的是制定决策的层次,是规划先行;仁是爱心先行,是执行决策的层次。有为、无为是治国理正的系统中有机组成部分,受庄子错误理解的影响,将有为等同于强为、乱为,将无为等同于不为,遮盖了老子《道德经》的正确性性。
仁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孔子讲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即讲: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污辱,宽厚就能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快、敏捷便会有高的工作效率,布施恩惠便能容易使唤别人。能用此五项内容来管理天下,就是仁了。这是治理天下的,而治理天下用的效果较好的情形是子贡问的情况:如果能够广泛地施予恩惠而帮助民众,怎么样?可以算作仁者吗?孔子回答:何止是仁者,一定要讲的话,那就几乎是圣者了!就是尧舜也难以做到这一点!仁者,自己想有所成就的同时也使别人有成就;自己诸事通顺的同时也使别人通顺。能从身边的事例推广出去,可算是仁者里面得到根本的。
/ ]! H) A( ?' @& f7 E
2 o/ X' j: _; d. V
一般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如何用来指导自己呢?孔子讲: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基础;具备刚强、果断、质朴、说话谨慎四种品质的人近于有;仁者做事在前,论*功在后,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对待别人忠诚恳切,这几种品德要不分对象加以执守,而出门时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好像去承担大祀典一般严肃,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人。在诸候国中没有怨恨自己的人,在卿大夫封地也没有怨恨自己的人。这些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而巧言令色,则是缺少不具备的特点。
仁是主动的爱人,有强加的意味,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能力对无能力的人的好的态度,但是有志气的人、比你能力强的人、居高临下不好。德,不是主动,是吸引,是以业绩来影响别人,让别人自己发现,自己成长,尊重他人的智商情商。不德,比德的境界要高一些,如建立平台、制度,给人创造实现理想的条件,让人成绩取得之后,皆曰我自然,是我的努力得来的。
如果说,仁爱可以打造内心宏大的气象,那大德不德就是大象无形。
四:义
义者,义不自进,共利为义,共享不独擅, 义大多数、民心所向。符合道德规范,采取正当的方法获取利益的行为,就称为义。《道德经》民不畏威,大威致已。民心服,是最大的成就,是最大的力量。《六韬》能共享利益的是义,能产生利益的是道。道产生利益的渠道就是五贼五德,利益就是民心所在,为大众牟利就是民生,就是治国理正的根本出发点。
所以,义也有正义、正路、道义、公义的讲*法,有子讲: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守承诺接近于义,因为他说的话都是可以检验证实的。而平常讲的见利忘义,则指被利益蒙住了眼,而忘了人心、公理等约束。所以,义以制心,可以权衡真妄,较量得失,可以作为裁判是非的标准,也是对世道人心的尊重,可以匡救人道的失落。因此,孔子讲:君子以为高贵的品质;如果只有勇,而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只有勇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墨家贵义,走江湖路线,侠义虽是善举,但是终究不是宽敞大道,墨家式微在所难免。墨家在软实力领域是儒家的改良者,没有儒家做支撑很难独立生存;在硬实力中有些科技因素可以继承吸收。在治国理正的【道德仁义礼法兵方法*论系统】中,【仁义】也有可取的地方,水浒、三国是【义气】的天地;在国际关系处里方面,一般朋友就适用【义】的方法。现在特色SHZY建设时期讲国际关系中正确处理好【义利】的关系,【义】不自进,自己好了不忘大家是好的建议,在国际关系中很适用。( @" _% n0 A' d5 `
如果在党内讲义的话,就不对了,就会有拉帮结派、山头滋生-----------在党内不讲【义】那讲什么呢?在道德学说系统中,德是道的作品,是道的效果,也就是道实践之后验证的就是“德”,是实践出真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通。所以在党内讲实践,讲德,可以区分出【义】与【德实践】的区别。
德与义区别的理解参考:(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SHZY思想)政德兴 政风正 国家强——学习习同志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讲政德的重要论述
欧阳辉
2018年03月14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中国特色SHZY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要真抓实干呈现新气象、开拓创新展现新作为,必须站在政德兴、政风正、国家强的政治高度讲政德、立政德。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德、尚德的国家。古人云:“政德兴,则政权安;政德衰,则政权乱。”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政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从政者常修为政之德,社会才会风清气正,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习同志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阐明了政德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领导干部只有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方面狠下功夫,才能将讲政德、立政德落到实处。
明大德,首先要铸牢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SHZY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是领导干部明大德最生动的教材、最鲜活的楷模。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会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其次要锤炼坚强党性,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领导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只有严守私德,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始终做到洁身自好。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严私德,还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革命烈士方志敏“官”很大,却身无分文、一生清贫,让国民党军队的高官感到无法理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生简朴,从不公权私用,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优秀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英雄。
讲政德、立政德要多积尺寸之功。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讲政德、立政德还要守住底线。习同志指出:“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领导干部守住底线,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这是讲政德、立政德的基础和前提。
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讲政德、立政德必须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生、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始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考验,从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领导干部把对政德的坚守熔铸于灵魂深处、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会在执政为民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4日 07 版)
五:礼

* |+ X% s7 H3 R1 o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9 15:54:23
五:礼
《礼记》开宗明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可见礼的作用很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礼是封建社会用以维护宗法秩序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等级制度而制定的典章制度。经过夏商两朝的发展,致周朝而趋于成熟,所以孔子讲“吾从周”这和现在的文明礼貌、尊老爱幼有着不同的内涵,今天的礼貌基于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互谅互让的文明行为,体现的是个人素质、含养,而在孔子时期,甚至直到清朝等封建专制社会,礼是一种近于法的管理制度,礼的基础是名份,就是先确定身份高低,职权从属,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的礼节仪式,来维护身份贵贱等级的不同待遇,故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礼也是三纲五常的核心内容,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可见“名”和“礼”的重要作用。而正确的对待“礼”的态度则是“不讲排场,不走过场,发于真心”等为要点。
综合起来看,仁、义、礼三者的关系,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有子讲: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而仁、义、礼和道、德的关系,孔子也讲过:志于,据于,依于仁,游于艺。就是讲:志向在,根据在,依靠在,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如果用现在的理解,再通俗一点来讲的话,是根本原则,是客观规律,法道就是据此制定的根本的方法;既是道在万物中的内在本质,也是道在万物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功能;是爱心基础上的、正面的、积极主动的责任心;是社会公理,人心所形成的一杆秤;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外在型式。以无为为妙,以无心为妙,以有心作为而不计个人回报为妙,以自觉为妙,以发自真心为妙。
德的高层次,是用取得的效果默默的影响别人,而主观上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仁的高层次,是主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成果来影响别人,而主观上完全是为对方着想,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义的高层次,是运用社会舆论推介自己的成果来加强影响,而主观上认为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礼的高层次是借助如等级一类型式的帮助推广自己的成果,而得不到回应,就会采取措施而使其就范。
所以老子讲,如果不能以道治国,做到无为而民自化;其次,就以道的作用、功能,也就是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民心;其次,就是通过广施恩惠来积极主动地引导民心;其次,依靠社会公理来约束民心;再次,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但表面形式上要符合规矩;再次,型式也突破了,就意味着侵害他人的尊严和利益了,是不稳定的因素,必须靠来强治管理;再次的界限也起不到作用,只能靠来镇压、铲除了。由此,可知礼之薄为什么会是祸乱之首了,而老子只讲到礼,不讲法、兵,到此已可看出结果而不必讲了,所以有以不用为妙,以不战为妙的观点。
如此解释是针对仁、义、礼的内容来讲的,这样似乎还看不清和道、德的优劣、先后来,这是因为没有结合实施这些理念所取得的效果来分析的结果。如果从被治理者的角度来看待效果的话,则是人性化逐步降低,对被管理者人格尊重程度逐步降低,管理手段由隐而显,由显而强加的变更,从管理对象来讲是以治心为上逐步向治人为主的变化的过程,造成的结局也必然是以人人向善,以德自律,而向依靠礼法型式的约束,才能维护统治的结果。
 六:法
 法有规范性和普遍性,有强制性。法家实用在于法如火的威慑作用,德法结合则可以刚柔并济,否则太钢易折,不会长久。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注:《史记·太史公自序》。)
七:兵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兵家是敌我矛盾,不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使用原则和上面六种不同。
 道家用兵最神秘莫测,但是治国大政方针,是德法结合,是根深蒂固的长治久安之计。
兵家,国之利器,学说汗牛充栋,在于克敌制胜,而不适于用于百姓子民身上。
简述一下,道有创造财富和分享财富两种内涵,“道义”是最初的精神文化约束,是原始社会管理思想的实质。创造和分享财富要有一定的规矩,规矩就是“礼”的源头。所以,道、义、礼应是最早的思想。之后,随着财富的增多,才会有爱心帮助他人,才会有完善自己的更高的追求。德指根本的素质或规律,因为其隐蔽性,《阴符经》太公曰:“古人称之为“贼”,今人称之为德。”仁、德是社会化的产物,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才有的管理思想。兵,解决敌我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解决的手段也相应发展,每个社会都是将最先进的力量优先用于军事。
老子道家的优点是符合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要求,以自然规律指导人来社会管理是长治久安的大道,为无为无不为的平台管理、规划先行的大局意识,以低姿态占据舆论制高点的智慧,是治国理正理论的顶层设计。老子《道德经》对道学有三项划时代的贡献:一是道德的本体论认识,揭示了中华传统哲学的自然哲学性质,道本体属于第一哲学,是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德现象属于第二哲学,和朴素唯物主义相通。二是具备了道德学说方法*论的雏形,为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管理方法的提炼打好了基础,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SHZY文化的坚强基础。三是“无为”要素管理法和以制度建设为主,以人才培养为辅的“三弃三绝”法治观念,二者结合,彰显了传统哲学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五:道德学说的应用
1:高低结合
道德学说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社会的总思路, 一种学说能否成为治国方针,也要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考察。一个中心就是 百家学说都是在为治国理正提供参考,这是主流意识。两个基本点 一要有合理性,就是要符合民意;二要有可行性,就是要使绝大多数民众能够遵守。《群书治要·傅子》 “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所以,圣人治国一般都有高低两条线,高标准属于需要提倡的理想状态,而低标准则是要严格遵守的现实标准,两者结合共同构成治理方针的主体。杨朱的“人人为我,天下大治” ;墨子的“兼爱非攻”;问题就出在可行性上,属于理想治国,而庄子发展为“相忘于江湖”,则是属于空想了。法家的“法”虽然可以保证秩序,但是缺少和谐的人情味,道家“以正治国”就明确提出了“德法”结合的高低两条线,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要。道学的实质就是低姿态,高实力,以服务式隐性人性化管理来赢得民心,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儒家则是在高低两条线上,做的都不够彻底。儒学的管理实质是“仁和礼”,仁是理想的高线,而最依靠的是礼教,也就是门第出身,鲁迅等国学大家反对儒学的根本也是在此,腐儒的“腐”多半也源于此。儒家之所以成为治国理论,风光了2000多年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伦道德(六艺)的基础作用之外,还在于它保存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和礼仪等级的型式,每个封建王朝 都要用这副架子或空壳来实施自己的统治,而具体统治思想用不用儒家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圣人治国策略一般有高低两条线,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策略,也有采取单项策略治理的时候,不过是临时的短期行为,如在开拓初期就是以道主,无暇顾及其余,衣食足而知廉耻嘛。还比如在战争末期,一切资源为了生存而战,就只是“兵”的策略了。/ S: X) _1 G" z; i5 B

  Z- T/ u, ^7 y2 ]* n5 I, ]$ u一般情况下,在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中,共有多少种两两组合的状况呢?道德、道仁,道义、道礼、道法、道兵;德仁、德义、德礼、德法、德兵;仁义、仁礼、仁法、仁兵;义礼、义法、义兵;礼法、礼兵和法兵,记有21种组合。考虑情况有反复的实际问题,如道法治国高低两条线是长期策略,而翻过来法道就是依法治国、以道为辅,属于道法治国的初级阶段的具体策略问题。再比如,日本和平时期是“仁兵”组合,而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就是“兵仁”组合了,军事为主,“大东亚共荣圈”假仁假义为辅。
6 `4 r2 d, t5 K7 X: G8 V& c3 ~' g$ b/ s3 ?3 G. r8 E0 z
所以,道德仁义礼法兵7种,加42种共计有49种不同的情况,也就有49种方法。道德学说系统中由“道”到“兵”是治心为主,向治体为主的转变过程,也是内因与外因转化的过程。“礼”是转变的节点,所以《道德经》讲:“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道德仁义礼法兵每个关键字都代表一个哲学理念,考察一下关键字在历史中出现的痕迹,就可以看出哲学史的足迹。这样看的话,过去所谓的哲学史只是资料史而已。
用这套《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可以透视实质,并且可以辨别是否为偏激、甚至是极端思想的标准。一般的如道道、仁仁、兵兵等重复的组合就是极端思想;差距较小的组合,如道德、仁义、法兵等就属于偏激思想了;比较好的组合,是包容度比较大的,兼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如道义、道法、德法等。佛学思想不适合治国理正的原因,就是属于差距较小的道德组合的原因。
  K2 K* i/ _, }4 g5 a
5 A$ ~; P8 }; G5 ?2:应用实例
" R% x% s# |! s" V# y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11 11:19:07
2:应用实例
简单说道、德、仁、义、礼、法、兵的理解,道就是做不做好事自愿;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仁就是号召做好事;义就是舆论监督做好事;礼就是领导或长辈要求做好事;法就是规定做好事;兵就是强制做好事。可见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管理层次,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可以透视管理的实质。我们可以从几个国家的管理理论实质、社会制度、宗教特征结合起来,用这个理论体系来分析几个实用的例子:

# `8 d7 ~9 W  h3 D( {( B7 K美国基本上是道+法+资本主义+上帝教的综合管理,道德经讲,道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特性,简单说就是跟着问题的感觉走,突出的是探索创新的能力,善于开创新的领域,资本主义制度也适合个人发展的最大化,竞争法制也健全,天主教的德化教育弥补一部分心灵的慰藉,确实是个人奋斗的天堂。不过,成功的个人是极少的一部人而社会是多数人构成的,人情的弱化,分配的不公,所以矛盾必会由此产生。3 i: U% o' \# F/ e0 ~! V

2 F( g3 x! w/ p) r. i. N6 r& _3 [5 ?' O$ c; ^. G
我国目前是德+法+SHZY+宗教自由的综合管理,道是跟着问题走,个人可以,小集团也可以,国家这样就不行了。德是道的作品,是道的效果,也就是道实践之后验证的就是“德”,是实践出真知的理论成果,政治经济学也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SHZY制度下的优越性,过度竞争就是垄断,活力适度可控就是全面科学管理,德法结合是长治久安之计。当全民创新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是我国以道治国时期来临的时候,也会是上帝创造第一自然界,生物科技创造第二自然界来临的时候。
  M1 z' S6 N% n5 b$ Z  r
! N6 l- }8 B4 b2 a8 i% ^
6 a5 d2 A( n- d日本表面上是仁+兵+资本主义+武士道的综合管理,实质上按老子《道德经》的说法“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来看,日本“仁”顶多只取了“下仁”的伪善做法,只是自我标榜的借口而已,这一点从日本黑社会的性质可以看出来,“义”的核心应用就是黑社会性质严重,墨子贵义是一个借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关键是日本总觉得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公,所以也就时不时的出点手。可见日本儒学的片面取舍,兵+武士道崇尚实力的军国主义,结合起来是拿着刀讲仁义,是有实力的小人政治,这从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及其获得的评价中,可以得到佐证。
0 n( d+ L+ P/ ]. U0 j7 `
" w: s0 t* c5 C5 L9 Q
- Q: K/ @$ k' k印度是道+礼+资本主义+佛教的综合管理模式,一方面是理论层次的松散管理,精神层面靠自修约束,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种姓门第观念,所以印度社会表现出的严重的两极分化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的。
% V3 |& E  o/ c2 a
, c/ _+ A8 ^8 j, P
8 L7 ]  \7 j. }$ s! c) t其他的,道德学说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可以透视我们民族5000年以上治理社会的思想实质。从原始SHZY探索创新为主的三皇五帝【皇道时期】,其实质是“道义”的结合,是禅让制的基础;到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原则的夏商【帝道时期】,实质是“德礼乐”的结合;再到周朝以“仁礼乐”管理原则的【王道】,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霸交替结合 ,仁就是推荐自认为好的东西,只推荐而不干涉就是【王道】;干涉就是【霸道】,是综合国力支持下的霸权主义,王霸只一步之遥;最后到战国时期以军国主义为主的【霸道】,其实质是“法兵”组合,耕战结合。之后的社会历史,基本是王道、霸道的交替。综合起来说,皇道侧重意识形态层次,帝道侧重道德素质,王道侧重管理方法,霸道侧重实力对比。
比如战国时代的兴衰成败,诸侯争霸,也可以用道德学说这个体系,用三才分析法来全面分析理解,“义”作为主要的管理策略,应用的可能的是墨家的侠义之举。不过,我看“义”怎么也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做得好的多半是侠客,会帮政府的忙,但是政府不会领情,因为侠客以第三方裁判的角度出场,至少会分散政府的威信。做的不好的,就是黑社会,更是政府不容。如今是法治社会,更不能凭意气用事。所以,墨家不久,也是有道理的。秦国二世而竭,兵+法结合太钢易折。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逆也"。抓住了要害,文化是最终的原因。儒学仁+礼+封建社会,容易僵化失去活力,文学繁盛难掩治国理念不全的硬伤,等等等等。算是抛砖引玉吧。

( E4 W, V2 X1 `% }* H5 }. p* X6 }9 b  w) `/ f' S% n! m& D
3:德法与道法交替上升的渠道
德法治国是基于传统哲学基础上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SHZY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的概括理解。我们党在马列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创新完善了德法治国的丰富内涵,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建设,一是以孔子道德为基础的SHZY道德建设,主要是改革开放到十六大时期的阶段;二是从孔子道德向老子自然道德的转化和发展,孔子道德中的个人修养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核心就是以民为本。 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是以老子自然道德为基础的德法治国理论的高级成果。
0 D7 r. b1 l* \* P, S" V) `; {* h德法治国的成熟标志就是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特点就是实践,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道法治国是道德学说中的顶极学说,是治国理论顶层设计,“道法治国”是即“五位一体”之后的又一个热词。
( l1 ]. I1 Y# E1 e理解“道法治国”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道的平台要素管理法;二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跨入“以道治国”的标志。
. |  w$ ?; c6 h) p  L( a) j/ _1:道的平台要素管理法
7 x" @9 x( W: V8 b5 X道是如何管理自然的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准备了阳光空气水和土等基本原料,然后就任由拾遗补缺形成了繁茂的大自然。道管理自然的要素控制方法,就是平台管理的模式,操控平台的是“道”,自然万物在平台规则内是自由的,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所以说是“无为”,无为是消灭了管理痕迹的管理。2 h. z/ M! ^3 D& s
道的管理方式通过对资源的调控,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沙漠、雨林的不同系统。再通过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来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从而来维持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可控性与发展。自然万物虽然都是动态平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物种的竞争发展是要在不危害整体平衡的前提下的自由竞争,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因此,草场的供养能力决定了草食动物的总量,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也有一个**的比例。一旦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从道的要素管理方法获得启示,应用于社会管理的理论成果,就是五贼、五德方法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可以无缝连接。
  b9 x0 _! n2 m, q, J7 g5 V以道治国就是学习平台管理的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SHZY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M2 z/ k" W0 h
( G1 l! m7 _; f; }) S6 o8 G5 R' e
2: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跨入“以道治国”境界的标志
. R9 R3 _. q" g1 i3 g& w2 q0 E+ Y0 r4 ]' X

0 w2 T3 g* _0 Q6 Q道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特性,决定了“以道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是将实践检验步奏前移。简单说就是跟着问题走,突出的是探索创新的能力,侧重善于开创新的领域的能力。所以说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跨入“以道治国”境界的标志。# D9 v1 L3 `3 f! P. b" x
鼓励创新的政策越完善,创新成果越丰富,在国民总产值的比重越大,以道治国的成效也越大。# Z* \; e: e) m! D8 L: b% m2 d2 C
正确把握我国和美国道法治国的区别,就是我国道法治国是在SHZY德法治国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的发展,要学习十七大大会指出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SHZY新胜利,要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要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建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SHZY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5 y% K$ \/ I  h' d; U- Q$ O; T  ]  X
其实,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理念的深入人心, 标志着我们已经由“德法治国”跨入到“道法治国”的门槛里面了,由探索、创新到实践总结为理论成果,再指导新一轮的创新探索,进一步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德法治国”和“道法治国”的循环运用、交替上升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
随着“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和“道法治国”加入到建设中国特色SHZY的理论系统之中,会形成比较成熟的有中国特色话语权的建设SHZY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会构成打造复兴梦早日实现的强力支撑。
7 r' B( k/ s* B: d, H' M* c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11 11:24:24
4:兴衰的启示
7 C0 a8 C* i9 a# T" x  J/ j2 \
帝道,王道还是伯道,管理思路的层次有高低,但是没有好坏,因为只有实践是检验好坏的标准,脱离实际的空谈必然误国。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草莽乱世;英雄也可以造时势,是统一时的选择结果,好的治理方针也必然是当前实际与长远理想的结合。
历史兴衰成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选择正确道路的能力;二是保持道路正确性的能力。
怎样选择正确的道路,传统哲学的智慧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得道就是得民心,民心向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姜子牙在《六韬》中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简单说就是“共天下之利者昌,擅天下之利者亡”。说的就是,为多数人谋利的事业就会昌盛、长久;为少数人甚至为个别人谋利的就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这就是选择正确道路与否的标准。
如果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关键就是要时刻加强保持正确性不变的能力建设,要防微杜渐、慎终如始,反腐倡廉。“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亡”,是干好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终生遵守的准则。“成由勤俭败由奢”,家国同理。
历史兴衰成败的直接表现就是腐败的循环。我记得毛主席说过,打破历史兴衰循环论的根本出路,就是为人民服务。从马哲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话,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的落脚点就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上,我们目前施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来看,就是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财富分配问题,也就是民生的问题。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直到清末生产资料所有制型式一直是封建社会,所以兴衰成败的原因更多的是民生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分配方式是多劳多得、成果共享。我们执政兴国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无论是从传统哲学的智慧角度,还是从马哲的科学理论角度,都可以看出,我们当今的时期都是矛盾解决的最彻底、最完善、最科学的时期。
因此,习主席讲:“我们当前的时期,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条件接近、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要我们“三个代表”的性质不变,反腐倡廉、防微杜渐的做法不改,我们党所开创的盛世,就一定会比古人所开创的任何一个盛世,都要来的更长久、也会更辉煌。
六:中华传统哲学的特色
中华传统哲学的特色,传统哲学的最大特色就是经过5000年以上的历史和实践不断检验过的社会管理的系统理论,由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哲学与道德合一和文化思路为主三项构成。
1: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
天人合一,是将宇宙、自然万物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以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需要来类比研究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需要,反过来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和发展,这就是道学的宗旨。
天人合一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世界观,道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天地人合一”,实质就是古老《易学》的三才分析法,和矛盾原理相通。道德学说是解决问题的总方法, 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的例子,大到国家兴衰,武王伐纣的时机选择,小到买卖铺户的决策实行,无不考虑个天时地利人和。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可须臾离也。
2:哲学与道德的合一
中华传统哲学属于自然哲学,认为世界由本体和现象两个层次构成,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源,就是,属于形而上学本体论;现象源于本体,是认识本体的渠道,现象在中哲语境中就是。西方哲学长于逻辑思维推理,中国传统哲学长于整体性、趋势性推理把握。
我们的传统哲学是哲学、道德的合一。“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道”进入天地万物之内的部分构成了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部分就是“德”。《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我们哲学层次表述,就是《道德经》的贼命、贼物、贼时、贼功和贼神等五德;我们道德素质层次的表述,就是为人处世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德。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二者结合是传统哲学道德学说的重要内容。“道德”这两种根本,是哲学和道德统一的根据。
3:文化为主的思路
物质文明的进步就表明社会进步了吗?原始SHZY,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到SHZY、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吗?至少,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不这么看。$ z5 c! P, |3 k; L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的本身就是财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道生利;道产生的财富是为天地万物的每个物种所共享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道生义。道产生利与义,因此创造财富与共享财富是道的两种内涵,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根源。& H) k/ L5 |  _; A0 l: E
我们传统哲学的观点一向是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物不患寡而患不均。物质财富的创造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比较多,因此,传统社会管理的重点更注重财富的分配管理。为政之道,就在于公平,衡量的标准就在民心,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 L% t+ v% S8 ~) s1 a0 Z& N: T: ]《虞书·大禹谟》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皇道道义是禅让时期,是评选;帝道是德礼时期,伊尹《咸有一德》是民心就是王心,老子《道德经》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卷二 尚书),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卷四十三       说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帅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卷七  礼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卷三十一  六韬)
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不是进步了?从原始SHZY探索创新为主的【皇道】,到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原则的【帝道】,再到以伦理学为管理原则的【王道】,最后到以军国主义为主的【霸道】,从这几名称就可以看出,传统哲学向往的方向了。7 {# D& @$ G! A# Q5 J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是发展的,但也是人被物质左右越来越严重的时期,也是,共享为义越来越弱化的时期。资本主义鼓吹的个人奋斗的神话,实质是掩盖社会整体管理失职的遮羞布。资本主义的个人奋斗终极就是走向垄断、霸权。也是人这个社会性物种人性最丑陋的时期。
8 X! V$ S8 I5 q9 n- V5 U; vSHZY是物质文明基础上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回归,是的回归,是复兴梦的又一个指标。  f& n# x% Z7 f
/ B! S- D2 a# t, W5 L/ Z
  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果从大的方面看的话,是精神文明重于物质文明,特别强调物质文明的基础作用,但是着眼于精神文明 侧重的是精神的超越境界。这对西方拜金主义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认识,也是中西文化不同的根源,还是中西宗教不同的根源。
从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角度看,社会越发展民主自由正义公平的程度越高,精神文明的程度越高,精神文明程度会成为社会的标志。
第四: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
道学是传统哲学提炼的最主要的基础,是SHZY特色哲学体系的坚实基础。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等三道是道学大框架,也是总脉络、总提刚。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五贼、五德和五位一体是总布局、总规划,道德学说是总方法。
传统哲学体系做为特色哲学体系的坚强基础,是二者古今中外智慧有机结合的产物。古今智慧结合的标志就是三千年前的《阴符经》的五贼和两千五百年前的《道德经》的五德,与十八大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的传承性;中外智慧结合的标志是中国古老《易学》三才综合分析法和马哲辩证法矛盾三大规律之间的相通性。
1:透视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
道德仁义礼法兵每个关键字都代表一个哲学理念,对民心尊重的程度是透视管理大道的根本。考察一下关键字在历史中出现的痕迹,就可以看出哲学史的足迹。这样看的话,过去所谓的哲学史只是资料史而已。
道学是根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整个的思想体系,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老子《道德经》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要是易学认识论的内容;道、德、仁、义、礼、法、兵是道德学说方法*论的内容,圣人治国一般都有高低两条线组合。如皇道处于开拓创新时期,开发与共享是主体,实质管理是“道义”结合;到了帝道时期,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夏商是“德礼乐”、周朝是“仁+礼乐”,就是“五贼+礼乐”,老子是“德法”结合;王道时期是以伦理学作为社会管理的依据,儒家管理实质是“仁+礼乐”;霸道管理实质是“法兵”结合。
可见,道学是诞生诸之百家的大系统。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都是道学大系统中的小分支。后世治乱*交替,本质是王道和霸道的交替。直到SHZY才又了皇道和帝道的影子,就是在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德法】结合与万众创新为特性的【道法】结合的实质回归,二者交替上升,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通道。
中华传统哲学可以透视管理法的实质,由此总结出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来。
历史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是由学习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到人的社会本身的管理为主的变化的,也就是皇道、帝道与王道的区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向以人为本为主的转变,复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回归。
2:继往开来无缝连接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SHZY,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SHZY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SHZY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SHZY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SHZY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SHZY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SHZY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SHZY新胜利意义重大。
《道德经》的智慧所带来的启示,一个三才分析法,先天、后天八卦两条规律,五贼或五德这五个角度,构成了全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顶级理论,这就是《道旨正源》的核心,为五千年文明收官,为SHZY特色文化承上启下,为中国哲学的先进性培育硬道理,为民族复兴打造软实力,是《道旨正源》的宗旨。
《阴符经》的五贼,《道德经》的五德,十八大的热词《五位一体》可以无缝连接。 贼命—— 国土资源,可持续; 贼物——资源流通问题,经济建设; 贼时—— 尊重规律的客观性;贼功—— 管理手段,和谐; 贼神——主流思想,民心的管理,价值观的认同。总结起来说就是:资源是命脉,流通是关键,规律抓节奏,管理抓动态,民心是根本。
' w6 ]. i% |$ F8 e道家的道德揭示了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力量,儒学的道德揭示的是人的自强不息的根本力量,实质是大自然的真善美和人伦道德的真善美的不同层次。
如果 将道家五德全面管理的自然素质与儒家五德的人伦基础素质 结合,就可以揭示出中华文明的真正脉络,就可以阐述出中国哲学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来,由现象学提升到本体论,由人治提升到法治,由人伦道德提升到自然道德,由此获得全面的变革和提升。
就可以破解传统文化困局,孔子代言中国传统文化,老子代言中华传统哲学,走儒道百家融合的路,汲取百家精华是战略眼光,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无缝连接的桥梁。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
我对传统哲学的提炼升级,目的是解决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无缝连接的问题,构建传统哲学与马哲顺畅连接的桥梁,创建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指导方针,就是要以马哲先进性、科学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深人挖掘出传统哲学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因素作为基础,结合马哲中国化的实践新成果,共同创建出反映新时代特色需求、解决新时代重大理论课题的哲学体系来。
当前,我国最大的现实就是中国特色SHZY的伟大实践,哲学的发展首先要面对这个现实,直接解答这一现实问题。只有直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带有共性的范畴,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一步创新哲学的范畴体系,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观历史,就是要用现今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找出历史长河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东西来。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由中华民族哲学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哲学史可以透视、总摄思想史。
道学是提炼传统哲学的沃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本身就是财富,所以说道生利,就是产生、创造财富;道产生的财富是为天地万物每个物种所共有的,所以说道生义,就是财富共享;利与义是道的两个内涵,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来源。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二者结合是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目前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三部分共同构成,是SHZY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华民族思想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应该由这三部分共同支撑,组成。马哲原理部分,唯物辩证法是学习马哲原理的基础,矛盾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此,矛盾三大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是马哲原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源泉,也是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根基。
如果从5000年文明史的系统化上来讲,马哲和佛学一样是外来文化,最终融入到道学大系统中来的。佛学主要是提升了宗教信仰的高度性、理论化,构成了儒道佛三足鼎立的文化主流格局,但是对治国理正的系统方面作用有限。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马哲正好补齐了这个短板,形成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格局。在这个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马哲中国化实践创造及理论创新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就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体系。
道是我们的本体论;规律认识由易学分析法和马哲矛盾分析法构成,揭示的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兴衰成败的事业规律两大规律;规律作用是囊括马哲物质经济规律和传统哲学精神文化规律的综合学说,马哲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形态变革的客观规律,传统哲学从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管理主流文化向人性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大规律互补、结合马哲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特色SHZY建设,走上德法、道法交替上升的正确轨道的指导体系。
特色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的层次分三层,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包括传统哲学的和、诚、容、善等核心理念和特色哲学的核心价值观等构成;二是世界观层次,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创造共享的人生观和循环利用、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构成,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共同构成;三是方法*论层次,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二者在马哲中国化中相互结合,成为新的特色哲学体系。

( {: [" Z& ~/ v* r$ `2 K& j& F我们的特色话语体系是道学规则,道学规则由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创造与共享的人生观、循环利用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构成,是各种丛林规则的根源,如狼群规则、蜂群规则等。
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与西方话语霸权体系的本质区别是:西方话语实质是狼群规则,我们话语体系实质是蜂群规则。西方话语的核心是垄断霸权,我们话语核心是共同富裕。
姜子牙《六韬》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简单说就是“共天下之利者昌,擅天下之利者亡。”美国梦是个人独享的垄断梦,欧洲梦是部分共享的保守梦,中国梦是整体共享的开放梦,是《六韬》思想的见证者。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沿着以物质文明为主向以精神文明为主的趋势发展,温饱、小康、大同、上德和返璞归真会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善是上天梯、德为长生本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
* A$ _1 m, x* Q! ~/ d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13 08:45:35
附件一:聊聊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问题
摘要: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作为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思路,不错。只是,要对我们哲学系统化的完整性和对哲学理论化的高度性有充分自信做为前提。系统化的完整性就是本体到现象的结构完整,由本体论、认识论(规律论)、方法*论的层次完整,老子道学本体论就是系统化的代表作。理论化的高度性指的是抽象、概括能力的高度,是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体现,如易学阴阳四象和矛盾三大规律相通,六千年前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源头;道学三千年前的五贼、五德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无缝连接。
中华传统哲学和马哲对比理解,理论化和系统化结合可以阐述出思想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哲学有着相同的来源,就是矛盾三大规律, 马哲侧重社会中人群之间的关系,从物质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解释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传统哲学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是物质文明的顶级理论,一个是精神文明的顶级理论,二者结合,殊途同归,共同构成特色文化不可分割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学术、中国理论、中国气派的实质内涵。
正文:
聊聊的意思,就是不是论述严谨的议论文,没有史学的知识基础,也没有详实的训诂依据,只是看这个设想很好,想说几句,说得好就借鉴借鉴,不好只做消遣谈资罢了。
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设想,是在建设社科领域天字第一号工程——《中华思想通史》的编撰过程中提出的设想。哲学是软实力中的硬道理,是思想中的脉络骨干。哲学的质量层次决定着思想的质量层次,哲学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决定着思想史是否具备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性质。盛世修文撰史,是总结时代特色成果的必然要求。
一: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有两个前提:
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有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哲学史有充分把握和认识,首先就是对中西哲学不同系统的把握和认识,其次是相互解释中体现不同的特色。二是要对哲学史有充分的自信,就是与其他的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之后的自信。
“哲学”一词是西方的话语体系的说法,这个话语体系描述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化就是话语体系结构层次的整体高度性,抽象、总结概括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表述,如矛盾关系,我们的说法是阴阳。只有直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带有共性的范畴,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才具备哲学思维的特质。系统化包括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与等级性等内容,重点是话语体系结构层次的完整性,如一棵树要有根、干、枝、叶全部构成才是树。系统化在哲学领域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来构成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就是由本体到现象、再到现象规律进而产生方法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系统性就是整体性,不是一两个独立的闪光点,而是联系为一串的系统,如过去阐述中国思想史的思路,主要是诸子百家中的儒道法兵及佛构成,没有站在百家综合之后的整体观上来阐述。因此中国思想史大多都是诸子百家之后的历史,而之前的道学根文化则很少触及,这只是2500年的历史,不到5000文明史的一半。而学派史的视野就更窄了,儒道法每家都只是古老道学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上来概括、总结成系统,才能符合哲学史的要求。也才可能使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想法变成现实。
1:要对哲学史有充分把握和认识,首先就是对中西哲学不同系统的把握和认识,其次是相互解释中体现不同的特色。
哲学的系统由本体和现象构成,是哲学系统的顶层设计,也是世界本来面目的哲学表述。
哲学系统的构建也是逐步完成的,西哲到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提出达到了高峰,本体论、认识论(规律论)和方法*论形成系统;几乎同时代,中国老子也在《道德经》明确阐明了“本体道”的概念,并详细解说了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的系统构成层次。
(1):本体只存在于超验境界中,佛学说自性在语境之外,道学说是言语道断的。不过理解超验境界的本体还是有渠道的,就是通过本体的产品——可验的现象来感悟。感悟的途径大致也有两种:一是由现象来反思本体,所有的现象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来源,但共同的来源是抽象的,排除所有的现象之后,才会感悟到现象背后的背景一样存在的本体。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是由本体的作品(现象)来感悟,如技术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技术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说的天花烂坠,他就是不理解。这是你就会理解言语道断的尴尬和无奈,这时你只要将你的作品实物摆在他面前,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既是本体和现象的关系,是智慧开发第一难关。因此,本体论才是第一哲学,现象是第二哲学。过了这一关,就是佛祖、道祖、苏格拉底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支持本体论的学派,有我们的老子道学,阐述的道、德之间的关系;佛学中自性和无明妄动的关系,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说的比较抽象,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是本体。把本体论确立为一门学科,使之成为形而上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应当归功于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他把本体论理解为“第一哲学”。
目前已经成功通达第一哲学的渠道有三种,以自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道学,以自我心性为对象的佛学和以知识建立为对象的逻辑学哲学,道学的本体道、佛学的自性和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疏通同归,从不同渠道揭示了第一哲学的共同内涵。西哲走知识体系建立的渠道,黑格尔逻辑学是概念逻辑思维探索的路径,揭示了绝对精神这个本体,我认为是西哲第一哲学的高峰。中哲西哲一样,最后能成功到达第一哲学领域的,都要经过破除现象阻碍,反思出超验、永恒、分离周行不殆的本体这一关。
(2):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本体和现象之间有没有逻辑联系?通常指的是因果联系,答案是: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如果还有原因,就不是最终的本性了。没有原因,那本体是如何产生现象的呢?佛学说是无明妄动,道学说是道法自然,是独立不该、周行不殆,易学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可以感悟出,本体的状态是动静辩证存在的状态。佛学讲自性是寂灭涅槃的大海,三界六道是海上泛起的泡沫,每个单独存在自性最终要回归到寂灭涅槃中,自性、无明妄动、产生爱憎、爱憎产生善恶,善恶纠缠产生三界六道。道学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本体周行不殆,产生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因素,是一也是二,三是三才,是三个方面的阴阳,也即是天时地利人和合起来,产生万物。西哲的矛盾观点和此相通。
过去说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是错误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首先,这句话应该是“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根源”,本体论是超验的领域,对应的是世界的根源而不是世界本身。其次,孤立、静止的观点在本体论层次中是对的。本体是最终的本性,当然是孤立的、唯一的,不过用“孤立”来描述不够准确,因为孤立和群体应是对应理解的,而本体是没有对立面的。静止的观点看本体,如果指的是性质不变、总量不变是对的,如果变就不是最终的;如果指的是状态或轨迹,则是有问题的,本体是动静辩证的,现象是辩证统一的,这符合镜像理论。
本体的动静辩证揭示出本体的时空状态也是辩证存在的,是最基础的、最原始的状态,或者说是最恒久、最稳定、最寂灭的时空;现象里的时空,是描述变化的方法,每个物种对时空的大小、长短、速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本体的时空如幕布,现象的时空如同节目。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关系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本体、规律和方法三层次,形而上学是本体层次,研究本体的性质、型式和状态构成本体论,性质有唯物、唯心、心物一体三种理解,型式有圆形、四边形等,状态有动静两种。所有关于本体的研究都只是一种设想,都没有证据,不是科学能解决的超验领域。因此,应该只影响哲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影响规律和方法层次等现实问题的解决。
. o; y1 ?) t. E/ \* G* k规律是对宇宙天地万物等现象运转原则的总结,这是科学能涉及的领域,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辩证法属于规律层次,可正确分析、运用规律,获得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可以总结一下,本体产生现象,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本体超验,现象可验。本体是动静辩证的转化的,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现象之中蕴含规律,蕴含方法,先贤智者都是在洞悉这个顺序之后,顺着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反过来用这个顺序来修炼身心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特别说明一下,就是庄子的问题,《庄子天下篇》中对学术的评价标准也是从动静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不是说庄子的能力也达到了理解本体论的高度了呢?其实不然。佛祖、道祖、亚里士多德感悟到本体论这一最高智慧成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对现象界清楚认知,从现象中找出联系方式,从方式中找到方法,从方法中总结出规律,从规律中反思出本体这个最终的源头的。也就是说,佛祖、道祖、亚里士多德是洞悉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部流程的,而庄子是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只有从动静的角度来解释。要知道,我们的落脚点是三生万物之后的世界,是已经形成了的三界六道的世界,因此一切的行动都要以此为根本才对。我们的万物阶段,是受因果、善恶、各种规律支配的阶段,我们为什么会处在这个阶段,而不能想当然的处在“道生一”的阶段?佛学说是因果,科学说是进化,上帝说是原罪,总之是有原因的。因此,想修炼就要明白原因,而庄子恰恰是不明白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他的理解也是浅薄的。
关于本体型式的理解,西哲形而上学认为是四边形的,中哲认为是混沌圆形的,这些理解都是用既有的现象来比喻、推测的结果,而本体是超验的,我觉得老子用“大象无形”的说法比较好。

5 W0 W2 D5 u5 o2 x1 k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14 10:21:42
(3):承认本体论的好处
本体处在超验境界,对佛祖、道祖、苏格拉底等大智慧者来讲,本体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的源头,本体产生现象、现象构成世界万物是一个大设计,本体就是大设计师。对修炼者来说关乎成败,而对一般人来讲,本体存在与否只是一个选择题,无关痛痒。
本体对哲学来讲,我认为是最高的智慧成就,是哲学的顶层设计。有了本体论,知道顶点在哪,才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就不会出现唯物唯心的争吵不息的混乱局面,西哲的本体、佛学的自性和道学的道都是抽象的源泉,既有可能产生出纯物质的无机物状态,也可能产生出精神与物质合一的有机物状态,当然也可能产生出纯精神存在的状态,这就为存在世界多样性的解释提供了依据,也符合建设世界文化格局更具开放性、更具包容性的理想。
虽然,我们认为的科学的、先进的知识系统,是建立在可验的基础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认为的这些可验的真理可能只是真理的一部分内容,甚至是最容易认识到、把握到的那一部分而已。所以,我们既不要被唯物唯心的无谓争吵蒙蔽了双眼,也不要被本体的难以捉摸就避而不谈,更不能躺在可能只是很小的成绩上、真理上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而忘了探索未知的巨大责任。
而且,就是对我们认为的可验的、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存在着不同角度、不同渠道的理解。同样是矛盾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有物质经济领域和文化思想领域不同的应用。马哲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制度变革的客观规律;传统哲学从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管理主流文化思想向人性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们的眼界要放宽,心态要放大,格局才会获得更好扩展的可能。格局就是系统,就是整体规划,是大设计。本体论作为智慧的顶层地位,可以形成完整地学术系统,可以为现实的多样性提供依据,可以统一纷争,实践依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体是最终的根源,现象是无限的,智慧是有顶的,功德是无尽的,明白顶点在哪,才可以说是真的系统观,才可以说是真的觉悟。
其实,本体论不仅不会影响既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反过来会为已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减少杂音,保驾护航。主动运用超验领域的系统完整性,认清唯物唯心的片面性就会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从佛学、老子道学,苏格拉底的超人成就以及宗教的巨大影响力,都可以明白这一点。
(4):我们的本体论系统
我们目前的文化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文化阶段、红色文化阶段和特色文化阶段,相应的哲学系统也由传统哲学阶段、马哲原理阶段和马哲中国化阶段构成。说了这么多的本体论知识,是因为我们的传统哲学系统就是本体和现象构成的系统,道学是我们的根文化,由道本体论源头、侧重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侧重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共同组成,是我们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体系都是自然哲学,中华传统哲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种,都源于自然给予人的启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形式就是各种关系的确立。比如各个物种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只有人与自然是互动关系,其他的都是从属被动的关系;如物种之间的联系,弱肉强食关系;如物种内部的联系,伦理关系又表现为仁爱关系、伙伴义气关系、尊卑礼仪关系;以及竞争敌对关系等。这些关系固然重要,但其中人们没有意识到最重要的就是道与万物的联系,就是道德的关系。而往往这个最重要的一般人却认识不到,只有智者能通达这层关系。
8 E- L/ k$ ^6 s7 ~
老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洞察了道德仁义礼法兵之间的关系,每个字都代表一种关系,也是一种管理的层次,并将道管理自然的方法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这就是真正的管理大道。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 c# _. l) D. ]5 l7 R1 @" g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视之不见名曰;听之不闻名曰;搏之不得名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强为之名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0 S( v9 `7 f" N0 Q7 t
有三个层次的理解: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一是老子《道德经》的道,属于宇宙本体论,非常道的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存在。二是万物表现出来的运转规律通常也称为道,实际上是德,也有道德合称的;道是本体,但本体要经过来感悟,得出的规律就是,所以西哲讲都比较严谨''一个实在的最终本性"叫本体论。三是法道,也就是我们学习本体论而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将自然规律作为人类社会管理方法的指导的原则,之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相配而有道德仁义礼法兵的不同层次, 分为天道、地道、人道三个方面构成。4 P' z% ?. a1 V
- ~" }: H5 K6 \  F2 U
本体论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其实,我为什么赞成说中国真正哲学在《道德经》呢?从本体论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句话就是区分了了,最终本性一切实在就是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洞悉了世界本源的最终本质了,登上了最高哲学殿堂了。
“道”作为管理方法的两个特点:
) Y7 g+ t% ^: Q0 s' ^+ V; J+ |+ ~  ^% ^5 ]4 ^/ h
一是,道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特性,从“道”的三个特性可以看出,适用的是探索未知,开拓创新的领域,是获得实践检验真理之前的方法。特性决定了“以道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是将实践检验步奏前移。简单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突出的是探索创新的能力,侧重善于开创新的领域的能力。 鼓励创新的政策越完善,创新成果越丰富,在国民总产值的比重越大,以道治国的成效也越大。
1 m- b5 `5 `0 B% w6 N; t" Y+ c& }! t, n4 _. O4 a
二是,道的平台要素管理法。
2 |+ \/ t* {. Z; r道是如何管理自然的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准备了阳光空气水和土等基本原料,然后就任由拾遗补缺形成了繁茂的大自然。道管理自然的要素控制方法,就是平台管理的模式,操控平台的是“道”,自然万物在平台规则内是自由的,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所以说是“无为”,无为是消灭了管理痕迹的管理。
+ v: L& k" p' s道的管理方式通过对资源的调控,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沙漠、雨林的不同系统。再通过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来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从而来维持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可控性与发展。自然万物虽然都是动态平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物种的竞争发展是要在不危害整体平衡的前提下的自由竞争,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因此,草场的供养能力决定了草食动物的总量,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也有一个**的比例。一旦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从道的要素管理方法获得启示,应用于社会管理的理论成果,就是五贼、五德为特点的平台要素管理法。
老子道学本体论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智慧高峰。圣人治国策略一般有高低两条线,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策略,也有采取单项策略治理的时候,不过是临时的短期行为,如在开拓初期就是以道主,无暇顾及其余,衣食足而知廉耻嘛。还比如在战争末期,一切资源为了生存而战,就只是“兵”的策略了。# H  w8 }. }- v5 _3 I. L
8 a( ?$ A& H2 Z
一般情况下,在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中,共有多少种两两组合的状况呢?道德、道仁,道义、道礼、道法、道兵;德仁、德义、德礼、德法、德兵;仁义、仁礼、仁法、仁兵;义礼、义法、义兵;礼法、礼兵和法兵,记有21种组合。考虑情况有反复的实际问题,如道法治国高低两条线是长期策略,而翻过来法道就是依法治国、以道为辅,属于道法治国的初级阶段的具体策略问题。再比如,日本和平时期是“仁兵”组合,而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就是“兵仁”组合了,军事为主,“大东亚共荣圈”假仁假义为辅。3 t% g/ O" Z6 Q( F7 ?5 l
/ k/ t3 S  Q8 N5 ~" A) d# |
所以,用这套《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可以透视实质。道德仁义礼法兵7种,加42种共计有49种不同的情况,也就有49种方法。道德学说系统中由“道”到“兵”是治心为主,向治体为主的转变过程,也是内因与外因转化的过程。“礼”是转变的节点,所以《道德经》讲:“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老子《道德经》对道学有三项划时代的贡献:一是道德的本体论认识,揭示了中华传统哲学的自然哲学性质,道本体属于第一哲学,是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德现象属于第二哲学,和朴素唯物主义相通。二是具备了道德学说方法*论的雏形,为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管理方法的提炼打好了基础,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SHZY文化的坚强基础。三是“无为”要素管理法和以制度建设为主,以人才培养为辅的“三弃三绝”法治观念理想,二者结合,彰显了传统哲学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0 s. v! V" ?2 r( R: a8 y; R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8-20 15:44:47
2:要对哲学史有充分的自信,就是与其他的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之后的自信。
如果说老子道学本体论系统是中华传统哲学系统化的代表作的话,那易学就是理论化、科学化的高峰,二者结合标定了中华传统哲学的层次和性质。与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就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进行相互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哲学的内容、性质和使命都发生了不同以往一切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全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马克思找到了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这一历史的现实基础,发现了物质性的经济关系这一历史的决定因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力量最好的注解。
反观历史,就是要用现今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找出历史长河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东西来。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由中华民族哲学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哲学史可以透视、总摄思想史。
我们目前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三部分共同构成,是SHZY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哲学体系的复兴梦,就是以马哲为指导的整体复兴。
中华民族思想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应该由这三部分共同支撑,组成。马哲原理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学习马哲原理的基础,矛盾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此,矛盾三大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是马哲原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源泉,也是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根基。
既然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可以从最一般的规律中看到真相,找出真理,那我们为什么不用先进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所提供的方法,来重新认识中华民族5000年以上的文明史呢?
唯物辩证法是一把刀,可以解决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过去的视野,主要集中在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领域里面,现在到了解决传统哲学问题最佳的时机了。用唯物辩证法,尤其是矛盾三大规律来剖析传统哲学,会开创出崭新的视野,会发现沉溺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思想闪光点在熠熠生辉。把这些闪光点找出来,串成串,就可以显示出我们民族的先进的、科学的传统哲学系统的智慧了。
用好这把刀,就可以解除孔子《易经》遮蔽在古老易学的雾霾,就可以驱散围绕在老子《道德经》身上的迷雾,就可以看清《庄子》是怎样误导道学的真相,就可以打破儒道佛的陈腐架构,而上升到传统哲学系统化的层次来透视中华思想史的智慧成果,就可以打造好传统文化和SHZY特色文化无缝连接的桥梁,就可以为复兴梦想“四种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就会惊讶的发现,矛盾与阴阳的理论是相通的,阴阳四象的动态转化说的就是矛盾主次方面转化的过程,从而从源头上确立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哲学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就会将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辩证法的思维,上升系统化的层次中来。科学性、先进性还暗含着理论系统自我革新的能力,马哲劳动阶级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始终将更好满足最底层劳动阶级的需求作为执政兴国的基础,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传统哲学道法和德法交替上升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先进性、科学性的实质就是始终充满生机的活力性。
                                                        
理解了这个源头,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思想系统实质上,是由侧重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侧重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共同构成的系统。易学阴阳四象和矛盾三大规律相通,六千 年前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源头;道学三千年前的五贼、五德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无缝连接。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哲学有着相同的来源,就是矛盾三大规律, 马哲从物质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解释世界观和方法*论,传统哲学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侧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的解说,传统哲学侧重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的解说,马哲侧重规律揭示,传统哲学侧重管理方法落实。一个是物质文明的顶级理论,一个是精神文明的顶级理论,二者结合,殊途同归,共同构成特色文化不可分割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学术、中国理论、中国气派的实质内涵。
二: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学是根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整个的思想体系,包括道本体源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老子《道德经》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要是易学认识论的内容;道、德、仁、义、礼、法、兵是道德学说方法*论的内容,圣人治国一般都有高低两条线组合。如皇道处于开拓创新时期,开发与共享是主体,实质管理是道义结合;到了帝道时期实质是“德礼乐”,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周朝是+礼乐,就是五贼+礼乐,老子是德法结合;王道时期是以伦理学作为社会管理的依据,儒家管理实质是+礼乐;霸道管理实质是“法兵”结合。
可见,道学是诞生诸之百家的大系统。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都是道学大系统中的小分支 。后世治乱*交替,本质是王道和霸道的交替。直到SHZY才又了皇道和帝道的影子,就是在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德法】结合与万众创新为特性的【道法】结合的实质回归,二者交替上升,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通道。
中华传统哲学可以透视管理法的实质,由此总结出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来。哲学史可以透视、总摄思想史的实质,可以看出思想的足迹和哲学的性质发展是否同步,有没有反复甚至是颠覆;可以看出思想的结构层次是否完整、丰富;可以对每个历史事件的思想背景进行性质归类,尝试建立起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来更便捷的指导实践。
总之,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是学术发展的高层次的结果。
三:想实现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设想要解决三个问题
想实现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设想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孔子错解易学,二是《道德经》故乱其辞的教育、传承手法,三是庄子误解的道学。过了这三关,传统哲学的先进性、科学性会自然呈现出来。
过了这三关,才会对既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等方面的学术著作,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性的继承。才有资格评价为什么先秦诸子百家是学术思想的高峰,为什么诸子百家时期打下了中国2000年来的学术基础,并且一直到五四新文化之前一直在发生主导作用。才可以看清楚,两汉经学的外儒内道和外儒内法的管理实质;两晋玄学只是对道家故乱其辞的传承手法和庄子误导的道学一系列错误的产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玄学;宋明理学、心学的基础是儒学+佛学融合的产物,从单纯学术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进步,但是从儒学治国理正的核心思想来看,就是一种偏离了。因为,治国理正的标准是大多数普通人能够理解、执行,而佛学的基础很高,不适合治国理正。张载的学术思想有些综合各家的好的迹象,但是在没有突破三关的前提下,也难有大的进展。
略略综合起来一看,传统哲学在两汉以后也就这样的,走的是反复的老路,哲学上没有新的成果。只是在文学艺术上有些成就,两汉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倒是枝叶繁茂,遮盖了哲学思想停滞的短处。
外来思想的输入,佛学有比较大的成功成就,从道教修炼的角度看,由于老子故乱其辞的传承手法没有被参破,所以使得各种理解都是碎片化的理解,因此佛学的引入是一个矫正和补充的作用;在文化上甚至形成了很长时期的儒道佛三家鼎足的局面,但是只是在文化上,确切的是宗教领域上对传统道德文化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治国理正的主流文化之中。 也始终没有憾动先秦诸子百家的基础地位,直到五四新文化的启蒙,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的崛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引进,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马哲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为民族复兴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的、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来反思历史,才会在湮灭的历史长河中,发现一个个的智慧思想闪光点,将闪光点串起来,形成思想脉络,才看清楚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因素,从而使传统哲学焕发出固有的、璀璨的光芒来,为我们的四种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得我们伟大的特色SHZY建设,走上了德法治国和道法治国交替上升的正确轨道,并一定会使伟大的复兴梦早日实现。

$ u" `  V& z' c& m' O2 ?* `/ I/ N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3 17:00:06
传统哲学与马哲原理和马哲中国化有三处无缝连接的桥梁:
" n6 j# @3 D; @$ V
- K; L) |9 ~; z0 n$ P% y7 \" @# a7 B1:哲学基础一样,易学三才综合分析法和辩证法三大规律无缝连接;) ?; ?1 [- B( q# B" J
2:发展观一脉相承,3000年前的五贼、2500年前的五德和18大的五位一体无缝连接;
8 g" I, b5 ^* S3:传统哲学和马哲互补,在特色哲学中融为一体。, J1 b% G( K3 {9 b8 Z5 v

6 P: }# W: f. F2 G8 a0 a- d  Q传统哲学的系统化、理论化,道学的“道”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规律道是道学的中坚部分,有着6000年以上发展史;老子本体道是道学的顶级智慧,是进入真正哲学殿堂的标志;诸子百家是治国理政方法系统构成的基础。三道是道学大系统的骨干框架,和西哲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逻辑层次相通,可以解决不同哲学话语体系的沟通问题。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7 10:51:11
五年来传统哲学新时空创建大事记8 y  W1 r4 c/ ?# T9 D7 k' q
  z, h6 {# ], m4 G6 b* |% e
  2012紫微觉醒年,2013学界出世年,2014建言献策年,2015哲学系统完成年,2016社科院应聘年,2017哲学改革年。
- P& o6 }/ `; o- N7 ], G/ V% F8 O0 n  @0 S
  2012-3-14 《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的实质:
7 {% i1 p( I& S. H5 ~0 ]
! Q! {0 L, o* ^. j& R" u2 P+ C5 a  2012-3-14 第二篇:郭象版《庄子》整理0 ~: \6 {9 g% a6 B8 u8 j
+ Y+ u+ j( @& U4 s1 C. P
  2012-3-14 第三篇:《列子》实质 7 ]; X" ~( N/ Z! W: ]1 j, S$ ], Z
  G$ X9 Z$ q; j- @& ~" C
  2012-3-14 第四篇:郭象《庄子》与刘向《列子》的融合  T% l4 S7 d. H  B; F2 }
  \  m( E2 v  F$ h
  2012-3-15第五篇:魏牟原始《庄子》3 D1 ?0 D* H  _! Y6 v* D

3 ?! G/ g0 B6 S" T  }) k  2012-3-15第六篇:儒道为主学术大融合5 f) V/ ^5 f* H

! ?, v0 @, }  Q* u  2012-7-30【原创】《道旨正源》
. e$ F4 T- B3 }- S9 H% w& T1 y6 W- w
) H; G0 H1 z6 v! E  P  2012-11-19紫薇圣人大PK,张无屮实至名归# @% p& g6 b+ O* X  h

1 U* b' n+ ?& a( T7 `7 J% i5 G  2013-2-25 孔子代言中国文化,老子代言中国哲学4 h& B1 H% r' t
0 y) x" }! g/ u% P: d2 p
  2013-3-18 毛遂自荐:我可以做培育中国哲学的领军人物9 n0 \$ [+ M; {  j

" f' `8 h0 N8 h/ B4 n  2013-3-21紫薇圣人毛遂自荐:做培育中国哲学的领军人物0 O1 z% G. b5 r6 v4 T: Y

2 l$ u, w# C2 u: C  2014-2-17建言:【中国国学中心】应展现怎样的话语特色
) n3 A0 p5 ]' `5 `; s$ f" ?+ Y, L! E  @1 G
  2014-2-21 我心中的中国国学中心建筑3 `1 c5 e9 C* a" B9 [

. k# f+ B0 n9 t. Q7 x  2014-3-4姜尚在世,文王在哪?
! E  Y; H9 {& n- W; q, q) P. u5 J6 _+ f8 P, l; q* R' H& q8 P
  2014-6-9 以正神祛邪神
: I) H0 T. _! p8 ]. |" i/ ~/ R# H% F
( U$ ]4 \! E$ z) J4 K! `  m  2014-6-23 “无为”的实质就是“甘为人梯”
/ T( V3 k8 \  a3 N. ], O& @! X( ^
2 A1 G# B8 o/ X  {! r7 Z( l  2014-6-30 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需要圣人
: \# p0 \/ _* q7 T, C6 ^1 l% A7 O* _1 K
  2014-7-31全面认识儒学
8 z: O' k. l. X; |3 C/ k: ?; x' o% l2 y  X' m' a
  2014-9-25 汲取百家精华,共同打造文化软实力; a% G# C7 b3 M2 A: |* t

. S* P  X: a$ N  2014-10-20 怎样无王无帝定乾坤?
! R- r/ A, T$ c9 R3 z" i- ?& ^0 \. [7 Q5 i7 Z$ P# @# }
  2014-10-15 理解席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应该有一个前提) @- q2 b0 m& w) [$ S! i0 u

9 q/ w/ o5 ]: [% A0 Q. z  2014-11-2 立法泛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缺失8 |9 E$ F6 V0 z2 ~; D; Z) G

7 |- g# w2 s" C; ^- q" U  2014-12-22 复兴梦需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奖”来助力  R( Y) m" z) F& t1 X7 [
* a  o, h% e* a
  2015-1-21 社会科学的双螺旋结构
0 m+ x9 V; u7 p: z9 ~* C5 N+ @+ ]4 Z6 R, b3 V
  2015-1-27培育软实力中的硬道理-----中国传统哲学( 完成版)2 X, @3 }  ]1 N; n0 U
9 Y% ^, H5 C, l' w' w# p4 M( G, [
  2015-4-7(毛遂自荐):我来推荐高二讲解《道德经》的正确范本9 r5 _- j" Z, G+ m' n
# G! {7 t; b6 X6 @0 A) f/ p
  2015-4-12《中国老学通史》提纲草案/ H6 `  }% [. p" w6 }' k$ v, U; [

; l; ?5 \% _& ^! H  2015-4-18紫微述真2015-9-21 你是怎么成为阻碍历史车轮前进的守旧派的!
" b3 L$ _: @/ w
" b9 n# |, `% L4 \; a  2015-8-22 习:干部要学哪些传统文化?: Y: _4 b8 h& m+ y1 `6 b
( ]6 s" o/ \0 u: r+ V
  2015-10-10《文子》《列子》和郭象《庄子》都源于《庄子辩论集》
5 O; D5 j5 Z$ q" ~# t; r
% s. i! q- x5 k3 M+ t. X0 m  2015-10-23完善【建设中国特色SHZY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的两个建议+ B: G2 J' T4 g) n
  r3 G- Q% _; D9 j6 a0 i! f2 i
  2015-10-26学学3000年前的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
/ \8 F  B4 G* a. `& ^1 q; c
* J5 w4 M' y3 t  v  2015-11-7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招聘】会面向紫薇圣人吗?
+ W3 C. v5 i9 u5 G% n0 {$ [- b, Y" q2 E4 J  c- a  j
  2016-4-14 构建话语体系之一:自然启示9 F# e0 P3 ~+ S$ ~6 [4 w; I

& W3 S1 e2 y) Q9 _. I  2016-5-10 道德概念探源/ t7 G$ v9 p8 p6 ]* {: p: b% J+ j
( \6 K& ^0 Z, m1 ]8 j3 Y+ r9 M. a: v
  2016-9-20社科院虚设招贤榜4 K9 u* U( U, }& B! J7 K

" H6 g! r/ }6 S+ S; z# `  2016-9-26 深化传统文化改革正当时——打破儒道佛陈腐格局,创建传统哲学新时空
3 S( V9 o% f8 `1 Y+ r5 i* {8 Y! ]: ~  h' ^& i
  2016-10-11深化传统文化改革正当时——两个无缝连接可以阐述出中华思想史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
8 }- O4 i+ e2 \' w. s8 a+ ?2 R2 a9 M- P
  2017-2-5 传统文化提炼出新的传统哲学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渠道* c* G1 v1 D9 M
9 c1 ]* Q' {* i5 _: F2 d4 u
  2017-4-21 第四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征文摘要  d, a3 v7 N0 n' N

$ f: q% A2 e0 X" |$ S$ d  2017-5-2[综合讨论] 【第四届全国哲学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青岛举办】取得了哪些成果呢?0 |$ B" x: |/ y) W, c
2 U2 z6 s# K7 y
  2017-5-2当前编撰中华思想史、哲学史的几大障碍$ j9 W! j! ?) Q

; ~+ C7 g9 |& ]) C  2017-5-2 【《子藏》第三批成果发布】的老问题
, {/ ^" ?8 b9 ^" R) N& C3 ?% A
7 H. Q. S9 P2 K/ I" m. \1 L  2017-5-15 ›阴阳五行八卦是否科学?$ _# P% {6 i( J/ L
# c% K% {% T) z, y& D
  2017-5-15 《文化改革纲要》之哲学改革9 Z; u/ ]+ `( j0 z- H- m! |- q
6 m, s8 i* P/ P; C& c. |% x# T4 m
  2017-6-8 龙华三会之一:见性成佛的原因
( G: i  h' Y$ m
; Y* M+ \. y3 G  2017-6-26 产生伟大理论的时代很可能也是被埋没的时代
/ l9 z4 o  ]% R5 _1 h# k% b7 G
# R$ v) d, D' _# @% S  2017-7-7龙华三会之二三  l9 _1 o6 |" s
( ~5 @" ~% M8 [/ G8 {$ ^/ Q* M  g- k
  2017-8-8 紫薇圣人转世也是木匠的儿子
! i5 P0 X% @3 l9 u9 h$ d0 v$ ]! f' @" z# E1 [( B
  2017-8-24 习“7•26”讲话解读:治国理论的新起点
$ c0 g9 ]2 `0 \) G# l% }* V" f, B; p6 w3 Y4 j( X! j
  2017-9-6 习“7•26”讲话解读:小康建成,大同开启- n9 D$ M- v% I: o+ O
# `9 G8 t7 F; I. ~2 s
  2017-9-25《庄子辩论集》《淮南子》《文子》《列子》与《庄子》的关系
1 S- M" T$ m- V
" [" V$ ^- ]5 t' o  2017-10-20 如果我们移居火星,还会犯这些错误码?
/ {, f/ O3 d! Y, H8 @: G
; D% D9 ~( e0 u1 I  2017-10-23 1对【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的回应和建议:$ Y* B: M/ I# K) O' Y6 N

6 v( b7 m" U. t% w% X  2017-10-23 推广中国的“瑞士军刀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14 09:01:02
阴阳五行八卦是否属于科学?) k* H) I* G* R) q
% X. u6 G/ V' G/ D0 v/ s8 i: h
1:什么是科学?一是可验,二是反复可验。可验源于实践,反复可验是真理。
* Q8 C% I+ Y4 Z( O可不可验证有两个渠道证明,一是物质量可验,这多属于物理性质可验范围;二是性质可验,如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属于这一类。" }. ^0 F9 u' h
2:阴阳五行八卦是否科学?这要从物质和物性两个角度来分析:
# f+ L( M7 U2 l阴阳:从物质来说就是从现象来说,阴阳从“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就是阴性的物体和阳性的物体构成都源于道的作用;如果从物性来说就是阴阳对立统一是道的性质。物质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角度来区分不同事物;物性从一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来看内部性质的比例。因此,无论从阴阳的物体和性质来说都和矛盾三大原理相通,无疑是社会科学的性质。
/ L3 I6 u& j$ l9 ^% A7 P* H: y五行:本身侧重的是物质的作用规律,背后支持的是阴阳性质。最早的五行生克和佛学的地水火风一样,是朴素的自然观,但是经不起科学的细化分析,不能算是严格的科学。五行之所以在中医上有作用,关键还是阴阳的理论的科学性在支持;五行在汉武帝时发展为五德轮回命运说,就全是改制衣服的托词了。
/ X: |( |! p# b* ~: M+ @6 ]8 S' [- y3 |0 g8 q
八卦:八卦的原理是阴阳四象三才和五行不是一个思路,八卦是三才综合分析法,是社会科学性质无疑,是中国自己的矛盾分析法。2 F5 U- d4 I* F
因此,要分开来说。朴素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比较初级,比较糙,虽然不细致,但基本不影响使用。4 r  \  Z  g, q& l! U$ H

1 @8 @: W. x  d" C* k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10-3 11:29:41
老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洞察了道德仁义礼法兵之间的关系,每个字都代表一种关系,也是一种管理的层次,并将道管理自然的方法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这就是真正的管理大道。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对民心尊重的程度是透视管理大道的根本。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11-27 07:09:25
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两项内容,一是优秀部分的核心思想的古为今用的理论化提炼,一是学派松散格局的中西结合的系统化改造。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12-18 07:25:32
/ h1 J* R7 D0 N' L' i( N
我的原创观点  3 x/ ~  J+ Q0 C
0 U/ K, ]" p- \5 w) N: W
1:孔子错解了《易学》;
# X! u$ {8 e  g& w" K4 o2:《老子》故乱其辞传承手法;
* A8 W8 E, }9 v% Z3:《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
( e9 K/ [( a5 Q' k6 j4:先天八卦既是《归藏》,后天八卦既是《连山》;9 T9 Y" G' ]9 |# E. M: G. D. }
5:老庄唱反调;& M( M$ \- i. l/ Z$ a/ T
6:《列子》《文子》郭象《庄子》《淮南子》都来自《庄子辩论集》;
% {) B' `* F6 R) b/ g7:庄子不可知论的诡辩者,& n" e; _2 A% {8 w. u, s
8:传统哲学新时空的打造者;
- S8 d2 J  b. j) ?9:狼群规则、蜂群规则都是丛林规则,是自然哲学的基础。
5 D  n+ r* l5 i  ?7 \2 C1 a10:马哲侧重物质文明,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明,二者互补。
. l7 Z: x5 F- v7 B" N1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要借鉴自然的发展理念,也就是道学为指导哲学。7 l# p( M7 m, O  o* @% w! T! ?0 P
12:哲学的发展方向,社会向自然哲学回归,宗教向佛学回归。: l: P& e' \% \0 v8 G
13:孔子代言中国传统文化,老子代言中国传统哲学。
6 ~5 q, I$ Z$ T- H# V0 T/ w! \6 _14:智慧有顶点,本体论既是;功德无尽期,享受要花钱。
# Q1 _0 {/ E" U% g15:自性+业力=灵魂
- H- u/ D  J" ~9 {16:世事风云变幻,德为长生本,是哲学的核心;$ d4 {6 d! J/ H6 P8 i2 Z4 B4 k
  三界六道轮回,善是上天梯,是宗教的根本。" `4 I/ _. D, p- O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2-8 15:30:09
道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经历了三皇皇道时期、五帝帝道时期、春秋王道和战国霸道等发展阶段,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构建成了中华思想体系的基本构架,尤其是老子非常道、也就是本体道的提出,使得我们的传统哲学成为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体系,也是诞生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根源和标志。
ab11bc 发表于 2019-2-11 23:29:51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2-11 23:40 编辑 4 _( u( }( L- V) B& S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9-14 09:01
3 x! T# ?5 W, J" R) ^/ ?' T2 c阴阳五行八卦是否属于科学?
! B7 J; }# L% E* s8 `% }/ j, h& ?+ G
1:什么是科学?一是可验,二是反复可验。可验源于实践,反复可验是真理。

4 I0 L* l+ E1 G- ]
科学.jpg
+ d4 w" w) j9 Q) U# Y% H
/ F, _' ?, z1 h" t0 s8 w, n
这位朋友,我对,你这一层的部分发言,有点看法
不妥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还望包涵

1 i1 S) E$ X( ?5 {
/ z' u0 D" e$ g* o" B9 @# J
科学定义,我认可
7 B" [- |. a& Y

; C5 ]3 E, _0 f# |
阴阳定义,我有,不同意见!
我把,你的阴阳定义发言,分成3个部分
' ~& j7 y. K; @5 \& e* O$ `
①基本正确
②“阴性物质”、“阳性物质”构成源于道的作用;就有点强词夺理
什么是“阴性物质”
什么是“阳性物质”
什么是“构成源于道”
他们的来龙去脉,没有解释(或者说;不是,人们常识范围内概念)
8 ^: J5 u" \; G; k* |8 g* j3 B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有点爷爷长相,象孙子的意思(阴阳,有近1万年的历史)

- T" p4 @0 X  w& F7 f) O( Y
综合而言;整个阴阳定义,基本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 w  I- \: L6 S) J* L! I
9 [8 I' {7 d! O. K9 {
我认为
阴阳,有原始含义与延伸含义

' \9 g+ c% j) R" k
原始含义,就是地球上;昼夜
夜;就是你说的“阴性物质”
昼;就是你说的“阳性物质”
太阳、地球相互位置关系;就是你说的那个“道”
9 V! G. B3 ^. ~* b' j
其延伸含义,就是刚柔、明暗、男女等

7 h% O$ P/ k+ _9 B  v( P
综合而言
阴阳原始含义,就是地球上的昼夜。是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

3 i4 E3 n' t! w+ ]( y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2-16 07:21:14
:如果认学者的态度,我能解读理解大部分的《道德经》。但我确实难以理解您所阐述的《道德经》。也不知此论坛中有多少能理解:五贼,五德……( c# T: \% L% c+ c
--------------------------------------------------------
2 T- g0 O9 J# B5 I9 Z这是因为《道德经》是有源头的,《阴符经》就是其总纲,先看懂《阴符经》《管子》再看《道德经》就容易多了。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3-10 06:17:00
请参考:& {/ O* {! {2 ^% u& X
  1:易学的源头是《河图洛书》,《河图》是讲的一个矛盾(阴阳)内部的主次方面顺序转化的问题,揭示的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洛书》说的是一个矛盾内部的主次方面突变的转化问题,揭示的是兴衰成败的命运规律。《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哲学源头。/ x2 G4 z& H6 R* o5 m' F6 q0 C0 ]$ ~

$ z" c1 X3 h' [! [  2:《归藏》《连山》并没有失传而是换了名字,《归藏》既是先天八卦《连山》既是后天八卦。周易的经传的经是《归藏》和《连山》,而《传》是孔子的杜撰,是伦理学的依据,并不符合河洛的初衷。4 v3 ?& q& Z7 q

9 ~1 D" s5 I; P& R% I3 `# X4 V, W  3:文王只是将八卦三才细化为六十四卦。三才综合分析法是易学的真谛,也是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相通的。& e0 H% O) `+ E4 b* Q: |9 v
8 U% J& i2 K! u
  4:重卦是一个错解,是三才每一才按照四象的细化,是学习易学的正确路径。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3-23 06:19:41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体系都是自然哲学,中华传统哲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种,都源于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 中华传统哲学是由本体道源头、 以分析问题为主的易学认识论、以分清问题为主的五贼、五德、五位一体的总规划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道德学说方法*论结合,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可以作为建设SHZY特色文化的基础。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4-10 06:04:31
道学从春期战国一分百家,到汉代一家独大,到2012年重新百家归一,是历史趋势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4 H* E' E% Q' r, n+ X, y8 L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4-13 06:05:36
西方哲学中所谓本体的意义也是很复杂的,其主要意义之一是指所谓与现象对立的唯一实在。西方的许多哲学家都认为,本体实而不现,现象现而不实,本体乃是现象背后的唯一实在。
8 Y$ \  v; P% p! Y' m: A# K2 S" Q道学的“道”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阴符经》“爰有奇器,是生万象”的“奇器”就是“非常道的”内涵,就是本体道;常道的内涵是规律道,是利义, 研究创造财富和分享财富的规律,是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来源;方法道,属于规律道的应用。三道是道学大系统的骨干框架。
! D5 w8 i; B3 D& G1 g( g1 K  @- u中华传统哲学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源,本体的“三者不可致诘”说明道本体是形而上、超验的层次,“道”是第一哲学;【德】是本体的生成物也是认识【道】的渠道,德属于第二哲学,偏向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 t, e# R3 @$ M3 G' G" L- E有物混成,有这样一种东西浑然一体,这里不是指物质或者精神,不是唯物与唯心的范畴,是纯抽象的形而上的存在。怎样描述这种存在呢?老子叫“道”,佛学叫“自性”,西哲叫本体,黑格尔叫纯在,----------
* s  k# ~1 o, c% Y2 H7 T% H- z5 }* |6 M5 s. _

: E4 T. B: I/ I) r8 m% V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1 07:55:47
暗物质是化解唯物唯心之争的关键节点。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9 08:58:16
: B; M2 g: O& `. t- Q/ z" A
+ j: S' P8 X) v5 R
《老子》谋篇布局有明暗两条线: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是从学术系统的描述,如果从学习应用的顺序来讲,也遵循《大学》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2 B% T+ b5 |& e. {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得道的人什么样 ,怎么修身,怎么运用在天地人各方面中,等等是道德经要告诉大家的。# k' }" j- b) Y' S* L
zzz009a 发表于 2020-1-20 06:41:30
本帖最后由 zzz009a 于 2020-1-20 08:26 编辑
- p8 x* n1 D+ ^  W  R
) d  y2 [! y3 m8 @$ V按照上面思路再调整一下次序,《道德经》整理文:
" j7 M% Y' T" L; y, {9 @9 D7 c
8 k4 J4 j* N$ I6 E第一篇、道 , g% }" C0 X( E$ p# k( p9 g

- ^. L+ o$ c) |' M6 v第一章、何为道 . l9 o2 k. `- G! B1 L, c1 B+ j* y

' l; }# i; Y  O4 B8 Q( D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_) g1 a9 _* n# |, s$ r1 ~3 p3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h, y- }' V0 Q' F2 f- V& P7 [
- c* q5 }8 D  T- @6 U
第二章、五德
9 e4 h  M: s$ y. x4 }8 B一:贼 命
) t$ ?- ?  |4 D' @; S; Q
0 }6 p) A; g" K/ p$ W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 S6 v5 @: o7 E) l- @6 z4 _二:贼 物# ^- X6 ?' R# w4 ^  E7 I&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q) ?$ N; D" {' i9 R. x
三:贼 时+ z, q, R3 b6 j" B6 S1 ^/ Y) z* A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t4 @; A- K. `) \& p9 j四:贼 功/ ]7 t2 I! B; t
) O0 y$ O+ @0 A

5 i  I2 Y/ `$ b* R$ Q; l# K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8 P' h1 r3 r$ m: k
3 C9 k" J6 G6 y7 K' m$ l9 N五:贼 神
" S2 e6 o% j7 v% d3 m  e     6 x6 K& b1 D' j' K. c  O% T* b9 q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像,是谓恍惚。
1234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