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
章二·帛书章四十六 【正字本】 天下皆知微之爲微也,亞巳;皆知善,此其不善巳。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 【注疏】 天下皆知微之爲微也,亞巳;皆知善,此其不善巳。 微者,楚簡本作,𢼸。 𢼸者,《老貓字典》云:微者,甲骨文作,𢼸,或作,微。 微者,《老貓字典》云:見微知著也。 微者,《爾雅·釋詁》云:幽微也。《易·繫辭》云:知微知彰。 微者,《廣韻》云:妙也。《禮·禮運》云:德產之致也精微。 微者,此當訓,精微也。 亞者,《老貓字典》云:外圍也。 亞者,《爾雅·釋言》云:次也。 巳者,《老貓字典》云:大頭蛇也。 巳者,大頭蛇也。遇大頭蛇者萬事皆休。 故,巳者,終也。此巳字之引申義也。 善者,《老貓字典》云:美也。 善者,古人之簡化字也。然楚簡本、帛書本已如此。 疏曰:天下皆知精微之所以爲精微,則摒棄其次;皆知善良,則摒棄不善。此相對之道也。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也。 相者,《老貓字典》云:相互也。 然,于此處,相,不當訓作,相互。 相者,當訓爲,所。 《老子·章四十》云: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言无生有,老子向未言有生无也。 疏曰:有,无之所生也;難,易之所成也;長,短之所形也;高,下之所盈也;音,聲之所和也;前,後之所隨也。此看似相對,實則相合之道也。 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聖者,《老貓字典》云:聖人也。 老子所謂聖人,體察民情者也。乃爲道之王侯也。 居者,《老貓字典》云:肆意也。 居者,通凥。凥者,《玉篇》云:與居同。 凥者,《老貓字典》云:處也。 老子之无,謂事物處于不可被主體,指人或物,感知之狀態也。 爲者,《老貓字典》云:僞也。 爲者,謂手引大象。此亦是作爲也。 故,爲者,作爲也。此爲字之引申義也。 故,无爲者,謂作爲不被感知也。 教者,《老貓字典》云:楷書教字,訛字也。教字,不从孝。當寫作,敎。敎者,強迫教學也。 老子之教,乃不言之教,身教也,所謂樹之風聲也。 疏曰:是故爲道之聖人,處无爲之事,乃有所作爲而人不知也。聖人化人而不以強,乃樹之風聲而已。 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 作者,《老貓字典》云:起也。 始者,《老貓字典》云:初也。 居者,《老貓字典》云:肆意也。 疏曰:萬物興起而不自以爲是創造者,有作爲而不自恃,有成就而不肆意,惟其不肆意,故而不去。 【譯文】 天下都知道精微之所以爲精微,次等之物就會被摒棄;都知道善良,不善就會被摒棄。(這是相對的道。)有,是由无產生的;困難的事情,是由容易的事情組成的;長的東西,是由短的東西形成的;高的東西,是由低下的東西堆積起來的;音樂,是由聲響相和而成的;前,是因爲有後在跟隨。(這是看似相對,實則相合的道。)由此,懂得道的聖人,處事无爲,即有所作爲,而萬民也沒有覺察。聖人教化萬民並不強迫,而是以身教。萬物興起也不自認爲是創造者,有所作爲也不自恃,有了成就也不肆意妄爲。正是由于聖人不肆意妄爲,所以才不會消逝。 【版本】 楚简本-甲组4:7:天下皆智𢼸之爲𢼸也亞巳皆智善此丌不善巳又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耑之相型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聖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勿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隹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楚简本校本:天下皆智微之爲微也,亞巳。皆智善,此丌不善巳。又,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耑之相型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聖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勿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隹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帛书甲本-九五: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巳皆知善䚰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尺之相□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恆也是以聲人居无爲之事□□□□□□□□□□□也爲而弗□也成□而弗□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帛书甲本校本: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巳。皆知善,䚰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尺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恆也。是以聲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帛书乙本-二一八下: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亞□皆知善斯不善□□□□□生也難□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也先後之相隋恆也是以𦔻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青而弗始爲而弗侍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乙本校本: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亞巳。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𦔻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青而弗始,爲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王弼本: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字本:天下皆知微之爲微也,亞巳;皆知善,此其不善巳。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 【校勘】 整章概而論之,以楚簡本經義爲尚,故多从楚簡本。 天下皆知微之爲微也,亞巳;皆知善,此其不善巳。 楚簡本作:天下皆智微之爲微也,亞巳。皆智善,此丌不善巳。 帛書甲本: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巳。皆知善,䚰不善矣。 帛書乙本: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亞巳。皆知善,斯不善矣。 王弼本: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知者,楚簡本作,智。假字也。 微者,帛書本、王弼本皆作,美。 微字,更爲貼合老子本義。 亞者,帛書甲本、王弼本作,惡。 亞字,更爲貼合老子本義。 前巳者,王弼本作,已。 已字,後起字也。先秦何來後起字耶? 已者,《老貓字典》云:已字,訛字也。其本字,巳也。 此者,帛書甲本作,䚰。 䚰者,高明校作,訾。我不知其訾字中,止,何來也。 此者,帛書乙本、王弼本作,斯。 此者,斯也。斯者,此也。 後巳者,王弼本作,已。 後巳者,帛書本作,矣。 巳,作,矣,傳抄之誤耳。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也。 楚簡本作:又,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耑之相型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聖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 帛書甲本: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尺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恆也。 帛書乙本: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王弼本: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王弼本諸句皆失,之、也,二字,致經義盡失,不可从也。 有、无者,楚簡本作,又、亡。皆古今字也。 短者,楚簡本作,耑。 短者,帛書甲本作,尺。尺字,假字耶?訛字耶? 形者,楚簡本作,型。假字。 形者,帛書乙本作,刑。假字。 音者,帛書甲本作,意。假字。 聲者,楚簡本作,聖。假字也。 隨者,帛書甲本作,隋。假字。 帛書本句尾多,恆也,二字。 老子所言者,皆道也。 《老子·章一》云:道可道,非恆道。 道无恆道,帛書本,恆也,二字,是與老子之經義相悖,不可从也。 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楚簡本作:是以聖人居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帛書甲本:是以聲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帛書乙本:是以𦔻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王弼本: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居者,王弼本作,處。 无者,楚簡本作,亡。假字。 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 楚簡本作:萬勿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隹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帛書甲本: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帛書乙本:萬物青而弗始,爲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王弼本: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物者,楚簡本作,勿。其本字也。 勿者,《老貓字典》云:犁地也。 物者,《老貓字典》云:物字之本字,勿也。勿字之義別有所專,後世乃復增牛旁,作物字。物者,犁地也。 以牛犁地,深耕細作,乃育作物,復可育萬物。 故,物者,萬物也。此物字之引申義也。 作者,帛書乙本作,青。以青謂萬物生長耶? 萬物作而弗始也者,王弼本作,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 不辭者,蓋不解經義而擅改者。生而不有者,蓋注疏之辭篡入經文者也。 恃者,楚簡本作,志。假字也。 成者,帛書本作,成功。 成者,王弼本作,功成。 弗居者,帛書甲本作,居。脫字也。 |
章三·帛书章四十七 【正字本】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注疏】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賢者,《老貓字典》云:優者也。 爭者,《老貓字典》云:引也。 爭者,《廣韻》云:競也。《莊子·齊物論》云:有競有爭。 盜者,《老貓字典》云:見獵而欲得也。 見者 ,《廣韻》云:露也。 疏曰:不以優者爲尚,則民不競爭;不以難得之物爲貴,則民不致見獵起欲;不現引人欲望之物,則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虛者,《老貓字典》云:荒涼也。 虛者,荒涼也。荒涼之地,乃空虛之地也。 志者,《老貓字典》云:欲望也。 疏曰:是故聖人之治,民心乃虛,民腹乃實;民欲乃弱,民骨乃強。 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无知无欲者,謂知與欲皆不可感知也。是无欲无求也。 敢者,《說文》云:進取也。 弗者,《老貓字典》云:約束也。 弗爲者,非无爲也。 弗爲者,約束其爲也。 疏曰:恆使民之知與欲不可感知,是无欲无求,使其不圖進取。聖人以身教約束其爲而已,則无不治矣。 【譯文】 不崇尚優秀的人,庶民就不會競爭;不尊貴難得的物品,庶民就不會滋生貪欲;不顯露可以引起欲望的東西,庶民就不致混亂。所以聖人治國,空虛庶民的思想,充實庶民的肚子;减弱庶民的欲望,强健庶民的筋骨。长久地让庶民的知和欲處于不可被感知的状态,(即无欲无求,)使其不圖進取。(聖人以身教,)約束庶民的作爲而已,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版本】 帛书甲本-九七:不上賢□□□□□□□□□□□民不爲□不□□□□民不亂是以聲人之□□□□□□□□□□□強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 帛书甲本校本: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聲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帛书乙本-二二〇上: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𦔻人之治也虛亓心實亓腹弱亓志強亓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帛书乙本校本: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𦔻人之治也,虛亓心,實亓腹,弱亓志,強亓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王弼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正字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校勘】 整章概而論之,以帛書乙本經義爲尚,故幾从帛書乙本。 帛書甲本殘毀之甚,幾不可識。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帛書乙本: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王弼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尚者,帛書乙本作,上。 上、尚,二字,可互訓。 尚者,《老貓字典》云:上也。 亂者,帛書乙本寫作,从爪从乙字。蓋亂字之簡化字也。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帛書乙本:是以𦔻人之治也,虛亓心,實亓腹,弱亓志,強亓骨。 王弼本: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假字。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帛書乙本: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巳,則无不治矣。 王弼本: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恆者,王弼本作,常。避漢孝文帝劉恆諱。徑改之。 使夫知不敢者,王弼本作,使夫智者不敢爲也。 此章言治民,與智者無干。 |
章四·帛书章四十八 【正字本】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淵兮,佀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始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注疏】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淵兮,佀萬物之宗。 沖者,《老貓字典》云:水中也。 水面波濤洶湧,而水中並無擾動,安靜祥和。 沖者,《玉篇》云:虛也。 《老子·章四十五》云: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佀字,即,以字。異構字也。 以者,《老貓字典》云:肖也。㠯字漸廢,後世假以字爲㠯字,復假似字爲以字。 古字爲,佀;今字爲,似。 似者,《老貓字典》云:似字之本字,以也。以字之義別有所專,後世復增人旁作,似字。似字,後起字也。然仍从先人造字之法。似者,肖也。 淵者,《老貓字典》云:回水也。 淵者,深也。《詩·衞風》云:秉心塞淵。 疏曰:大道沖虛,以之爲用,或不滿盈。其高深莫測,若万物之祖。 箋曰:道理本務虛也。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其者,謂道也。 銳者,《老貓字典》云:利也。 解者,《老貓字典》云:以刀拆散也。 紛者,《老貓字典》云:眾多貌。 疏曰:道乃去除其鋒銳,理順其紛亂,和諧其光芒,使其同于飄浮之微塵。 湛兮,始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湛者,《老貓字典》云:深水也。 疏曰:大道乃深乃远,混沌之初或已存在。我不知其根源,若于上帝之前。 【譯文】 大道是沖虛的,道在使用時,有時並不滿盈(大道並不強勢)。大道高深莫測,好像萬物之祖。大道去除其自身的銳氣,理順自身的紛亂,和諧自身的光芒,使其與飄浮的微塵一樣。大道如此深遠,在混沌之初時就已經存在。我不知道大道是如何產生的,好象是在上帝之前。 【版本】 帛书甲本-九九:□□□□□□□盈也潚呵始萬物之宗銼其解其紛和其光同□□□□□或存吾不知□□□子也象帝之先 帛书甲本校本: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始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帛书乙本-二二一上: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𣶒呵佀萬物之宗銼亓兌解亓芬和亓光同亓塵湛呵始或存吾不知亓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帛书乙本校本: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𣶒呵,佀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塵。湛呵,始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王弼本: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正字本:道沖,而用之有弗盈。淵兮,佀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始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校勘】 整章概而論之,以帛書乙本經義爲尚,故幾从帛書乙本。 帛書甲本殘毀之甚,幾不可識。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淵兮,佀萬物之宗。 帛書乙本: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𣶒呵,佀萬物之宗。 王弼本: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有弗者,王弼本作,或不。 有,可訓,或;弗,可訓,不。 佀者,帛書甲本作,始。 佀者,王弼本作,似。佀、似,二字,古今字也。 然,似字,後起字也。先秦豈得後起字耶? 淵者,帛書乙本作,𣶒。 𣶒者,《老貓字典》云:回水也。 淵者,《老貓字典》云:淵字之本字,𣶒也。𣶒字漸廢,後世乃復增水旁作,淵字。淵者,回水也。 淵者,帛書甲本作,潚。 潚者,《說文》云:深清也。 肅者,《老貓字典》云:回水紋也。 𣶒者,《老貓字典》云:回水也。 故,潚、淵,二字義近。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帛書乙本:銼其兌,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塵。 王弼本: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銼者,王弼本作,挫。 紛者,帛書乙本作,芬。傳抄之訛? 此字帛書甲本可辨,確是,紛字。 湛兮,始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帛書乙本:湛呵,始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王弼本: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始者,帛書乙本字,左台右匕。 始字,金文,左台右女。 匕者,《老貓字典》云:貴婦也。 故,當定作,始字。 始者,王弼本作,似。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將此字定爲,似。非。 |
章五·帛书章四十九 【正字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注疏】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芻狗者,以草編制,祭祀時以爲祭品。猶現代之花圈。 芻狗者,向以爲以其喻毫無價值之物。非。 芻狗草制,既爲祭品,較之茅草,身價倍增。 故,萬物皆草,孰得爲芻狗,物競天擇。 百姓者,有姓之氏族貴族也。 疏曰:天地無仁愛可言,萬物皆茅草,孰可爲祭祀之芻狗,物競天擇;聖人無仁愛可言,百姓貴族皆茅草,孰可爲祭祀之芻狗,自由競爭。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橐籥者,猶鼓風囊也。 屈者,《老貓字典》云:伏身也。 屈者,《集韻》云:竭也,盡也。 俞者:《老貓字典》云:通也。 疏曰:天地之間,其若鼓風囊乎?鼓風囊虛時吸氣,火乃隱而不現;若天地之間虛時,萬物乃蟄伏待機也。鼓風囊動時出氣,火乃熊熊而起;若天地之間動時,萬物乃勃勃而興也。 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數者,《老貓字典》云:計也。 守中者,謂守于中立也, 《老子·章十六》云: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萬物並作,我守中以觀復也。 疏曰:博聞廣見,遂無所適从,至其計窮竭,不若守于中立。 【譯文】 天地無仁愛可言,萬物都是茅草,誰可以被編成祭祀用的芻狗,是物競天擇;聖人無仁愛可言,百姓貴族都是茅草,誰可以被編成祭祀用的芻狗,是自由競爭。天地之間,就像是個鼓風囊吧?當鼓風囊虛的時候吸氣,火焰就會隱而不現;就像天地之間虛的時候,萬物就會蟄伏待機那樣。當鼓風囊動的時候,火焰就會熊熊而起;就像天地之間動的時候,萬物就會勃勃而興那樣。聽聞多了,(就會無所適从,)以致計謀窮竭,不如守于中立。 【版本】 楚簡本(甲组1:2):天地之閒丌猷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楚簡本校本:天地之閒,丌猷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帛書甲本-一〇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狗天地□間□猶橐籥輿虛而不淈蹱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帛書甲本校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聲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輿?虛而不淈,蹱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帛書乙本-二二一下: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𦔻人不仁□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閒亓猷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帛書乙本校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𦔻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閒,其猷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王弼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字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校勘】 楚簡本只得一句。其他諸本經義大同。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假字。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假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其者,楚簡本、帛書乙本皆作,亓。古今字也。 猶者,楚簡本、帛書乙本作,猷。異構字也。 屈者,帛書本皆作,淈。假字。 動者,帛書甲本作,蹱。訛字? 俞者,王弼作,愈。 俞者,《老貓字典》云:通也。 愈者,《老貓字典》云:悅也。 愈者,悅也。悅乃增。故,愈者,增也。 愈者,《玉篇》云:勝也。 俞出者,通出也。故从帛書本。 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聞者,王弼本作,言。于老子經義不合。 若者,王弼本作,如。 守中者,帛書本皆作,守於中。 |
章六·帛书章五十 【正字本】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縣縣若存,用之不堇。 【注疏】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谷者,《老貓字典》云:山谷也。 谷者,《說文》云:泉出通川爲谷。 谷者,《爾雅·釋水》云:水注谿曰谷。疏曰:謂山谷中水注入㵎谿也。 是有水方爲谷也。 玄者,《老貓字典》云:變化也。 牝者,《老貓字典》云:畜母也。 疏曰:山谷有水則其神不死,是謂生育期之母性。生育期母性之門,是謂天地之根本。 縣縣若存,用之不堇。 縣者,《老貓字典》云:倒懸也。 縣者,古字也。今字用,懸。 堇者,《老貓字典》云:廣土也。 堇者,《博雅》云:少也。 疏曰:山谷流水由高處而下,若隱若現,用之不盡。 【譯文】 山谷有水則其神不死,被稱爲生育期的母性。生育期母性之門,被稱爲天地的根本。山谷流水由高處而下,若隱若現,用之不盡。 【版本】 帛書甲本-一〇二:浴神□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地之根縣縣呵若存用之不堇 帛書甲本校本: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縣縣呵若存,用之不堇。 帛書乙本-二二二上: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縣縣呵亓若存用之不堇 帛書乙本校本: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縣縣呵亓若存,用之不堇。 王弼本: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正字本: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縣縣若存,用之不堇。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谷者,帛書本皆作,浴。 浴者,《老貓字典》云:沖刷也。 浴者,从水从谷。其古義或爲,有水之谷。 謂者,帛書本皆作,胃。假字。 縣縣若存,用之不堇。 縣縣者,王弼本作,緜緜。 緜者,《說文》云:聮微也。 其經義亦通。 縣、緜,二字形近,遽難定論。 |
章七·帛书章五十一 【正字本】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疏】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自生者,爲己而生也。 疏曰:天長地久者。天地能長且久者,緣其非爲己而生也,故能長生。是故聖人不爭,後其身而得身先。聖人守中,外其身乃可身存。聖人無私,乃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地存在,是因爲天地並不是爲了其自身的生存,所以能夠長久地存在。因此聖人後退其身,反而能夠佔先;置身事外,反而得以保存。難道不正是因爲聖人的無私嗎?所以能夠成全聖人之私。 【版本】 帛書甲本-一〇三: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輿故能成其私 帛書甲本校本: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輿?故能成其私。 帛書乙本-二二二下: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亓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𦔻人退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存不以亓无私輿故能成亓私 帛書乙本校本: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亓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𦔻人退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存。不以亓无私輿?故能成亓私。 王弼本: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正字本: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校勘】 諸本經義無甚差別。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也。 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假字。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假字。 退者,帛書甲本作,芮。訛字? 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者,帛書乙本作,是以𦔻人退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存。其中,外亓身而身先者,系衍文。 |
章八·帛书章五十二 【正字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注疏】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幾者,《說文》云:殆也。 疏曰:水乃上善者也,善利萬物而有靜時。居于下,眾人所惡之所,乃庶幾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予者,《老貓字典》云:抽絲也。 予者,抽絲也。引申爲,給予。 尤者,《老貓字典》云:異也。 尤者,《廣韻》云:怨也。 疏曰:善地其居,水居于下,乃善地也;善淵其心,水之心于其淵深之處也;善信其予,水予萬物而有信也;善治其正,水面平正,是水善治之故也;善能其事,水之行事,依其勢能也;善時其動,水善擇時而動也。水乃不爭者,故無怨尤。 【譯文】 上善若水。水善于給萬物帶來益處而自己卻有安靜之時,居于眾人所厭惡的低下之處,所以和道很接近了。善地其居,水擇下而居,是善地;善淵其心,水善于將其中心置于淵深之處;善信其予,水善于真誠地給予萬物;善治其正,水善于整治,使自己的表面平整;善能其事,水行事善于蓄積能量;善時其動,水善于適時而動。正是因爲水不爭,所以不會招致怨尤。 【版本】 帛書甲本-一〇五: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靜故无尤 帛书甲本校本: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靜,故无尤。 帛書乙本-二二三下: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亞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帛书乙本校本: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亞,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王弼本: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正字本: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校勘】 諸本經義以王弼本爲尚。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若者,帛書甲本作,治。訛字。 若者,帛書乙本作,如。 靜者,帛書乙本作,爭。 有靜者,王弼本作,不爭。 惡者,帛書乙本作,亞。假字。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淵者,帛書甲本作,潚。 潚者,《說文》云:深清也。 肅者,《老貓字典》云:回水紋也。 𣶒者,《老貓字典》云:回水也。 故,潚、淵,二字義近。 信者,帛書乙本作,天。訛字? 動者,帛書甲本作,蹱。 爭者,帛書甲本作,靜。訛字? |
章九·帛书章五十三 【正字本】 持而盈之,不若其巳;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疏】 持而盈之,不若其巳;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 巳者,《老貓字典》云:大頭蛇也。 巳者,大頭蛇也。遇大頭蛇者萬事皆休。 故,巳者,終也。此巳字之引申義也。 湍者,《老貓字典》云:水流疾也。 疏曰:持水而欲其盈,不若停止。湍急之水欲其成群,不可長久保持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咎者,《老貓字典》云:過失也。 咎者,《說文》云:災也。 遂者,《廣韻》云:達也。 疏曰:金玉滿堂,莫能守之?貴且富者皆多驕者,乃自招災禍也。功成身退,是天道也。 【譯文】 拿著一盤水而又要使其保持滿盈,不如停下不動;湍急流動的水想要其像羊群一樣聚合,是不可能長久保持的。金玉堆滿屋子,沒有人能夠守住;富貴而驕縱,自己招致災禍。功成身退,是天道。 【版本】 楚簡本(甲组3:4):持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獸也貴福喬自遺咎也攻述身退天之道也 楚簡本校本:持而浧之,不不若巳;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獸也;貴福喬,自遺咎也。功述身退,天之道也。 帛書甲本-一〇六:㨁而盈之不□□□□□□□之□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 帛书甲本校本:㨁而盈之,不若其巳;𢵦而允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帛書乙本-二二四上:㨁而盈之不若亓巳𢵦而允之不可長葆也金玉□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帛書乙本校本:㨁而盈之,不若亓巳;𢵦而允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王弼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正字本:持而盈之,不若其巳;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校勘】 諸本經義以楚簡本爲尚。 持而盈之,不若其巳;湍而群之,不可長保也。 持者,楚簡本字从木从之。 持者,帛書本皆作,㨁。 㨁者,《集韻》云:持也。 盈者,楚簡本作,浧。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巳者,王弼本作,已。古今字也。 湍者,帛書乙本作,𢵦。 湍者,王弼本作,揣。 群者,帛書乙本作,允。 群者,王弼本作,棁。 保者,帛書本皆作,葆。假字。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守者,楚簡本作,獸。 驕者,楚簡本作,喬。假字。 功者,楚簡本作,攻。假字。 遂者,楚簡本、帛書甲本作,述。 功遂、功述者,其義近也。 |
章十·帛书章五十四 【正字本】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藍,能毋有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不宰也,是謂玄德。 【注疏】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營魄者,河上公注曰:魂魄也。 毋者,《老貓字典》云:禁制之女也。 毋者,禁制之女也。既爲禁制之女,固當止之也。故,毋者,引申爲止之也。 毋者,《儀禮·士相見禮》云:毋上于面,毋下于帶。鄭康成注曰:古文毋爲無。 專者,《老貓字典》云:轉也。 疏曰:身載魂魄合一,能不分離乎?運轉氣息以致柔和,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藍,能毋有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玄者,《老貓字典》云:變化也。 藍者,《老貓字典》云:銅鏽也。 智者,機巧也。 《老子·章六十五》云:故以智治邦,邦之賊也;不以智治邦,邦之德也。 疏曰:洗滌清除鏡上變化之銅鏽,能無瑕疵乎?愛其民治其國,能不以機巧乎? 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智乎? 天門者,蓋謂五官也。 天門者,高亨《老子正詁》云:天蓋謂耳目口鼻也。......蓋耳爲聲之門,目爲色之門,口爲飲食言語之門,鼻爲臭之門,而皆天所賦予,故謂之天門也。 雌者。 《老子·章二十八》云:知其雄,守其雌。 疏曰:五官開合,能若雌性之柔弱乎?明白通達,能不用機巧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不宰也,是謂玄德。 畜者,牧也。《尚書·盤庚》云:古我先後,既勞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 疏曰:生之牧之,生之而不佔有,長之而不主宰之,是謂變化之德。 【譯文】 身體承載魂魄使之合而爲一,能夠不相分離嗎?運轉氣息以使之柔和,能像嬰兒那樣嗎?洗滌清除銅鏡上變化的鏽跡,能夠使之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夠不使用機巧嗎?五官開合,能夠像雌性那樣柔弱嗎?既已明白通達,能夠做到不使用機巧嗎?生之牧之,生出萬物而不佔有,使其成長而不主宰,這就是變化之德。 【版本】 帛書甲本-一〇八:□□□□□□□□□□□□□能嬰兒乎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生之畜之生而弗□□□□□□□□德 帛書甲本校本: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槫氣至柔,能嬰兒乎?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帛書乙本-二二四下:載營𥙃拘一能毋离乎槫氣至柔能嬰兒乎脩除玄監能毋有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帛書乙本校本:載營𥙃拘一,能毋离乎?槫氣至柔,能嬰兒乎?脩除玄監,能毋有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王弼本: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爲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正字本: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藍,能毋有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不宰也,是謂玄德。 【校勘】 諸本經義以帛書乙本爲尚。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魄者,帛書乙本作,𥙃。 抱者,帛書乙本作,拘。 拘者,《老貓字典》云:拘束也。 抱、拘,二字,義近。 毋者,王弼本作,無。毋、無,二字,古今字也。 毋者,《儀禮·士相見禮》云:毋上于面,毋下于帶。鄭康成注曰:古文毋爲無。 然帛書本皆不見無字,惟有无字。 毋、无、無,諸字,字義有微別也。 离者,帛書乙本作,離。 离者,《韻會》云:同離。 离者,《老貓字典》云:草中之网也。 離者,《老貓字典》云:分離也。 离者,古人之簡化字耶? 專者,帛書乙本作,槫。 槫者,《集韻》云:楚人謂圓爲槫。《楚辭·九章》云:曾枝剡棘,圓果槫兮。 然《說文》、《爾雅》不錄槫字,以其爲楚人之字耶? 專氣、槫氣,義近。 致者,帛書乙本作,至。假字。 滌除玄藍,能毋有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滌者,帛書本皆作,脩。 脩者,《禮記·中庸》云:脩其祖廟。鄭康成注曰:掃糞也。 藍者,帛書乙本作,監。訛字? 藍者,王弼本作,覽。訛字? 毋有疵者,王弼本作,無疵。 治者,帛書本皆作,栝。 栝者,《類篇》云:木杖也。 治國以木杖乎? 愛民治國者,王弼本作,愛國治民。 智者,帛書乙本作,知。 知者,《集韻》云:與智同。 毋以智者,王弼本作,無知。 天門啟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智乎? 啟者,王弼本作,開。避漢景帝劉啟諱,徑改之。 智者,帛書乙本作,知。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不宰也,是謂玄德。 王弼本作: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爲而不恃者,蓋注文衍入也。 弗者,王弼本皆作,不。 謂者,帛書乙本作,胃。假字。 |
章十一·帛书章五十五 【正字本】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然埴以爲器,當其无,有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注疏】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 輻者,《老貓字典》云:輪輻也。 轂者,《老貓字典》云:車軸也。 疏曰:三十輪輻共一軸,車行則輪輻不可見,是有車之用也。 然埴以爲器,當其无,有器之用也。 然者,《老貓字典》云:燒也。 埴者,《老貓字典》云:陶土也。 疏曰:燒制陶土以作器,當陶土中空之時,乃有容也,乃有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 牖者,《老貓字典》云:窗也。 疏曰:鑿出門窗以爲室,當門窗之處无時,乃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疏曰:有乃其商業價值,无乃其使用價值也。 【譯文】 一個車輪上有三十根輻條,當看不到輻條的時候,(車是處于行駛狀態,)我們才有車可用;燒制陶土來作成器皿,當陶土的中間沒有東西的時候,我們才有器皿可用;在牆上開鑿安裝門和窗戶,(以使之成爲房屋,)當門和窗戶看不見的時候,我們才有房屋可用。(我們才能進入房屋。)故而,當其有之時體現其商業價值,當其无之時體現其使用價值。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一〇:卅□□□□□其无□□之用□𡑋埴爲器當其无有埴器□□□□□□當其无有□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帛書甲本校本:卅楅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𡑋埴爲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帛書乙本-二二五下:卅楅同一轂當亓无有車之用也𡑋埴而爲器當亓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亓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帛書乙本校本:卅楅同一轂,當亓无,有車之用也。𡑋埴而爲器,當亓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亓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王弼本: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正字本: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然埴以爲器,當其无,有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 三十者,帛書本皆作,卅。 輻者,帛書乙本作,楅。訛字? 其者,帛書本皆作,亓。古今字。 无者,王弼本作,無。 然埴以爲器,當其无,有器之用也。 然者,帛書乙本作,𡑋。 𡑋者,从土从然。 然者,《老貓字典》云:燒也。 故𡑋者,燒土也。 然者,王弼本作,埏。 埏者,《老貓字典》云:延展土坯也。 埴者,《老貓字典》云:陶土也。 埏埴者,延展陶土以爲土坯也。 然不燒無以成器也。故不从之。 器者,帛書本皆作,埴器。 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 鑿戶牖者,王弼本作,鑿戶牖以爲室。以爲室,三字,蓋注文衍入也。 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无者,王弼本作,無。 |
章十二·帛书章五十六 【正字本】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注疏】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聾。 行方者,彷徨之彷也。 彷者,《老貓字典》云:原地打轉也。 疏曰:五色使人目不能見,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物使人圍之打轉,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聾。 箋曰:《莊子·天地》云: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 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疏曰:是以聖人之治,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 五色使人目不能見,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物使人圍著打轉,五味使人味覺刺激,五音使人耳聾。所以聖人治理,顧及肚子的需求而不是眼睛的需求,故而去彼取此。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一一: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𠷹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爲腹不□□故去罷耳此 帛書甲本校本: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𠷹,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罷耳此。 帛書乙本-二二六下: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是以𦔻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彼而取此 帛書乙本校本: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𦔻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彼而取此。 王弼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正字本: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行方,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聾。 帛書本前五句,一、二、三、四、五。 王弼本作,一、五、四、二、三。 蓋後人調整順序,以使句式整齊。 使者,王弼本皆作,令。 盲者,帛書甲本作,明。 田獵者,帛書本皆作,田臘。 田獵者,王弼本作,畋獵。 方者,帛書乙本作,仿。 方者,王弼本作,妨。 爽者,帛書甲本作,𠷹。 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 去彼取此者,帛書甲本作,去罷耳此。 |
章十三·帛书章五十七 【正字本】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貴爲身于爲天下,若可托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矣。 【注疏】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疏曰:受寵受辱皆若受驚,貴大患若貴其身。何謂寵辱若驚?受寵爲下,得之若受驚,失之若受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疏曰:何謂貴大患若貴其身?我之所以有大患者,因爲我有身;若我无身,我有何患? 故貴爲身于爲天下,若可托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矣。 愛者,《老貓字典》云:牽掛也。 疏曰:是故貴修身重于治天下者,乃可以托之以天下矣;吝惜以其身治天下,乃可以寄之以天下矣。 【譯文】 對受寵和受辱的都感覺吃驚,把憂患看得和身體一樣重要。什麼是對受寵和受辱的都感覺受吃呢?受寵並不是一件好事,得之驚喜,失之驚恐,這就叫對受寵和受辱的都感覺吃驚。什麼是把憂患看得和身體一樣重要呢?我之所以有憂慮,是因爲我的身體處于有的狀態,如果我的身體處于无的狀態,我還有什麼憂患呢?是故,把修身看得比治理天下更加重要的人,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給他;吝惜以自身去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給他。 【版本】 楚簡本(乙组2:4):𢤲辱若纓貴大患若身可胃𢤲辱𢤲爲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胃𢤲辱纓□□□□□若身吾所以又大患者爲吾又身及吾亡身或可□□□□□□爲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㤅以身爲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楚簡本校本:𢤲辱若纓,貴大患若身。可胃𢤲辱?𢤲爲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胃𢤲辱纓。可胃貴大患若身?吾所以又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亡身,或可患?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㤅以身爲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帛書甲本-一一三:龍辱若驚貴大梡若身苛胃龍辱若驚龍之爲下得之若驚失□若驚是胃龍辱若驚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爲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𨒙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帛書甲本校本:龍辱若驚,貴大梡若身。苛胃龍辱若驚?龍之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龍辱若驚。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爲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𨒙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帛書乙本-二二七上:弄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胃弄辱若驚弄之爲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弄辱若驚何胃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橐天下□愛以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帛書乙本校本:弄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胃弄辱若驚?弄之爲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弄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橐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王弼本: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托天下。 正字本: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貴爲身于爲天下,若可托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矣。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寵者,楚簡本作,𢤲。 寵者,帛書甲本作,龍。 寵者,帛書乙本作,弄。 驚者,楚簡本作,纓。 何謂寵辱若驚者,楚簡本作,可胃𢤲辱。 患者,帛書甲本作,梡。訛字。 何謂者,楚簡本作,可胃。 何謂者,帛書甲本作,苛胃。 何謂者,帛書乙本作,何胃。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何謂者,楚簡本作,可胃。 何謂者,帛書甲本作,何胃。 何謂者,帛書乙本作,何胃。 无者,楚簡本作,亡。假字。 无者,帛書乙本、王弼本作,無。 有者,楚簡本作,或。互訓。 故貴爲身于爲天下,若可托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矣。 首爲者,王弼本作,以。訛字。 托者,楚簡本作,厇。假字。 托者,帛書甲本作,𨒙。 托者,帛書乙本作,橐。 托者,王弼本作,寄。托、寄,二字,顛倒。 愛者,楚簡本作,㤅。古今字。 次若者,帛書本皆作,女。假爲如。 寄者,楚簡本作,去。 寄者,王弼本作,托。托、寄,二字,顛倒。 |
章十四·帛书章五十八 【正字本】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兮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注疏】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微者,《老貓字典》云:見微知著也。 微者,《說文》云:隱行也。 微者,《爾雅·釋詁》云:幽微也。《易·繫辭》云:知微知彰。 微者,見微知著也。至大至小之物皆不得見也。 希者,《老貓字典》云:疏也。 希者,《釋文》云:靜也。 《老子·章四十一》云:大音希聲。 以現代科學檢視之,超高頻、甚低頻聲,皆非人可得聞者也。 捪者,《說文》云:撫也。 夷者,《老貓字典》云:平順也。 手所觸者,皆同一質感,是謂平順也。 疏曰:蓋混沌之時,視之而不見,定義爲,微;聽之而不聞,定義爲,希;撫之而不得,定義爲,夷。 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 至計者。 至者,極也。《易·坤卦》云:至哉坤元。注曰:至謂至極也。 計者,《老貓字典》云:謀也。 計者,《集韻》云:畫也。 至計者,完善描繪也。 一者,《老子·章四十二》云:道生一。 一者,忽朢也。混沌也。 疏曰:此三者不可完善描繪,故合之爲混沌。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 攸者,《老貓字典》云:逍遙也。 攸者,《說文》云:行水也。 忽者,《廣韻》云:倏忽也。 疏曰:混沌者,其上不緩,其下不急。 尋尋兮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 无者,《老貓字典》云:无字,非彼無字之簡化字也。无者,空无一人也。 老子之无,謂事物處于不可被主體,指人或物,感知之狀態也。 尋者,《老貓字典》云:尋字,古人之簡化字也。其本字,𢒫也。𢒫者,求也。 疏曰:尋求兮不可定義,乃復歸之于无物。 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忽朢者。 忽者,《老貓字典》云:粗略也。 朢者,《老貓字典》云:仰朢也。 忽朢者,粗略仰望,即朢忽。即惚恍,亦即恍惚。 疏曰:混沌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即惚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也。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紀者,《老貓字典》云:約束也。 《詩·大雅》云:綱紀四方。 道約束行也,故可推今及古。 疏曰:以今之道,駕馭今日之萬物,由此推知天地之始,是謂道之綱紀。 【譯文】 (混沌之時)看也看不到,定義爲,微;聽也聽不到,定義爲,希;摸也摸不到,定義爲,夷。从這三個方面仍然不能完善地描述,因此將其合成爲,一(即忽朢,即混沌)。這個一(即忽朢,即混沌),其上不緩,其下不急。翻來覆去也找不到合適的定義,還是將其歸類爲不可感知之物。混沌就是所謂沒有形狀的形狀,物不被感知的表象,就是我們所說的忽朢,即惚恍。跟著也不見其後,迎著也不見其頭。以今天的道,可以駕馭今天的萬物,還能由此推知天地之始,這就是所謂道的綱紀。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一五:視之而弗見名之曰𦗸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𡇯□□□﹦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 帛書甲本校本:視之而弗見,名之曰𦗸;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𡇯而爲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忽朢。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帛書乙本-二二八下:視之而弗見□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命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𦀲而爲一﹦者亓上不謬亓下不忽尋﹦呵不可命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沕朢隨而不見亓後迎而不見亓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帛書乙本校本:視之而弗見,命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命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𦀲而爲一。一者,亓上不謬,亓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命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沕朢。隨而不見亓後,迎而不見亓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王弼本: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正字本: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兮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弗者,王弼本皆作,不。 名者,帛書乙本皆作,命。 微者,帛書甲本作,𦗸。 微者,王弼本作,夷。微、夷,二字,顛倒。 捪者,王弼本作,搏。 夷者,王弼本作,微。微、夷,二字,顛倒。 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 至計者,王弼本作,致詰。 混者,帛書甲本作,𡇯。 混者,帛書乙本作,𦀲。 以經義論,皆勝于,混字。惜乎皆非常用字。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 攸者,帛書乙本作,謬。此字實難辨識,乃从高明。 攸者,王弼本作,皦。 皦者,《說文》云:玉石之白也。 忽者,王弼本作,昧。 昧者,《博雅》云:冥也。 尋尋兮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 尋尋者,王弼本作,繩繩。 无者,王弼本作,無。 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謂者,帛書本皆作,胃。 忽朢者,此二字實難辨識,乃據《老子·章二十一·帛書章六十五》定之。 忽朢者,帛書乙本作,沕朢。 忽朢者,王弼本作,惚恍。 惚恍二字,皆後起字也。老子之時,何來後起字耶? 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者,王弼本此兩句顛倒。 蓋後人以爲,先迎而後隨也。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執今之道者,王弼本作,執古之道。 |
章十五·帛书章五十九 【正字本】 古之善爲道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夜兮其若冬涉川,猷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澤。沌兮其若樸,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堂呈。 【注疏】 古之善爲道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 微者,《老貓字典》云:見微知著也。 玅者,《老貓字典》云:奧妙也。 玄者,《老貓字典》云:變化也。 志者,《廣韻》云: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注曰:意所擬度也。 志者,《廣雅·釋詁》云:識也。 疏曰:古之善于爲道者,于細微處包含奧妙,變化且通達,深沉而不可識別。惟其不可識別,故強自將其描繪爲: 夜兮其若冬涉川,猷兮其若畏四鄰。 夜者,此處假爲其孳乳字,腋。 腋者,謂張開雙臂也。言其冬涉川謹慎貌。 《詩經·小雅·小旻》云:如履薄冰。 猷者,即猶字。異構字也。 猷者,《爾雅·釋詁》云:謀也。 猶者,《老貓字典》云:从犬从酉。會意。犬者,象狗形。狗也。酋者,酒氣也。猶者,謂以酒氣醉倒警戒之犬,乃可謀奪也。故,猶者,謀也。 醉倒警戒之犬,乃可謀奪也。 疏曰:張開雙臂,小心謹慎若冬涉大川;若密謀盜竊,而畏懼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澤。 儼者,《老貓字典》云:矜莊貌。 渙者,《老貓字典》云:流散也。 淩澤者。 淩者,《老貓字典》云:淺水也。 澤者,《左傳·宣公十二年》云:川壅爲澤。 淩澤者,謂淺水湖澤也。 疏曰:莊矜如客,發散如湖澤。 沌兮其若樸,湷兮其若濁。 沌者,《老貓字典》云:均質也。 樸者,《老貓字典》云:原木也。 湷者,謂春水也。 疏曰:質樸如原木,如春水般污濁。 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 疏曰:孰能令污濁之水安靜,其將徐清;孰能令安靜之水動蕩,其將徐濁。 保此道者,不欲堂呈。 堂者,《老貓字典》云:殿堂也。 疏曰:保有此道者,不欲表現于殿堂之上。 【譯文】 古代善于修道之人,在細微處包含奧妙,變化且通達,深沉而不可識別,正因爲其不可識別,所以強行將其描述爲:他張開雙臂,小心謹慎如在冬天涉過大河;他如密謀盜竊,而畏懼四鄰。他莊重矜持如客人,發散有如湖澤。他質樸如原木,如春水般污濁。誰能夠使污濁之水安靜下來,就會使之慢慢清澈;誰能夠在安靜之後再晃動,就會使之恢復混濁。保有此道的人,不求在殿堂之上表現。 【版本】 楚簡本(甲组4:4):古之善爲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爲之頌夜唬奴冬涉川猷唬丌奴畏四𠳵敢唬丌奴客遠唬丌奴懌屯唬丌奴樸坉乎丌奴濁竺能濁以靜者將舍清竺能仄以往者將舍生保此道者不谷堂呈 楚簡本校本:古之善爲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爲之頌:夜唬奴冬涉川,猷唬丌奴畏四𠳵。敢唬丌奴客,遠唬丌奴懌。屯唬亓奴樸,坉唬亓奴濁。竺能濁以靜者,將舍清;竺能仄以往者,將舍生。保此道者,不谷堂呈。 帛書甲本-一一九:□□□□□□□□□□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與呵其若冬□□□□□□畏四□□呵其若客浼呵其若淩澤□呵其若楃湷□□□□□□□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以能□□□成 帛書甲本校本:古之善爲道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𠳵。嚴呵其若客,浼呵其若淩澤。沌呵其若楃,湷呵其若濁,𣼥呵其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帛書乙本-二三〇上:古之善爲道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與呵亓若冬涉水猷呵亓若畏四𠳵嚴呵亓若客渙呵亓若淩澤沌呵亓若樸湷呵亓若濁𣼥呵亓若浴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帛書乙本校本:古之善爲道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與呵亓若冬涉水,猷呵亓若畏四𠳵。嚴呵亓若客,渙呵亓若淩澤。沌呵亓若樸,湷呵亓若濁,𣼥呵亓若浴。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王弼本: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爲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正字本:古之善爲道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夜兮其若冬涉川,猷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澤。沌兮其若樸,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堂呈。 【校勘】 諸本經義以楚簡本爲尚。 古之善爲道者,必微玅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 道者,楚簡本、王弼本作,士。 楚簡本,蓋《老子》儒家摘抄本,儒者不喜老子之道,乃改爲,士字。 微妙者,楚簡本作,非溺。 玅者,帛書本作,眇;王弼本作,妙。 眇者,《老貓字典》云:視物模糊也。 眇字于此,形近而誤也。 妙字,後起字也。先秦何來後起字耶? 故,此處當是妙字之本字,玅。 帛書本所見玄字,其字形若兩圈相連,作偏旁,乃似目字,致有此誤耶? 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者,楚簡本作,是以爲之頌。 夜兮其若冬涉川,猷兮其若畏四鄰。 夜者,帛書本皆作,與。 夜者,王弼本作,豫。 兮者,楚簡本作,唬。唬者,通作,乎。 兮者,帛書本皆作,呵。 其者,楚簡本、帛書乙本皆作,亓。古今字。 若者,楚簡本作,奴。奴,假爲,如。 川者,帛書本皆作,水。 猷者,王弼本作,猶。異構字,實即一字也。 鄰者,楚簡本、帛書乙本作,𠳵。 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澤。 儼者,楚簡本作,敢。 儼者,帛書本皆作,嚴。假字。 渙者,楚簡本作,遠。 渙者,帛書甲本作,浼。 淩澤者,楚簡本作,懌。 淩澤者,王弼本作,冰之將釋。 沌兮其若樸,湷兮其若濁。 此句, 楚簡本作,屯唬亓奴樸,坉唬亓奴濁。 帛書乙本作,沌呵亓若樸,湷呵亓若濁,𣼥呵亓若浴。 王弼本作,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帛書本,𣼥呵亓若浴。王弼本,曠兮其若谷。疑衍文。 沌者,楚簡本作,屯。 沌者,王弼本作,敦。 樸者,帛書甲本作,楃。 湷者,楚簡本作,坉。 湷者,王弼本作,混。 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 此句, 楚簡本作,竺能濁以靜者,將舍清;竺能仄以往者,將舍生。 帛書甲本作,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 帛書乙本作,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 王弼本作,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孰者,楚簡本作,竺。 靜者,帛書甲本作,情。訛字。 徐者,楚簡本作,舍。 安者,帛書本皆作,女。 安者,楚簡本作,仄。 動者,楚簡本作,往。 動者,帛書本皆作,重。 保此道者,不欲堂呈。 此句, 楚簡本作,保此道者,不谷堂呈。 帛書甲本作,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帛書乙本作,葆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王弼本作,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保者,帛書本皆作,葆。假字。 欲者,楚簡本作,谷。 帛書本所謂,敝而不成者,蓋不求完美,之義也。 |
谢谢楼主!期待已久! |
东篱客 发表于 2020-2-8 19:18 |
章十六·帛书章六十 【正字本】 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注疏】 至虛,極也;守靜,篤也。 沖者,《玉篇》云:虛也。 《老子·章四十五》云: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故,虛者,沖也;沖者,乃大盈也。 致虛者,虛懷若谷也。 極者,《說文》云:棟也。棟者,《說文》云:極也。極、棟,二字互訓。 《繫辭》云:五架之屋,正中曰棟。 棟者,《釋名》云:中也。居屋之中。 故,極者,屋之正樑也。 正樑者,極高也;正樑者,中正也。 篤者,《廣韻》云:厚也。 疏曰:至于沖虛,方有高度;安守沉靜,乃有厚度。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疏曰:萬物生長,我觀察其往復。彼芸芸眾生,皆各復歸于其根。 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 常者,今人稱之爲規律也。 疏曰:復歸其根是爲靜。靜者,是謂生命之往復。生命之往復,規律也;知曉規律,乃明也。不知規律,是爲妄。妄作則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殆者,《老貓字典》云:狂亂也。 《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疏曰:知曉規律乃有包容,既有包容乃知爲公,既知爲公乃可爲王,既可爲王乃知順天,既知順天乃知合道,既知合道乃可長久,終身不亂。 【譯文】 至于沖虛的狀態,才能有高度;安守沉靜,才能有厚度。萬物生長,我來觀察他們生命的往復。那些芸芸眾生,都再次回歸到他們生命的本原。回歸到生命的本原叫做靜。靜,就是生命的循環往復。生命的循環往復,叫做規律;懂得規律,就是明智。不懂得規律,叫做妄。妄作則兇。懂得規律才能夠包容,能夠包容才能夠爲公,能夠爲公者才能夠爲王,能夠爲王才能夠順天,能夠順天才能夠合乎道,能夠合乎道才能夠長久,終身不亂。 【版本】 楚简本(甲组2:1):至虛恒也獸中篤也萬勿方作居以觀復也天道員員各復丌堇 楚简本校本:至虛,恒也;守中,篤也。萬勿方作,居以觀復也。天道員員,各復丌根。 帛書甲本-一二二: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雲﹦各復歸於其□□□﹦是胃復﹦命﹦常也知常䀠也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沕身不殆 帛書甲本校本: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䀠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殆。 帛書乙本-二三一下: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亓復也天物𥘟﹦各復歸於亓根曰靜﹦是胃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作兇知常容﹦乃公﹦乃王□□天﹦乃道﹦乃沒身不殆 帛書乙本校本: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𥘟𥘟,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沒身不殆。 王弼本: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正字本: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楚簡本闕文大半,蓋其爲摘抄本也。 至虛,極也;守靜,篤也。 至者,王弼本作,致。 極者,楚簡本作,恆。 守者,楚簡本作,獸。 靜者,楚簡本作,中。 靜者,帛書甲本作,情。 篤者,帛書甲本作,表。 篤者,帛書乙本作,督。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物者,楚簡本作,勿。其本字。 並者,楚簡本作,方。 並者,帛書本皆作,旁。 吾者,楚簡本作,居。 夫物者,楚簡本作,天道。 夫物者,帛書本皆作,天物。 芸芸者,楚簡本作,員員。 芸芸者,帛書甲本作,雲雲。 芸芸者,帛書甲本作,𥘟𥘟。 其者,楚簡本、帛書乙本皆作,丌。古今字。 根者,楚簡本作,堇。 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 此句,王弼本作,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歸根曰靜者,帛書乙本作,曰靜。闕,歸根二字。 謂者,帛書本皆作,胃。 明者,帛書甲本作,䀠。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道乃久者,帛書乙本作,道乃。闕,久字。 沒者,帛書甲本作,沕。 |
章十七·帛书章六十一 【正字本】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兮其貴言,功成事遂,而百姓謂我自然也。 【注疏】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疏曰:至上之君,百姓惟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兮其貴言,功成事遂,而百姓謂我自然也。 安者,何也。《楚辭·天問》云: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猷者,《爾雅·釋詁》云:謀也。 疏曰:既以太上之信不足,又何談不信之。然太上善謀而鮮言,功成事遂,而百姓皆曰是我順其自然。 【譯文】 至上之君王,百姓只是知道有其存在;其次,親近他、讚譽他;其次,畏懼他;其次,侮辱他。百姓既然認爲至上之君王信用不足,也就談不上不信任他。然而他善謀而少言,功成事遂,而百姓都說我等順其自然。 【版本】 楚簡本(丙组1:1):大上下智又之丌即新譽之丌即畏之丌即侮之信不足安又不信猷唬丌貴言也成事述功而百省曰我自肰也 楚簡本校本:大上,下智又之;丌即,新譽之;丌即畏之,丌即侮之。信不足,安又不信。猷唬,丌貴言也,成事述功,而百省曰我自肰也。 帛書甲本-一二四: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帛書甲本校本: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帛書乙本-二三二下:大上下知又□亓□親譽之亓次畏之亓下母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亓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 帛書乙本校本:大上,下知又之;亓次,親譽之;亓次畏之;亓下母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亓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 王弼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正字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兮其貴言,功成事遂,而百姓謂我自然也。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者,楚簡本、帛書本皆作,大。 知者,楚簡本、帛書乙本作,又。古今字。 有者,楚簡本作,智。假字。 其者,楚簡本、帛書乙本皆作,亓。古今字 次者,楚簡本皆作,即。 親者,楚簡本作,新。 侮者,帛書本皆作,母。 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兮其貴言,功成事遂,而百姓謂我自然也。 信不足,安有不信者,王弼本作,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安者,帛書甲本作,案。 有者,楚簡本作,又。古今字。 猷者,王弼本作,猶。異構字,實即一字也。 兮者,楚簡本作,唬。唬者,假爲,乎。 兮者,帛書本皆作,呵。 功成事遂者,楚簡本作,成功述事。 功成事遂者,帛書本皆作,成功遂事。 百姓者,楚簡本、帛書本皆作,百省。 謂者,楚簡本、帛書本皆作,胃。 然者,楚簡本作,肰。 |
章十八·帛书章六十二 【正字本】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注疏】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安者,何也。《楚辭·天問》云: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疏曰:故大道廢也,何來仁義;六親不和,何來子孝父慈;國家昏亂,何來忠貞之臣。 【譯文】 大道被廢棄了,哪里來的仁義;六親不和,哪里來的子孝父慈;國家昏亂,哪里來的忠貞之臣。 【版本】 楚簡本(丙组1:1):古大道癹安又仁義六新不和安又孝孳邦家緍□安又正臣 楚簡本校本:古大道癹,安又仁義;六新不和,安又孝孳;邦家緍亂,安又正臣。 帛書甲本-一二五: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慧出案有大僞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帛書甲本校本: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慧出,案有大僞;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帛書乙本-二三三上: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慧出安有□□六親不和安又孝茲國家昏亂安有貞臣 帛書乙本校本: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慧出,安有大僞;六親不和,安有孝茲;國家昏亂,安有貞臣。 王弼本: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正字本: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校勘】 諸本經義以楚簡本爲尚。 帛書本皆有,知慧出,安有大僞。一句。 王弼本有,智慧出,有大僞。一句。 不見于楚簡本。 用詞不匹,且與老子經義不合,故刪之。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故者,楚簡本作,古。 廢者,楚簡本作,癹。 安者,帛書甲本皆作,案。 有者,楚簡本作,又。古今字 仁者,楚簡本仁字實難辨識。 親者,楚簡本作,新。 孝慈者,楚簡本作,孝孳。 孝慈者,帛書甲本作,畜茲。 孝慈者,帛書乙本作,孝茲。 邦者,帛書乙本、王弼本作,國。是避漢高祖劉邦諱,径改之。 昏者,楚簡本作,緍。 貞者,楚簡本作,正。 貞者,王弼本作,忠。 |
章十九·帛书章六十三 【正字本】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无憂。 【注疏】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无有。 絕者,《老貓字典》云:斷絲也。 疏曰:棄絕爲聖爲智之思,則民利百倍;棄絕仁義之思,則民復孝慈;棄絕機巧牟利之思,則盜賊无有。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无憂。 三者者,謂,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 所屬者,謂,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无憂。 絕聖棄智,屬之,見素抱樸;絕仁棄義,屬之,少私寡欲;絕巧棄利,屬之,絕學无憂。 屬者,《老貓字典》云:相連也。 見者 ,《廣韻》云:露也。 素者,《老貓字典》云:生絲也。 素者,此謂事物之原始狀態也。 樸者,《老貓字典》云:原木也。 樸者,此謂基本之道也。 疏曰:此三者以爲法度條文尚嫌不足,故令之有所連屬焉:絕聖棄智者,當回歸事物之原始狀態,抱持基本之道;絕仁棄義者,當減少私心,降低欲望;絕巧棄利者,當棄絕仿效,則无憂矣。 【譯文】 丟掉做聖人和智者的想法,百姓就能得到更大的好處;丟掉仁義的思想,百姓就能回復到子孝父慈;丟掉機巧和牟利的想法,盜賊就會消失。以這三條作爲法律條文尚嫌不足,故而要使其與以下三條相關聯:丟掉做聖人和智者的想法,就要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抱持最基本的道;丟掉仁義的思想,就要減少私心,降低欲望;丟掉機巧和牟利的想法,就不要去仿效,如此就沒有憂患。 【版本】 楚簡本(甲组4:1):㡭智弃辯民利百伓㡭巧棄利盜賊亡又㡭僞棄詐民复季子三言以爲使不足或命之或唬豆見素保樸少厶寡欲㡭學亡憂 楚簡本校本:㡭智弃辯,民利百伓;㡭巧棄利,盜賊亡又;㡭僞棄詐,民复季子。三言以爲使不足,或命之或唬豆:見素保樸,少厶寡欲,㡭學亡憂。 帛書甲本-一二六: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 帛書甲本校本: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絕學无憂。 帛書乙本-二三三下:絕𦔻棄知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復孝茲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拘樸少私而寡欲絕學无憂 帛書乙本校本:絕𦔻棄知,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復孝茲;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拘樸,少私而寡欲,絕學无憂。 王弼本: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正字本: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无憂。 【校勘】 諸本經義以王弼本爲尚。 諸本,絕學無憂,一句皆屬下章,非也。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无有。 此句,楚簡本作,㡭智弃辯,民利百伓;㡭巧棄利,盜賊亡又;㡭僞棄詐,民复季子。 楚簡本,當是儒生摘抄本,凡詆毀聖人、仁義之詞句,皆遭篡改。 絕者,楚簡本皆作,㡭。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 智者,帛書本皆作,知。假字。 倍者,楚簡本作,伓。 倍者,帛書甲本作,負。 孝慈者,楚簡本作,季子。 孝慈者,帛書甲本作,畜茲。 孝慈者,帛書乙本作,孝茲。 无者,楚簡本皆作,亡。 无者,王弼本皆作,無。 有者,楚簡本作,又。古今字。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无憂。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者,楚簡本作,三言以爲使不足,或命之或唬豆。 者者,帛書本皆作,言。 抱者,楚簡本作,保。 抱者,帛書乙本作,拘。 私者,楚簡本作,厶。古今字。 |
章二十·帛书章六十四 【正字本】 唯之與呵,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而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纍兮,若无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兮。鬻人昭昭,我獨若昏。鬻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朢兮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注疏】 唯之與呵,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兮其未央哉! 唯者,《老貓字典》云:應聲也。 唯者,《說文》云:諾也。 所謂,對上曰唯,對下曰諾也。 呵者,《老貓字典》云:責也。 呵者,《玉篇》云:責也,與訶同。 朢者,《老貓字典》云:仰朢也。 央者,《廣雅·釋詁》云:盡也。 疏曰:應聲與苛責,相去幾何?善言與惡意,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以之畏人也。回朢其未絕也!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而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 熙者,《廣韻》云:和也。 太牢者,牲牛也。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第五十八》云: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饋食。 牛曰太牢,羊曰少牢。《禮·王制》云: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兆者,《老貓字典》云:象卜兆龜裂之形。卜兆也。 孩者,《老貓字典》云:始生之子也。 疏曰:眾人和樂,如分享太牢而于春日登臺。我獨漂泊兮其未有卜兆,如嬰兒尚未降生。 纍兮,若无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兮。 纍者,疲憊也。《禮·玉藻》云:喪容纍纍。注曰:羸憊貌。 湷者,謂春水也。 湷湷者,謂若春水之混沌也。 餘者,《老貓字典》云:饒也。 有餘者,謂豐足也。 疏曰:疲纍兮,若无所歸。眾人皆豐足,而我獨自一人若被遺棄。我愚人之心也!若春水之混沌。 鬻人昭昭,我獨若昏。鬻人察察,我獨悶悶。 鬻者,《老貓字典》云:粥也。 鬻、粥,古今字也。 察者,《老貓字典》云:審視也。 疏曰:食粥之人自以爲昭明,我獨若昏。食粥之人自以爲明察,我獨沉悶。 忽兮其若海,朢兮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忽者,《廣韻》云:倏忽也。 以者,《韻會》云:爲也。《論語·爲政》云: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食者,謂賴以爲生也。《漢書·張安世傳》云:尊爲公侯,食邑萬戶。 母者,謂道也。 《老子·章二十五》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兮繆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 孔者,《老貓字典》云:从子从乃。會意。子者,象小兒于繈褓之形。父母之子也。乃者,象乳房形。乳房也。孔者,謂幼子吮吸乳汁之通道也。故,孔者,竅也。 孔字金文,爲幼子吮吸乳汁之象形。 乳者,从孚从乃;孔者,从子从乃。 故,孔字,可訓爲,乳。 疏曰:我若于海上倏忽上下,四望若無止歇之處。眾人皆有爲,我獨以粗鄙而展現頑劣。我欲獨異于鬻人,而貴于我賴大道之乳爲生。 【譯文】 (對我)恭敬地應承和大聲地呵斥,其間的差別有多大?善言和惡意,其間的差別又有多少?人所害怕的,也可以以之來使他人畏懼。古來如此,至今未絕!眾人和樂,像分享祭品,而在春日登上高臺。我獨立漂泊,因爲前途未卜,就像嬰兒尚未降生。我如此疲累,就像無所歸依。眾人皆豐足,而我好象是被遺棄了。我這個愚人的心啊!混混噩噩。喝粥的人都很明白,而我好象是昏昏沉沉。喝粥的人都很精明,而我卻很沉默。像在海上隨波起伏,抬頭四望又像沒有停歇之處。眾人都有所作爲,唯獨我用粗鄙來顯示頑劣。我要獨異于喝粥的人,貴在我是依賴大道的乳汁生存。 【版本】 楚簡本(乙组2:3):唯與可相去幾可長与亞相去可若人之所𥚸亦不可以不𥚸人 楚簡本校本:唯與可,相去幾可?長与亞,相去可若?人之所𥚸,亦不可以不𥚸人。 帛書甲本-一二八: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亦不□□□□□□□□□□眾人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佻若□□□□纍呵如□□□□□皆有餘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惷﹦呵□□□□□□□昏呵鬻人蔡﹦我獨悶悶呵忽呵其若□朢呵其若无所止□□□□□□□□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帛書甲本校本: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其未央哉!眾人巸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佻,若嬰兒未咳。纍呵,如无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獨若昏呵。鬻人蔡蔡,我獨悶悶呵。忽呵其若海,朢呵其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帛書乙本-二三四下:唯與呵亓相去幾何美與亞亓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亓未央才眾人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博焉未垗若嬰兒未咳纍呵佀无所歸眾人皆又余我愚人之心也湷﹦呵鬻人昭﹦我獨若昏呵鬻人察﹦我獨閔﹦呵沕呵亓若海朢呵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帛書乙本校本:唯與呵,亓相去幾何?美與亞,亓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亓未央才!眾人巸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博焉未垗,若嬰兒未咳。纍呵,佀无所歸。眾人皆又余,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鬻人昭昭,我獨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獨閔閔呵。沕呵亓若海,朢呵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王弼本: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正字本:唯之與呵,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而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纍兮,若无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兮。鬻人昭昭,我獨若昏。鬻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朢兮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校勘】 諸本經義以帛書本爲尚。 諸本之始皆有,絕學無憂,一句,實當屬上章也。 諸本之末皆無,孔字,實當屬此章也。 唯之與呵,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兮其未央哉! 楚簡本,當是摘抄本,只此一段。 呵者,楚簡本皆作,可。 呵者,帛書甲本作,訶。假字。 呵者,王弼本作,阿。訛字。 何者,楚簡本皆作,可。 善者,楚簡本作,長。 善者,帛書本皆作,美。同訓。 惡者,楚簡本、帛書乙本作,亞。古今字。 畏者,楚簡本作,𥚸。 朢者,王弼本作,荒。 兮者,帛書本皆作,呵。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哉者,帛書乙本作,才。古今字。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而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 熙熙者,帛書本皆作,巸巸。 若者,王弼本皆作,如。 而者,王弼本作,如。 享者,帛書本皆作,鄉。假爲,饗。 泊者,帛書乙本作,博。 兮者,帛書本皆作,焉。 兆者,帛書甲本作,佻。 兆者,帛書乙本作,垗。 孩者,帛書本皆作,咳。 咳者,《說文》云:小兒笑也。从口亥聲。孩,古文咳从子。 許叔重以爲,咳、孩,一字,非。因以致誤耶? 纍兮,若无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兮。 纍者,王弼本作,儽儽。 若者,帛書甲本作,如。 若者,帛書乙本作,佀。佀者,似之古字。 无者,王弼本皆作,無。 有者,帛書乙本作,又。古今字。 餘者,帛書乙本作,余。 而我獨若遺者,帛書甲本作,我獨遺。 而我獨若遺者,帛書乙本無此句。 愚者,帛書甲本作,禺。 湷湷者,帛書甲本作,惷惷。 湷湷者,王弼本作,沌沌。 鬻人昭昭,我獨若昏。鬻人察察,我獨悶悶。 鬻者,王弼本皆作,俗。 察察者,帛書甲本作,蔡蔡。 悶悶者,帛書乙本作,閔閔。 忽兮其若海,朢兮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孔。 忽者,帛書乙本作,沕。 忽者,王弼本作,澹。 朢者,王弼本作,飂。 无所止者,王弼本作,無止。 鄙者,帛書甲本作,悝。 以者,王弼本作,似。訛字。 吾欲者,王弼本作,我。 孔者,各本皆以爲屬下讀。非。 |
章二十一·帛书章六十五 【正字本】 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朢惟忽。忽兮朢兮,其中有象;朢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哉?以此。 【注疏】 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朢惟忽。忽兮朢兮,其中有象;朢兮忽兮,其中有物。 容者,儀容也。《禮·冠義》云: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 朢忽者。 朢者,《老貓字典》云:仰朢也。 忽者,《老貓字典》云:粗略也。 朢忽者,仰望之粗略,即忽朢。即恍惚,亦即惚恍。 忽朢者。 《老子·章十四》云: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兮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 故,忽朢者,朢忽也,一也。 《老子·章四十二》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者,忽朢也,朢忽也。 二者,形也,象也。 疏曰:德之表象,遵從于大道。道生萬物,忽忽朢朢,即道生一也。忽朢中,出現形象;朢忽中,出現實物。即一生二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哉?以此。 窈者,《老貓字典》云:深遠也。 冥者,《老貓字典》云:幽暗也。 冥者,《說文》云:窈也。 精者,靈也,真氣也。《易·繫辭》云:精氣爲物。疏曰: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 信者,《老貓字典》云:誠也。 精、信、名者,三也。 《老子·章十四》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者,忽朢也,朢忽也。 二者,形也,象也。 三者,精也、信也、名也。 萬物有靈,萬物有信,萬物有名,是三生萬物也。 父者,《釋名》云:甫也。始生已者。 甫者,《玉篇》云:始也。 疏曰:歲月悠遠,其中生出靈氣;此靈氣甚真,其中生出誠信。自今及古,既有靈氣,既有誠信,其名乃不去,以順萬物之始。由形、物而生靈、信、名,是二生三也。萬物有靈,萬物有信,萬物有名,是三生萬物也。吾何以知萬物始時之然哉?由上推導。 【譯文】 德的表象,完全遵從于大道。道生萬物,忽忽朢朢。(即道生忽朢,是道生一。忽朢,即混沌。)忽朢中,出現形象;朢忽中,出現實物。(即忽朢生形,朢忽生物,是一生二。)歲月悠遠,其中産生了靈氣;這些靈氣真誠之至,于是有了誠信。從今天上溯到遠古,(既有靈,既有信,)其名不會被丟掉,以合乎萬物之始。(由形、物而生靈、信、名,是二生三。萬物有靈,萬物有信,萬物有名,是三生萬物也。)我憑什麽知道萬物之始時的樣子呢?由上推導。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三二: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唯忽□□□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吔其請甚真其中□□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帛書甲本校本: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唯忽。忽呵朢呵,中有象呵。朢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吔。其請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帛書乙本-二三六上: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唯沕﹦呵朢呵中又象呵朢呵沕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亓中有請呵亓請甚真亓中有信自今及古亓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 帛書乙本校本: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唯沕。沕呵朢呵,中又象呵。朢呵沕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亓中有請呵。亓請甚真,亓中有信。自今及古,亓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 王弼本: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正字本: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朢惟忽。忽兮朢兮,其中有象;朢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哉?以此。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諸本章首皆有,孔字。實當屬上讀也。 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朢惟忽。忽兮朢兮,其中有象;朢兮忽兮,其中有物。 惟者,帛書本皆作,唯。 道之爲物者,帛書本皆作,道之物。 之者,《說文》云:出也。 朢忽者,王弼本作,恍惚。 朢忽者,義即恍惚。然恍惚二字皆後起字也。 忽者,帛書乙本皆作,沕。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哉?以此。 窈者,帛書甲本作,幽。 窈者,帛書乙本作,幼。 冥者,帛書甲本作,鳴。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精者,帛書本皆作,請。 自今及古者,王弼本作,自古及今。 父者,王弼本作,甫。 |
章二十二·帛书章六十七 【正字本】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故。 【注疏】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 枉者,《老貓字典》云:衺曲也。 一者。 《老子·章十四》云: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兮不可名也,復歸于无物。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朢。 故,一者,忽朢也。 此言聖人无爲,百姓視之弗見,聽之弗聞,撫之弗得也。 牧者,《老貓字典》云:養牛人也。 疏曰:委曲方能保全,能彎方能恢復平直,坑洼之處方能滿盈,破舊方能更新。少方能有得,多則使人迷惑。所以聖人无爲而牧民。聖人无爲,百姓視之弗見,聽之弗聞,撫之弗得也。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伐者,伐閱,與閥閱同。《左傳·莊二十八年》云:且旌君伐。注曰:伐,功也。 疏曰:聖人不僅由己目所見故而明了,不自以爲是故而彰顯,不自我誇耀故而有功,不自滿故而長久。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故。 希者,《老子·章十四》云: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 疏曰:惟其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人所謂委曲方能保全,豈是虛言!誠全而歸之,因聽而弗聞之言合乎自然也。聖人无爲希言,希言實即无言,乃不可被感知之言也。 【譯文】 委曲方能保全,彎曲方能恢復平直,坑洼之處方能滿盈,破舊方能更新。少方能有得,多則使人迷惑。所以聖人无爲而牧民。(聖人无爲,百姓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到,摸卻摸不到。)聖人不僅只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故而明了,不自以爲是故而彰顯,不自我誇耀故而有功,不自滿故而長久。正是因爲不爭,所以沒有人能與他爭奪。古人所謂的委曲才能保全,豈是虛言!確實是完全歸于他了,是因爲聽卻聽不到的言語合乎自然。(聖人无爲希言,希言即无言,就是不可被感知的語言,)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三六:曲則全枉則定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視故䀠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語才誠全歸之希言自然 帛書甲本校本:曲則全,枉則定。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視故䀠,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希言自然。 帛書乙本-二三七下:曲則全汪則正洼則盈𧝬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𦔻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希言自然 帛書乙本校本:曲則全,汪則正。洼則盈,𧝬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𦔻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希言自然。 王弼本: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故。 正字本: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故。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諸本,希言自然故,一句皆屬下章,非也。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 枉者,帛書乙本作,汪。 正者,帛書甲本作,定。 洼者,王弼本作,窪。古今字。然,窪字,後起字也。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 牧者,王弼本作,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者,帛書甲本作,不自視故䀠,不自見故章。 帛書乙本作,不自視故章,不自見也故明。 不自矜者,帛書本皆作,弗矜。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故。 所謂曲則全者,帛書本皆作,所胃曲全。 豈虛言哉者,帛書本皆作,幾語才。 |
章二十三·帛书章六十八 【正字本】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注疏】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 飄者,《說文》云:回風也。 疏曰:旋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天地不能持久,而况于人乎? 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疏曰:故行事而以道者同于有道,行事而以德者同于有德,行事而失德者同于失德。有德者,亦有道;失德者,亦失道。 【譯文】 旋風不會刮一個早晨,暴雨不會下一整天。是誰造成的這種情况?天地都不能持久,又何况人呢?所以在做事中使用道的人同于有道,在做事中使用德的人同于有德,在做事中失德的人同于失德。有德的人,亦有道;失德的人,亦失道。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三八:飄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爲此天地□□□□□□於□□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者者同於失同□□□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帛書甲本校本:飄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者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帛書乙本-二三八下:剽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帛書乙本校本:剽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王弼本: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正字本: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校勘】 本章王弼本衍文過多。 諸本,希言自然故,一句皆屬本章,非也。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 飄者,帛書乙本作,剽。 終者,帛書本皆作,冬。 而况者,帛書本皆作,有兄。 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失者同于失者,帛書甲本作,者者同於失。訛字。 |
章二十四·帛书章六十六 【正字本】 企者不立。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注疏】 企者不立。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 《老子·章二十二》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企者,《老貓字典》云:舉踵也。 伐者,伐閱,與閥閱同。《左傳·莊二十八年》云:且旌君伐。注曰:伐,功也。 疏曰:舉踵不可久立。僅由己目所見不能明了,自以爲是不能彰顯,自我誇耀不能有功,自滿不能長久。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疏曰:以道而論,稱之爲殘餘之食,不當之行。萬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著脚,站不穩。完全用自己的眼睛看,反而不能看清楚;自以爲是,反而不能彰顯;自我誇耀,反而不能有功;自滿,反而不能長久。從道的角度來看,叫做殘餘之食,不當之行。萬物可能都會厭惡這種行徑,所以有道之人不會這樣。 【版本】 帛書甲本-一三四: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居 帛書甲本校本: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帛書乙本-二三七上: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亓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亞之故有欲者弗居 帛書乙本校本: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亓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亞之,故有欲者弗居。 王弼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正字本:企者不立。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企者不立。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 企者,帛書本皆作,炊。 企者不立後,王弼本有,跨者不行,一句。當是注文篡入。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者, 帛書甲本作,自視不章,自見者不明。 帛書乙本作,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惡者,帛書乙本作,亞。古今字。 有道者不處者,帛書本皆作,有欲者弗居。 與老子經義不合。 |
章二十五·帛书章六十九 【正字本】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兮繆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兮繆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 混者,《老貓字典》云:均質也。 蕭者,《老貓字典》云:蕭條也。 繆者,《說文》云:一曰綢繆。《詩·豳風》云:綢繆牖戶。傳曰:綢繆,言纏綿也。 疏曰:有物由均質形成,是道生一,彼時道已先天地而生。空虛兮綿密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 字者,《儀禮·士冠禮》云: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筮者,《廣韻》云:龜曰卜,蓍曰筮。 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爲內,上爲外。凡筮者,先爲其內,後爲其外,內卦爲己身,外卦爲他人。 疏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道即若筮卜由內而外,由內而外即由近及遠,由近及遠終返諸己身。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疏曰: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譯文】 有物由均質形成,(是指道生一。其時道已)先于天地而生。既空虛又綿密,獨立存在而不更改,可以作爲天地萬物之母。我不知其名,稱其表字爲,道。勉强爲其命名爲,大。大道就像筮卜那樣由內而外,由內而外就是由近及遠,由近及遠終會返諸己身。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在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版本】 楚簡本:又物蟲城先天地生敓繡蜀立而不亥可以爲天下母未智丌名字之曰道吾强爲之名曰大大曰逝=曰遠=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又四大安王凥一安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肰 楚簡本校本:又物蟲城,先天地生。敓繡,蜀立而不亥。可以爲天下母,未智丌名,字之曰道,吾强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又四大安,王凥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肰。 帛書甲本-一四〇: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曰筮﹦曰□□□□□□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法□□法□□ 帛書甲本校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而不𪻞,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帛書乙本-二三九下: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𪻞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亓名也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曰筮﹦曰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帛書乙本校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𪻞,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亓名也,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王弼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正字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兮繆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校勘】 諸本經義大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兮繆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 有物混成者,楚簡本作,又物蟲城。 混者,帛書本皆作,昆。 昆者,《老貓字典》云:同也。 混者,《老貓字典》云:均質也。 蕭兮繆兮者,楚簡本作,敓繡。 蕭者,帛書甲本作,繡。 蕭者,王弼本作,寂。訛字。 蕭、繡,二字,皆从肅。 肅者,《老貓字典》云:回水紋也。 蕭者,《老貓字典》云:謂風吹草伏乃見回水紋也。故,蕭者,蕭條也。 繡者,《老貓字典》云:謂以絲線于衣物上勾勒出回水紋也。故,繡者,刺繡也。 故當从帛書乙本。 繆者,帛書乙本作,漻。 繆者,王弼本作,寥。訛字。 寂、寥,二字,皆後起字。是後世對老子旨意之臆測,惜乎未中的也。 獨者,楚簡本作,蜀。 改者,帛書乙本作,𪻞。 獨立而不改後,王弼本有,周行而不殆,一句,蓋注文篡入。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 知者,楚簡本作,智。假字。 其者,楚簡本、帛書乙本皆作,亓。古今字。 筮者,楚簡本定爲,逝。所謂逝字,實難辨識,惟定爲逝字而已。 筮者,王弼本作,逝。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國者,王弼本作,域。 域字之本字,或也。 或者,《說文》云:邦也。……域,或又从土。 國者,《說文》云:邦也。 有者,楚簡本作,又。古今字。 居者,楚簡本作,凥。古今字。 焉者,楚簡本作,安。 然者,楚簡本作,肰。 |
章二十六·帛书章七十 【正字本】 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環官,燕處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注疏】 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環官,燕處昭若。 趮者,《說文》云:疾也。 輜者,《老貓字典》云:戰車也。 環官即環人。爲武官之一。 環人者,《周禮·夏官》云:環人掌致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巡邦國,搏諜賊,訟敵國,揚軍旅,降圍邑。 燕處,燕居之處也。 燕居,閒居也。《禮記·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 昭者,《老貓字典》云:明也。 昭若者,昭然若揭也。 疏曰:重爲輕之根本,靜爲躁之君主。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重裝戰車。雖有武官侍衛,閒居之處亦當徹底檢查。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疏曰: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于天下?輕則失去根本,躁則失去君主。 【譯文】 重是輕的根本,靜是躁的君主。所以君子出行終日不離重裝戰車。雖然有武官環侍,閑居之處也要徹底檢查。爲什麽萬乘之國的君王,把自身看得比天下還輕呢?輕就會失去根本,躁就會失去君主。 【版本】 帛書甲本-一四二:□爲巠根清爲趮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蘺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帛書甲本校本:重爲巠根,清爲趮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蘺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帛書乙本-二四〇下: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遠亓甾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帛書乙本校本: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遠亓甾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王弼本: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正字本: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環官,燕處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校勘】 諸本經義以帛書乙本爲尚。 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環官,燕處昭若。 輕者,帛書甲本作,巠。 趮者,王弼本作,躁。躁字,後起字也。 趮者,《五經文字》云:同躁。 君子者,王弼本作,聖人。與老子經義不合。 終者,帛書甲本作,眾。 終者,帛書乙本作,冬。 離者,帛書乙本作,遠。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輜者,帛書本皆作,甾。 雖者,帛書甲本作,唯。 環官者,王弼本作,榮觀。 昭若者,王弼本作,超然。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若者,王弼本作,奈。 王者,王弼本作,主。 |
章二十七·帛书章七十一 【正字本】 善行者无轍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善結者,无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玅要。 【注疏】 善行者无轍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善結者,无繩約而不可解。 无者,《老貓字典》云:无字,非彼無字之簡化字也。无者,空无一人也。 老子之无,謂事物處于不可被主體,指人或物,感知之狀態也。 適者,假爲,瓋。 瓋者,《字彙補》云:瑕也。《呂氏春秋》云:寸之玉必有瑕瓋。 籌策者, 籌者,《老貓字典》云:算籌也。 策者,簡也。《禮·曲禮》云: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籌策者,古人計算工具。 關籥者, 關者,《說文》云:以木橫持門戶也。 籥者,與鑰同。《書·金縢》云:啓籥見書。疏曰:籥,開藏之管。 關籥者,此謂鑰孔也。 約者,《老貓字典》云:套索也。 繩約者,今言繩扣也。 疏曰:善行者无車轍痕迹,善言者語无瑕疵,善計算者不以工具。善于關門者,使鑰孔不見,即无,則無法開啟;善于打結者,使繩扣不見,即无,則無法解開。 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玅要。 救者,《博雅》云:助也。 曳者,《老貓字典》云:斜引也。 玅者,《老貓字典》云:奧妙也。 疏曰:聖人亦如上,恆善助人,乃無廢弃之人,物品亦無廢弃之財物,是謂引導之光。故善人,乃善人之師,不善之人,乃善人之資財。不尊貴其師,不愛惜其資財,雖若智,實則迷,此是其中奧妙之要也。 【譯文】 善于行路的人別人看不到車轍的痕迹,善于說話的人別人看不到他語中的瑕疵,善于計算的人不用計算工具。善于關門的人,使別人找不到鑰匙孔,那麼就無法把門打開;善于打結的人,使別人找不到繩扣,就無法把結解開。聖人也是這樣,總是善于助人,(聖人是善于助人的人,)于是就沒有被廢弃的人,物品也沒有被廢弃的財物,這就是所謂的引導之光。所以善人是善人的老師,不善之人是善人的資財。不尊貴自己的老師,不愛惜自己的資財,看似聰明,實則糊塗,這正是其中奧妙的要點。 【版本】 帛書甲本-一四四:善行者无勶迹□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以檮𥮥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㤹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𢘽明故善□□□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帛書甲本校本:善行者无勶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以檮𥮥。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无𦄿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㤹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𢘽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帛書乙本-二四一下:善行者无達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檮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无𦄿約而不可解也是以𦔻人恆善㤹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曳明故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亓師不愛亓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帛書乙本校本:善行者无達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檮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无𦄿約而不可解也。是以𦔻人恆善㤹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亓師,不愛亓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王弼本: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正字本:善行者无轍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善結者,无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玅要。 【校勘】 諸本經義以帛書乙本爲尚。 善行者无轍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善結者,无繩約而不可解。 无者,王弼本皆作,無。 轍者,帛書甲本作,勶。 轍者,帛書乙本作,達。 籌者,帛書本皆作,檮。 策者,帛書甲本作,𥮥 籥者,帛書甲本作,楗。訛字。 啟者,王弼本作,開。同義。 繩者,帛書乙本作,𦄿。 𦄿者,《說文》云:索也。 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玅要。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 恆者,王弼本作,常,乃避漢孝文帝劉恆諱。故徑改之。 救者,帛書本皆作,㤹。 物无棄財者,王弼本作,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常善救物者,注文篡入也。 謂者,帛書本皆作,胃。 曳者,帛書甲本作,𢘽。 曳者,王弼本作,襲。同義。 資者,帛書甲本作,齎。 其者,帛書乙本作,亓。古今字。 雖者,帛書甲本作,唯。 智者,帛書本皆作,知。假字。 玅者,帛書本皆作,眇。 玅者,王弼本作,妙。 眇者,《老貓字典》云:視物模糊也。 眇字于此,形近而誤也。 妙字,後起字也。先秦何來後起字耶? 故,此處當是妙字之本字,玅。 帛書本所見玄字,其字形若兩圈相連,作偏旁,乃似目字,致有此誤耶? |
章二十八·帛书章七十二 【正字本】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于无極。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注疏】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谿者,《老貓字典》云:谷之廣大者也。 谿者,《爾雅·釋水》云:水注川曰谿。疏曰:杜預曰:谿,亦㵎也。李巡曰: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荀子·勸學篇》云: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疏曰:知其雄健,守其雌弱,成爲天下之谿谷。成爲天下之谿谷,恆德乃不離身,復歸于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谷者,《老貓字典》云:山谷也。 谷者,《說文》云:泉出通川爲谷。 谷者,《爾雅·釋水》云:水注谿曰谷。疏曰:謂山谷中水注入㵎谿也。 是有水方爲谷也。 參見《老子·章六》。 樸者,《老貓字典》云:原木也。 樸者,此謂基本之道也。 疏曰:知其榮耀,守其屈辱,成爲天下之山谷。成爲天下之山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于基本之道。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于无極。 白者,明也。《禮·曾子問》云:當室之白。注曰: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 式者,《說文》云:法也。 貣者,《說文》云:从人求物也。 貣者,从弋从貝。其古字或从戈从貝作,戝。 或當訓爲,強取。引申爲,增加。 无極者,无極端也,均質也,混沌也。 老子所謂忽朢也。 疏曰:知其光明,守其晦暗,成爲天下之楷模。成爲天下之楷模,恆德不需增加。恆德不需增加,復歸于混沌。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疏曰:基本之道發散乃可使人成器,聖人使用基本之道則成爲官長,由此制度完善不見割裂。 【譯文】 知道自己的雄健,却甘守于雌弱,成爲天下的谿谷。成爲天下的谿谷,永恆之德就不會離去,再次回歸到嬰兒時期。知道自己的榮耀,却甘守于屈辱,成爲天下的山谷。成爲天下的山谷,永恆之德就得以充實。永恆之德得以充實,再次回歸到最基本的道。知道自己的光明,却甘守于晦暗,成爲天下的楷模。成爲天下的楷模,永恆之德就不需增加。永恆之德不需增加,再次回歸到混沌狀態。基本的道發散出來就能使人成器,聖人使用基本的道就成爲官長,(聖人制定的)完善的制度是看不到割裂的。 【版本】 帛書甲本-一四七: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恆﹦德﹦不﹦雞﹦復歸嬰兒知其日守其辱爲﹦天﹦下﹦浴﹦恆﹦德﹦乃﹦□□□□□知其守其黑爲﹦天﹦下﹦式﹦恆德﹦不﹦貣﹦復歸於无極幄散□□□□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帛書甲本校本: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雞。恆德不雞,復歸嬰兒。知其日,守其辱,爲天下浴。爲天下浴,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於无極。幄散則爲器,聲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帛書乙本-二四二下:知亓雄守亓雌爲﹦天﹦下﹦雞﹦恆﹦德﹦不﹦離﹦復□□□□□亓白守亓辱爲﹦天﹦下﹦浴﹦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亓日守亓黑爲﹦天﹦下﹦式﹦恆﹦德﹦不﹦貸﹦復歸於无極樸散則爲器𦔻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帛書乙本校本: 知亓雄,守亓雌,爲天下雞。爲天下雞,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知亓日,守亓辱,爲天下浴,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亓白,守亓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於无極。樸散則爲器,𦔻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王弼本: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 正字本: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于无極。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校勘】 諸本經義以帛書乙本爲尚。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其者,帛書乙本皆作,亓。古今字。 谿者,帛書乙本作,雞。訛字。 谿者,王弼本作,溪。 溪字,後起字也。其本字,谿。 離者,帛書家本作,雞。訛字。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此段王弼本在,知其白一段之後,作,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蓋後人自以爲是,亂作調整。 榮者,帛書本皆作,日。 谷者,帛書本皆作,浴。 浴者,《老貓字典》云:沖刷也。 浴者,从水从谷。其古義或爲,有水之谷。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貣。恆德不貣,復歸于无極。 白者,帛書甲本,闕。 貣者,王弼本作,忒。 忒者,《說文》云:更也。 无者,王弼本作,無。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樸者,帛書甲本作,幄。 聖者,帛書甲本作,聲。 聖者,帛書乙本作,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