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布依族八音坐唱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24-12-10 11:10| 查看数: 3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布依族八音坐唱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文化,纵观布依八音坐唱的前世今生。
  曲艺,在黔西南流传已久,唐代称“俗讲”(又称“变文”),是以唱佛经故事的形式开始流入民族地区,发展至今,已有众多曲种。流入黔西南的民族曲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布依八音”,另一种是布依“削肖贯”(即“说唱故事”)。
  由于布依曲艺源于宗教,其曲目大多被后来兴起的布依戏吸收,衍变为布依戏的传统剧目,因此,布依曲艺和布依戏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称“八音坐弹”),系流传在布依族地区的民间曲艺。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常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说唱艺术形式。
  在唐宋时期,“八音”就在桂东南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平南乐》中称:“广西诸郡,多能合乐,城廓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弟子,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甚整异。时有以教坊得官,乱离至平南,教土人合乐,至令能传其声。”
  元明代以来,加入了民俗、喜庆内容的演唱,并吸收其他戏曲特点,丰富了演唱内容。清代《清稗类钞》中记载:“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有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至此,八音已发展成曲艺形式。
  八音何时流入黔西南地区,无文稽考。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初时期,“整个珠江流域以及百色、龙州等地均能见到它的足迹”。清·柏恩寿的《坦园日记》亦记述有观看“八音班”的演唱情况。
  黔西南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地,属布依族第一土语区,与广西百色、田林、隆林、西林、凌云等县隔南盘江相望,在“拔粤归黔”之前,俱属同一行政辖区,故八音流入民族地区,亦包括南盘江流域范围。
  “八音”流入民族地区以后,演唱内容增添了民间传说故事、汉语故事说唱本、剧目等,形成叙事性较强的民族曲艺,受到群众喜爱而流传至今。
  “八音”乐曲由牛骨胡、葫芦胡(亦可用二胡)、笛、箫、月琴、包包锣、小钗、鼓等组成。不少“八音班”除加入唢呐外,尚加入“勒浪”(含“双勒浪”)、木叶等。演奏者按演唱故事内容,分别扮戏中人演唱,故有“板凳戏”之称。“八音”中的曲牌,在清乾隆年间为布依戏(即土戏)吸收应用。
  2006年5月20日,布依族八音坐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2.jpg
185.jpg
186.jpg
191.jpg
195.jpg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