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唉。。。。。 这电脑,本人水平不行,发个帖子,出错还改不了,抱歉,见笑,将就看吧。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1:19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稼轩此词开篇,直接引用《庄子》典故入词。 《庄子》原典: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1:28 稼轩词句,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庄子原典却是有点涩会难懂。 中国古典哲学,经常是老庄并提。但是,老子《道德经》抽象概念多,庄子内容多用寓言阐述老子思想,内容庞杂。根据后人研究,《庄子》内容风格区别比较大,据此认为,《庄子》一书,可能是庄子本人和其弟子不同时间所作,《庄子 外篇》和《庄子 杂篇》有可能不是庄子本人所作。 虽然如此,这一篇的典故,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度,至今仍然有着启示意义。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1:49 《庄子》这一篇典故,是一则寓言。 寓言中的人物,在当时都是实有其人。但是,事却是虚有其事。有关注解,历代注解《庄子》的著作不少,引用起来,实在是麻烦。在这里只能是大概说明。 寓言说,魏王和齐王有仇,魏王要攻打齐王。有人说打,有人说不能打。有一个“有道”的辩士(哲学家)就去见魏王,用“大”和“小”的道家哲学思想,给魏王讲了一篇大道理,最后说,魏王和齐王打仗,这件事实际上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不值得一提。把魏王说得“恍然若失”。 哲学家首先说:在一只蜗牛的两只角上,分别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互相打仗,死人数万,追杀十五天才回来。。。 魏王听了说,你这是胡说啊。 哲学家接着说:大王想想,我们的四周有没有尽头? 魏王想想说:没有。 那么,和没有尽头的四周比较,魏国,大梁,还有您魏王,是不是小得不能再小呢?大王和蜗牛角上的蛮氏,有什么区别? 魏王答不上来。 于是,庄子说这个哲学家深刻理解道家的思想。 老子第二章说明,大和小是相对的概念。当有“无穷大”的概念产生时,“无穷小”的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2:35 在今天的现代人看来,这个寓言就像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但是,从哲学思想史的联想角度来看,却是显示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悠久历史和深邃智慧,远非现代的西方哲学所能企及。 中国古典哲学起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年时间。影响了数千年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哲学思想作为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如果正确,至今仍然会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逐渐式微。 《庄子》记载的这个寓言,揭示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无穷大”和“无穷小”的相对性的认识。这在当时只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推论。所以看起来像是荒诞。但是,站在今天现代人的角度看来,这个寓言,就成了现实存在的事实。 现代人都知道,地球是个“有限大”的星球。如此,地球上的国家,都是“有限小”的实体。 现代人的对于地球周围空间的认知范围,已经达到数十亿光年之远,而且还远远没有止境。在这个现实面前,现代人只能接受:我们这个看起来庞大的星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沙。 那么,从茫茫宇宙看地球,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人类以来发生的无数战争,和《庄子》寓言中存在于蜗牛角上的触氏与蛮氏,有什么区别呢?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3 21:15 这里只是从哲学角度来讨论《庄子》寓言和稼轩词作。如果换个角度立场来讨论,就容易引起混乱和敏感问题。现代世界今天已经问题够多了。也不是这里几句话能说清楚。 所以,当年稼轩词中引用《庄子》典故,也只是纾解自己抱负难以实现的心情。稼轩词句: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 一方面,“心”是“小”,空间是无穷大。另一方面,“思想”是无穷大,空间是相对小。小小的心里,可以有无穷的想象力。你可以想象你想要的一切,但是,几乎都是空虚的想象,难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