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典籍中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周易.系辞上>有:"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说明若要知人的生与死规律,必须先知道人在其生命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情况?那末欲知"原始状态又是如何入手呢?<周易.系辞下>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獸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物之情"。这就是说,人们只有了解天地运转的规律,探究人自身周围的万事万物的情况,以此类比,才有可能发现自身的规律,当然也包括人自身的生命规律了!对这种古老的方法在数千年之后来评价,仍然感到十分亲切,行之有效,蕴藏着深刻的意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写道:"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豸(zhi)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我们连同我们的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一天天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这种事情发生的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性"。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恩格斯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与自然界的一致性,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惊人的一致,它们在本质上说的是同一个大道理。恩格斯更加強调地指出:"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这里給我们极大的启迪,只要我们时刻遵循将"人的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教导,我们就有可能揭示出人的生死之谜和人体的生命规律。
笔者再次強调,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史,是我们动物祖先几百万年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縮影;还应加上父母辈的一段生命时间和祖祖辈辈所造就的肉体的共同积累。这个肉体所包含的生命信息延绵数百万年乃至更长,全部由母体"十月怀胎"给予"浓縮'。我们想一下,一个人个体生命时间不过百岁,百岁间的的变化,比之"十月怀胎"浓縮的时间中胚胎生长发育变化程度,几乎为零。因此探究人的胚胎在母腹中"十月怀胎"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了解人的先天生命阶段的详情,就有可能推知人的后天生命阶段变化的规律,这也就是上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揭示出来的人体生命科学的真谛。今天生活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我们,在学习古代不近代圣贤哲人所著经典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他们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已有的众多成果,继续探究自身、探究自然,立志早日让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掌握人类自身进化的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在上古时代,凡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多取法于天地自然的规律,调和各种养生的方法,飲食冇常节,起居有常度,不过度地劳累和房事,形体与精神和谐,整个生命得以旺盛,得以长寿。有少数圣贤哲人,知阴阳之道,依天地之运,察日月之升降,循四时之变迁,修身养性,增益寿命,以养天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除新,生命萌芽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力,万物欣欣向荣,此时十分有利肝脏生长"。笔者在阅读此段经典文意时突发奇想,着"十月伓胎"已成熟的胎儿恰在此时令出生,不正是在母腹中先天生命阶段,胚胎生长肝脏的时间,不得时令之宜吗?!经文又云:"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这正是人体心脏生长的最佳季节"。笔者读此文顿悟,若在夏季出生的人,其先天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統,脑及神经系统在胚胎生长发育时间,恰好不得时令。经文又云:"秋天的三个月,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气急,地气清肅,是适宜于人的肺脏生长的最佳季节"。笔者于此灵感忽现,无意中发现一个惊人的"天机",那就是若在秋季出生的人,其先天肺脏在生长发育时正好不得时令之宜。经文又云:"冬天的三个月,是生机潛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水寒成冰,大地干燥,人要避寒而趋暖,保养人体闭藏的机能,为生长养护人体肾脏的最佳季节。笔者依上述发现之理推之,出生于冬天的人,其先天肾脏素质在自身的五脏中,为主弱者。1990年夏天某日中午在当时工作单位办公室瞬间悟出"人体生命核心奥秘",激动之后作句以誌纪念,"蛰居乾坤,半世苦读,古今圣贤书;坐忘坎离,一朝顿悟,先天生命盘。"笔者的<人体先天生命盘>新说由此启始。
经文又云:"逆春气,则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心气内虚;逆秋气则肺气焦满;逆冬气则肾气不蓄";"阴阳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笔者认为读此文在于理解"逆"、"从"二字!适时进行养生谓之从;时至戕之、养生失之谓之逆。如立春日后,三阳开泰,雨水、惊蛰接踵而至,万物复苏。值此时肝气适时而生,急需营养供给,更应减轻肝胆负担,少食油腻,禁忌酗酒,如似者为从,益肝;反此而施之为逆,伤肝。
若人体五脏有病,发病时及久暂、轻重绶急等与一年四季的运行也有着密切关系。<黃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十二有:"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病在脾,愈于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病在肾,愈于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由此可知,小病愈于何时?中病起于何时?大病死于何?完全有时间规律可循。
细研之,一日之变化对人体及五脏亦有一定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阶段;太阳偏西时,阳气逐步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人们若违时而活动,必将受邪气侵扰,精神困乏,身体衰薄。仅以初夏为例,早晨气温8--10度C,午后上升高达28--31度C,日落前后又降至15度C上下,一日之间温差变化如此之大,若不隨时添、减衣服,难免身体不适。经文又云:"一日之中,肝病者,早晨精神清爽;傍晚加重,半夜好转;心病者,中午精神清爽,夜半加重,早晨好转;脾病者,午后精神清爽,日出加重,傍晚好转;肺病者,傍晚精神清爽,中午加重,半夜好转;肾病者,半夜精神清爽,辰末戍丑四时辰加重,傍晚好转"。又云:"五脏即定,六腑相隨,脏为阴,腑为阳,互为里表。维之五脏配五窍,生五体,发五声,表五志,联系常发病之部位"。上述脏、腑、窍、体、声、志对应如下:
1)肝、胆、目、筋、呼、怒;
2)心、小肠、舌、脉、笑、喜;
3)脾、胃、口、肉、歌、思;
4)肺、大肠、鼻、皮毛、哭、忧;
5)肾、膀胱(三焦)、耳、骨、呻、恐。<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有:"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孰知其要!孰知其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文意为,以宇宙天地之大,与人体五脏之细胞相比,后者为恍惚若无之量。在日月回转,四季运行,昼夜循环之下,得天地自然之气,却生而长之,扩而大之,形成了由五脏、六腑、皮毛发骨、四肢五官、经络脉穴构成的胎儿,维之诞生于世而为成人。再经由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寿终而亡。
<周昜>云:"易与天地准","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而在数千年后,远在万里之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人们自身和自然界是一致的。融于自然界,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这些圣哲们的至理名言,共同说出了一个大道理,即"天人合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与万物)依此大道而去生活、学习、劳动、探索未知-----就会少走弯路,少犯錯误,在自然而然寻求改造自身,改造自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