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匪夷所思”三千年
中华文化,璀灿多彩,成语,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每个成语,都有其出处:或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或俗成的经典语言。成语“匪夷所思”,出于《易经》。《易经》之辞为文王所撰,已三千年之久。《涣. 六四》曰:“涣有丘,匪夷所思”,在现行的所有字、词典中,在人们日常使用中,都按出于常人想象,令人不可思议而解而用,此乃千古之误,正解应该如下:
《涣》为《易经》第五十九卦,六四爻辞原文是“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此爻讲述了三千年前周王朝拟定的两项施政举措。
其一是“涣其群”,此处“涣”为解散、疏散之意。“ 群”,谓朝堂中的帮派群体与京邑中的社团群体。疏散了“ 结党”之群,从根本上消除了“ 营私”后患,所以“元吉”,“元”为根本之意。
其二是“涣有丘”,为疏散城市人口的施政政策。“丘”,为古代土地单位,引为土地。是指疏散下去人分给土地。与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疏散城市人口的政策是相同的,现在许多有岁数的人都经历过,差别是没有“丘”,丘是人民公社的。若把“匪夷所思”解为超出常人想象,就会文不对题,曲解了卦义。因此应解为:他(们)还在迟疑犹豫,有所顾虑。字义如下:
“匪”,解为彼,(他、它)。如《诗经. 桧风. 匪车》:“匪风发兮,匪车偈兮。”(偈;疾驱貌)又,《诗经. 小雅. 小旻》:“如匪行迈谋。”(迈谋;老谋深算之意)
“夷”,为夷由、夷犹之意,迟缓貌。如屈原《楚辞. 九歌. 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又《后汉书. 马融传》:“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
他(匪)还迟疑(夷)犹豫,有所顾虑(所思),是“匪夷所思”的正解。凡经历过五六十年代,城市人口疏散到农村的人,“迟疑”、有“顾虑”,才是当时应有的心态。
为何有此误解,主要牵于名家之说。北宋哲学家程颐说:“‘涣有丘,匪夷所思’,赞美之辞也。‘丘’,聚之大也。方涣散而能致其大聚,其功甚大,其事甚难,其用甚妙。‘夷’,平常也。非平常之见所能思及也,非贤智孰能如是。” 清大学士李光地说:“‘涣有丘,匪夷所思’,语气盖云,常人徒散之为散,不知散之为聚也。” 究其原因,为不解《涣》卦之义,误解“圣经”之过。无奈此条成语已经俗成,非故意“造假”,均可由之。
这里谈一点学风问题,现在头上有“专家”“教授”“泰斗”之冠的大师,自诩为博学,观其“著书立说”,或拾人牙慧,再咀嚼品味;或“舍尔灵龟” 人云亦云连品味都没有;或以伪书(非通行本)繁考,洋洋大篇,不知所云。如岳麓书社出版的《白话易经》,竟把“臀无肤”(《夬.九四》)考成了现代超市里才有的无皮净肉;还有把(--)(—)阴阴爻考成男根女阴….. 我们是“龙”的传人,不能亵渎自己的文化与文明。当年日本学者为了日本军国主义需要,出于对中华民族恶意的诬蔑,考《易经》为蜴经,说“尧”是香炉,“舜”为蜡烛台,“禹”是爬虫。如此等等,意在“造假”,玷污我民族文化。
我们是龙的传人,若不正本清源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最大耻辱。《易》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卦)以正确的观点,对待学术,对待历史,对待社会,对待事业,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大业中,添砖加瓦。切勿再以巫祝邪说蛊惑于世人,让中华文明蒙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