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乾坤客

[易学研究] 帛书《周易》与传本《周易》的先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06: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79先生!
您能在周易卦爻辞中找出先天卦序来,应该是一大成果。
我也曾想,能否在周易中找到先天卦的排列出来,但没有成功。希望能看到先生的具体证明过程。
您说从卦的上爻开始排列,是一个新的见解。不同于邵雍之先天图说。可能是一个方向。
我在研究京房八宫卦的排列时,发现了一个八卦卦序,天风山火/地雷泽水(即乾巽艮离//坤震兑坎)。这个卦序就是以上爻定阴阳分两仪四象的。供您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6: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4-27 16:19 编辑

乾坤兄您好{:soso_e181:}


           拙意以爲五《經》的傳授應是太史公所記之中是最可信的!因太史談、遷父子本人就在其中,當是有些家傳在其中。

           太史談與前京房同輩,史遷當與梁丘賀比肩{:soso_e113:}
現可考見的西漢前諸家《易》學.jpg
《周易》傳授表.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2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乾坤客 + 20 + 20 + 10 谱系甚详,助益多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6: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4-27 16:25 编辑

《史記·太史公自序》云:“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案:《史記》為太史公父子繼《春秋》之作,觀是時載籍並《漢書·藝文志》著錄,“正《易傳》”乃太史公未競之事業。而從近代出土的熹平石經殘石結合現行本《周易》可考見西漢梁丘賀本《易經》。由《說文解字》及《經典釋文》所引可考見孟喜本《易經》。此皆可以確認現行本《易經》定本在“《易》益一篇”的孝宣皇帝施、孟、梁丘三家立學官之時。太史公曰:“《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張岱年先生云:“今通行本《易傳》並無五行觀念,而司馬遷卻說‘《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疑司馬遷所見的《易傳》不同于現行本。”



       案:帛書《易經》各以《鍵》、《川》為首分陰陽二部分即“著天地陰陽”也。帛書《要》更云:“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為之以上下;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易》之為書也,一類不足以亟之,變以備其請也。”龖案:未出土帛《易》以前有關“《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之事,不明顯見於其他載籍。而帛書《周易》的出土,驗證太史公言之有據且不誣,同時也補足了《易經》在流傳中佚失的歷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馬遷的生卒年,根據王國維等先生的考證,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約卒於昭帝之初(前86年),享年約六十歲。太史公父子去古未遠,先儒謂為信史,且“司馬談受《易》于楊何”,而與梁丘賀之師前京房同師。且《太史公書》成書在西漢施、孟、梁丘三家《易》所立之前。距帛書入土下葬不超過百年。此更可見《史記》所言彌足珍貴。

         《儒林列傳》言:“及今上(漢武帝)即位,趙綰、王臧之屬明儒學而上亦向之,於是招方正賢良文學之士。自是以後,言《詩》于魯則申培公,于齊則轅固生,于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齊、魯自胡毋生,于趙自董仲舒。”

    “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淄川人楊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川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楊何之家。”由“太史公受《易》于楊何”,知此乃太史公談的受《易》譜序。它應比班固所言傳《易》之譜序更為可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6: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4-27 16:40 编辑
谢79先生!
您能在周易卦爻辞中找出先天卦序来,应该是一大成果。
我也曾想,能否在周易中找到先天卦的排列出来,但没有成功。希望能看到先生的具体证明过程。
您说从卦的上爻开始排列,是一个新的见解。不同于邵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4-27 06:30


郭兄您好{:soso_e181:}

       在下亦以爲京房之《易》,稱爲“異黨”!應是追尋的類似帛《易》的卦序。



         京房(西元前77—西元前37)西漢東郡頓丘人,別于前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京氏易》在元帝四年(西元前45)立為博士,《漢書·儒林傳》云:“至成帝時,劉向校書考《易》說以為諸《易》家說皆祖田何、楊何、丁將軍大誼略同,唯京氏為異党,焦延壽獨得隱士之說,托之孟氏不相與同。”由傳本《京氏易傳》知《京氏易》與帛《易》相同而與現行傳本不同之處在於:同樣分為八宮,且同以陽四宮在先,陰四宮在後;乾、坤兩卦在兩《經》中的位置相同並同樣不分上下《經》。


        《京氏易》言“納甲”分陰陽(兩儀),應該說源自帛《易》;但京氏八宮以長在先,少在後不與帛《易》相同,帛《易》貞卦以數序或“天干”排列卦序,京氏沒有遵守,反而以自創的世卦對應之,說明在京氏著書時,類帛《易》之古《易》就已亡佚。北朝周·衛元嵩撰的《元包》可謂補京氏的不足,它的八宮次序以少在前長在後,此點與帛《易》同。《元包》八宮次序為坤、兌、離、巽、乾、艮、坎、震,因是片面仿《歸藏》而作,所以陰卦在前,陽卦在後;今本《說卦》云:“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帛書《易之義》:“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龖案:《周易》由《歸藏》“述作”而來,此段《說卦》之文逆過來念,正為北朝北周衛元嵩所撰《元包》擬《歸藏》卦序。南宋·朱元升(?1273)的《三易備遺》所列的消翕例序為:乾坤、艮兌、坎離、震巽與帛《易》卦序相同。日華先生在帛《易》亡佚千年以後,冥心求索,求得一合,可謂好學深思者也。
.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6: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由《史記》、《漢書》記載,西漢《易》學自淄川田生。丁寬從田何受《易》辭別東歸時,田何對別的門生說:“《易》以東矣!”但丁寬事田何後至洛陽復從周王孫受“古義”。周王孫有《易傳》二篇,丁寬有《易說》三萬言的《易傳》八篇。此田何《易》被周王孫、丁寬所增益一也;施仇、孟喜、梁丘賀三人均承丁寬弟*子田王孫之傳,惟又言梁丘賀先曾從大中大夫京房受《易》,房出為齊郡太守,賀更事田王孫,宣帝時聞京房為《易》明,求其門人得賀,即梁丘賀之學乃大中大夫京房、田王孫、楊何、王同、丁寬、周王孫而根在田何之《易》的集大成者。孝宣時施、孟、梁丘三家《易》共立,其中孟喜得《易家侯陰陽災變書》為田何《易》所被增益二也;結合太史公言:要“紹明世,正《易傳》”;王充云:孝宣帝時“《易》益一篇。”足以說明《京氏易》能在楊、施、孟、梁丘四家之後,並列於西漢學官,不“祖田何、楊何、丁將軍”而與帛書《周易》稍有合,現眾家《易》佚;《京氏易傳》獨存,所亦宜乎!!!東漢王符《潛夫論·贊學篇》云:“夫道成于學而藏於書。學進于振而廢於窮。是故董仲舒終身不問家事;景(龖案:景蓋應為京字,原書如此。)君明經年不出戶庭,得銳其學而顯昭其業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本《傳》云:“是時中書令石顯顓權,顯友人五鹿充宗為尚書令與房同《經》,論議相非。([補注]蘇輿曰:充宗為梁丘《易》,同《經》異師,又乘貴口辨,務欲陵抗諸家,非獨師說異也。)”當然如果沒有帛《易》在前,京氏的“為異”于眾家並立於學官無法解釋,京君房師有所授,學以專長,用律法和以陰陽風雨寒溫為候欲追尋和恢復的是什麼現在看來昭然。《京氏易》補田何所傳之不足,其實維護追求的正是當時逐漸亡佚類帛《易》之“古《易》”。陸德明《經典釋文·注解傳述人》言“前漢多京氏學”蓋也正由此而造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31# 郭志成
郭老前辈果然谦逊,当为在下楷模。不过您对在下的研究成果看来还不是很了解,您可到在下的《张吉成:读懂周易博客》一看,在下对《周易》卦爻文辞与卦爻象数之间的逻辑性关联问题已有十好几年的研究,自认为是走上了一条唯一正确的读易道路(指“先秦易理”)。在在下的《博客》中对《周易》内涵的象数逻辑怎样释解卦爻文辞有比较透明的说法,甚至对“卦爻辞”也已重新按“二进制数理”作了编排,以方便大家一同研究,还有一些延伸性的研究成果,以便引起大家的兴趣,如《道德经》、《春秋筮案》、《归藏易》、《三十六计》等。其实,读易主要不在于《周易》本身,而在于《周易》内涵的“思维方式”,在于《周易》这个“文化基因”引发的我们的整个中华文化,比如诸子百家如何基于、运用《周易》原本的“象数理论”而成家立说、宏论天下。只可惜时下怎样读懂《周易》在众人面前仍然是一个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134先生好!谢谢您的关注。
京房易为异党,我是赞同的。我以为研究易学要特别关注标新立异之说。这是我重视京房易的原因。我的研究认为,京房易的八宫排列,源出甚早,如果说有先天易体系存在的话,京房的八宫分类法,就是先天易学的一部分。可以说京房易是证明先天易存在的一个桥梁。至于八宫的排列长先幼后,与帛书易元包易长后幼先,都是受说卦,周礼载易有三易等的影响,而附会其说。这只是表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31# 郭志成
严格说来,我对先秦以后的易学都谈不上“研究”,因为自汉勇改“师法”后便走上了一条另类易学的道路。不过关于“八卦排列”问题,在先秦易理中并不是那么难懂,“八卦”与“六十四卦”都是同一个“二进制数理”问题,也就是说“八卦”卦序仍然是一个大家所谓的“先天卦序”问题,至于说到所谓的“后天卦序”,那是一个运用“象数理论”释解出来的“方位、时序”的意涵问题,从性质上讲与“六子序”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只是角度不同吧了。我的用户名含“79”,指的就是由“八卦”而至“六十四卦”的“先天卦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