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几千年来养生的核心理念。
其认为:人应与天运行相同。《黄帝内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此说反应了天人同一的核心观念。
实质上如此吗?
根据《易经》系词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观念以及《大一生水》篇曰“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等等理论可知:
世间万物是由天地相交而产生的,尤其是《易经》泰丕之卦思想反映了天地相交与不交的重要思想。
综上述之:客观世界先有大一,大一成天后再成地,天地各自运转,然后相交产生新的结合体(由天特性和地特性组合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就是宇宙万物,包括人也属于万物之中的一种,即人是天地结合的产物。
“天人合一”理念侧重天道,忽略了地道的作用,这与天地相交产生的理念不符合。
没有地,仅有天是不会产生人道的。
人完全效仿了天道,就会忽视地道的作用,忽视了地道,就等于否定天地相交理念。
从《易经》泰卦思想得知:世界万物是天地平衡互相交往构成的。
天发展与地发展两者互相制衡,才会相交合,形成的万物也才会稳定。否则不会构成稳定的事物。
天道和地道是你来我往、我来你往的关系。
人道受天道和地道的变化而变化。
在夏季(夏至点),是天道为来中,地道为往中;
在秋季(秋分点),是天道为茂盛,地道为衰竭;
在冬季(冬至点),是地道为来中,天道为往中;
在春季(秋分点),是地道为盛极,天道为衰竭。
世界万物受气候的影响而影响。
气候时令为天道主事时,地道匿藏。当地道匿藏受制时,人体的地道会衰竭,若人与天同一,进而养天特性,那么地特性会进一步受伤,人体也就会发生病变。
以泰卦思想而言,时令天道主事时,应补充人体的地道,力促人体地道与天道制衡。时令地道主事时,应补人体的天道,力促人体天道与地道平衡。
人体内部构成因素天道和地道内部平衡,才会维持人道长久。
如果人按照“天人合一”理念养生,则不但不会达到长生的目的,反而会催化死亡速度。
如果哪位不信,可以试一试:夏至是阳性胜的季节,根据“天人合一”理念养生,需要“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坚持1月后,看看这一结果是什么状态。
阳胜的季节,会导致人体的阴气衰竭,人应该早睡晚起,注意休息,调节补充阴气。
阴胜的季节,会导致人体的阳气衰竭,人应该晚睡早起,多多运动,调节补充阳气。
总之,人体内部必须保持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受外界阴阳的影响而影响。外界为阳,克制人体阴;外界为阴,克制人体阳。为了平衡,应与外界反道而行之,而不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只会加速病变,不会起到养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