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知北游

[講座] 大讲坛系列讲座(十四)·知北游·商史系列讲座(一):商王名号相关问题琐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6: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节 殷人的周祭与周祭谱
殷人对先王的祭祀,有一套严格的祭祀程序,称为“周祭”, 根据董彦堂(作宾)先生的研究,这种祭祀制度是肇始自武丁的儿子、祖庚的弟弟祖甲,完善于帝乙、帝辛之时。所谓“周祭”就是用翌、祭、馈、劦、彡(肜)五种祭祀方式对先王、先妣进行周遍的轮番祭祀,周而复始。祭祀一轮是三十六旬,其中第三、第六、第十、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四、第三十六这七旬是空旬,也就是不举行祭祀的旬,然后新一轮周祭开始,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商代一旬为十天,三十六旬为360天,大体相当于一年(少五天)。当然还有一种周期是三十七旬,通常的周祭是在第一旬“翌祀工典”的下一旬翌祭上甲,这样祭祀一轮是三十六旬,但是有的时候不是,而是间隔一旬,比如《甲骨文合集》第37867版卜辞中的周祭日期是在翌祀工典之后两旬才开始翌祭上甲,那么由此以后所有的祭祀都要往后推一旬,这样一个祭祀周期是三十七旬,也就是370天,也略相当于一年的天数(多五天)。
所以商代人把一年称为一祀,《尔雅•释天》里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显然是由周祭一轮为一年而来,这个已经是学界的共识。有一点要注意,称“年”为“祀”并不是整个商朝都是如此,而只是帝乙、帝辛时期的制度(胡厚宣先生认为从武乙、文丁时代已经有称年为“祀”的现象,写作“巳”,不过甚少见)。上面说了,五种祭祀制度是创制自祖甲,祖甲的时候周祭一遍的周期只有三十旬,也就是300天,不够一年之数,所以这个时候也不称年为“祀”;到了帝乙、帝辛的时候重新修订增补了祖甲时期的祀典,将祭祀的先王下移到康丁,以五种祭祀为主干,遍祭先王先妣,这时的周祭周期则达到三十六旬(360天)或三十七旬(370天),这样只比一年的365天上下只差五天,于是才有了称“年”为“祀”的说法。商代末期(即帝乙、帝辛时期)甲骨文和金文中常见“隹(惟)王二祀”(《合集》37835)、“隹(惟)王三祀”(《合集》37838)、“隹(惟)王亖(四)祀”(四祀邲其卣)、“隹(惟)王二十祀”(肆簋)等等,就是当时的商王多少年。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20: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祭先王的排序被学者们总结出来,称为“周祭谱”,周祭谱中祭祀先王的顺序严格按照即位的先后排定,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确定商王即位的先后次序,同时也可以确定商王的数量。从周祭的祭祀周期及商末祭祀制度的变化上看,武乙、文丁、帝乙包括武乙之配妣戊和所谓文丁之配妣癸不属于周祭系统,他们不在周祭祭祀之列。同时,帝乙、帝辛之名也不见于卜辞。帝乙之名见于帝辛时期的青铜器,比如四祀邲其卣称之为“文武帝乙”。
卜辞中有先王“文武帝”,一般以为是“文武丁”,即文丁,而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认为是帝乙,他根据邲其卣铭文认为“文武帝”是王名,“乙”是日名,“文武帝乙”就是卜辞中的“文武帝”,也就是帝乙,不过这个说法没得到学界的广泛承认。
关于周祭这事儿太复杂,我这里也不多讲,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赵诚先生的《甲骨文与商代文化》以及王宇信、杨升南先生主编的《甲骨学一百年》,这二书里有专门介绍周祭的章节,比较详细。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60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60 润笔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殷商灭亡之后,周武王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就把一部分殷人封给纣的儿子王子禄父,也就是武庚,比于诸侯,仍然居住在殷,都朝歌,以奉其先祀。周成王的时候,禄父与三监发动叛乱,周公平叛,把禄父杀了,将弟弟康叔封封在殷,称为“卫”,其实“卫”就是“殷”,比如《吕氏春秋•愼大》:“汤为天子,夏民亲郼如夏”,高诱注:“郼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广韵》里也说“郼,殷国名”。杨宽先生在《西周史》中说:“刘师培以为卫即是郼,沿用旧称,是毫无疑问的。‘卫’和‘郼’都是从‘韦’得声,都和‘殷’声同通用。周人把商代国都‘殷’的周围地区的封国称‘卫’,确是沿用原来名称。”(P132)所以说“卫”就是“殷”。可能在武庚之时,对祀典又作了修订,将一些先王的庙号作了修改,比如大甲加了“太宗”的庙号,武丁加了“高宗”的庙号,将武丁之子祖己追加了“孝”字称为“孝己”,将“文武丁”改为“文丁”,将“文武帝乙”改为“帝乙”,为父亲商王纣追加了庙号“帝辛”等等,这些称号在殷墟的卜辞中不见,但是被周代的史官们承认并记录在史书里。另外,周代的典籍里称帝喾为“高辛氏”,很有可能也是这时期为帝喾追加的庙号,也被周人所承认,故帝喾有“高辛”之名,这个名称卜辞也是见不到的。“武庚”也是庙号,应当是王子禄父与三监叛乱被杀之后,殷遗民为他追加的。殷人的祀典好像一直在不断地修订,经常有所变化,董作宾先生就说:“殷人祀典,是在随时改*革的,虽然盘庚以后,不过二百余年,而祀典已有许多的不同”(《甲骨文断代研究例》,P341),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到了武庚时期修订祀典,也是在情理之中。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研究商代的世系,唯一完整的传世文献资料就是《史记•殷本纪》,唯一完整翔实的出土文字资料就是殷墟卜辞。《殷本纪》对商代世系的记载根据的是《世本》,大体上是正确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到了《世本》的时代,殷商的史料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发生了讹误,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这些讹误我们都可以根据殷墟卜辞来订正。王观堂在《古史新证》里说:“《史记》所述商一代世系,以卜辞证之,虽不免小有舛驳,而大致不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
以上讲的,就是一些与商先王名号相关的内容,有很多问题没有定论,只是让大家了解个大概。我自己水平有限,也给不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个请大家见谅。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在以后有给大家讲商代先公先王的时候再作进一步讨论。
【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8 銀子 +5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8 + 50 好文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6: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确实是信史,从商王世系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其所据可能还有更多的资料,这些资料的散失真是太可惜了,好在还有《史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9 17: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2-5-19 17:55 编辑
第二节 庙号的用途
为什么叫“庙号”呢?这是因为商人的先王死后,都有专门的祭祀场所,称为“宗”,也就是宗庙,比如中丁的宗庙叫“中丁宗”,祖乙有“祖乙宗”,祖辛有“祖辛宗”,康丁有“康祖丁宗”等等,这些宗庙的命名不是用他们的私名,而是用日名,所以这个日名就叫“庙号”,也有人称为“庙主”或“庙名”。在《竹书纪年》中是把商王的日名和私名连称的,比如外丙胜、沃丁绚、小庚辨、小甲高、雍己伷、河亶甲整、盘庚旬、小辛颂等等,其他书里也有,比如《荀子·成相》里有“天乙汤”,胜、绚、辨等都是私名,前面的是庙号,这种称呼在《世本》和《史记》中不见了,只称庙号。大部分商王的私名,我们是通过《竹书纪年》的记载知道的,要不是这书在晋代被盗墓贼挖出来,商王的好多私名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了。( [6 Q5 }: O# I% j4 _% ]! f5 m
古代帝王和贵族以日为名,学界一般认为其目的应当是为了记住死者的致祭日期,所以日名之称只用于死者,生者是没有日名的。
知北游 发表于 2012-4-26 21:05


这一段有问题:
1、中丁(仲丁)无宗
在司马迁排列的37位商王中,分有“大宗”和“小宗”,第17位仲丁是属于小宗的,所以是被祭祀在同宗的大宗庙内,仲丁没有资格被建宗立庙,所以也不存在“中(仲)丁宗”之说。
2、甲骨文中不见“祖辛宗”、“康祖丁宗”
祖乙、祖辛、康丁、祖丁都是属于大宗,理论上都有建宗的可能,但是在甲骨文中,上述四商王只见祖乙有“祖乙宗”34051、“仲宗祖乙”26933的记录,不知还有“祖辛宗”和“康祖丁宗”的记录。若有知者能举出“祖辛宗”等的甲骨文记录,请指明出处。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40 功勛 +26 收起 理由
zqc4124 + 40 + 2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4: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5-20 14:56 编辑

对于秦伊人先生的批评,在下无一敢苟同者。
比如秦先生言之凿凿说“仲丁没有资格被建宗立庙,所以也不存在‘中(仲)丁宗’之说”,但是《甲骨文合集》第38223片上“中丁宗”明白可见;又说“上述四商王只见祖乙有‘祖乙宗’34051、‘仲宗祖乙’26933的记录,不知还有‘祖辛宗’和‘康祖丁宗’的记录”,但《合集》38224上明白地写着“祖辛宗”,《合集》38229上明白地写着“康祖丁宗”。如果秦先生能证明这些卜辞是假的,我倒是很愿意受教的。
合集38223片.jpg
合集38224片.jpg
合集38229片.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30 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17: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秦伊人孤陋寡闻,不知道有这三片甲骨文,所以说“有问题”,并没有说是要批评知先生。若按常理是要说请教的,但是知先生的脾气俺有点怵,所以就白答话啦。

知先生举出的这三片甲骨文,后两片祖辛宗和祖丁宗与《殷本纪》不冲突,但是第一片“仲丁宗”就不符合“帝仲丁崩,弟外壬立,……”的说法,既然仲丁宗是现实存在的,仲丁一定是直系商王,但是《殷本纪》没有仲丁后代继承商王的记录。这个问题知先生可有什么高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銀子 +8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80 + 30 好的建议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8: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本纪》中记载的是太戊之后,由他三个儿子中丁、外壬、河亶甲先后为王,之后由河亶甲之子祖乙继承王位,故中丁是旁系先王,河亶甲是直系先王。
而根据殷墟卜辞的周祭谱,祖乙是中丁之子而非河亶甲之子,也就是说在河亶甲之后,由中丁之子祖乙即位,故中丁为直系先王。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銀子 +8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80 + 3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10: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人教版教科书仍是称之为“司母戊鼎”),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百度资料.

谢谢北游兄,学习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23: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新开个什么话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1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
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以《尚书》道殷家太甲、帝武丁也。于臣民亦得以生日名子何?亦不止也,以《尚书》道殷臣有巫咸,有祖己也。何以知诸侯不象王者以生日名子也?以太王名?甫、王季名历,此殷之诸侯也。《易》曰“帝乙”,谓成汤。帝乙谓六代孙也。
    汤生于夏世,何以用甲乙为名?曰:汤王后乃更变名,子孙法耳。本名履,故《论语》曰:“予小子履。”履,汤名也。
    不以子丑何?曰: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干为本,本质,故以甲乙为名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 07: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頂出廣告貼!


             同時期待北遊先生新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7 12: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捣乱者的丑陋决定了屏蔽垃圾需要此回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8: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北游 发表于 2012-5-2 08:08
第六节 庙号的使用情况
这里要说明一下,用十干为庙号不始于商人,夏代已经如此,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 ...

汤后各王日名如何确定的,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各王生前生后确定其日名的可能性很大。若是这样,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当时是以什么记录的,口头的还是文字的?汤后不久就有文字?

武丁给汤前各王按顺序定日名,看来汤后各王的日名是武丁期将口头记录些成文字的。知先生如何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8: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北游 发表于 2012-4-29 09:03
第五节 庙号的构成
日名只有十个,先王则不止十个,这个本身就可能造成先王日名的重复。同时,商人如何选定 ...

盘庚之“庙号”盘,我怀疑与其地名有关。

由于通假,盘般盤互通。商金文有作册般。盘庚由奄迁殷。周时有鲁般,汉时写为鲁班。鲁班的同乡墨子将其写为鲁盤。奄即般很近。奄可能是周时对般地的叫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高老夫子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