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0|回复: 2

[易学研究] 《周易》占筮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1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周易》起卦
关于《周易》起卦之法,在《周易·系辞上》和朱熹《周易本义·筮仪》中有详细记载。
1、筮仪
(1)《周易·系辞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数)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夹)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一周年)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2)《周易本义·筮仪》:
择蓍室,置床于室中央。蓍(shī蓍草)五十茎,纳之椟中,置于床北。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大刻之西为三小刻。出蓍于椟,乃以右手取其一策,反于椟中,而以左右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两大刻。此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挂于左手之小指间。此第二营。所谓挂一,以象三者也。次以右手四揲(shé数)左手之策。此第三营之半。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也。次归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夹)之左手无名指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此第三营之半。次归其所余之策如前,而扐之左手中指之见。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再扐,以象再闰者也。一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三、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通挂一之策,不五则九。五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者三而耦者一也。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挂二扐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是为一变。再以两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复四营如第一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为二变。二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通挂一之策,不四则八。四以一其四而为奇,八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耦各得四之二焉。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复四营如第二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为三变。三变余策与二变同。三变旣毕,乃视其三变所得挂扐过揲之策,而画其爻于版。挂扐之数五、四为奇,九、八为耦。挂扐三奇合十三策,则过揲三十六策而为老阳,其画为“□”,所谓重也。挂扐两奇一耦合十七策,则过揲三十二策而为小阴,其画“--”。所谓拆也。挂扐两耦一奇合二十一策,则过揲二十八策而为小阳,其画为“”,所谓单也。挂扐三耦合二十五策,则过揲二十四策而为老阴,其画为“×”,所谓交也。如是每三变而成爻。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第十六,凡六变并同。但第三变以下不命,而但用四十九蓍耳。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七,凡六变亦同。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八,凡六变亦同。凡十有八变而成卦。乃考其卦之变,而占其事之吉凶。

如果先不深究《系辞》和《筮仪》中的大道理,《周易》起卦其实非常简单。
取蓍(shī)茎(或短棒、扑克牌等)50根,弃掉1根,只用49根。
1)将49根任意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部分去掉1根,将左右两边分别除以4并去掉余数(能整除时去掉4根)。此时左右之和为4440
2)将剩余部分(4440)再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部分去掉1根,将左右两边分别除以4并去掉余数(能整除时去掉4根)。此时左右之和为403632
3)将剩余部分(403632)再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部分去掉一根,将左右两边分别除以4并去掉余数(能整除时去掉4根)。此时左右之和为36322824
将剩余部分(36322824)再除以4,余数则为9876。偶数为阴,若得6记为“--6”,得8记为“--8”;奇数为阳,若得7记为“—7”,得9记为“—9”。这样就得到了第一爻。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其它五爻,从下往上排列,就得到了一卦,称为“本卦”;六爻从下往上称为“初、二、三、四、五、上”。
其中6为“老阴”,9为“老阳”,称为“变爻”;7为“少阳”,8为“少阴”,称为“不变爻”。所谓“变爻”,是指“老阴6”必须变为“少阳7”,“老阳9”必须变为“少阴8”。经过爻变而产生的新卦称为“之卦”。
我们以《乾》卦为例:
1)如果占得977777(从下往上),本卦即《乾》卦,六爻分别称为“初九”、“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上七”。其中初爻为“老阳9”,应变为“少阴8”,这样《乾》卦就变为了《姤》卦(877777),《姤》卦称为“之卦”。而此次所占得的卦便称为“《乾》之《姤》”。因《周易》只占“变爻”,只有变爻之爻辞,故在《周易》中没有出现“七二”、“上七”等称法。
2)如果占得977977,本卦为《乾》卦,之卦便为《巽》卦(877877),称为“《乾》之《巽》”。
3)如果占得999999(六爻皆为变爻),本卦为《乾》卦,之卦便为《坤》卦(888888),称为“《乾》之《坤》”。
4)如果占得777777(六爻皆为不变爻),则称为“《乾》”或“《乾》之八”。“少阴8”和“少阳7”都是不变爻,但古人以“八”为代表。
从上可以看出,在所占得的卦没有变爻时用本卦的卦名称之,或称之为“本卦之八”,其六爻皆为“少阳7”或“少阴8”。在有变爻时称之为“某卦之某卦”,其六爻中必有“老阴6”或“老阳9”。比如占得《乾》卦,其六爻必为777777,没有9;若有9则称为“《乾》之某卦”。又如占得《屯》卦,其六爻必为788878,没有96;若有96,则称为“《屯》之某卦”。

2、释疑
1)《系辞》:“大衍之数五十”
奇数为阳,故称13579为天数。1357+9=25,故谓“天数二十有五”。偶数为阴,故称246810为地数。24681030,故谓“地数三十”。253055,故谓“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乾》之策(蓍茎)二百一十有六”:216是推演出《乾卦》六爻皆为“老阳9”而所需之蓍茎数。最后得出“老阳9”这一爻的蓍茎数为36,一卦共6爻,36×6=216。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144是推演出《坤卦》六爻皆为“老阴6”而所需之蓍茎数。最后得出“老阴6”这一爻的蓍茎数为24,一卦共6爻,24×6=144。
“凡三百六十”:216+144=360,谓216个老阳爻和144个老阴爻构成一年360日。但一年实际上有3651/4日,所以说用360当作一年,即“当期(一周年)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周易》共64卦,384爻,阴爻和阳爻各192。最后得到一个“老阳9”之蓍茎数为36,那么得到192个“老阳9”之蓍茎数则为:192×36=6912。最后得到一个“老阴6”之蓍茎数为24,那么得到192个“老阴6”之蓍茎数则为:192×24=4608。两者之和为:6912+4608=11520,大于1万,故谓“当万物之数”,以象万物。
虽然一年有3651/4日,但在推演中只用“360”来当作一年。这等于从“天地之数”55中减去5,所以在进行大推演时只用“50”。此即所谓“大衍之数五十”。所谓“大衍”是相对于“四营”、“十八变”等阶段性推演而言。
“其用四十有九”:“一”象征太极。
“分而为二以象两”:“两”指阴阳。
“挂一以象三”:“三”指三才。
“揲(shé数)之以四以象四时”:“四时”即四季。
“归奇于扐(夹)以象闰”:“闰”即闰月。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旧历为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

2)《筮仪》:“奇耦各得四之二”
《周易》为什么每爻都要推演三次(“每三变而成爻”)呢?又为什么每次都要先从右边部分去掉1根(“挂一”)呢?这是为了调整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从而使最后余数为9876的概率相等。
第一次将49根任意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去掉1根,实际上两边之和为48。这样左右两边不能被4整除的可能性有三种,即左边余数为1则右边为3,左2则右2,左3则右1。但左右两边被4整除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即左44。也就是说48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后,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为1/4,不能被整除的概率为3/4。此即《筮仪》之所谓“奇者三而耦者一”。
第二次总数为4440,我们以44为例。将44根任意分为左右两部分后,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仍然只有1/4。但是如果先从右边去掉1根,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可能性就变成了两种。此时左边余数为1则右边必为2,左2则右1,左3则右4,左4则右3。其中“左43”实际上就是“左44”,因为右边已被减去了1;而当余数为“左34”时,则把从右边去掉的那1根当作左边的,这样就又有了一个“左44”。也就是说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变为了2/4。此即《筮仪》之所谓“奇耦各得四之二”。
第三次推演时其数为403632,也先从右边去掉1根,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也是2/4,与第二次相同,
三次推演,每次都先从右边去掉1根,这样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和不能整除的概率就会趋于相等,从而使最后余数为9876的概率也相等。如果第一次不先去掉1根,最后余数则不可能为76。如果只在第一次去掉1根,则最后余数为9的概率要远远高于6。如果第二或第三次不先去掉1根,最后余数为9的概率仍然远高于6
所以推演时有必要将每次去掉的余数分别放置,以便记住推演次数,总共三次。

二、《周易》断卦
《周易》断卦分为无爻变、一爻变、多(二至六个)爻变三种情况,我们用春秋鲁国左丘明所著《左传》和《国语》中的筮例,对《周易》断卦之法进行说明。
1、无爻变:用该卦卦名、卦辞和卦象占断
例(1)《国语•晋语四》:
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晋国’,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泉原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也。众而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重耳(晋文公)想借秦国之力重返晋国,亲自占筮,问:“还能得到晋国吗?”占得《屯》卦(788878),又占得《豫》卦(888788),都没有变爻。“贞”,占问;“贞卦”指本卦。“悔”,懊恼;“悔卦”指在本卦没有变爻(即没有之卦)时再占一卦。“八”,指没有变爻。
筮史都认为这两卦没有变爻,“闭而不通”,不吉。司空季子却道:吉。在《周易》中,这两卦都利于建立侯国。如果得不到晋国并辅助周王室,怎么能建侯呢?我占问“尚有晋国”,卦辞告我“利建侯”,这是得国之旨,哪有比这更吉利的呢。
震为车,坎为水,坤为土。《屯》卦为厚,《豫》卦为乐。一个车(震)在《豫》卦上卦,一个车在《屯》卦下卦,《豫》卦下卦坤之土承顺它,《屯》卦上卦坎之水资助它,土地肥厚而喜获丰收,如果不是得到晋国,还有什么能与这些卦象相称?
震为雷,为车。坎为劳,为水,为众。《屯》卦下卦震为雷与车,上卦坎为水与众。车在震动,代表武;民众而顺从,代表文,文武兼备,雄厚到极点了,所以叫“屯”。其卦辞说:“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繇(zhòu)”,占筮文辞。下卦震雷,代表长,所以说“元”(大、首)。民众而顺从,是齐心协力,所以说“亨”(通达)。下卦为震雷,所以说“利贞”(适宜贞固、坚持)。车(长)动而上,水(民)顺而下,则必得国;“伯”,排行第一。小事不成,是因为还有障碍,所以说“勿用有攸往”。“壅”,障也。一人行动,众人顺从而有威武,所以说“利建侯”。
坤为母,震为长男,母亲老了儿子强大,所以说“豫”。其卦辞说:“利建侯行师。”是说居内有坤母之乐,出外有震车之威。
这两卦都是得国之卦。
此处司空季子分别用《屯》卦和《豫》卦之卦名、卦辞、卦象,解释《屯》、《豫》两卦。

例(2)《国语•晋语四》:
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

秦穆公派董因迎接重耳,重耳问:“我能成事吗?”董因占得“《泰》之八”,即《泰》卦(777888),没有变爻。《泰》卦下乾上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而《泰》卦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故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结论为“何不济之有”。
此处董因用《泰》卦卦辞、卦象解释《泰》卦。

例(3《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蛊》(877887)即“《蛊》之八”,没有变爻。此处《蛊》卦卦辞与通行本《周易》不同,可能是另一种版本的《周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就与通行本《周易》在卦名、卦序以及卦爻辞等上有很大差别。
周易之“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所以此处之“贞”是指《蛊》卦之下卦(内卦)巽,巽代表风;“悔”是指《蛊》卦之上卦(外卦)艮,艮代表山。
此处卜徒父用《蛊》卦卦辞和卦象解释《蛊》卦。

例(4《左传•成公十六年》: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公(晋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戚,射其元王中厥目。’国戚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复》(788888)即“《复》之八”,没有变爻。此处之《复》卦卦辞也与通行本《周易》不同。
此处筮史用《复》卦卦辞解释《复》卦。

2、一爻变:用本卦变爻爻辞、本卦和之卦卦名、本卦和之卦卦象占断
例(5)《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成,成子得政。

“《观》(888677)之《否》(888777)”,表明《观》卦ls爻爻变,即由“老阴6”变为“少阳7”,《观》卦因而变为《否》卦。
此处解卦用到互卦。别卦(六十四卦)分下卦(内卦)、上卦(外卦)两卦,共六爻。除初、上两爻外,中间四爻又可互相连成两卦,称“互卦”。二、三、四爻连成下卦,称“下互”;三、四、五爻连成上卦,称“上互”。比如《否》卦,二、三、四爻连成下互“艮”,三、四、五爻连成上互“巽”。
周史道:这就叫做“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是说此人要代替陈而享有国家吧。但不在这里,而在别国,不在此人身上,而在其子孙。
光能从远处照亮他物。《观》卦和《否》卦下卦都为坤,代表土;《观》卦上卦巽为风,《否》卦上卦乾为天。巽变为乾,就是“风为天”;《否》卦下卦也是坤,所以说“在土上”;同时《否》卦二、三、四爻也形成下互“艮”,艮为山,所以说“山”。互艮在乾卦之下,坤卦之上,所以说“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艮为门庭,乾为金玉,坤为布帛,所以说“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庭中陈列的礼物上百件,另外进奉束帛玉璧,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具备了。“旅”,陈也。)因为还有“观”,所以说会应在他的后人身上。巽变为天,就是“风行”,《否》卦上互巽,在坤之上,所以说“著于土”,由此得出“其在后”、“其在异国”的结论。《否》卦上为乾,下互艮,所以说“山岳配天”,姜姓之祖先为尧之“四岳”,姜子牙封于齐国,所以说“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即指齐国。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样大,陈国衰亡,就是其昌盛的时候吧。
此处筮史用《观》卦ls爻爻辞、《观》卦和《否》卦之卦象解释“《观》之《否》”。

例(6)《左传•闵公元年》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屯》(988878)之《比》(888878)”,表明《屯》卦初九爻爻变,即由“老阳9”变为“少阴8”,《屯》卦因而变为《比》卦。
《屯》卦下卦为震,《比》卦下卦为坤,坤为土。《屯》卦下卦震变为《比》卦下卦坤,故谓“震为土”。震为车,坤又为马,故谓“车从马”。震又为足为长子,故谓“足居之,兄长之”。《屯》卦下互坤,《比》卦下卦为坤,坤为母,故谓“母覆之”。坤又为众,《屯》卦和《比》卦上卦皆为坎,坎为水为众,故谓“众归之”。“六体”即指“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
此处辛廖用《屯》卦和《比》卦卦名、《屯》卦和《比》卦之卦象解释“《屯》之《比》”。

例(7)《左传·闵公二年》: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

“《大有》(777767)之《乾》(777777)”,表明《大有》卦六五爻爻变,即由“老阴6”变为“少阳7”,《大有》因而变为《乾》卦。
《春秋左传正义》:“此虽六五爻变,不取《周易》之文,筮者推演卦意,自为其辞也。离是乾子,迁变为乾,故云‘同复于父’,言其尊与父同也。国人敬之,其敬如君之处所,言其贵与君同也。《说卦》:乾为君父。言其身之尊,则云‘同复于父’;言其为人所敬,则云‘敬如君所’。属意异,故分为二也。”
此处卜楚丘之父用《大有》卦和《乾》卦之卦象解释“《大有》之《乾》”。

例(8)《左传·僖公十五年》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羊,亦无亡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嬴败姬,车说问其,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归妹》《睽》孤,寇张之弧,侄其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

“《归妹》(778786)之《睽》(778787)”,表明《归妹》卦上六爻爻变,即由“老阴6”变为“少阳7”,《归妹》卦因而变为《睽》卦。
《春秋左传正义》:兑下震上为归妹。震为长男,兑为少女。兑,说也。震,动也。少阴而承长阳。说以动,是嫁妹之象。妇人谓嫁为归,故名此卦为“归妹”。兑下离上为睽。兑为泽,离为火,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乖离之象,故名此卦为“睽”。睽,乖也。《易·归妹》上六爻辞:“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此引彼文,而以“血”为“衁(huāng)”、“实”为“贶(kuàng)”,唯倒其句,改两字而加二“亦”耳。其意亦不异也。二句以外,皆史苏自衍卦意而为之辞,非《易》文也。《易》之爻辞,亦名为“繇(zhòu)”,故云“其繇曰”。刲kuī),剌也。贶,赐也。剌所以求血,士刲羊,亦无血。筐所以承赐,女承筐,亦无赐。皆所求无获,是不吉之象。西方邻国有责让之言,不可报偿也。嫁妹者欲其与夫和亲,而其爻变为睽。归妹之值睽爻,既嫁而更乖张,犹如无助者也。言夫不助妻,故乖离也。震变为离,离还变为震,震为雷,离为火,震变为离,是雷变为火,以其雷为火,为此嬴败姬,言秦将败晋也。震为车,上六爻在震体,则无其应,是为车则脱其輹。离为火,上九爻在离体,则失其位,是为火则焚其旗。车败旗焚,是不利於行师,若其行师,败於宗族之丘邑也。以其变为睽卦,复就睽卦求之,睽卦则上九孤绝失位,是乖离而孤独也。孤独无助,遇寇难则张之弧。弧,弓也。遇寇张弓,怖惧警备,亦是不吉之象。“侄其从姑”,言兄子其当从至姑家,与同处也。在姑家六年,其将逋()亡,逃归其本国,而弃遗其家室,言将弃妻而独归也。归家之明年,其将死於高梁之虚。筮嫁女而得此卦,是不吉之象。
此处史苏用《归妹》卦变爻(上九爻)爻辞、《归妹》卦和《睽》卦之卦象解释“《归妹》之《睽》”。

例(9)《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龟占),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蓍占),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

“《大有》(779787)之《睽》(778787)”,表明《大有》卦九三爻爻变,即由“老阳9”变为“少阴8”,《大有》卦因而变为《睽》卦。
此处卜偃用《大有》卦九三爻爻辞、《大有》卦和《睽》卦之卦象解释“《大有》之《睽》”。

例(10)《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寡妇)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困》(876778)之《大过》(877778)”,表明《困》卦六三爻爻变,即由“老阴6”变为“少阳7”,《坤》卦因而变为《大过》卦。
《困》卦下卦为坎,《大过》卦下卦为巽,坎为中男,巽为风,坎变巽即“夫从风”;巽为长女,又位于《大过》卦下卦,故谓“风陨妻”。
此处文子用《困》卦和《大过》卦之卦象、《困》卦六三爻爻辞解释“《困》之《大过》”。

例(11)《左传·昭公五年》:
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而归为子祀,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旦乎,故曰:‘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之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

“《明夷》(987888)之《谦》(887888)”,表示《明夷》卦初九爻爻变,即由“老阳9”变为“少阴8”,《明夷》卦因而变为《谦》卦。《明夷》卦初九爻爻辞为:“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鲁文公、鲁宣公时,叔孙庄叔为卿。自宣公起,鲁国公室衰弱,国政操于三桓(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之手。
穆子(叔孙豹)出生时,庄叔用《周易》来占筮,得“《明夷》之《谦》”,拿给卜楚丘看。卜楚丘说:此子将出奔,归来成为继承人;带回一个进谗言之人,其名叫“牛”;此子最终将饿死。
《明夷》代表日(太阳);《明夷》下卦离为日。日(天)之数为十(天干),所以有十时,也相当于十个等级。《春秋左传正义》:“日中(中午)当王,食时(早饭时)当公,平旦(清晨)为卿,鸡鸣为士,夜半为皂,人定(夜深人静)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午后)为仆,日昳(dié偏西)为台,隅中(临近中午)日出,阙不在第,尊王公,旷其位。”从王往下,第二为公,第三为卿。日升相当于日中,食时之日第二,平旦之日第三。《明夷》之《谦》,天已明但未大亮,相当于“旦”(代表卿)吧?所以说“为继承人”。“融”,朗也。将日之《谦》比作鸟,所以说“明夷于飞”,天明但未大亮,所以说“垂其翼”;《明夷》下卦离为日、为鸟。象征太阳的运动,所以说“君子于行”。旦日在第三,又不是食时,所以说“三日不食”。《明夷》下卦离为火,《谦》下卦艮为山,火烧山,山败。对人来说就是“言”;艮为言。“败言”就是“谗”,所以说“有攸(所)往,主人有言”,“言”必是谗言。《离》卦下离上离,故称纯《离》。《离》卦卦辞说“畜牝牛吉”,故卜楚丘说“纯《离》为牛”。离之火焚艮之山则“离”胜,乱世则“谗”胜,山被焚则“离”独存,而纯《离》为牛,所以说“其名曰牛”。《谦》卦谦让,飞不高飞不远,不会远去,所以说“其为子后乎”。“峻”,高也。您是亚卿,但继承人有点不得善终。
此处卜楚丘用《明夷》卦初九爻爻辞、《明夷》卦和《谦》卦卦名及其卦象解释“《明夷》之《谦》”。

例(12)《左传·昭公七年》:
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宠幸)人婤姶(zhōuè)生孟絷(zhí)。孔成子梦康叔谓己:“立元,余使羁之孙圉与史苟相之。”史朝亦梦康叔谓己:“余将命而子苟与孔烝(zhēng)锄之曾孙圉()相元。”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晋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絷之足不良,能行。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遇《屯》。又曰:“余尚立絷,尚克嘉之。”遇《屯》之《比》。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成子曰:“非长之谓乎?”对曰:“康叔名之,可谓长矣。孟非人也,将不列于宗,不可谓长。且其繇曰‘利建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二卦皆云,子其建之。康叔命之,二筮袭于梦,武王所用也,弗従何为?弱足者居,侯主社稷,临祭祀,奉民人,事民人,鬼神,従会朝,又焉得居?各以所利,不亦可乎?”故孔成子立灵公。

《屯》(788878)即“《屯》之八”,没有变爻。“《屯》(988878)之《比》(888878)”,表明《屯》卦初九爻爻变,即由“老阳9”变为“少阴8”,《屯》卦因而变为《比》卦。
卫襄公夫人无子,嬖人生絷与元,因絷有足疾,孔成子和史朝想废长立幼。孔成子用《周易》来占筮,说:“元希望享有卫国,主持国家。”得《屯》卦。又说:“我还想立絷,希望能够允许。”得《屯》之《比》。拿给史朝看。史朝说:“‘元亨’(《屯》卦卦辞,又可解释为次子‘元’通达),又怀疑什么呢?”成子说:“‘元’不是指长子吗?”(“元”,大也,首也,始也。)史朝答道:“康叔为其取名‘元’,可以说是长子了。长子絷不是这样的人,将不列于宗庙,不能叫做长子。而且他的筮辞说‘利建侯’,嫡子嗣位吉利,还建立什么侯呢?建侯就不是嗣位了。两卦都这么说,您还是立他(元)为好……”所以孔成子立了灵公(元)。
此处史朝先用《屯》卦卦辞解释《屯》卦,又用《屯》卦初九爻爻辞解释“《屯》之《比》”。《屯》卦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其实在通行本《周易》之《屯》卦卦辞中也有“利建侯”,只是不知孔成子和史朝所用之《周易》是否一样。不过他们又是托梦,又是占筮,都不过是为废长立幼找借口罢了。

例(13《左传·昭公十二年》:
南蒯(kuǎi)之将叛也……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枚筮”,谓不告其事而占卜吉凶。
“《坤》(888868)之《比》(888878)”,表明《坤》卦六五爻爻变,即由“老阴6”变为“少阳7”,《坤》卦因而变为《比》卦。
南蒯要叛变时,不告其事而占筮,得“《坤》之《比》”,《坤》卦六爻爻辞说:“黄裳,元吉。”以为大吉。惠伯则认为“非忠、信、善不当此卦”,要具备“黄”、“裳”、“元”三美才可筮,故谓“筮虽吉,未也”。
此处南蒯和惠伯都用《坤》卦变爻(六五爻)爻辞解释“《坤》之《比》”。

例(14)《左传·哀公九年》
宋公伐郑,……晋赵鞅卜救郑……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

“《泰》(777868)之《需》(777878)”,表明《泰》卦六五爻爻变,即由“老阴6”变为“少阳7”,《泰》卦因而变为《需》卦。
《泰》卦六五爻爻辞:“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春秋左传正义》:“宋、郑,为昏姻甥舅之国。宋为微子之后。”
阳虎认为宋、郑为婚姻甥舅之国,就像帝乙长子微子与帝乙所嫁之妹妹之间的关系一样,“有吉禄”,故谓“宋方吉,不可与也”。
此处阳虎用《泰》卦六五爻(变爻)爻辞解释“《泰》之《需》”。

3、多爻变:用之卦卦名、之卦卦辞、本卦和之卦卦象占断
例(15)《国语•周语下》: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

晋国孙谈之子公子周来到周室,侍奉单襄公……单襄公病重,叫来儿子顷公告诉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公子周,他将来会成为晋国的国君……晋成公回国继位时,我听说晋国有人占了一卦,得《乾》之《否》,说:‘虽天地配但没有好结果,有三个国君从周归晋继位。’第一个是成公,已经当了国君,第三个是谁还不知道,第二个一定是公子周……这个卦说:‘一定三次从周迎回国君。’公子周的德行又能够君临国家……晋厉公仍行不道而子孙稀少,将要失去君位了。你一定要趁早善待公子周,他将应验预言。”单顷公应承了他父亲的告诫。到晋厉公被弑时,晋人迎回公子周立为国君,就是晋悼公。
“《乾》(999777)之《否》(888777)”,表明《乾》卦初九爻、九二爻、九三爻发生爻变(三爻变),即都由“老阳9”变为“少阴8”,《乾》卦因而变为《否》卦。
《乾》卦下乾上乾,《否》卦下坤上乾,乾代表天、君,坤代表地、民,而“否”为闭塞不通,故谓“(天地)配而不终”。《乾》卦之下乾三爻皆变而为《否》卦之下坤,故谓“君三出焉”。
此处晋人用《乾》卦和《否》卦卦象、《否》卦卦名解释“《乾》之《否》”,却与《否》卦卦辞意思相通。《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例(16)《左传•襄公九年》: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也。”姜曰:“亡(wú同无)。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享,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淫之别名),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艮》(689669)之《随》(788778)”,表明《艮》卦初六爻、九三爻、ls爻、六五爻、上九爻发生爻变(五爻变),即分别由“老阴6”变为“少阳7”或由“老阳9”变为“少阴8”,《艮》卦因而变为《随》卦。
穆姜是鲁成公之母,与大夫叔孙侨如私通并图谋废掉成公,事败后被迁于东宫。她到东宫时占了一卦,得“《艮》之八”,即《艮》卦(887887),没有变爻。这个筮史可能与例(1)相同,也认为没有变爻即“闭而不通”,不吉。所以他诡称“《艮》之八”是指“《艮》之《随》”,说“随”为出,您一定很快出去。因为在“《艮》之《随》”中,《艮》卦只有第二爻为“少阴8”不变。
不想穆姜也是个中人,道:不对,《随》卦卦辞是说有元、亨、利、贞这四德的人才没有灾祸,而我都没有,必定死在这里,出不去了。
此处筮史先用无爻变之占法解释“《艮》之八”,再用《随》卦之卦名解释《艮》之《随》”;穆姜则用《随》卦卦辞解释“《艮》之《随》”。

三、“用九”与“用六”
所谓“用九”即用本卦变爻“老阳9”之爻辞进行占断,所谓“用六”即用本卦变爻“老阴6”之爻辞进行占断。因为《周易》断卦只分无爻变、一爻变、多爻变三种情况,而且只有在一爻变”的情况下才会用本卦变爻爻辞进行占断,所以所谓“用九”、“用六”只适用于“一爻变”的场合。“用九”出现在《乾》卦中,“用六”出现在《坤》卦中,我们且以《乾》卦为例加以说明。
《乾》卦原文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此处之所谓“初九”至“上九”,是在说明其后面的文字是《乾》卦中哪一变爻的爻辞。而“用九”则是在说明《周易》只占变爻“老阳9”,不占“少阳7”,而且只有变爻才有爻辞。所谓“见群龙无首”,是说当有多个(2~6个)变爻时,不能用其中某爻爻辞进行占断;所谓“龙”代指爻。而所谓“吉”则指在“多变爻”时可用之卦卦辞进行占断。《周易》将《乾》卦“初九”至“上九”之爻辞全部列在一起,是为了供占筮者在占到“一变爻”的“《乾》之某卦”时查阅。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论龙:“《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此处直接称《乾》卦“初九”为“《乾》之《姤》”、“九二”为“《乾》之《同人》”、“九五”为“《乾》之《大有》”、“上九”为“《乾》之《夬》”、“用九”为“《乾》之《坤》”。又称《坤》卦“上六”为《坤》之《剥》。
“用九”段可译为:在占得“《乾》之某卦”时,用“老阳9”(变爻)之爻辞占断。如果出现多个“老阳9”(多变爻),也仍然吉祥(用之卦卦辞占断)。言外之意:如果占得“《乾》之八”(六爻皆七,没有变爻),用《乾》卦卦辞占断。
《坤》卦:“用六,利永贞。”
所谓“用六”与“用九”用意相同,是在说明《周易》只占变爻“老阴6”,只有变爻才有爻辞。《坤》卦从初六到上六之爻辞,也是为了供占筮者在占得“一爻变”的“《坤》之某卦”时据以占断。所谓“利永贞”,是指在《坤》卦中的其它为“少阴8”之爻不可变,不可占。“贞”,固定,不变。
“用六”段可译为:在占得“《坤》之某卦”时,用“老阴6”(变爻)之爻辞占断。而“少阴8”永不可变,不可占。
推此及彼,推而广之,“用九”“用六”之原则适用于《周易》所有六十四卦。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乾坤客 + 30 有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0 2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断卦,求的是通“一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7: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先不深究《系辞》和《筮仪》中的大道理,《周易》起卦其实非常简单。
取蓍(shī)茎(或短棒、扑克牌等)50根,弃掉1根,只用49根。
(1)将49根任意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部分去掉1根,将左右两边分别除以4并去掉余数(能整除时左右各去掉4根)。此时左右之和为44或40。
(2)将剩余部分(44或40)再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部分去掉1根,将左右两边分别除以4并去掉余数(能整除时左右各去掉4根)。此时左右之和为40或36或32。
(3)将剩余部分(40或36或32)再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部分去掉一根,将左右两边分别除以4并去掉余数(能整除时左右各去掉4根)。此时左右之和为36或32或28或24。
将剩余部分(36或32或28或24)再除以4,余数则为9或8或7或6。偶数为阴,若得6记为“--6”,得8记为“--8”;奇数为阳,若得7记为“—7”,得9记为“—9”。这样就得到了第一爻。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其它五爻,从下往上排列,就得到了一卦,称为“本卦”;六爻从下往上称为“初、二、三、四、五、上”。
其中6为“老阴”,9为“老阳”,称为“变爻”;7为“少阳”,8为“少阴”,称为“不变爻”。所谓“变爻”,是指“老阴6”必须变为“少阳7”,“老阳9”必须变为“少阴8”。经过爻变而产生的新卦称为“之卦”。
我们以《乾》卦为例:
(1)如果占得977777(从下往上),本卦即《乾》卦,六爻分别称为“初九”、“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上七”。其中初爻为“老阳9”,应变为“少阴8”,这样《乾》卦就变为了《姤》卦(877777),《姤》卦称为“之卦”。而此次所占得的卦便称为“《乾》之《姤》”。因《周易》只占“变爻”,只有变爻之爻辞,故在《周易》中没有出现“七二”、“上七”等称法。
(2)如果占得977977,本卦为《乾》卦,之卦便为《巽》卦(877877),称为“《乾》之《巽》”。
(3)如果占得999999(六爻皆为变爻),本卦为《乾》卦,之卦便为《坤》卦(888888),称为“《乾》之《坤》”。
(4)如果占得777777(六爻皆为不变爻),则称为“《乾》”或“《乾》之八”。“少阴8”和“少阳7”都是不变爻,但古人以“八”为代表。
从上可以看出,在所占得的卦没有变爻时用本卦的卦名称之,或称之为“本卦之八”,其六爻皆为“少阳7”或“少阴8”。在有变爻时称之为“某卦之某卦”,其六爻中必有“老阴6”或“老阳9”。比如占得《乾》卦,其六爻必为777777,没有9;若有9则称为“《乾》之某卦”。又如占得《屯》卦,其六爻必为788878,没有9或6;若有9或6,则称为“《屯》之某卦”。

2、释疑
(1)《系辞》:“大衍之数五十”
奇数为阳,故称1、3、5、7、9为天数。1+3+5+7+9=25,故谓“天数二十有五”。偶数为阴,故称2、4、6、8、10为地数。2+4+6+8+10=30,故谓“地数三十”。25+30=55,故谓“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乾》之策(蓍茎)二百一十有六”:216是推演出《乾卦》六爻皆为“老阳9”而所需之蓍茎数。最后得出“老阳9”这一爻的蓍茎数为36,一卦共6爻,36×6=216。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144是推演出《坤卦》六爻皆为“老阴6”而所需之蓍茎数。最后得出“老阴6”这一爻的蓍茎数为24,一卦共6爻,24×6=144。
“凡三百六十”:216+144=360,谓216个老阳爻和144个老阴爻构成一年360日。但一年实际上有365又1/4日,所以说用360当作一年,即“当期(jī一周年)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周易》共64卦,384爻,阴爻和阳爻各192。最后得到一个“老阳9”之蓍茎数为36,那么得到192个“老阳9”之蓍茎数则为:192×36=6912。最后得到一个“老阴6”之蓍茎数为24,那么得到192个“老阴6”之蓍茎数则为:192×24=4608。两者之和为:6912+4608=11520,大于1万,故谓“当万物之数”,以象万物。
虽然一年有365又1/4日,但在推演中只用“360”来当作一年。这等于从“天地之数”55中减去5,所以在进行大推演时只用“50”。此即所谓“大衍之数五十”。所谓“大衍”是相对于“四营”、“十八变”等阶段性推演而言。
“其用四十有九”:“一”象征太极。
“分而为二以象两”:“两”指阴阳。
“挂一以象三”:“三”指三才。
“揲(shé数)之以四以象四时”:“四时”即四季。
“归奇于扐(lè夹)以象闰”:“闰”即闰月。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旧历为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

(2)《筮仪》:“奇耦各得四之二”
为什么三次推演每次都要先从右边部分去掉1根(“挂一”)呢?这是为了调整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因为能被4整除时左右各去掉4根,从而使最后余数为6或7的可能性增大。
第一次将49根任意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边去掉1根,实际上两边之和为48。这样左右两边不能被4整除的可能性有三种,即左边余数为1则右边为3,左2则右2,左3则右1。而左右两边被4整除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即左4右4。也就是说48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后,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为1/4,不能被整除的概率为3/4。此即《筮仪》之所谓“奇者三而耦者一”。
第二次总数为44或40,我们以44为例。将44根任意分为左右两部分后,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仍然只有1/4。但是如果先从右边去掉1根,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可能性就变成了两种。此时左边余数为1则右边必为2,左2则右1,左3则右4,左4则右3。其中“左4右3”实际上就是“左4右4”,因为右边已被减去了1;而当余数为“左3右4”时,则把从右边去掉的那1根当作左边的,这样就又有了一个“左4右4”。也就是说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变为了2/4。此即《筮仪》之所谓“奇耦各得四之二”。
第三次推演时其数为40或36或32,也先从右边去掉1根,左右两边同时被4整除的概率也是2/4,与第二次相同。
经过三次推演,最后余数为6、7、8、9的概率分别为1/16、5/16、7/16、3/1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