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4-12-25 15:07 编辑
声明: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坤】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六二 在理的常规的做法是在安定的情况下,不读书学习的人没有不在土地上耕种的。
注释: “直”正当,在理。《论衡·物势》:“讼必有曲直,论必有是非。” “方”常规,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大”通“泰”。平安,安定。《荀子·富国》:“天下大而富。” “习”学习。《史记·苏秦列传》:“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利”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利”《说文》【刀部】利 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汉典》释“銛 xiān”(形声。从金,舌声。本义:田器,臿属。一种农具)
【坤】六二 象曰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象 六二这爻辞所说的这个耕种活动,是在理并且是常规的做法啊。“不读书学习的人没有不在土地上耕种的。”是大地承载万物的规律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
注释: “之”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韩非子·内储说上》:“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 “动”活动,举动。《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 “直”正当,在理。《论衡·物势》:“讼必有曲直,论必有是非。” “以”连词。表示并列。有“并且”的意思。《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方”常规,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道”规律,道理。《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光”发扬光大。《诗经·大雅·公刘》:“思辑用光。”
【坤】六二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译】文言:在理还是合适的意思,常规的做法还是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才德出众的人做事严肃认真要将正当在理的思想牢记于心,将合乎正义的行为做为常规来处理外部事物。做事严肃认真合乎正义就有成就,所以君子有此道德就会得到众人信赖与支持不会孤立。“在理的常规的做法是在安定的情况下,不读书学习的人没有不在土地上耕种的。”那么就不会有人怀疑他们如此执著进行的耕种行动了。
注释: “直”正当,在理。《论衡·物势》:“讼必有曲直,论必有是非。” “其”连词。表示选择。或者,还是。《孟子·万章下》:“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正”正当,合适。《战国策·秦策一》:“以邪攻正者亡。” “方”常规,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君子”才德出众的人。汉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敬”做事严肃认真,不苟且。《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以”要··· ···做(作)··· ···。《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内”内心。《资治通鉴》:“内怀犹豫之计。” “以”做,从事。《论语·为政》:“视其所以。” “立”建树,成就。《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而”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德”道德,品行。《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 “孤”孤单,孤立。《吕氏春秋·君守》:“君名孤寡。” “则”连词。那么,就。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