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7|回复: 15

[其它] 【转】奥卡姆剃刀决策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7 0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卡姆剃刀决策原则


□博恩·崔西
  六百多年前,威廉·奥卡姆有句格言盛传于世:“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六百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物磨砺着这把剃刀,使之日见锋利,终于成为科学思维的出发点之一。

  复杂是成功商业行动的最大敌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有一种向复杂化发展的自然倾向,我们必须不断抵制这种倾向。爱因斯坦这样写道:“任何事物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如果你不努力实现简洁,就会很自然地陷入复杂化的泥潭中。
  你能够越简单地执行你的计划,就能够越有效地实现你的目标。因此,你必须不断地为完成每一项商业任务寻找更简便、更高效的方法。
  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在14世纪,英国哲学家奥卡姆提出了一项决策原则———简单性原则或称为奥卡姆剃刀原则。他规定,如果有一组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件事,则可取的总是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那一个。
  不论你面临什么问题或困难,或者正在努力实现什么目标,都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或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简便的方法,为你实现同一目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比牛顿更早提出引力观念,但在他那里,引力是无法证明的庞杂的“多”,而牛顿把这一切都剃掉了,只留下了“一个苹果掉在地上”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并以此作为科学推动的初始点,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复杂的事情往往是可从最简单的途径解决。牛顿以后一个个伟大的人物沿着奥卡姆剃刀剃着的这条思维之路前进。200多年后,爱因斯坦剃掉了长在牛顿头上的“荒草”,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新的科学体系。他们的的共同特点是:将复杂的对象剃成最简单的对象,然后再着手解决问题。
  复杂性法则的欠缺:增加实现目标的成本、错误或时间的可能性。
  所有人类活动都有一种本能倾向,即增加活动过程的复杂性。但是,人类活动包括在科学、医药、销售、营销等领域中的所有进步都来自于简化过程。
  复杂性法则就是,“在任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复杂性随活动步骤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时间增加,成本越高,所犯错误可能越多。
  在任何实现目标过程中,你必须随时留心能够减少步骤的方法,必须对任何复杂的过程感觉非常灵敏,因为潜在的时间、成本和失误次数可能非常大。必须要简化、简化、再简化。
  简化你的工作和生活:突出重点、改善技能、授权、外包、舍弃———它们以高速度和低成本实现你的目标。
  为了简化工作和个人生活,你每天可以采取以下做法。这些做法可以减少步骤,以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和低成本来实现目标。
  突出重点  你在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法上花费的时间越长,就会越快越容易地实现该目标。我们可以用90∶10定律帮助你突出重点。此定律认为,我们将10%的时间用于思考问题或目标,这会节约你完成该任务、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应当在开始前投入必要的时间,这将节约我们此后勇于修正或重新执行该任务的大量时间。
  改善技能  我们应当改善自己在关键任务上的表现。我们对所从事的事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完成任务的速度就越快,也越容易。聘用一名在某项工作上有多年经验的专业人员,也许是我们可做的最聪明、成本最低的事情。很多公司都通过引进新的关键人才,大幅改善了公司的业绩。
  找出一项如果完成出色就将最大程度提高我们的成果的任务,将完善这种技能作为一个目标,将其写在纸上,制定一项计划,每一天都努力在这一重要方面取得一点改善。这个决定本身就能够改变你的生活。
  授权  当刚开始工作或刚创办一家新公司时,我们必会事事亲历亲为,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但如果不注意,就会养成事必躬亲的习惯。这些任务和活动使我们处于“心理舒适区”之中。在工作繁重、时间紧张的压力下,我们会很自然地回到“心理舒适区”,忙于自己做,而不是把工作分配给别人做。这将使我们的生活复杂化。然而,将工作交给别人做,使我们从实际操作者变成了管理者,从自己动手变成了控制其他人的活动。授权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成果领域。如果我们既希望减少自己工作的复杂性,又希望同时完成更多的工作,授权是一项完全必需的技能。我们不要想着自己怎样能把工作做好,而要随时想着怎样才能把工作交给其他人做。
  我们要培养一种尽可能授权给别人做的习惯,这样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去做那些只有我们才能做,而且对公司真正有显著意义的少量工作。
  外包  我们应当把自己公司中可以由专业公司作的每一项工作和业务都外包出去。很多公司把自己的工资管理、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都外包给了其他公司。有的还把招聘、医疗保险、总务管理、印刷等都外包了出去。
  舍弃  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些过时而没有必要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在不对任何人造成损失或不变的情况下取消。你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这些不必要的工作,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尽快停止。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释放出重要的资源,并且把这些资源应用于增长企业的销售额和现金流。
  最成功的公司都有某种明确的竞争优势,他们不断地向公众重复着这一优势,让公众了解它,这种优势简单、直接、明确,而且以收益为导向。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宣传得越简单,我们的“核心卖点”就越简单,我们就越容易根据其展开营销和销售活动。
  简单投资:投资不能太冒险,也不能太保守,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生存,其次才是赚钱。最稳妥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投资需要有简单策略。美国前财长鲁宾曾经提出投资决策四准则:第一,惟一能确定的事就是其他种种事情的不确定;第二,每个决定都基于对几率的权衡;第三,用果断的行动来对付不确定性;第四,优良的决策程序比优良的决策结果更重要。
  在投资市场,太保守不行,太冒险也不行。首先要安全生存,然后才考虑赚钱。用风险控制语言来讲,使资金快速增值和控制投资风险就是一回儿事。“风险偏好过强”往往会成为失败者的最大弱点,急功近利的商业才俊往往不如信奉以常识眼光做生意的商界不老常青树。
  在剑桥,凯恩斯所做的投资决策,通常是在早晨起床前坐在床头,用一点儿时间,翻阅完各种报刊后就完成的。在内布拉斯加的奥哈马,远离尘嚣的最佳拍档巴菲特和门格的生活更是简单,在小镇里惬意生活的他俩,仍是上个世纪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家。
  简化宣传和销售:简单的宣传使你的公司更有竞争优势。“花功夫做对自己最有用的”。要根据产品利益和能够满足的需要寻找理想客户。
  如果某一部门或业务不能为我们的企业增加销售额、现金流或利润,这一部门的职能或业务就是外包的理想对象。其他专业从事某一项服务或业务的公司通常都能够比我们更快、更好、更便宜地实施这一功能,同时还能够节约我们亲历亲为的时间和开支。
  过去50年出版的4000余种关于销售的书中,很多充斥着复杂的战略、战术、法则、原理和方法。然而,这些内容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三个重要因素:寻找潜在客户;产品展示;继续推销并完成销售。
  继续推销并完成销售。在销售中,寻找潜在客户和产品展示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完成销售是为了赚钱。能否克服最后的反对意见,说服客户采取行动购买产品,这是现代营销学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我们产品的利益和能够满足的需要,认真思考并找出我们的理想客户;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找出更多理想的潜在客户;要学习如何有效地展示产品,使潜在客户认为我们和我们的公司是他们的理想选择;最后,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说服客户作出购买的决定,要求客户下订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0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一组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件事,则可取的总是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那一个。
——奥卡姆剃刀原则同样适用于易学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0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angsy 于 2015-6-7 01:12 编辑

很多研究者的“理论”都应该被剃掉,剃成光头。{: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7 05: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奥卡姆剃刀”是提高自己邏輯清晰度的,不是給別人理髮的。
自己腦袋長滿荒草,還要給別人理髮,説明樓主不知自己談的是何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7 0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霍霍~?
YY連這篇“奧卡姆剃刀”1996年發表在《新華網》上的連載辯論文章也看過啊?不簡單啊!只怕是自己的知識水平跟不上而誤解他人吧?

哈哈~好!好好學吧!

{:soso_e18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14: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剃刀为什么能提高逻辑清晰度呢?就是因为遵循简单有效原则嘛。
剃掉复杂的,留下简单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6-7 08:42
霍霍~?
YY連這篇“奧卡姆剃刀”1996年發表在《新華網》上的連載辯論文章也看過啊?不簡單啊!只怕是自己 ...


龙先生的解易假说,就整得太复杂了,迟早会被剃掉。{: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7 17: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5-6-9 09:17 编辑
yyangsy 发表于 2015-6-7 14:21
龙先生的解易假说,就整得太复杂了,迟早会被剃掉。

孱.chan.jpg

哈哈~
YY 連個屌貨都算不上,頂多算是個孱孨 —— 好似易學海貝上的孨仔。這壇子裡太多太多了!他們拿不動這把奧卡姆剃刀的!
{:soso_e144:}

{:soso_e17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7 18: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7 18:16 编辑

龙兄的研究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你想取什么?

比如:我认为易的内容上讲王道,形式上用卦历。

龙兄解帛易呢,内容上以帛书文字的情景性研究讲史前史,形式上按帛序进行。所以,如果想了解史前史及民俗学,龙兄的大作是个很好的开创。

周易的作者采用独特的方式传王道于万世,龙兄的大作法易则普及史前文化于众生。用古瓶装新酒,异曲同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7 18: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yyangsy 发表于 2015-6-7 14:15
剃刀为什么能提高逻辑清晰度呢?就是因为遵循简单有效原则嘛。
剃掉复杂的,留下简单的。

擧個例子,應用一下看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1: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6-7 17:50
哈哈~
YY  —— 好似易學海貝上的孨仔。這壇子裡太多太多了!他們拿不動這把奧卡姆剃刀的!{:soso_ ...

学识的多寡并不能决定能不能挥舞剃刀吧,霍霍。
复杂与否还是能判断滴。{:soso_e181:}

另,乾坤版主不必编辑龙学兄的帖子,我与龙先生在网上相识好几年了,也算是故人了。我知道他对事不对人。{: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angsy 于 2015-6-8 10:57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6-7 18:06
龙兄的研究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你想取什么?

比如:我认为易的内容上讲王 ...


我赞同朱伯昆、高亨、李镜池诸先生的论断,《周易》乃占筮之书。

《周易》里有历史故事,也涉及历法。但《周易》绝非一部讲王道政治的哲学书,更不是一部历法。{: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9 0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53557/discussion/1183586/

--------------------------------------------------------------------------------
【作者】范宁

清代林庆贻在《三易三统辨证序》里面说:
自汉以来,谈经多聚讼,聚讼则必攻。又多附会,附会则必凿。

高亨生先生这本《周易古经今注》,虽然是“离传说经,洵为创例”(自序二),但因他的治经的态度和方法,是“去汉儒之象数,删魏晋之玄言,摈宋人之图说,承乾嘉之朴学,以谨严之态度,缜密之方法,由声音训诂而直探《周易》之本源”(贺昌群序),所以可以说没有像林庆贻所非难的“攻”和“凿”。

全书共分六卷,前两卷是通说,l944年10月由贵阳文通书局发行。后四卷是卦爻辞注,因受战争影响,直到今年九月才由上海开明书店印了出来。通说第三篇“易卦捝名表”,第四篇“易卦得各表”,用排比方法,分别证明“履、否、同人、艮、大有、中孚等卦卦名皆转写搅去”,和“六十四卦卦名皆原无意义,而易十翼往往就卦名论以吉凶,实拘墟之见”,以及第六篇“元亨利贞解”,第七篇“吉凶悔吝厉咎解”,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寻找出各个词的真实而正确的意义来,在在都表现一种乾嘉学风。而在卦爻辞注方面,创获尤多,许多地方都不是乾嘉学人所能企及。譬如泰九二“包荒用冯河”,释包荒为空心匏瓜,远较王引之解作“包四荒”,意义充实而情理允当。清儒治经,心目中始终不能去掉一个“汉”字,他们讲易,虽然力攻宋儒理气的说法,而自己却在象数里纠缠不清。高先生“素响清儒尚朴之风”(自序一),能够不为“汉”字所蔽,凡事“求之简易,不求之于繁难;求之于浅近,不求之于深远”。所以解履卦辞“履虎尾”,没有王引之那种“坤为虎”,或者“艮为虎”的深远的问题。这些“不拳拳服膺斤斤笃守”(自序一),就使得高先生的今注,度越前修。

不过高先生承认“经作于周初”和“《周易》原为筮耆”,这点似乎尚须斟酌。首先我不能同意高先生根据“易中绝无武王后事”,就断定“可证此书成于周初”(通说第一编《周易》作者章)。理由很简单,高先生自己说:
《周易》每卦之六爻,以初二三四五上标其爻位,乃自下而上也。以九六标其爻象,即九为阳爻,六为阴爻也。此种标题,盖始于战国。《左传》、《国语》,凡记筮事,皆云遇某卦之某卦,而不云遇某卦之某爻。如《左传·昭公十二年传》,“南蒯之将叛也,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黄裳元吉乃坤六五爻辞,而不云遇坤之六五(通说第一篇《周易》爻位与爻象章)。

谓初二三四五上,与九六之标题,起于战国。而且高先生还考定这种标题和晚周筮法有特殊的关连,那么,《周易》怎么会成于周初?一本书的组织和体系没有计划妥当以前是无法编撰出来的。说《周易》作于周初,就高先生的论证和考辩两方面都通不过。

这大概是由于高先生论定孔子曾见《周易》,于是乎对于“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不能不考虑,而说“如谓初编者为文王,重编者为周公,乃可能之事,非必然之事也。”(通说第一编《周易》作者章)高先生能够去汉儒的象数,不能够去汉儒的“造论”,因之不能够据守自己认为卦爻的标题,也就是《周易》改订,始于战国的立说。
其次今本《周易》是不是供给实际占卜用的,我也怀疑高先生说“易为筮书”口气的肯定。高先生说“易为筮书”,并没有提出有力的佐证。而且照高先生的考订,用卦爻标题的《周易》的本子,到战国时才出现。但在春秋时的筮人手里的筮书编制与此似乎不同,从《左传》上记载筮事说什么得卦“在乾之姤”(昭公二十九年),“在复之颐”(襄公二十八年),“在师之临”(宣公十二年)等等,知道春秋时筮书的组织上很像汉代焦延寿的《易林》(或作《周易类林》),不像现在的《周易》。是不是现在的《周易》乃以《左传》作者所见的筮书为蓝本而改编的,就是从易林式的编制改成卦爻式的编制?而改编后是否仍用作卜筮书呢?或者本非改编,而两者竞无任何的关涉?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高先生并没有提供更多而满意的资料。因此若是仅凭爻辞像筮辞或卜辞就断定它是筮书的话,恐怕理由不够充分。把卜辞或筮辞编纂组织成为一部有体系的书,未必一定供给实际上卜筮用。现在高先生并无历史事实的具体例证,就在卦爻辞每条注子下说“筮遇此爻诸事不吉”或“筮遇此爻,何如何如”,好像《周易》是一本老早流行于神庙里的签簿。这种说法,站在态度严谨的朴学立场,应该删去。自然,这又是高先生能去汉儒象数,不能去班固谓“易为筮书,未遭秦火”的说法的缘故。

由于根据和把握事理的方法的弱点,使得工作逊色,这是很可惜的。研究民俗的国际学人,在他们工作方面,对于古代人类的生活、风俗、信仰等,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处理态度。这个态度若是借用来读易,虽然是外行的办法,但于摧毁廓清旧说一点,做得也许更彻底;这就是把易看成一种古人生活信仰的风俗史料,不管它是筮书也好,不是也好。譬如说,否九五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我们拿来和《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鞌之战,“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循齐垒”对照看,就知道这两个桑字,因为和丧同音而成为禁忌(Ta-boo),这是一种原始的信仰和风俗。又如需六曰:“需于血,出自穴。”血字乃指河水。怎样知道呢?《管子·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张华《博物志》卷一说:“江河水赤名日泣血。”这泣血正可以作屯六三“泣血涟如”的脚注看,再加上前面九二“需于沙”,九三“需于泥”,可以作实血作河水解的正确。认水赤为泣血,这又是一个原始的信仰,虽然我们现在看起来那是愚昧的,可是真实的。又如屯六二说:“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王引之作生育解是对的,这爻辞应该断句作“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乃字”是贞卜应验后追记的。周礼占人所谓“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就是说筮辞有一部分是应验了以后记的。殷墟卜辞这种例子很多,高先生曾说:“甲骨镌殷代之卜辞,《周易》系周初之筮辞,因卜筮之本共贯,故彼此之事相通。”(序胡厚宣《甲骨商史论丛初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说这样的断句是合理的。传说中的华封三祝就有多男子的愿望,所以我们说是贞卜生育的筮辞。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稠信仰。又如噬嗑九四“得金矢”,六五“得黄金”。闻一多先生解释说:“案《周礼·大司寇》曰:‘以两造禁民讼,人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郑注曰:‘造,至也。使讼者两至。既两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不直者也。’又曰:‘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赍券书。既两入券书。使入钧金,又三日乃治之,重刑也。不券书,不人金,则是亦服不直者也。’管子中匡篇曰:‘无所计而讼者,成月束矢。’又小匡篇曰:‘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则入束矢以罚之。’……据此,则力不能输束矢钧金者即不得讼;而一人能输,一人不能,虽有讼之者,坐亦不成。”(《周易义证类纂》)这里闻先生找出来了一个古代的礼俗。

上面这种外行读经法,在重视传统的人看来,未免要加以非难。不过我觉得高先生既然不谈汉儒象数,魏晋玄理,宋人理气。就不妨连那所谓卜筮之书的旧说也抛开,更大胆也许能得更多的新义。这新的态度或者可以产生比释“血为????的假借”,“此遇险化夷之象(噬嗑六五)”更满意的尝试。

至于今注卷三晋初六“罔孚裕无咎”下注云:“裕当读为犹,古字通用,诗文王有声:‘匪棘其欲。’《礼记·礼器》、《三国志·魏明帝纪》裴注引欲作犹,即其左证。”这里“设说”和“证明”不衔接,是否有“刊脱”?于省吾先生《易经新证》(卷三)说:“裕欲古通,《尚书》裕字凡八见,皆应读作欲,详《尚书新证》。”似应补入。



[1]《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l947年9月开明发行,全书共486页

【原载】 《清华学报》第十四卷第一期
【出版时间】 l947年10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9 1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5-6-9 10:33 编辑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商榷

http://www.cssn.cn/zhx/zx_zgzx/201311/t20131121_860644.shtml

2013年11月21日 10:25 来源:《国学学刊》(京)2013年2期 作者:姜廣輝

       英文标题】Discussion on Gao Heng's The Contemporary Annotation of Zhou Yi

  【作者简介】姜广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内容提要】经学本是一门讲究传承、积累的学问,譬如积薪,后来者居上。学者对于前人的解经成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加以继承,在此基础上再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然自辛亥革命后废除尊孔读经,经学传承由此断裂,此后学人号称以史学代经学,将前代经师所作之经典诠释一切推倒,重起炉灶。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就是这样一部著作。高亨忽视前人的解《易》成就,他治《易》,不讲象数,也不讲义理,仅从自己的文字训诂知识出发,自出胸臆,通解《易经》,所立之论,表面看似有训诂学之根据,实则以文字训诂为包装,而作光怪陆离之论,故所得极少,所失极大。高亨素享盛名,其《周易古经今注》遂成学者学《易》入门书的上上之选。加之学《易》者又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习性。所以,此书贻误来学,其过非小。

  【关 键 词】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经学

  《易经》自汉以后被视为“六经”之首,虽称难读,但由于两千年间易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基本可通,其中深旨奥义亦足启迪人生,嘉惠世人。然自辛亥革命后废除尊孔读经,经学传承由此断裂,此后学人号称以史学代经学,将前代经师所作之经典诠释一切推倒,重起炉灶,欲以训诂学之小识小慧重解经典。而所立之论,表面看似有训诂学之根据,实则以文字训诂为包装,而作光怪陆离之论。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①就是这样一部著作。

  传统易学分为两大派:即汉儒的象数派和宋儒的义理派。汉儒象数派根据卦象来解释卦、爻辞,由于本卦的卦象比较单一,往往不足以解释卦、爻辞的意思,象数学家便发明旁通、飞伏等方法,由一卦变出其他卦,再用新变出之卦的卦象来解释本卦的卦、爻辞。此类方法就是后人所批评的“象外之象”。其方法不仅繁复,而且甚不合理。因为你所解释的是本卦,却用其他卦的卦象来注解,不足以令人信服。当然也有少数卦的卦、爻辞只需用本卦卦象就可以解释得很好,而不须借用其他卦的卦象来解释。但这样的例子比较少,因而汉儒象数派对《易经》的大部份解释,显得牵强附会。

  宋儒义理派对于《易经》的解释,强?{以卦名作为一卦的中心思想,将一卦看作一个整体,他们一般不反对用卦象解释卦、爻辞,但反对汉儒那种“象外求象”的方法。他们解《易》更看重爻位、正应等关系。以为自然、社会中有等级、相应等关系,《易经》作为对自然、社会的反映和?模拟,也有同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正是通过《易经》的爻位、正应等方式来体现的。由卦、爻辞与这些爻位、正应等关系相结合,来表达和阐释种种人间的道理,是义理派易学的基本思路。

  入清以后,学界出现一种反宋学思潮,起初只批判宋学中的理学思想,到了清中期以后,学者又开始反对宋儒以义理解经的方法。戴震倡导“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解经方法,为学人所推崇。但当时在易学上有成就的学者并未采用此方法来解释《易经》,如惠栋的《易汉学》、《周易述》;张惠言的《虞氏易礼》等采用的是汉儒象数易学的方法。而真正采取“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方法来解释《易经》的,或由现代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开其端。然高亨治学之时,早已不是干嘉时代,而是一个批判传统、以颠覆传统经学为能事的时代。

  高亨治《易》,不讲象数,也不讲义理,有人说他“开创了我国现代《周易》‘义理派’的研究新方法”,非其实也。如将高亨归为易学某一派,不妨称之为“现代易学训诂派”。此派人物非止高亨一人,而高亨实为此派之宗主。

  《周易古经今注》一书既不像汉儒那样以卦象来解释卦、爻辞,也不像宋儒那样用爻位、正应等关系来解释卦、爻辞,这就大大增加了卦、爻辞的解释难度。因而高亨采用文字、音韵、训诂的方法来改字解经。改字解经,一向为解经之大忌。采用这种方法,似乎某卦叫什么卦名并不重要;卦爻辞与卦名之间没有了意义的联系;爻辞与爻位之间也变得毫无关系,似乎某一爻辞写在任何爻位上都可以;这就使得爻辞与爻辞之间的联系变得松散,看不到爻辞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甚至使得单条卦、爻辞的文句也变得毫不连贯,只是不同占筮记录的拼凑而已。因此,由高亨笔下注出的《易经》,不惟毫无义理之可言,简直就是一堆占卜迷信的垃圾。

  近数十年来,向学之士绳绳不绝,有求学《易经》者,欲远离江湖术士之易学,而求学术界传统之易学,苦无门径,而多藉现代学者注《易》之书,然而现代学者系统注《易》之书本来少之又少,高亨素享盛名,其《周易古经今注》遂成学者学《易》入门书的上上之选。加之学《易》者又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习性。所以,此书贻误来学,其过非小。

  高亨(1900-1986),吉林双阳人。早年曾在清华国学院读书,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长于训诂考据,一生著述甚多。《周易古经今注》写成于1940年,即高亨四十一岁之时。1960年代加以重订。高亨治《周易》,将《易经》与《易传》分开,改变前人“以传解经”的旧习,诚为卓见。但他完全忽视前人解《易》成就,自出胸臆,仅从自己的文字训诂知识出发,通解《易经》,而所得极少,所失极大。

  今不恤冒犯前辈之嫌,特对其书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于卦名的轻忽

 高亨易学方法的最大失误,首在轻忽《易经》之卦名。他认为,《易经》之初,仅有六十四卦卦形作为区别,而无卦名之称。后人依据卦爻辞(高亨称之为“筮辞”)而追题卦名。他说:

  《周易》六十四卦,卦各有名,先有卦名乎?先有筮辞乎?吾不敢确言也。但古人著书,率不名篇,篇名大都为后人所追题,如《书》与《诗》皆是也。《周易》之卦名,犹《诗》、《书》之篇名,疑筮辞在先,卦名在后,其初仅有六十四卦形以为别,而无六十四卦名以为称,依筮辞而题卦名,亦后人之所为也。②

  《易经》之初,是先有卦名,还是先有卦爻辞?以现在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考古文献)而言,我们都无法证明。高亨的观点完全建立在一种推论的基础之上。如依高亨的意见,“其初仅有六十四卦形以为别”,而无卦名作称谓,一人与另一人交流,必指一卦形给另一人看,方可沟通意见。若六十四卦为占筮之用,当筮得某一卦时,也不能向人说筮得某某卦,以其无卦名可供称述也。显然,高亨的意见是说不通的。

  若言“依筮辞而题卦名,亦后人之所为”,如《蒙》卦卦、爻辞多言“蒙”字,其卦题名为“蒙”,自然允当。但同样的情况,《干》卦多言“龙”,且“用九”言“群龙无首”,显指六阳爻而言,其卦何以不题名为“龙”而题名为“干”?《姤》卦爻辞三言“包”字,仅一言“姤”字,其卦何以不题名为“包”而题名为“姤”?《渐》卦六爻均出现“鸿渐”字,何以不名其卦其为“鸿”或“鸿渐”,而名其卦为“渐”?《噬嗑》卦多言“噬”字,并无“嗑”字,若依前例,题一“噬”字即可,又何必增一“嗑”字?《大壮》卦多言“壮”字,并无“大”字,若依前例,题一“壮”字即可,又何必增一“大”字?而《坤》、《小畜》、《泰》、《大有》、《中孚》等卦中并无卦名之字,何以独选其字以名卦?等等。像这些问题作者自己也认为是不能由“依筮辞而题卦名”的理论作出解释的,但高亨还是勉强立说,标新立异。

  高亨又提出,《易经》之卦名,并无意义,他说:

  《周易》卦名,疑为后人追题,原无意义。《十翼》释卦名,亦多与筮辞不合。如《遯》卦筮辞之“遯”皆为“豚”,而《序卦》、《杂卦》并训卦名之“遯”为“退”。《蹇》卦筮辞之“蹇”皆为“謇”,而《彖》、《序卦》、《杂卦》并训为“难”。《夬》卦筮辞之夬为赽,而《彖》、《序卦》、《杂卦》并训卦名之“夬”为“决”。此皆大违经旨。其例甚多,兹不历举。本书不释卦名,但释筮辞中与卦名相同之字而已。③

  高亨所举之例,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而恰成反证。

  先看《遯》卦,《周易》原典《遯》卦卦、爻辞皆写作“遯”,《经典释文》称“字又作遯,又作遁,同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序卦》、《杂卦》解“遯”为“退”,本合训诂。高亨以己意将原典之“遯”改作“豚”,反说《遯》卦筮辞之“遯”皆为“豚”,外人读之,以为其有所本,实则逞臆乱说也。至于说到“经旨”,按传统的理解,《遯》卦全卦是讲隐遯退避,当遯之时,晦迹潜光,以远小人。因此,将“遯”理解为“退避”,并不“大违经旨”,而是正合“经旨”。因为《周易》教人,并不一味强?{进取,在特定的政治境遇下,有时隐退反而是更明智的选择。高亨将本卦所有的“遯”字皆释为“豚”,即小猪,全卦皆围绕此“小猪”说事,不知圣人设此卦有何教诫意义?此高亨一味迷信训诂之卑陋也。

  再看《夬》卦,《周易》原典《夬》卦爻辞皆写作“夬”,《经典释文》称:“古快反。决也。”《彖》、《序卦》、《杂卦》并训卦名之“夬”为“决”,本合训诂。高亨以己意妄改原典“夬”字为“趹”或“赽”,反说《夬》卦筮辞之夬皆为“赽”,实则逞臆改经。无本之言,不足为训。按传统的解释,《夬》卦之经旨有二:一是教人在不同的境遇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在君子决去小人的斗争中,要克己从义,不要依违不决。高亨将本卦所有的“夬”字皆释为“趹”或“赽”,认为是行疾之貌,犹今语之“快”,不仅此卦名无甚意义,整个《夬》卦亦无任何教诫意义之可言,则圣人何以系此卦爻辞,岂不是太无聊吗!

  再看《蹇》卦。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说:“蹇借为謇。《一切经音义》十引本卦名作‘謇’。又六二云‘王臣蹇蹇,非躬之故’。《楚辞·离骚》王注、《后汉书·杨震传》李注、《三国志·陈群传》裴注、《文选·辨亡论》李注并引‘蹇蹇’作‘謇謇’。此本卦‘蹇’字古本有均作‘謇’字者之证。”今按:《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王逸注:“謇謇,忠贞貌也。《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文选注》卷五十三《辨亡论上》:“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李善注“謇”字曰:“《周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三国志》卷二十二《陈群传》,裴松之注中引“袁子曰:或云故少府杨阜,岂非忠臣哉,见人主之非,则勃然怒而触之,与人言未尝不道也。岂非所谓‘王臣謇謇,匪躬之故’者欤?”这些材料确实可以说明,当时或有《周易》文本将“王臣蹇蹇”写作“王臣謇謇”,并且将“謇謇”解释为“忠贞”或“忠言”的。然而宋初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已经指出,《周易·蹇卦》“蹇”为正字,“謇”为俗字。他说:“‘王臣蹇蹇’。俗作‘謇’,非。”

  《后汉书》卷八十四《杨震传》谓:“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李贤注:“《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但同书卷七十三《朱晖传》谓:“俗吏苟合,阿意面从,进无謇謇之志,郄无退思之念。”李贤注:“《易,蹇卦》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山上有水,蹇难之象也。六二爻上应于五,五为君位,二宜为臣也。居险难之时,履当其位,不以五在难,私身远害。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謇与蹇通。”李贤依据卦象对《蹇》卦卦义及对六二爻辞作了精准的解释。同书卷七十五《袁安传》谓:“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李贤注:“《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烈,业也。”这足以证明李贤所看到的《周易》文本《蹇》卦就写作“蹇”,偶引“王臣謇蹇”,只是以为“謇”、“蹇”可通而已。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最古的《周易》文本,其中《蹇》卦的“蹇”字从“足”而非从“言”,这一新的考古文献足证高亨妄改经*文之非。

  高亨还说:

  总之,六十四卦卦名,当皆为后人所追题。大多数卦名,不能代表卦象之意义,仅有若干卦名可以体现其卦筮辞之要旨而已。吾人研究《周易》,不必深究其卦名。而《易·十翼》之作者不明乎此,往往讲论卦名,轻下定义,以致陷于纰缪。④

  这里高亨封堵了研究《周易》卦名的途径。其实,《周易》卦名皆与卦象有关,但高亨完全不讲象数,自然不能发现卦象与卦名之间的联系,正如他在《述例》第四条中所说:“象数之说不知起于何时,晚周人已常言之。后人推衍,益为迷离……本书悉摈而弗录,可云无一语及于象数也。”⑤后世《周易》象数学的确有许多牵强附会的东西,但这不等于《周易》原无象数方面的内容,高亨于象数“悉摈而弗录”的治学态度,导致他对《周易》卦象缺乏起码的研究和理解,以致得出“大多数卦名,不能代表卦象之意义”的草率结论。

  高亨在《述例》第五条中说:“《周易》某卦为何系某种卦辞,某爻为何系某种爻辞,某卦之为休为咎,其故安在,某爻之为休为咎,其故安在,均难得正确之理解。《十翼》所言,似有义例,而不融通。后儒之解,穿凿附会,名滋人惑。本书于此略而弗论,但释其筮辞而已。”⑥这是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一书的要害所在,因为你不知道“《周易》某卦为何系某种卦辞,某爻为何系某种爻辞”,那《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岂不是可以乱系吗?若《干》卦的卦辞可以系于《坤》卦,初爻的爻辞可以系于上爻,那六十四卦的形式就成了随人摆放东西的“寄存处”了。“《十翼》所言,似有义例,而不融通”。《易傅》所讲的爻位说、相应说等义例,正是解《易》者所当重视者,至于某些卦不符合其例,即不能完全“融通”,也应研究其不能“融通”之故。义例乃解经之指路明灯,不知义例,只靠训诂解经,不免南辕北辙。此如学外语而不知语法,虽字词皆识,而不明句意。实则一卦之卦名,正是一卦之要旨,得此要旨,“《周易》某卦为何系某种卦辞,某爻为何系某种爻辞”即可迎刃而解。先秦《易传》(《十翼》)中如《彖传》、《大象传》、《序卦》、《杂卦》皆释卦名之意义,虽所释互有参差,但都认为卦名自有其意义,至宋儒时,则更明确地指出卦名乃一卦之本质,如郭雍说:“自一卦论之,原始要终,上下不遗,为一卦之质也。卦名之义,名其质而已。如《干》之为‘干’也,原始要终,知《干》之质为健,故名其卦曰‘干’,至于潜、见、飞、跃,则非质也。六爻之义,刚、柔、动、静、吉、凶、悔、吝之不同,各从其时与物之异而已,是则潜、见、飞、跃之谓也。此卦爻之义不能一也。”⑦高亨不讲一卦之主旨,只讲训诂之末流,是舍大方而趋小道也。在这一点上,晚年的李镜池倒是颇有所悟,他说:“由于易文简古,不易解释,故对卦名和卦、爻辞的联系有许多没有看出来,最近写《周易通义》一书,纔明白卦名和卦、爻辞全有关联。其中多数,每卦有一个中心思想,卦名是它的标题。”⑧

  二、对于卦、爻辞的怪诞解释

 经学本是一门讲究传承、积累的学问,譬如积薪,后来者居上。这就是说,学者对于前人的解经成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加以继承,在此基础上再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然而,“五四”以后的学界认为经学是传统文化中“一团最浓最重的迷雾”⑨,必要摧陷而廓清之。因而此后出现的解经著作,完全摒弃固有的经学传统,另辟蹊径,往往以所谓的民俗学、训诂学知识重解经典,而所提出之观念,虽有时不乏新颖之见,但其大多数见解不免光怪陆离、离题万里。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下举数例。

  (一)解“亢龙”为“沆泽之龙”

  《干》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亢”之义为极高、盈满,《周易》多有戒人骄盈之意。所以《小象传》说:“盈不可久。”谓上九在最上盈满之位,盈则难久,所谓“物极必变”。不惟《干》卦如此,各卦上爻皆含此义,故易家称上爻为“亢悔之地”。以是,历史上易学诸家于“亢”字皆读本字。而高亨以为“亢”疑借为“沆”,意谓大泽。他对“沆泽”作了冗长的考证,最后得出结论说:“亢龙者,为池泽之龙也。池泽水浅而幅员或小,草多而泥淖或深。龙处其中,为境所困之象也。人为境所困,是为有悔,故曰‘亢龙有悔’。”⑩按爻位之说,由初爻至上爻,本是步步升高,《干》卦九五爻辞已说“飞龙在天”,不应天位之上更有“沆泽”!高亨不明爻位之说,也不信爻位之说,故有此种解释。

  (二)解“直方”为“持方舟”

  《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无不利。”按传统的解释,《坤》卦六二爻辞用来赞美大地之道至善至美的德行。大地之道,被概括为三个字:“直,方,大。”直,可通于天;方,有法可循,大,无所不载。“不习无不利”,谓自然而然,莫之为而为,无往而不利。高亨断句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释“直”为“持”,为操,释“方”为“并舟”,“直方”为“操方舟”。“方舟以渡,不易倾覆,虽甚不习于操舟之术,亦不致有陨越之虞”。(11)

  (三)解“包蒙”为“庖人蒙”

  《蒙》卦九二爻辞:“包蒙吉,?{妇吉,子克家。”按传统的解释,《蒙》卦九二之爻为治“蒙”之主,面对初爻、三爻、四爻、五爻众多阴爻,伦类不齐,而皆能包容之。故曰“包蒙”。九二以刚接柔,故曰“纳妇”。此卦二至五爻互体有震,震为长子,故曰“子克家”。高亨以?“包蒙吉”之“吉”为衍文。谓“庖人蒙则厨事废,为子娶妇,则中馈有主,子亦有室,故曰包蒙,?{妇吉,子克家”。(12)

  (四)解“见金”为“见奁金”

  《蒙》卦六三爻辞:“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按传统的解释,六三阴爻为蒙昧的“失位”女性,看见有钱的男人,不能自持,而失身于他。这样的女人还是不娶为好。在政治上,比喻不以正道进取,趋炎附势,无操守之可言,引用这种人,对家、对国都没有好处。而高亨将此句断为“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他解释说,筮遇此爻,不可娶女。娶女则但见奁金,而女之夫将有丧身之祸,无所利。高亨所谓之“奁金”,指女方所带来的嫁妆资产,为什么夫婿见到这些“奁金”,就会有“丧身之祸”呢?殊无道理。

  (五)解“干父之蛊”为匡正其父淫邪之妾

  《蛊》卦初六爻辞说:“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按传统的解释,“干”为“矫正”、“革治”之义。“蛊”,物有蠹弊之谓。除蠹补弊,谓之“干蛊”。亡父曰“考”。先父所定制度历久而弊端丛生,子承家道,对蠹弊加于“矫正”、“革治”,可使先父无咎遇之责。高亨释“蛊”为女惑男。谓“干父之蛊”,为子匡正其父淫邪之妾。《蛊》卦九二爻辞中又有“干母之蛊,不可贞”的话,高亨则谓子不可干涉其生母闺房之事。就是说,其父淫邪之妾可以匡正之,而自己的生母若有淫邪之行则不能匡正之。这如何又能说“有子,考无咎”呢?(13)

  (六)解《咸》卦之“咸”为以大斧斩物

  《咸》卦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按传统的解释,此卦为男女相感之卦。咸,感也。其各爻爻辞中有“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脢”、咸其辅、颊、舌”之语,谓男女爱悦相感,由浅而至深。高亨以为,咸从戊从口。戊为大斧,口为物,以戊斩物为咸。故《咸》卦六“咸”字皆作“斩伤”义。但《咸》九五爻辞:“咸其脢,无悔。”脢是背脊肉,为什么被斩背脊肉而无悔?上六爻辞:“咸其辅颊舌。”高亨改“舌”为“吉”,为什么被斩面颊而吉?(14)

  (七)解“明夷”作“鸣雉”

  《易经》中有《明夷》卦,按传统的说法,此卦坤上离下,离为明,坤为地,明入地下,是谓“明夷”,此卦六五爻辞说:“箕子之明夷,利贞。”是说箕子自晦其明以事商纣王,而内守贞正之道。高亨把“明夷”解释成“鸣雉”,一种善于鸣叫的野鸡,说箕子上山捕获了一只“鸣雉”。这种解释不免太过离谱。(15)

  三、对于两个重要字的解释

 《周易》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占筮之书,故而当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时,并未被置于焚禁之列。职是之故,《周易》的传承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虽然后世儒者因学派不同,所传之文本及章句或有异同,但在总体上各家《易经》文本有极大的趋同性,而对其中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和解释,也并未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对于《易经》中出现较多的“亨”字,除在个别语境下作“享祀”解外,在绝大多数的语境下作“亨通”之义解。至高亨则提出《易经》中的所有“亨”字,皆作“享祀”之义解。《易经》中的“孚”字在传统的易学中皆作“诚信”之义解,而高亨则将大部份之“孚”字或作“俘虏”之义解,或作浮(罚)之义解。由于“亨”、“孚”在《易经》出现的次数颇多,所以影响了对整部《易经》的解释。兹略述如下:

  (一)关于“亨”字的解释

  《易经》中“亨”字甚多,传统经学多以“亨通”解之。高亨提出,《易经》中所有“亨”字,皆作“享祀”解。据高亨统计,《易经》中有“元亨”字十一条,其中一条是《比》卦卦辞:“吉,原筮,元永贞无咎。”高亨以为“元”下当有“亨”字,故也算一条。按:此属增字解经,并无实据。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竹书《周易·比》卦卦辞:“备筮(16),元羕贞,亡咎。不宁方逨,后夫凶。”可证先秦古本《周易·比》卦卦辞“元”下并没有“亨”字。是《易经》中实有“元亨”字共十条。高亨解释,元亨,犹云大享,凡云“元亨”,皆记古人*大享之祭,或谓筮遇此卦可以举行大享之祭。另有“小亨”字两条,高亨解释,小亨,犹云小享,凡云“小亨”,乃记古人举行小享之祭,或谓可以举行小享之祭。其余单书一“亨”字者,共三十一条,其中三条系于爻辞中,二十八条系于卦辞中。高亨解释,以上三十一条,亨字皆即享字,乃即古人举行享祀,或谓可以举行享祀。

  按照高亨的说法,《易经》六十四卦中已经有四十一卦(除去系于爻辞的三条)即三分之二的卦都被筮人判定可以举行享祀了。那么《易经》的整理者为什么要保留这样一些记录在《易经》中呢?高亨解说:

  《周易》中言“亨”(或享)与“元亨”、“小亨”者甚多,以余观之,皆记当时享祀之事。盖古人尚迷信,敬鬼神,重祭祀。祭祀必筮(或卜),得吉而后行之。祭祀之前,筮得某卦爻,既得吉矣;祭祀之后,事实果无不吉矣。筮人从而记录于当时所遇卦爻之下,即成为卦爻辞之文句。《周易》中之亨字(或享字),其来历盖皆如此。(17)

  古亨字,有亨、享、烹三义。高亨将《易经》中的“亨”字皆作“享祀”解,不免拘于一隅之见。《萃》卦“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卦辞两言“亨”字,高亨解释说:“古有王者,筮遇此卦,以举行享祀,而至于庙,故记之曰亨……更有古人举行享祀,筮遇此卦,故再记之曰亨。”(18)如果真像高亨所说的那样,《易经》各卦中的“亨”字是古人享祀得吉的记录,那无非表示后人当祭祀之时筮遇此卦,可以放心进行享祀活动。那在一卦中标示一次“亨”字已足,何必要标示两次呢?《易经》文辞本甚简古,此卦卦辞何以如此繁复?更何况将“亨”皆释为“享”,多有扞格不通之处。如《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前言“履虎尾,不咥人”,后接“古人举行享祀”,前后两句,意思毫无关系,有似痴人说梦!又如《同人》卦“同人于野,亨”。高亨先释“同人于野”为田猎之事,田猎必在其野地。又说:“亨即享字,古人举行享祀,曾筮遇此卦,故记之曰亨。”(19)既是田猎之事,怎么又无端扯进享祀!又如,《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凶。亨”;“六三,包羞”。高亨认为,初六之“亨”当接六二之“包承”,释为“享包脀”;六二之“亨”当接六三之“包羞”,释为“享包羞”。(20)《大过》卦辞:“栋桡,利有攸往,亨。”高亨认为,此“亨”字当在下文初六字之下,传写之误。(21)高亨为了将自己“亨”即“享祀”的意见说得圆通,不惜改经以就己说,凡此之类,乃为解经之大忌。

  (二)关于“孚”字的解释

  《易经》中“孚”字甚多,传统经学皆作“诚信”解。高亨认为,《易经》中仅《萃》卦六二爻辞“孚乃利用禴”、《升》卦九二爻辞“孚乃利用禴”、《兑》卦九二爻辞“孚兑吉”、《中孚》卦卦辞“中孚,豚鱼吉”四处之“孚”为“信”之义。其余“孚”字,或作“俘”解,或作“浮”(“罚”)解。

  今举其释“孚”为“俘”之例:《比》卦初六爻辞:“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按传统的解释,“比”的意思是亲近。水与地亲密无间,故名此卦为“比”。此卦六爻中,唯九五为阳爻,余皆为阴爻。众阴爻多求欲九五亲近。初六虽居位最下、最远,亦求与九五亲近。“有孚比之,无咎”,“孚”为诚信之意。亲比之道,原以诚信为本。“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缶”为朴素之器,不假文饰。“有孚盈缶”谓朴素之人,诚信充实于内,最终会使外人受到感动,而来找他,给他带来好运气。高亨认为,“孚”即“俘”字,第一句,“有俘”,谓军队虏得敌方之人员财物。是“有孚”(通俘)专指一事。第二句,将“比”释为辅佐,臣辅其君,无咎。此又指一事。第三句,“有孚盈缶”,谓虏得敌方器物满于盆中。第四句,“终来有它,吉”,高亨释“来”作“未”,谓终无意外之患,故吉。爻辞中两“孚”字既然皆作“俘”字解,却又岔开作两事说,那《易经》岂不是语无伦次吗?(22)

  《观》卦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按传统解释,“盥”谓古代宗庙祭祀之始,盥手酌鬯郁于地以降神,其礼简略,人皆尽其至诚之心、恭肃之意。荐为献牲之礼,礼数繁缛,人易生倦怠。《论语》载孔子之言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孚”为诚信,“颙”为虔敬。“有孚颙若”形容行盥礼者之虔诚庄严。“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喻王者居上临民,当如宗庙祭祀行盥礼之时,尽其诚敬之心,以为天下观法。高亨将“孚”解释为“俘”。谓虏获敌方之人员。颙,大貌。谓其人之大。祭不荐牲,乃因有俘,可杀之以代牲。高亨解《易经》之“孚”(俘)多有此类血腥味者。(23)

  《易经》中的“孚”字有时与“心”字直接联系,表“诚信”之意甚为明显,高亨于此则将“心”字改为“之”字。如《坎》卦卦辞,高亨释读如下:“习(疑衍)坎。有孚(俘)维心(之)。亨(享)。行有尚(赏)。”一个十字的卦辞,竟拟改五字之多!并说:《益》卦九五卦辞“有孚惠心”,“心”字亦“之”字之讹,可以互证。(24)亦彼之错改,来证此之错改,其方法亦令人惊愕!

  再举高亨释“孚”为“浮”(“罚”)之例:《泰》卦九三爻辞中有“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之语,按传统的解释,谓不恤一己之利害,尽诚信以辅君,其于食禄则有福益。高亨释“孚”为“浮”,再转为“罚”。谓筮遇此爻,勿忧其罚,乃在祭祀之时,受饮祭神余酒之罚也。(25)然既是“祭祀之时受饮祭神余酒”,怎么又会称“罚”呢?

  近年传统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大兴,其中尤为人们所热衷者,乃在《周易》。而港台新近又流行“八卦”一语,如“八卦新闻”之类,乃将“八卦”看作“乱说”之同义语,隐谓讲《周易》者多胡说乱道也。考今之易学,无非两类:一类为江湖易学,一类为学者易学。昔吾曾认为,胡说乱道者,江湖易学也。学者易学,非胡说乱道者,学《易》当学学者之《易》。今读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岂非另一类之胡说乱道吗?经学久废,大道湮厄。吾批评高亨,非批评其一人,乃在批评此种诬经之学风,亦望学人重返经学之正途。此如孟子所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注释:

  ①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②《周易古经今注》,第24页。

  ③《周易古经今注》,第10~11页。

  ④《周易古经今注》,第45页。

  ⑤同上,第10页。

  ⑥同上。

  ⑦郭雍:《郭氏传家易说》卷八,四库全书本。

  ⑧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91页。

  ⑨钱玄同:《答顾颉刚先生书》,《古史辨》第一册,第80页。

  ⑩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第164页。

  (11)同上,第167页。

  (12)同上,第174页。

  (13)参见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第215页。

  (14)同上,第249~251页。

  (15)同上,第263~267页。

  (16)以上参见《周易古经今注》,第110~111页。

  (17)《周易古经今注》,第48页。

  (18)同上,第288页。

  (19)同上,第200页。

  (20)参见《周易古经今注》,第196~197页。

  (21)参见《周易古经今注》,第239页。

  (22)同上,第184页。

  (23)同上,第219页。

  (24)同上,第242、281页。

  (25)同上,第193~194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6-9 10:30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商榷
http://www.cssn.cn/zhx/zx_zgzx/201311/t20131121_860644.shtml

高亨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增字改经。但这并不能改变《周易》是占筮书的事实。

《周易》文字古奥,任何人的解释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我们总不能因为他的解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否定他的所有观点吧。再说,《周易》是占筮书也不是高亨一人的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1 06: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卦序研究来说,这符合“剃刀原则”:
概而论之,通行本卦序逻辑体系包括:有据可稽的数学因子、极致平衡的通盘布局、巧妙精到的轨迹设计、合乎逻辑的架构解释,仅此而已。
一切尽在此图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