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成 发表于 2016-11-1 20:52
读了专访。
首先说一点感想。
提出软实力,进而又提出巧实力。奈先生确实有水平。能在当今世界社会学科中 ...
我的阅历比郭先生还要局限。既然商讨,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毛的时代,除马列毛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其他一切文化哲学,社会科学都止步、零落了。没有学科的权威,都是反动权威,资产阶级权威,除马列毛权威外,存在解释权威之权威,其它权威都消失了。一切唯书、唯上、一句顶一万句。思想僵化,理论教条。没有思想活跃的文化氛围,能创造出实事求是(儒家实学)的新概念?新观点?为世界文化做了什么贡献?的人,的事,的书?对此,我是相当糊涂和遗忘了。 WG结束后,进入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阶段,文化艺术方面有所成就,思想活跃度有所改观,会出现新概念,新观点。如:以往有换位思考概念,现在彭林提出半人新概念。换位思考与孔子忠恕的概念对接;半人新观点与质胜文则野的观点对接。古今文化的义理会通。 研究传统哲学史,深深感觉:一是实学的实事求是,二是思想活跃,是推动新思想的二个必备条件。 文化有两类;一是涉品格、品节、品德的人格魅力的文化,高山仰止,古今楷模,“封顶式”的尊崇文化;一类是学术文化,绝不会“封顶”。有源头必有源流;有始源人,必有承续开新,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止于源头,止于始源人的文化,其实就是复古文化。传统的文化乱相路,止于孔孟,言必孔孟,接着止于教条僵化的儒教意识形态,儒学异化的宋明理学。现代的文化乱相路,从止于孔孟与宋明理学,到止于老子,止于古易,寻找所谓中华文明源头,止于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复古潮。复古潮,止文明,非文明。文化接轨接时空,实学的社会形态,活跃思想的心性动态,方有真正的文化文明。 抱着理论原则的实事求是,思想活跃的心性原则,去研究先秦儒家的理论思想,先儒有个发展系统,新思想层出不穷。不会止于孔子了。 孟子学发展孔学,圣神文化的主客一体,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尽心尽性的主观能动,有欠缺存理论偏蔽。荀学补充,有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若没有尽心尽性的主观能动,不可能有知天事天的客观证验。孔子的人能弘道,就是孟子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孟学发展孔学的一事例。 荀学发展孔孟学之一,以礼义的言行规范质正与质实仁心,要真实的仁心正义,分辨出假仁假义。仁心为主持的尽心尽力,忠恕仁道的克己复礼,孔孟则重仁学与荀子则重礼学,仁心大用与礼义规范之间对接的互相质正,完善的仁礼本体论。即《易传》的三道三才理论,精练便是船山的本体理论:“仁心之大用,因乎礼之体”。不断深化的仁礼理论。 荀学发展孔孟学之二,孔孟实学必论庶物人伦,儒学自然观不清晰。荀子清晰了,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即民所共由的理与道,顺天而制天,有为自然,人能弘道的儒学自然观。从孔孟的人能弘道,尽心尽性,理性循序成物物道,有别于老子道法自然的儒学自然观。后续的发展,出现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心立命的人能弘道,“物物为能过化,性性为能存神”;船山理道定所,立心立命的定位定性,始奏人、中奏天、终奏物,道体均一之化的儒学自然观。 荀学发展孔孟学之三,孔子言其身正之德治,孟子倡民贵之仁政,荀子提出礼法合治,接壤孔子的政制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荀子视为对待至善者的礼治精神,倡行理性自觉的礼义规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荀子视为对待不善至者的法治精神,“仁义法正,礼义法度”,依据法律条文惩处不善至者的人与事。礼主法辅的礼法合治,有别于法家的儒学政制理论。后续的发展,有船山的政制理论:天治者,神以依。平衡理势于礼法,成仁智方圆,刚柔并用的与时变化神以依。荀学发展孔孟学三事例,引证荀学解诸子偏蔽,集诸子大成,融入而发展孔儒的理论*功力。 《易传》断定入世在荀学后,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形上形下的社会层次,孔子言君子义与小人利;孟子是恒心与恒产;荀子分礼义阶层与庶民阶层;《易传》定在是形上導之道与形下器之道的层次划分,道器合一的通志成务,天地人参的三道三才。成务有生民立命的物、事、人排序的结构性,天道阴阳。仁义人道融入的人之立命结构性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易简立本”与“易简之善配至德”,连接是通志立心的心性结构性,刚柔杂居的错位现象,致刚柔相推而险阻生,刚柔相接而吉凶生,“明有性情,幽有鬼神”,“情伪相感利害生”。人事刚柔之定位气质,乾刚健与坤柔顺,心性动能的人为因果,仁义人道融入的刚柔地道地曰示。正因为地曰示存的人为因果路,形上導的圣文化,孟子定义为:“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易传》清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继善成性,后续的发展是船山的:“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无有不极之太极,无有一极之无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形上導的神文化,孟子定义为: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易传》则言:“事常变,易无体”,穷神致化的神无方。因事变体易方显神有方,必要极深研几,探赜索隐。后续发展,船山论神三定义:一是阴阳不测之谓神,存在音容天有精微之几,鬼神有危微之几;二是知几神理,精义入神;三是穷神致化,即“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大而化之。 从孔、孟、荀、《易传》的孔儒理论循序,以及后续的张载气学、船山实学的理论循序,研究了儒学的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后,清晰了学术文化的文明向前走势,止于孔学成为共识:先秦儒学的学术最高成就者,荀学和《易传》易学,存在孔儒发展系统的新思维;传统儒学的最高成就者是船山实学,文化接轨接时空,就是接船山实学,孔儒的脉理传承,现代儒学的理论基础。 如果认定传统儒学存有孔儒的发展系统与脉理传承,那么,就是研究儒学的新思想,其中也了解到发展系统和脉理传承两阶段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概念。如孔子的心性中庸,后续转变为“中为体,庸定用”的本体中庸;孔子的人际忠恕理念,后续转变为船山的天下仁恕理念。此就不一一而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