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创作既然需要与天地准,那么创作出的《周易》又有何用处?这个问题在孔子以前基本不是问题,然而自孔子研读《周易》之后,他提出《周易》可以用来修身、明理、识天道……这类前卫的理论之后(相对于当时而言),《周易》的占卜之学就退居其次了。时至今日的《周易》已经和炼丹、修道、看风水、算命、人生哲理、推演行星,琢磨计算机……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基因密码无所不包了,总之是人有多少知识,《周易》就随之蕴含有多少知识。其实《周易》始终还是一部占卜书,至少始皇帝嬴政也这么认为的。秦始皇那时期的《周易》只有卦辞和爻辞,没有彖、象和文言之类的短篇,是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没有任何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所以秦始皇焚书的时候不毁这本书。
《周易》里的彖、象和文言之类的短篇统称为“十翼”, “十翼”又称《易传》,大部分内容是孔子讲述的,原来都是单独成篇,到了汉朝的时候才和只有卦爻之辞的《周易》合订成一本,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
近五千字的《周易》辞文是经过好几代人不断的编辑并参与撰写的,是西周的皇家书籍,主要参与人是周文王和周公,这两父子是《周易》的奠基人,至于《周易》之前的“易”是什么样子,已经没人知晓。
在《周易》之前有易吗?有的。孔子曾说:“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这话大意是说孔子来到夏、殷两朝的故地求这两个朝代的礼仪和法治,但都文献不足,只得到《夏时》和《坤乾》(笔者认为《夏时》《坤乾》和《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当时能收集到的典籍也就这些了,在孔子之后这两本典籍未能流传下来,《周易》之前的“易”也就此断了。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周易》的书籍是《左传》,其次是《周礼》——【《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 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 《周礼•春官宗伯》:“……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八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后人就根据《周礼》的这句话认为《连山》与《归藏》是夏朝和商朝的易,我是不认可这个的。其一《连山》虽然有流传于世,但早已被人确定是后人写的伪书,至于近年有《归藏》易出土,但其内容荒诞至极,多半是战国时期作假之人凑合着写的。其二:《左传•昭公二年》记载【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可见鲁国的这个藏书馆够大,但是里面有《连山》《归藏》吗?没有。也许这《连山》《归藏》不是周朝的易书,所以不在这里。那么在哪?在周朝太卜手里吗?可是韩宣子说了“周礼尽在鲁矣”,意思是周朝有的鲁国都有,干嘛偏偏没《连山》《归藏》?也许韩宣子忘记提到这两本书,可《连山》《归藏》的历史地位肯定比《易象》高,没理由只说有《易象》不提《连山》与《归藏》啊。其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去拜访掌管着周朝国家藏书的老子之时,已是韩宣子百多年之后的事了,当时孔子也没见到《连山》《归藏》这两本书,不然孔子后来也不会唠叨“文献不足”了。
以上总结出三点:
1韩宣子去鲁国的藏书馆见到《易传》和《鲁春秋》,未提见到《连山》和《归藏》。
2孔子去周朝向当时的国家藏书馆馆长问礼的过程中未提到《连山》和《归藏》。
3孔子去夏朝和商朝的故地得到《夏时》和《坤乾》时未提到《连山》和《归藏》。
孔子是信而好古、问道求礼之人,凡是与礼法和易道有关的文献资料,他都会不辞辛劳的收集来。他在晚年读《易》读至“韦编三绝”,同时他认真整理和补充前人留下的《彖》、《系》、《象》、《说卦》、《文言》等易学著作,可就这么一个博学的人却没提到《连山》和《归藏》,所以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有《连山》和《归藏》,即使是有也绝传于春秋矣。
于考古方面《周易》特别重要的出土记录有两个,其一是唐代的《晋书.束皙xī传》记载太康二年,有人盗魏襄王墓得竹书一批:【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其二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出土的一部易书,书中有许多通假字和异体字。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是孔子传下的,孔子把《易》传授给商瞿,商瞿授子庸,子庸授子弓,子弓授子家,子家授子乘。子乘授田何(子庄)……田何之后易学流派俞演俞繁,逐步形成不同的易学派系,各个派系留下的著作多到数都数不清,已经到了多个十本八本不算多,少个十本八本不算少的地步。
用易来占卜吉凶的这门学问,早在西周以前就不知道已经存在了多少个百年。相传古有包羲氏(伏羲)画卦……而那只是神话传说,张政烺( lǎng)先生已经从考古的角度提出最古老的卦是由一些数字组成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卦。数字如何变成卦?可以从起卦的过程中一窥倪端。
那时期的人们不仅在生活起居上要占卜,在国家大事上也要占卜,占卜是一件很圣神的事情。直到春秋时期的孔子,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把《周易》这本占卜书籍引向德义方面,用来指导君子的行为和修养,通过提高君子自身的修养和正确的行为来远离灾祸,故荀子曰“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孔子不是唯一“水煮周易”的人,还有一个叫李耳的人他以易入道,后人称他为老子。这两人都是易学大家,他们的学说深远的影响着后世,而春秋之前的《周易》(孔子、老子手中的原本)已经绝传,时至今日的易经占卜已经沦为江湖末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