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回复: 4

[易学研究] 虞飜、陆绩事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9 15: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虞飜、陸績事實
飜與少府孔融書,並示以所著《易注》。融答書曰:“聞延陵之理樂,睹吾子之治《易》,乃知東南之美者,非徒會稽之竹箭也。又觀象云物,察應寒溫,原其禍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會稽東部都尉張纮又與融書曰:“虞仲翔前頗為論者所侵,美寶為質,彫摩益光,不足以損。”

孫權以為騎都尉。飜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呂蒙圖取關羽,稱疾還建業,以飜兼知醫術,請以自隨,亦欲因此令飜得釋也。後蒙舉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蒙未據郡城而作樂沙上,飜謂蒙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從之。時城中有伏計,賴飜謀不行。關羽既敗,權使飜筮之,得兌下坎上,節,五爻變之臨,飜曰:“不出二日,必當斷頭。”果如飜言。權曰:“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

案:·程迥《周易古占孫權聞關侯敗使虞翻筮之遇節之臨占曰不出二日斷頭節自泰卦中來乾爲首九三之五凡遷二位故有是象

尚先生秉和言:孫權聞關使虞翻筮之遇節之臨占曰不出二日斷頭節自泰卦中來乾爲首九三之五凡遷二位故有是象。按:此第五爻動,故專即五爻推。《節》九五有項象,變為拆一,項斷矣,故應斷頭。
裴松之注引《飜別傳》曰:飜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輿令成,纘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秘說,於《經》疏闊。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枹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蒙先師之說,依《經》立注。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放發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豈臣受命,應當知《經》!所覽諸家解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聖人南面,蓋取諸離,斯誠天子所宜協陰陽致麟鳳之道矣。謹正書副上,惟不罪戾。”飜又奏曰:“《經》之大者,莫過於《易》。自漢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至孝靈之際,潁川荀谞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顛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歎《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釋,復不及谞。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豈不其然!若乃北海鄭玄,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又奏鄭玄解《尚書》違失事目:“臣聞周公制禮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是故尊君卑臣,禮之大司也。伏見故徵士北海鄭玄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冃’似‘同’,從誤作‘同’,既不覺定,復訓為杯,謂之酒杯;成王疾困憑幾,洮颒為濯,以為澣衣成事,‘洮’字虛更作‘濯’,以從其非;又古大篆‘丱’字讀當為‘柳’,古‘柳’‘丱’同字,而以為昧;‘分北三苗’,‘北’古‘別’字,又訓北,言北猶別也。若此之類,誠可怪也。玉人職曰天子執瑁以朝諸侯,謂之酒杯;天子颒面,謂之澣衣;古篆‘丱’字,反以為昧。甚違不知蓋闕之義。於此數事,誤莫大焉,宜命學官定此三事。又馬融訓注亦以為同者大同天下,今《經》‘金’就作‘銅’字,詁訓言天子副璽,雖皆不得,猶愈於玄。然此不定,臣沒之後,而奮乎百世,雖世有知者,懷謙莫或奏正。又玄所注《五經》,違義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行乎學校,傳乎將來,臣竊恥之。”飜放棄南方,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依《易》設象,以占吉凶。又以宋氏解玄頗有繆錯,更為立法,並著明楊、釋宋以理其滯。臣松之案:飜“古大篆‘丱’字讀當言‘柳’,古‘柳’‘丱’同字”,竊謂飜言為然。故“劉”“留”“聊”“柳”同用此字,以從聲故也,與日辰“卯”字字同音異。然漢書王莽傳論卯金刀,故以為日辰之“卯”,今未能詳正。然世多亂之,故飜所說云。荀谞,荀爽之別名。

績容貌雄壯,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虞翻舊齒名盛,龐統荊州令士,年亦差長,皆與績友善。孫權統事,辟為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加偏將軍,給兵二千人。績既有躄疾,又意(在)儒雅,非其志也。雖有軍事,著述不廢,作渾天圖,注《易》釋《玄》,皆傳於世。豫自知亡日,乃為辭曰:“有漢志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嗚呼悲隔!”又曰:“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

            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0 2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甭管他是北人南守还是南出,只要查看他们古老的姓氏便一目了然了!

虞翻虞氏:
https://baike.so.com/doc/6142012-6355179.html

虞.JPG

陸績陸氏:
https://baike.so.com/doc/5658665-5871316.html

陆氏.JPG

杨雄
杨氏:
http://www.eeloves.com/clan/326

杨氏.JPG

但更为有趣的相关姓氏信息却来自于利氏家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枚印章:
馬王堆漢墓001.JPG 馬王堆漢墓002.JPG 馬王堆漢墓003.JPG 馬王堆漢墓004.JPG 馬王堆漢墓005.JPG 馬王堆漢墓006.JPG 馬王堆漢墓007.JPG 馬王堆漢墓008.JPG 馬王堆漢墓009.JPG 馬王堆漢墓010.JPG

利仓利氏:
https://baike.so.com/doc/6396723-6610381.html
http://jiemeng.qiuyewang.com/baijiaxing-v-%E5%88%A9%E6%B0%8F

利氏.JPG 利氏2.JPG

“老聃之嚴周矣”其自称“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甲。谁知讽刺的是利仓家族冢中出土了帛书《六十四卦·易》,里面明明白白地告知后人:(利氏出于李聃)李聃祖先出自利贞
所以有证据证实两汉时期所谓汉人实属国姓汉人,非汉族之汉!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10 + 3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0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弟:
读书不可死读书,有时候命中靶心只差一厘,差一厘也是没有命中靶心!各族文化的不同源于各自的生活方式,后世混淆却源于他们的目的。“盗之扣也”源于“致寇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 15: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虞飜五世傳孟氏《易》,能算出關羽斷頭竝糾正鄭玄《經》說。此其善之大者


              有漢一代另一傳《經》世家是歐陽氏!漢熹平石經《尚書》乃歐陽氏本,歐陽氏八世傳經功為之大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來北方《易》文版本之傳人都說自己的是真的,於是滿世界飛傳,可真經就是不傳,哪怕是了解了身世帶到墳墓裡也不讓世人知道,這已成了慣例之一。
總在古《易》文本以外諍個高低,最有效的終結手段就是讀懂古《易》經文!走捷徑在其它古文獻中找出處、摳字眼兒,也只能是本末倒置浪費精力仍然缺憾。

凡古姓氏與所謂“皇帝”、“周人”沾邊兒的人族後傳所謂“古易”文本皆不靠譜!
理由:北方所謂皇帝多族的發展歷史充其量也就距今4500年。見帛書《繫辭》作者的對比語境。再者見《鄯善古墓群》現代考古視頻資訊。

皇帝.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