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_ming

[易学研究] 通行本周易卦序的奥妙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2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的格局与卦序并非简单地通过文章或文字表述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综合性的推定过程。这个过程综合了卦理、数理、图理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易经》是基于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精心构建而成。要深入理解《易经》,就必须从卦理、数理、图理这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运行规律。从整部《易经》的生成过程来看,先有格局和卦序的确定,然后才有其他内容的完善和发展。格局和卦序是整部经典的基础和核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 02:07 编辑

lss06.png
lss07.png
lss08.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0 23: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 02:09 编辑

周易卦序序码卦码的自洽
J.M.九宫格

在浩瀚无边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周易》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哲理,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依旧熠熠生辉。其中,周易卦序作为《周易》的核心精髓,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更在数理逻辑的层面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严谨与和谐之美。

经过无数先贤的深入研究和细致剖析,我们惊喜地发现,周易卦序的序码与卦码,与最完美幻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既自洽又充满魅力的紧密联系。这种关系在犄角对称与单循环的充分演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生动的诠释。

周易卦序,即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其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数理逻辑。每一卦都拥有独特的序码与卦码,这些数字绝非简单的标识符号,而是连接卦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神秘纽带。通过对序码与卦码的深入剖析和精妙组合,我们发现它们能够以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方式,构建出一对具有完美对称性的幻方结构。在这对幻方结构中,卦符作为中间介质,实现了充分的循环与互动。

所谓最完美幻方,乃是一种数学构造的极致之美。在一个方阵中,每一行、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任何2×2阵列的四个数字之和相等,任何中心对称的四个数字之和也相等。这种结构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更在哲学层面上与周易卦序的和谐统一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在周易卦序的这对幻方结构中,犄角对称成为了其鲜明的特征。序码最完美幻方与卦码最完美幻方不仅同款而且互为中心对称,这种对称性不仅是对自然界平衡与和谐之美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周易哲学中阴阳平衡之道的深刻映射。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周易卦序的这对幻方结构还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单循环特性。从任何一个卦象出发,都可以沿着特定的路径遍历所有的卦象,并最终回到起点,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这种单循环结构不仅强化了卦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也使得周易卦序的解读更加灵活多变、充满探索的趣味和挑战。

周易卦序的序码、卦码与最完美幻方的自洽演绎,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周易卦序的数理逻辑和哲学内涵的奥秘所在,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智慧。通过这一视角的深入洞察和细致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周易卦序的深层结构和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领略其非凡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同时,这一发现也为现代数学、物理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方向,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无限活力和广阔前景。


周易卦序与卦码的自洽关系,可以精妙地表述为:当卦码达到其最完美幻方定格时,其卦符集合所呈现的初始形态,与序码在同样达到最完美幻方定格时所展现的卦符集合终了形态,通过一种既严谨又富有创意的单循环方式,实现了全面、深刻且富有哲理的演绎。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同一系列卦序的卦码幻方与序码幻方,则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犄角对称形态,宛如天地间的和谐共鸣,进一步彰显了周易卦序与卦码的深邃与奥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23: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行本卦序“单循环充分演绎”形式逻辑
J.M.九宫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核心命题与定义
核心命题:四则易平方图变例(单间花相错、单间花相综、对角线相综、对角线覆變)与目标卦序序列通过“单循环充分演绎”达成逻辑统一,同时严格满足卦序的结构形态定义。
定义:
  • 易平方图及其变例:基于位爻系数生成的基础形态,通过全对称错综覆變原理操作生成变例。
  • 周易格局:通过幻方架构、非覆即變互换、镜像和平移调整形成的规范性模板。
  • 单循环充分演绎:验证卦序完整性与闭合性的独立数学规则。
二、三项基础逻辑
  • 易平方图及其变例规则
    • 生成基础:通过位爻系数编码确定基础形态。
      重点:数理上的“逢9倍7”与“63互补”对称分布规律与卦理中的错综覆變对称分布规则相匹配,从而实现数与卦的完美契合。
    • 对称性操作:生成全对称的变例规则,包括单间花相综和相错、对角线相综和覆變。
      重点:单间花两图的错综互补和对角线两图的等量相错。
    • 独立性:变例规则由位爻数学性质导出,与卦序定义无关。
  • 周易格局的生成逻辑与形态逻辑
    • 生成过程:通过幻方架构、非覆即變互换、镜像和平移调整形成规范性模板。
      重点:三轴架构“经综纬错”的方法;卦群、卦联归置合理性的回归;从幻方到最终格局的调整,总步数64步的数理原则。
    • 功能定位提供规范性的“两两相耦非覆即變”模板,确保同时满足数理对称与卦象关系。
  •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验证逻辑
    点:参与项目的充分性和平等性;演绎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演绎的整体结构与过程具备拓扑性质。
    • 标准序列与易平方捭阖形态的演绎:验证卦序与易平方图的对应关系。
    • 序码幻方与卦码幻方的等效性:证明序码和卦码在幻方架构中的数理完美性。
    • 等效关系:通过单循环演绎证明结构同构性。
    • 功能定位:确保六十四卦悉数平等参与并可以清晰地看到演绎过程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路径。
三、逻辑流程图与关键逻辑特性
逻辑流程图:
  • 位爻系数规则 → 易平方图生成 → 变例规则库
  • 幻方架构 + 非覆即變互换 + 镜像调整 → 周易格局图
  • 候选卦序 → 单循环充分演绎 → 通过 → 序码/卦码幻方等效性确认
关键逻辑特性:
  • 独立性分层:易平方图规则与卦序定义严格分离。
  • 闭合无循环:变例生成、幻方架构、演绎验证均为单向逻辑链。
  • 双重完美性:序码与卦码幻方的等效性确保数理与符号逻辑的兼容。
四、总结
通行本卦序的合法性验证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它基于“形式逻辑-结构定义”双轨制。形式逻辑通过独立数学规则验证卦序的完整性与闭合性,确保卦序在数学上的严谨性;结构定义则通过形态约束确保卦序的符号学合理性,使其符合易学的阐释需求。二者通过“单循环充分演绎”实现协同,形成了一个兼具数学严谨性与易学阐释性的复合逻辑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卦序的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易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附1:周易格局图的由来


周易格局图的构建遵循以下步骤:

1. 易平方图演化(易平方图→图1.)
将易平方图(8×8方阵)依“位爻系数规则”生成的卦码,构建为三轴架构幻方。图1.的卦码排列既满足幻方条件,亦体现经综纬错三轴的交错关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固定图2.结构
保留图2.的核心区域(剔除图1.部分行列),固定其卦码原位不变。图2.中空缺处对应图1.被移除的行列卦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非覆即變互换(图3.→图4.)
将图3.中8对卦码按“非覆即變”原则互换:
  • 覆卦:上下卦位互换(如“12 33”覆为“33 12”)。
  • 变卦:水平镜像互换(如“0 63”变为“63 0”)。
    总计调整16步(每对互换计2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区域调整(图5.→图6.)
对图5.剩余卦码进行镜像或相邻位移:
  • 镜像移动:如卦码“1”跨中轴镜像至“62”位,再竖向移一格至“55”位(计2步)。
  • 相邻移动:如卦码“1”竖向移一格至“8”位,再横向镜像至“55”位(计2步)。
    总计调整16卦48步(每移动一格或镜像一次计1步,以最短路径为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叠加合成周易格局图
将图2.(固定核心)、图4.(覆變互换)、图6.(区域调整)三图叠加,还原易平方图的群联配套逻辑,最终形成三轴架构的周易格局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键逻辑验证
  • 图3.→图4.:所有卦码均按非覆即變完成交换。例如:

    • 相错卦“42 21”互换为“21 42”。
    • 相综卦“12 33”覆换为“33 12”。

  • 图5.→图6.:卦码位移符合镜像与相邻规则。例如:

    • 卦码“62”横向镜像一步,再竖向移一格至“8”位。
    • 卦码“61”横向镜像一步,平移一格后竖移至“15”位。

  • 叠加规则:不同层级卦码无冲突覆盖(图2.为底层,图4.、图6.依次叠加)。
  • 调整总步数:共64步,合六十四卦“一卦一步”之数理。


结论
周易格局图通过位爻系数转换、幻方架构、非覆即變互换及镜像调整,将易平方图重构为兼具数理对称与卦象逻辑的复合方图,完整诠释“经综纬错”的周易哲学内涵。

附2:易平方图的错综覆變变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6: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22: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9 12: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9 12:49 编辑

周易符号体系的三重生命形态:根系·主干·果实
J.M.九宫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易》的符号体系如同一棵古树,其生命形态的演进暗合自然法则:
根系深埋于数理土壤,主干伸展于拓扑空间,果实凝结于实践枝头。
这一体系绝非占卜玄学,而是人类最早的符号系统论模型。

一、根系:易平方图的“位爻系数”
位爻系数(1/2/4/32/16/1)是《周易》的数学基因,其本质是二进制思维的古典觉醒:
  • 编码法则:将六爻卦转化为0-63的整数,如乾卦63=8+16+32+4+2+1,坤卦0=全阴,构建六维超立方体的坐标系统。
  • 对称密码:对角线镜像是相综卦(泰与否),中心点对称是相错卦互补(乾与坤),如同DNA双螺旋的结构法则。
    这组数字密码,比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早两千年叩击了离散数学之门。


二、主干:格局版图的“三轴架构经综纬错”
格局版图将数理基因转化为可操作的三维坐标系
  • 经轴(纵向):构成天道的时间轴;
  • 纬轴(横向):铺就地道的空间网;
  • 纵深轴:卦序路径在三维网格中蜿蜒,既要遵循“非覆即變”的爻变交规,又要躲避汉明距离过大的能量陷阱。
    此时的《周易》,已从数学公式升级为可导航的立体沙盘。


三、果实:通行本卦序的“两两相耦非覆即變”
卦序是系统运行的终极表达式,其精妙恰似果实的形态进化:
  • 能量最优:相邻卦平均变2.3爻,是六维超立方体的局部最短路径;
  • 拓扑自洽:在易平方图及其六种变例(旋转/镜像/置换)中,卦序始终呈现单循环连贯性,如同果实的细胞在显微镜下显现分形秩序。
    这个被历史选择的卦序,实则是数学约束与实用需求的双重最优解。


系统启示:古老智慧与当代科学的跨时空共振
  • 根系启示:位爻系数预示现代信息编码,如64卦对应64位处理器、64种遗传密码子;
  • 主干启示:三轴架构暗合系统论的三元模型(输入-处理-输出),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神似;
  • 果实启示:卦序优化路径启发算法设计,如汉明距离约束可比拟机器学习中的正则化项。

这棵三千岁的符号之树,其根系仍在为现代科学输送养分——当量子物理学家探讨六维紧致化空间时,当计算机科学家优化状态转移网络时,他们或许未曾察觉,自己正沿着《周易》的枝干攀向真理的果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15 13:54 编辑

lss032.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7: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3-28 12:52 编辑

通行本卦序的内在数学本质
J.M.九宫格

卦序问题归根到底是明晰卦码与序码的关系,位爻正确系(ji)数、卦符准确就位,以及它们的逻辑自洽。

在易平方“位爻系数”规则和“一同五异”“六合共爻”卦间邻接规则的框架之下,“卦码幻方”本质上是一个相错幻立方,巧妙地呈现了相错关系的幻方韵味;而同款犄角对称的“序码幻方”则与之相呼应,本质上是一个相综幻立方,彰显了相综关系的幻方特质。两者之间,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一个单循环的充分演绎闭环,这既是周易错综体系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也是周易错综体系得以全面展现的必然归宿。恰如古时的调兵虎符,“一同五异”与“六合共爻”的逻辑严密性,通过单循环充分演绎闭环的方法,有力地佐证了通行本卦序的内在逻辑性和六十四卦在卦序序列中的精确就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错-相综”双幻立方通过严格的数学规则与递归分形,构建了一个单循环自洽的演绎系统。通行本卦序作为该系统的优化路径,其每一卦的位置均由“一同五异”与“六合共爻”的规则唯一认定,恰如虎符两半的精确咬合。这一结构不仅揭示了通行本周易卦序的内在数学本质,更证明其排列是“相综-相错”逻辑与时空对称性的必然结果,而非古人随意编排的产物。


附1:名词解释

1、一同五异:一卦六爻,两卦之间,仅有一个对应爻位的阴阳属性相同,其余五个爻位全然相异。

2、六合共爻:将原卦六个爻位固定映射到单元立方体的六个面(上、下、左、右、前、后),相邻卦与原卦共享一个面、共享一个爻。

3、八八循环:指“易卦'错-综'同款幻方”与自然数方图之间具有八八演绎的特性,八组演绎闭环、每组八个元素,八次演绎周而复始,实现循环。

4、位爻系数:为卦爻按爻位系(ji)数,六爻系数之和为卦爻值。覆盖0(全阴爻坤卦)至63(全阳爻乾卦),连续无间断。

5、犄角对称:指卦码幻方与序码幻方两者之间存在平面旋转180°的差别,视觉上,对应元素构成犄角对称之势。

6、同位相邻:指卦码幻方、序码幻方在犄角对称状态下它们相同位置的两个卦在六十四卦演绎闭环中相邻。

7、单循环充分演绎:指的是在演绎过程中,系统从初始形态(形态1)出发,演绎到目标形态(形态2),所有元素的运动路径形成一个闭合环。


附2:综合图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22: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4-1 21:39 编辑

通行本卦序合法路径的认定
J.M.九宫格

通行本卦序 ,实则是在易平方制式所勾勒的格局版图内,一条兼具内在逻辑与外在约束的序列优化轨迹。其内在逻辑,即卦序的结构本质,从宏观层面遵循“骨构定式”的稳固原则,于微观细节则恪守“两两相耦、有覆则覆无覆则變”的精细法则。外在约束则涵盖于格局版图之中,要求序列路径力求简短,并配以明确的认定准则。所谓路径相对最短,是指在遵循结构本质及其它外在约束的条件下,寻求最为直接高效的行进路线。至于其认定方法,则融合了“单循环充分演绎”的深刻内涵,以及“六则易平方律动变例”的精妙逻辑,并辅以“六重充分闭环”判定机制,以确保认定精准无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名词解释

1、易平方图:位爻系数下卦爻值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角线架构、对称错综的纵横八宫图。

2、格局版图:易平方制式下的三轴架构、经综纬错的卦群、卦联归齐图。

3、单循环充分演绎:指的是在演绎过程中,系统从初始形态(形态1)出发,到目标形态(形态2),所有元素的运动路径能形成一个闭合环。


再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于序理系统模型的精密推演,在满足"六重充分闭环"的严格约束下,共推导出四套核心卦序形态。其中,通行本卦序以完美契合序理法则的优越性,被确立为最终定本。其余三套非定本序列的变异本质,集中体现在两对关键卦对的序位上:或如(屯蒙/萃升)、或如(家人睽/震艮)、或如(家人睽/丰旅)卦对产生逆向序迹。此类异常走向直接引发——或导致序列路径出现显著的非线性偏移,或造成整体格局的非优化分布,故被排除在正统体系之外。

尽管数学模型允许存在其他复式双卦对的同步变序组合,但此类拓展形态必然引发序列路径的冗余度指数级增长。根据序理系统的最优效能法则,任何偏离最小路径原则的序列结构都将因能量耗散增加而失去存续优势,最终在动态演化过程中被自然淘汰。这种内在淘汰机制确保了卦序体系在复杂变换中始终维持最优化的序理架构。



编后语

从"推导"到"认定"的认识论跃迁,体现了人类认知活动从或然性探索向必然性确证的范式转换。就通行本卦序合法路径的研究而言,这一转变彰显了易学认知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一、推导阶段的认知特征

在卦序研究的初始阶段,"推导"作为主要认知方式,呈现三大特征:其一,遵循"骨构定式"的拓扑演绎,通过明晰主卦、探寻主卦、散卦的组合运算穷尽卦序可能性;其二,依托"两两相耦"的生成法则,在六维空间内构建卦象的对称网络;其三,运用对卦理、义理既有认识,在表浅层面寻求和筛选合适的推导、推理的程式、方式。这种认知模式本质上是发散性的试错过程,犹如在卦爻迷宫中探索可能的出口。

二、认定阶段的范式突破

当研究进入"认定"层面,认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首先,"六重充分闭环"判定机制构建了多维验证体系,将卦序合法性置于以爻值为基础的立体坐标系中检验;其次,"单循环充分演绎"原理实现了演绎路径唯一性证明,使卦序轨迹从概率空间跃升到必然领域;再次,通过"格局版图"的约束条件,将原本离散的卦象连接转化为连续的拓扑流形,提出了"路径相对最短"的明确目标。

三、认识论质变的内在逻辑

这种认知跃迁的实质在于:推导阶段是"可能性空间"的遍历过程,而认定阶段则是"必然性结构"的显影过程。前者如同用分形几何描绘卦序的可能形态,后者则通过代数不变量锁定其本质结构。这种转变对应着数学思维从组合论向群论的跨越,在哲学层面则体现为从经验归纳到先验演绎的范式转换。正如黎曼几何为广义相对论提供数学基础,卦序认定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易学认知完成了从现象描述到本质揭示的蜕变。

这种认知质变对当代易学研究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不仅破解了千古卦序之谜,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范式。通过将卦序生成过程转化为可验证的数学模型,实现了东方象数思维与西方数理逻辑的深度对话,为传统经典的科学化阐释开辟了新路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1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4-11 12:25 编辑

通行本卦序序理模型和定本序列路径认定
J.M.九宫格

关键性名词解释

1、易平方图:位爻系数下按卦爻值大小顺序排列的角线架构、卦理对称的纵横八宫图。

2、格局版图:易平方制式下的三轴架构、经综纬错的卦群、卦联规整图。

3、单循环充分演绎:整体变局的演绎,从初始形态(形态1),到目标形态(形态2),所有元素的运动轨迹能够续接成单个闭合环。

4、序列路径:格局版图中序列的各元素按序列顺序所展现的轨迹以及相邻元素距离的合计长度。

5、通行本卦序:定本序列的顺序队列。


通行本卦序的序理模型体系涵盖多个核心要素:易平方图凝构了数卦契合灵魂,格局版图搭建了结构化空间,三轴幻方架设了易平方向格局版图过渡的必需桥梁,它们与五例易平方的律动变例共同形成动态演绎机制,并辅以“单循环充分演绎”的鉴别机制,这些要素通过逻辑网络协同作用,最终锁定目标卦序路径。

该模型确立的认定原则为:在符合卦序结构基本定义的前提下,若某"候选序列路径"与易平方的五例律动变例分别都能达成单循环演绎闭环,则可纳入候补序列池,其中路径长度最优者将被确立为最终定本序列。

经实证检验发现,仅存在唯一序列路径可分别与五例律动变例实现单循环充分演绎,且该路径与通行本卦序序列呈现完全重合。

上述研究揭示,通行本卦序本质上是基于易平方数理框架所构筑的体系架构中,一条融合内在逻辑自洽性与外在条件制约性的序列演进路径,亦是易平方图式所蕴含的空间几何对称规律的自然映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易平方的五例律动变例:空间几何对称性的完美诠释
易平方图的五大律动变例,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其精妙的空间几何对称性,揭示了卦象排列与数学结构的深层统一。每一变例均以独特的变换方式,维系着易平方图的整体平衡与和谐。
1. 易平方主卦静止复合幻方:中心对称的完美平衡
  • 特征:16主卦静止居于原处,形成稳定的核心结构;全图卦码以**互补数对(和为63)**全对称分布。
  • 对称性:卦象与数值双重对称,既满足幻方的数学特性,又符合《易经》阴阳平衡的哲学内核。
  • 复合幻方:居中四阶与全图八阶构成幻方的复合形态。

2. 捭阖相应图:镜像反射的列组对称
  • 操作:将八列分为前四列(1-4)与后四列(5-8),进行嵌套式对换:

    • 前组:1↔4,2↔3;
    • 后组:5↔8,6↔7。

  • 对称性:列组内部形成镜像反射,整体结构在变换后仍保持数学与卦象的严格对应。

3. 易平方四分两平挪图:平移对称的动态平衡
  • 结构:将易平方图全对称四分,形成四个象限。
  • 变换:泰否对角线方向的两象限整体平移互换。
  • 对称性:平移操作不破坏整体架构,体现类似晶体结构的相位不变性。

4. 易平方四分两覆挪图:综卦对换的轴对称
  • 操作:在四分结构基础上,将泰否对角线方向的两象限内的卦象替换为相综卦对(如屯↔蒙、需↔讼)。
  • 对称性:综卦对换严格遵循乾坤对角线的轴对称,确保变换后的卦序仍符合易理逻辑。

5. 易平方中井行列平挪:行列置换的稳定核心
  • 变换:交换第3/6列、第3/6行,形成**“井字格”调整**。
  • 对称性:核心区域(4-5行/列)保持稳定,外围行列置换不影响整体平衡,体现行列守恒的方图特性。

总结:对称性的多维统一
这五大变例,分别从中心对称镜像反射平移互换综卦对换行列置换五个角度,展现了易平方图的空间几何对称性。它们不仅是数学结构的精妙设计,更是《易经》宇宙观在数理层面的生动表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