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回复: 14

[综合讨论] 为什么说儒学是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2 0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学是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本来就是历史的文化实在,毫无疑义的文化事。奈何,未能从理论上很好地解决孔儒经典的通经明经,以及正经接着讲,经世治用的古今义理会通的形上導问题,反而遭受挺儒与反儒世纪论战的折腾与磨难,也是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原真理路失真的因果事实。无论是挺儒与反儒所持的理论观点,都是“蔽于一曲”的“闇乎大理”。撇掉和廓清理论偏蔽,儒学要真正进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研究了,这是传统文化研究史的可喜事。“儒学研究又到了整装再出发的关键时期。所谓整装再出发,就是需要重新规划儒学发展方向,定位儒学研究的路径”。
一、“儒学研究该向何处去”?对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该要深刻反省,剖析与疏理。止步孔子或孔孟,跨越二千数百年时空,古今文化能衔接?即违反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又违反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理性准则,屡见不鲜的历史碰壁事实,摔跟头的现象还少吗?止步宋明理学,也是张扬儒道佛互补,视之为传统的优秀文化,文化恶果是: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延续,无休无止的文化论争,非正常性的学术争鸣,而是文化内耗。世纪论战的灾难性教训,方有现时的“整装再出发”。“重新规划儒学发展方向,定位儒学研究的路径”,必须遵循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与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理性准则,理清孔儒真正的脉理传承,通经正经而明经;理清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通经正经接着讲。按照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着手要明晰四大文化问题。
(1)孔子开创的论理学性质,论理民所共由理道的理之道,道之理。承前的史前社会大环境是论道不论理,同时代的老子道学,同样是论道不论理,“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道法自然。进入到论理学,是坚执人能弘道的理性实学准则,人文化成天下的共由理道。走到今天,已有二千数百年的历史时空,业成常态化了。但是,在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子论理学时代,尚是“新生事物”的论理新时代。因此,传统文化文明的千里之行,始在足下,乃孔子的论理学。
(2)在诸子争鸣的文化大环境,成就了孔儒发展系统的理性循序。“儒家并非是以往我们所界定的一种古代伦理体系”,“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没有庶物的天道自然观,焉有伦理体系立足的理论空间?正如没有忠于己的意志欲念,焉有推己及人的仁礼忠恕。视儒学为伦理体系,对传统儒学,以及传统文化来说,天大的冤屈事,至深的理论损伤。致原本是庶物人伦一体的孔子儒学,成为“蔽于一曲”于伦理道德,“闇乎大理”于天人诚道的共由理道。孔子儒学有着明确的天道自然观,承前子产自然思想的“天道远,人道迩”,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低下,实践调控能力低下,孔老都是主张无为自然。不同的性质差别:是否主张人能弘道的人文化成天下。不同于老子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无为自然观的性与天道,也是研究人文自然观的性与天道,完善人道弘补天道缺失的人文化成天下。生民立命的“民可使由之”(天命),生民立心的“不可使知之”(气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践心性于天道酬勤的性与天道,不是儒家的天道自然观?孔子性与天道的历史逻辑演变,经过孟子的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知天事天阶段后,进入到荀子精于道、物的物物道时代,进入到有别于古易的天地人同,《易传》的天地人参新阶段。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人事理则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心性理则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荀子物物道时代,与《易传》循物理事则的天地人参,改善了孔子无为自然观的性与天道,质变为顺天而制天的性与天道。人文自然观的性与天道,走到今天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儒顺天而制天的人文自然观。
孟子的“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荀子“精于道者兼物物”的物欲观,《易传》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的三道三才理论,以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文化的功能价值观的富有日新,显然物物的天人诚道为终极目标(终奏物)的天人诚信道。仁礼知识体系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在孔儒时代业成理论雏形。走到今天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儒仁礼知识体系的理性雏形。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谨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03: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儒道器层次理论,从孔子论理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规范层次;孟子职能层次的恒心与恒产;荀子功能层次划分的“精于物者”的庶民阶层,“精于道者”的礼义阶层;《易传》循物理事则的职责层次,形上導的“易与天地准”,形下器道的天地人参。以孔儒道器层次理论发展系统的理论全貌,看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层次与“小人喻于利”层次,“上下大中而应之”的道器两层次。一物两体的事物矛盾,经“一故神,二故化”的神化过程,质变为矛盾两体理一的道器两层次。形上導的“义”蕴,逻辑前提是“其令行”的“其身正”,义的内涵是循物理事则规范层次的“君子喻于义”,对应是“小人喻于利”;人事易简乾易知的职能,对应是坤简能;心性理则健顺五常的乾刚健职责,对应是坤柔顺。“阴阳与道为体”的人事易简之义,“义者,宜也”的乾易知与坤简能,仁义人道融入的阴阳天道。“道建阴阳以居”的心性理则之义,“义者,路也”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仁义人道融入的刚柔地道。孔儒道器层次理论的发展系统,传统儒学道器层次的理论雏形。走到今天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依然是孔儒道器层次理论的理性雏形。
孔子治理社会的政制理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法家治国理论为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治理对象的社会心性因果事实是:“民免而无耻”。德政的“道之以德”;文理益质载道人道教化的“齐之以礼”,文政形上圣神導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治理对象的社会心性因果事实是:“有耻有格”。荀子完善孔子的治理理论,礼治于至善者自觉心性的言行规范,德政法治惩治不善至者的乱礼违法言行,维护礼治心性的社会秩序,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传统儒学政制理论的理性雏形。走到今天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依然是孔儒政制理论的理性雏形。
孔儒形上導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有孔子德治的“礼有损益”;孟子仁政的“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防止上溢而下漏”的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易传》的事变体易神有方的探赜索隐,“极深于通志,研几于成务”,“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齐之以礼”,有孔子的人道教化;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人文精神;有荀子“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有《易传》的“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有《中庸》的形上学问道,“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導向的诚之者人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孔儒文政一体的形上導理论,乃脉理传承神理与神参的基础理论。走到今天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依然是形上文政導的基础理论。
综合人文与自然基础理论的仁礼知识体系,道器层次理论,政制治理理论与形上文政導理论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在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孔儒会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学派?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解蔽而集成的学术扬弃,与诸子争鸣学术环境的熏化成熟,成长为孔儒理论理性的发展系统,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学派。延流到今天,体证着文理的传承与创新,古今义理会通的生生不息。文化的承前启后,理论理性逻辑的不断深化,成然脉理传承历史逻辑演变的理性次序,成然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时空性文化接轨,脉理传承的理论理性,成为历史接合点的基础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2 06: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儒学是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3)进入到君主专制时代,从秦法暴政→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汉夷王朝两度陵替成然,返回法家专制的回光返照,落后文化的夷族统治者执政。孔儒文化已发生异化,异化的文化性质,从民所共由理性实学的方方面面而展开,显然人文化成天下的功能价值观发生异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的灾异征兆警示君王,“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能说是民所共由理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会有人文化成理性实学的因果事实?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关注民生的君主德治,乃孔儒功能价值观的初度异化,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致用期。走到宋后,忠君报国的忠诚异化,从汉唐的阳儒阴法,走到宋后阳法阴儒,走到君师一体,治统与学统大一统的满清专制极度,民所共由理道消失。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能说是自然人文性质的格物致知?性与天道的仁礼忠恕?能说是孔儒理性实学的人文自然观?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而已。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能说是人文自然的“致知在格物”?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能说是孔儒实学理性的仁礼忠恕?唯心教条性质的僵化道德观而已。“合乎天而不因乎物”,适应君主专制环境的超时空善性文史,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治乱循环无休无止的儒道佛互补。明晰君主专制时代造成孔儒从初度异化到极度异化的因果事实,体证着现代哲学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过程。历史逻辑演变的客观事实,该要明晰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文化性质依然还是民所共由理道的理性实学。民所共由理道的实质性意涵,出自道器两层次的存在理势天和存在音容天。存在音容天的理性实学,乃仁礼知识体系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实学理性的仁礼忠恕,顺乎物则终奏物的始奏活力人,孔儒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性与天道逻辑的心性质文。逻辑提升为张载、船山中庸体用的刚柔质文。心统性情的功贞情,天理人欲的矛盾辩证;酬勤天道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的实学心性。始奏活力人顺乎物则的终奏物,乃孔儒性与天道精于物物的实质性意涵,象数天理成就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生数,“因已然而观自然”,预示着物物走势的自然而必然,格物致知的自然人文。“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数成象和数生象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致知在格物”的人文自然。象数互生的礼易常变,“易兼常变,礼惟贞常”,“顺应人情(功贞情的“情交尽性以至于命”)物理(循物理事则的精微四义)数(象数天理的象生数与数成象)者”,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我性自天,不能自亏”的实学心性。非“合乎天而不因乎物”,“不协于芚愚之化”的孔儒异化,而是提升孔儒物物道的性与天道逻辑,质变为道体论的性与天道逻辑。孔儒的脉理传承,存在音容天的理性实学。
存在理势天的理性实学,即導向存在音容天的理性实学。形上神理導理气(气以理生化乎质),益质载道的明诚明明德;形上神参天命導性命(仁统同与礼明分)的明钦明明德。存在理势天的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明明德,導存在音容天的人道诚明(理性)与天道实德(实学),道器层次“上下而大中”的协力齐同,通志成务的理性实学。導向仁礼知识体系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有形上学问道的道问学与尊德性。有“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格物致知的“学愈博而思愈远”,继往学问道的尊德性与道问学。有“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致知在格物”的“思愈困而学必勤”,开来学问道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理有屈伸与顺逆的理势自然,導向存在音容天的矛盾体,依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基体。随任自然三无为,纯粹天道的无为自然;走向矛盾相反的相分相离,妄为自然。荀子逻辑提升孔子的政制理论,治理心性的礼法合治,再度逻辑明确为治理存在音容天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理据于社会心性形态(中庸质文与文史、质野),轻重调衡于治理心性的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礼法合治,“天治者,神以依”。“神以依”的“期必然以符自然”,“势有轻重应乎人”,应乎体用中庸的仁礼忠恕始奏人,道原并建的刚柔质文。“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实学思维。“神以依”的“因已然而观自然”,“理有屈伸顺乎天”。“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屈伸物欲顺乎天。神理神参的存在理势天:天下仁恕与哲学理一观,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实践理性:仁礼忠恕与人文自然观。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道器两层次融合协同的理性实学。孔儒礼有损益的德治仁政,逻辑提升为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3: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4)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社会,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社会,必要弄清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理论,依然要遵循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理性准则。从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儒文化,焉能超时空隔距而接轨于现代文化,文化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已证实。距今千余年的宋明理学及儒道佛文化,文化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同样证实:与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格格不入。只有距今不到四百年,经过理性实学与心性启蒙思潮时代洗礼的船山学,方是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接合着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真正成为现代文化体系的基础理论。从继往开来的形上学问道,尊德性的基础理论是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導向形下器道天人诚信道的仁礼忠恕,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道问学的基础理论是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導向形下器道天人诚道的性与天道,精于道器(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的物物道。形上文政導基础理论的明明德,神理明诚導理气诚明的“为天地立心”,“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神参天命明钦,導仁礼性命诚道实德的“为生民立命”,“势有轻重而应乎人”,应乎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中庸质文人,应乎“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心性人。实学心性是高扬人心个性的基础理论,“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也是符合共由理道的理性(道心)准则,仁恕天下的仁礼忠恕。“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基础理论依然是荀子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生乎自然”的象数天理,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互生,“因己然而观自然”,象生数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期必然以符自然”,数成象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象生数与数生象的礼易常变,“易兼常变”的自然而必然;“礼惟贞常”,“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事物元亨运程的太和利贞,顺应人情物理数者,释放始奏心性人的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天人的继善必然,适全自然的成之者性,“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矣”,物质经济发展(命)与物欲需求增长(性)的文明同步,始奏人活力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也是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基础理论就是“循理而应乎事物”的象数天理。“礼惟贞常”,人文自然的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高扬人心个性,适全道心理性的矛盾辩证,基础理论依然是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人心统性与道心统性的刚柔质文。高扬个性的“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协力道心理性而适全人心个性的“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显于天命”的仁心统同;“都于气质”的礼义明分。“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 非有为自然的妄为自然(法家),与无为自然(道家)。扰乱了“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成象,法家妄为自然扰乱的“礼惟贞常”;也扰乱了“因己然而观自然”的象生数,道家无为自然扰乱的“易兼常变”。妄为自然与无为自然扰乱“礼易常变”的“礼之杀”,形上導理论谬误的“文理省”,造成形下器道实践心性极大殊异的“情用繁”。存在音容天心性负面效应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导致事物运程生驻异灭的曲折与反复,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二千数百年传统儒学道体论演变的逻辑史:孔儒“通于人未合于天”的肯定阶段;宋明理学“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否定阶段,船山“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否定宋明理学的否定阶段,更高复归孔儒肯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三阶段,体证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圆圈三阶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船山学,为什么是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建设现代文化体系的基础理论?无论从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还是从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理性准则,都是从传统儒学及古今儒学转换的两个哲学圆圈原真理路,透过对孔子论理学性质的文化文明始期鉴证,在诸子争鸣大环境中历练成熟的孔儒发展系统成为主流思想学派,以及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的甄别与认定,探寻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理论,确定儒学进入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成为传承和创新的传统优秀文化。“儒学研究又到了整装再出发的关键时期。所谓整装再出发,就是需要重新规划儒学发展方向,定位儒学研究的路径”。“重新规划儒学发展方向”,必要研究传统儒学及古今儒学转换的两个哲学圆圈原真理路,透过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探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规律性过程。“定位儒学研究的路径”,理据于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站在昭明船山学的理性实学高度,回首明晰孔子论理学的文理性质及历史效应,明晰孔儒主流学派的文理性质及历史效应,从而明晰孔儒脉理传承的正向与负向的文理性质及历史效应,进而是探寻与探究历史接合点的文理理据及基础理论,完成现代儒学的文理体系,并接受商品经济的时代洗礼,达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举的文化研究路。对孔儒及脉理传承的文化经典,通经而明经,正经而接着讲的继往开来,儒学研究整装待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路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4 04: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据理于孔儒及脉理传承高低两阶段的理性实学,即孔儒仁礼忠恕人文自然观的理性实学,与船山仁恕天下哲学理一观的理性实学,应重新认识和界定儒家思想和儒家文明成果。
(1)“儒家并非是以往我们所界定的一种古代伦理体系”。离开人文自然观的性与天道,不可能有道德性质的伦理体系;没有忠于己的个性欲求,焉有仁礼忠恕的人文义理。即使异化孔儒的宋明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僵化,也是建立在纯粹天道自然观为立足根基,“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方有事物定理而理在气先的天地本性,限定气质之性的“性即理”与“心即理”,“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本然,人事当然道德僵固的伦理体系。弃天道自然观而作纯粹伦理道德性质的荒谬结论,害了传统儒学,害了现代的文化研究,必要“改变以往片面着重于儒家文明成果中伦理、心性等论题”。道体论的“人也,天也,物也,皆自然之化”,焉能单纯从伦理道德学角度去认知始奏人的心性内涵?轻视人性的自然属性?失去心性内外矛盾体的理性实学?如此,忽视了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文化大环境研究,忽视了社会限定中奏天的理论研究,忽视了理道定所的始奏人质文心性学的辨证法研究,忽视了顺乎物则终奏物的唯物论研究,忽视了心性内外矛盾体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传统儒学体系,是从天人道体的角度去研究经典的学问道,综揽形下始奏人的质文心性学,仁礼知识体系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以及事物元亨利贞运程的象数天理,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礼易常变,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都是建立在形上導效应的神理神参,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定位定性于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基础上,人能弘道的“情交(穷情理的功贞情)尽性以至于命”。立心立命于理性论题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治理诚之者人之道言行规范的社会秩序,形上政制之理论本根,“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理道定所導向的仁礼知识体系,形上继往(格物致知)开来(致知在格物)学问道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等等。都是“长期作为治国理政方略的儒家思想和制度建设经验的儒家文明成果。而更是一种典范完备的社会发展理论”。“把儒家的学说纯粹降格为一种普通的修身养性的伦理学”。实属荒唐,该要彻底否定。
(2)进入到孔子论理学时代,即人文化成的理性实学阶段,与宗教文化开路的西方文化比较,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性质,不同的文化特点与文化进程。史前社会神道设教的原始宗教退化消迹。虽有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借尸还魂,却不成气候。“儒学也不是宗教教义”,理性实学的高低两阶段。孔儒的初级阶段,关注人而通于人的仁礼忠恕性与天道,依然是现代实用性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如心性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文化学等;高级阶段的船山学,仁恕天下,神理神参的哲学理一观,是建设现代哲学体系的基础理论。传统儒学天人道体理论,“可以为当代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SHZY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提供源远流长的参考与经验”。“儒家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通庶物人伦共由理道的理性实学。“法家是极端的功利主义”,蔽于君主法治而不知民本的德政礼治;蔽于“势”而不知“理”的“理势天也”;蔽于“术”而不知“诚”的“儒术诚行”。“道家是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物化道与物化德,不知精于物者的物物道;不知精于道者物欲观的富有盛德;蔽于道法自然的三无为,不知人文自然观的人能弘道;只知阳极阴至与阴极阳至的物极必反,物化现象的有无相生,而不知“太虚即气”的知幽明道,“一故神(性性),二故化(物物)”于阴阳太和的“易与天地准”。“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视儒法合流、儒道合流的认知错谬该要否定。
(3)遵循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理论理性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理性准则,从三代损益的王制分封,到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时代;从秦王的法家法治,走到汉唐专制生长期,经世致用阶段的礼有损益,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再走到宋后的专制衰落期,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所为,成然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流入赤裸裸法家专制回光返照的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专制衰亡路。汉唐专制成长期→宋后专制衰落期→满清专制衰亡期,经历君主专制文化史全过程的存在决定思维,二千数百年的传统儒学史,会是孔孟程朱一脉相承的铁板一块?业已造成文化弊根的灾难深重。根本原因是良莠不分了“把儒家的学说纯粹降格为一种普通的修身养性的伦理学”。为什么文化历史出现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以民本儒学套解专制儒学,挺儒;以专制儒学套解民本儒学,反儒。民本儒学与专制儒学并存的互相套解,挺儒与反儒世纪论战的文化怪圈。超时空提升孔儒,视宋明理学及儒道佛文化为传统的主流文化。以孔儒套解宋明理学,挺儒;以宋明理学套解孔儒,反儒。挺儒与反儒世纪论战的文化怪圈持续循环运转。只有视孔儒体系,与脉理传承的船山学视为高低两阶段去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方进入正常的坦顺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4 04: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儒家社会治理理论中有三大遗产至今仍值得重视:贤能政治,道义经济与天下主义。
(1)“应把SHZY政治制度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深远根基之上的贤能政治”。治国平天下(《大学》)贤能政治的本质与规范,文质彬彬的君子喻于义(孔子);善养浩然之气的恒心者(孟子);“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的王制理想,益质载道效应于“礼之隆”的“情用省”,“文理繁”,“精于道者兼物物”的礼义阶层(荀子);极深通志,研几成务于循物理两大事则:“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天道阴阳,乾易知的“易与天地准”;实践实证的刚柔地道地曰示的乾刚健精神,效法天行健的君子自强不息,其令必行刚正气质的神有方(《易传》);導向仁礼知识体系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形上学问道的道问学与尊德性(《中庸》)。
孔儒贤能政治的本质与规范有功能效应,民为本人能弘道的仁礼忠恕,格物致知的诚意正心,致力于民生经济的性与天道。孔儒脉理传承贤能政治的本质与规范的功能效应,仁恕天下的明明德,導向形下器道的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天治者,神以依”,政制理论的礼法合治;神察音容天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導社会心性变化走向的“阴阳不测之谓神”;“审微而定命之谓神”,神明道心统性与人心统性的矛盾辩证,“一念之诚,一心之健,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精义入神”;“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的“一故神,二故化”,成就实践理性两体理一的“穷神致化”。发展孔儒的形上学问道,继往学问道为格物致知性质(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的道问学与尊德性,开来学问道为致知在格物性质(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的尊德性与道问道。文化理则的承前启后,理性准则的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谨防失察于“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义利矛盾的天道是非,人道善恶的“义判于几”,防避直觉思维的“一人之正义”;解蔽于唯心教条“闇乎大理”性质的“一时之大义”,执善于神理而会通古今通义,神参于经世治用的辩证唯物,事物本质因果事实的实践实证理论。孔儒脉理传承的贤能政治,乃哲学理一观指导社会实践的贤能政治。
(2)“儒家的经济和我们SHZY市场经济特别接近”,“在我看来儒家的经济理念是一种道义经济”。“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孟子论理,不是明晰民所共由的理道性质,成就人文化成天下的道义经济?关注礼义的行为规范为实践实证,功能效应体现为荀子物物道效应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价值观效应体现在《易传》的继善成性,天道太和元亨运程的利与贞,物质文明成果(利)的富有大业,与精神文明成果(贞)的日新盛德。孔儒的道义经济有两大原理,一是物欲需求增长的生活富裕,与物质经济发展文明同步,所以有荀子物欲观的物物道,有《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有《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也有船山探究事物本质因果事实的实践实证理论:尊德性学问道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道问学学问道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二是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助天道元亨利贞诚的天人合道,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所以有荀子物物道的物欲观,礼义调理物欲的“养人之欲,给人以求”;有《易传》的天道太和,利与贞的文明同步,利与贞矛盾统一为价值取向的文明同道。也有船山仁恕天下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继往开来的学问道:格物致知与“致知在格物”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传统儒学道义经济两大原理的文明同步与文明同道,古今义理会通的理论深化,船山的学问道。尊德性的人道理欲观,道问学的道体论,业已成为时空性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的学问道,表明:“儒家的经济和我们SHZY市场经济特别接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4 04: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3)“儒家的天下主义也有特别的价值”。所谓天下主义的实质意涵,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道器层次。现代哲学两个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存在与意识。存在理势天形上導性质的存在与思维,“導也者,上導之而下遵行之以为路也”。神理導理气的“为天地立心”;神参天命導性命的“为生民立命”;神理神参的理论理性導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形上導学问道的道问学与尊德性,導形下器道性质的存在与意识,仁礼知识体系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理势言天,理道定所的中奏天,即形下器道的存在音容天,儒家的天下主义。“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天人继善,“富有而不吝于施”的终奏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成之者性,“日新而不用其故”,成就文化文明的始奏活力人。形上導的天下主义,仁恕天下的哲学理一观,乃文政圣神導社会治理方面的文明成果。形下器道音容天的天下主义,形上導效应成就形下器道实践实证的天下主义。“致知在格物”的因果事实,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助天道元亨利贞诚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是矛盾体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质变为矛盾体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天人协同创新就是要客观科学地审视、继承与创新儒家等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以来有效的积极的文明遗产”。人能弘道的实践实证,客观事实的因果证验,乃仁礼忠恕的人文自然观,性与天道的物物道与物欲观,“但协同创新的范围和面又要比政治(圣神導)的治理范围宽广得多”,形上導与形下器道的融为一体,道器层次的天下主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4: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当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模式和古代传统的最佳关系是若即若离”。古代的传统社会,小农耕种的自然经济时代;现代社会,乃科学工业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商品经济时代。古今文化转换,就是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古今文化转换,哲学是抽象科学,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仁恕天下的哲学理一观;社会科学是实用性学科,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仁恕天下的哲学理一观,導向仁礼忠恕的人文自然观。“西方政治文明的最大成果,应该归结为找到了制约公共权力的制度措施”。以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定位定性于中庸质文心性人:心性能动部分的功贞情,理欲辩证;心性应用部分的实践理性,刚柔质文的体用中庸;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也是自然之化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中国制度建设的方向最终也要朝以制度制约制度的方向走”。文化重心,该要明晰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理论,仁恕天下的哲学理一观。“中国政治文化是三顾茅庐式的”,孔子礼有损益的德治模式,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应用在汉唐经世致用时期。宋后失效,该要进入神理会通古今通义,神参经世治用的圣神導时代,理性实学的脉理传承新时代。“要想照搬西方的选举和投票,很困难。必须较好地制约和限制公共权力”。“制约和限制公共权力”,并非天下掉下来的,其实质性的义理源流,有着理论理性历史逻辑演变的理性循序。
(1)建设民生经济的人能弘道,关乎治理社会心性的礼法合治,“天治者,神以依”。礼法合治是荀子提出来的,礼治于至善者的理性自觉心性的行为规范和公共规范秩序,政制法治于不善至者的人与事。礼法合治目的性明确,维护礼治规范的社会秩序,发展民生经济。荀子礼法合治理论,上承孔子的政制理论,弃法家法治政制理论效应于心性因果事实的“民免而无耻”,坚执儒家礼法合治政制理论效应于心性因果事实的“有耻有格”。文理礼治人道教化的益质载道,张扬领导社会心性潮流的君子心性文质彬彬,成就“野人”大众的人道教化。若将君子心性称为中庸质文心性人,那么,船山视人道教化效应为体用中庸的质文心性人,文理礼治心性效应的“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德政礼治的效应在于德,诚信明德。法治于不至善至者,严惩扰乱礼治规范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乃德政法治效应之德,“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的诚道实德,发展民生经济的政制德治,即法治,荀子的“儒术诚行”。在自然经济的小农耕种时代,政制德治与发展民生经济并建,道器层次的相辅相成。政制德治与文理礼治,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上文政一体。荀子完善孔子政制理论,成为船山礼法合治的理论基础。船山“神以依”的礼法合治,礼法轻重权衡于心性形态的“天治者”。若是治理流俗质野的心性时代,法主礼辅而遏制礼崩乐坏的质野心性下滑,循序渐进而恢复到治理体用中庸质文心性人的礼主法辅;治理善性文史的心性时代,礼主法辅,也当纠正“偏蔽一曲”的贞情去人欲,“闇乎大理”浮明理论的道德僵化,为发展民生经济,满足共同富裕的生活美好而提高情商,张扬情才的功贞情,这就是船山所说的“于天理达人欲”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于人欲见天理”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天应人,治理体用中庸质文心性的礼主法辅。从孔子的政制理论,落实至正是荀子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最终的理论成果是船山“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也是现代社会探究如何“制约和限制公共权力”的基础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4: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2)民本说的形下器道命题:民可使由之的天命之谓性,生民立命的客观事实。易简理得社会分工的职业立命,以及社会物质利益分配的齐家立命。分工与分配合理公平与否的“文理繁”和“文理省”,分别发生心性学研究论题的“阴阳不测之几”:礼之隆“的“情用省”,“礼之杀”的“情用繁”。“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心性客观,有支配人生命途的名利观。民可使由之,人生立命的天命之谓性,名利观的人事导航,导致社会不平等根源出现的客观存在。“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物之元的民生利益有精微之几,鬼神之绍有心性危微之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理在气中,民不使知之的气质之谓性,名利观的心性导航,关乎文理益质载道的健顺五常,“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生民立心的客观事实。宋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继往开来,理据于孔儒生民立心与立命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理论,提出形上導民本论命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生民立心立命实践实证效应的功能价值观:人能弘道主持于“物物为能生化”的“为生民立命”,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精于道、物的物物道,体现着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形上圣神導“性性为能存神”的“为天地立心”,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希横渠之正学的船山学,再度明晰为理道定所定位定性。形上導的存在理势天,導向存在音容天的社会限定中奏天,理道定所于生民立心立命的文化大环境。定所定位的为生民立命,理顺于社会分工的职业立命,机会平等人事机制的本体调理;社会分配的齐家立命,民生利益分配有精微之几。即礼义明分情用省的生民立命,疏理并防避名与利的心性客观,造成不平等根源的刚柔质文,造成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人事刚柔关乎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心性质文则要高扬仁礼忠恕的中庸质文。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健顺五常心性理则的“为天地立心”,“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质文。“有定性,无定位;有定位,无定所。定所也者,先立一道以便性而不迁也。……于其定所见其定位,于其定位行其定性”。道心统性与人心统性的矛盾理一,尽内圣外王之道的“循理而应乎事物”。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3)民所共由理道的理性实学,必然事高扬实践实证理论。初级阶段是礼义的言行规范为义理基础的实践实证理论。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方有仁义人道融入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实践实证理论:刚柔地道地曰示。理道定所定位之定性,健顺五常主观能动的尽心尽性,“大中而上下应之”的知天(乾易知职能与乾刚健职责)事天(坤简能职能与坤柔顺职责),方有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助天道元亨运程的太和利贞,富有日新的继善成性。以礼义言行规范为义理基础的实践实证理论,再度逻辑深化的理性高度,探究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由之循道论理于事物本质的矛盾范畴。从义利矛盾的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会通古今之通义,去悟道利害之际的相因之微;从道体的精微四义:人事尊卑的义奠于位;进退存亡的义殊乎时,深悟立纲陈常的义辨于事,定所立命;深悟是非善恶的义判于几,定所立心。定所的立心立命,阴阳不测有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心性鬼神的危微之几。智内神外的神意三蕴,正视阴阳不测之几的心性事实,有神理意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质实鬼神的形上導:“性性为能存神”,圣神明哲的“精义入神”;導向形下器道“物物为能过化”的穷神致化。“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功能价值观:“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穷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实践实证理论的高级阶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4: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4)“制约和限制公共权力”的现代政制理论,波及船山哲学的三大基础理论;礼法合治政制理论的“天治者,神以依”;理道定所定位之定性;从礼义规范行为实践实证的基本理论走出,透过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而探究本质矛盾的实践实证理论。礼义层次行为规范的实践实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中,理道定所于“小人喻于利”的仁礼忠恕层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鉴于盛唐的物质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宋后官场贪腐日趋严重的灾难事件屡见不鲜,君子小人的知能错位,刚健与柔顺的心性错乱,刚柔杂居超出矛盾限度的相分相离,事物运程生驻异灭的循环往复,也是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治乱循环无休无止。正视宋后专制衰落期与衰亡期的历史实在,君主专制时代无法治理的三大弊症:因富贵帝王家的“以身作则”,官场贪腐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自上而下,大一统专制的人事结构板结化:势尊必蔽;“伴君如伴虎”的君权“神授”倾天下,文化专制主义的“文有法而礼无法”。三大弊症,实学与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如黄宗羲、唐甄等,对帝王专制的社会弊症和文化弊害予以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与宋明理学忠君报国理论针锋相对。同样,船山也从哲理高度“讨伐”:“治道之裂,坏于无法;文章之敝,坏于有法。无法者,惟其私也;有法者,惟其伪也;私与伪横行,而乱恶乎讫”。如何“制约和限制公共权力”?业已成为宋后文理的研究课题。回首探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的高低阶段,也就需要探究“君子喻于义”的仁恕天下层次:“为天地立心,为官员立命”。从船山学的三大基础理论中,波及义理核心的两个问题:人事刚柔方面,如何建设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心性质文方面,如何建设仁礼忠恕的民生道心环境,如何营造仁恕天下的官场心性环境。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关乎到名与利的合宜性和正当性,关乎到乾健精神的自强不息,持恒保持着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乾易知职能,维护着仁礼客体的人事理则,“易简立本”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持恒保持着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乾刚健职责,维护着仁礼主体的心性理则,“易简之善配至德”,行为规范实践实证的主观能动与担当精神: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健顺五常。保持乾易知的职能恒常,人事级能存在有升降拔黜,决不允许君子义与小人利两层次超限度的人事错位;保持乾刚健职责恒常,必有人事制度的奖罚分明,决不允许君子义小人利两层次超限度发生心性错乱的刚柔杂居。从人事机制方面,乾易知职能与乾刚健职责能否保持恒常,有物物天道的人事是非,利害因果事实的相因之微;从益质载道的文理方面,造成质野恶果的文理浮明,违FZ庸理则的善性文史,违反仁统同礼明分理道准则的禁欲情罪,“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礼之杀:“文理省,情用繁”。关乎物物天道仁礼本体的实明与浮明,形上文理效应,有利害因果的义利之辨,即是非理蔽之辨。所以,神理的理论清明,益质载道的古今义理会通,至关重点。关乎“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人道善恶,善则功贞情与理欲辩证的中庸质文,恶则是违逆中庸的流俗质野,淫情欲滥有人道善恶的义判于几,有利害因果事实的相因之微。所以,礼法合治的政制理论,“天治者,神以依”,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理道定所定位定性,“为天地立心”,荀子的物欲观,与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为小人利阶层生民立命的仁礼忠恕,为君子义阶层官员立命的仁恕天下。乾易知职能相称,贤能政治的性(天性学识)、命(名实相副的命才)、情(心统性情的功贞情)三方面综合的名实相副和性命相称;乾刚健职责相称,具有担当精神的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正义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05: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有两大原因阻碍着传统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定,“一是抹杀个性;没有个人权利概念,是一种义务本位。第二,就是没有找到制约公共权力的道路。如何有效的限制公共权力,如何把公共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没有找到相应的办法”。
先谈第一点,凡是倡导传统儒学是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凡是倡导人文化成天下的实践实证理论,民所共由理道的理性实学,只会高扬人心个性,协和道心理性,都不会扼杀个性。建立在人道教化基础上,以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礼义行为规范为实践实证理论初级阶段的孔儒时代,孔子政制理论所论及心性反应的因果事实,摒弃法家刑政法治的“民免而无耻”,高扬儒家導之德政与文理礼治并举的“有耻有格”;民可使的天命由之,不可使气质知之的生民立心立命,性与天道的实践心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扼杀个性,还是张扬个性?孟子的反身以诚,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荀子精于道、物的物物道,《易传》循物理人事理则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循物理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是扼杀个性,还是张扬个性?建立性与天道实学基础的仁礼忠恕,中庸质文,《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理性实学,是扼杀个性,还是张扬个性?进入论理利害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以义利矛盾本质辨正的实践实证更高阶段,张载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形上神導性性效应为形下物物效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为万世开太平”,道器效应的实践实证,扼杀个性?张扬个性?船山提出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道体论,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即中奏以天理道定所定位定性于始奏以人,顺乎物则于终奏以物。始奏人的实学心性是:“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倡导民所共由理道,人文化成天下的理性实学,只会高扬个性,决不会扼杀个性。相反,“闇乎大理”而“蔽于一曲”的理论浮明,以天地之性限定气质之性,事物定理的理在气先,“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性即理与心即理的理一分殊,合流于佛门“心即一切”的“月映万川”,唯心教条的僵化道德观。超时空的善性文史,存天理的致良知,去人欲的致良能,天命之谓理的尊卑定理,方是扼杀个性的专制文化。将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视为孔孟程朱为铁板一块的文化谬误,即淹没了传统儒实践实证的理性实学,也是扼杀个性的专制文化。
第二点,凡是适应君主专制的理论浮明,非民为邦本重民生,而是君为政本的天下归属,独裁为大一统的九五之尊。从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走到阳法阴儒的忠君报国。君主专制的三大弊症,与官场贪腐、文有法而礼无法,因果相关相连的势尊必蔽,丧失了制约公共权力的君主专制。相反,提倡德政礼治的贤能政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器层次礼义规范的义理明晰;精于道物,乾易知的“易与天地准”;精于物物,坤简能的天地人参,道器层次的职能分明;恒心与恒产,乾刚健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坤柔顺的厚德载物,大有的实践效应,柔得尊位的“大中而上下应之”,道器层次的职责分明。提出道器层次的礼义规范义理明晰,职能分明与职能分明,个人权利必须服膺民所共由理道的实践实证,都必然要维护公共权利。若丧失了制约公共权力,决不会有事物元亨利贞的实践效应,只会陷进事物运程生驻异灭的循环往复,“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治乱循环无休无止的陀螺运转。正因如此,贤能政治的更高阶段,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明明德,明德于诚明的功贞情与实践理性,诚道实德于“致知在格物”的“穷神致化”。“穷神致化”的道器层次效应:理道定所的定位定位,能不制约公共权力?天道是非,人道善恶的“义判于几”,首要问题就是道器层次礼义规范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是制约公共权力的基本理论。会通古今通义而通经正经接着讲,不能让君主专制时代势尊必蔽的天命之谓理,损伤“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内圣外王之道,必须有制约公共权利的礼义规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05: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从孔子开创文化文明始期的论理学,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特点,人文化成天下的理性实学,有别了西方以宗教文化为道德理性开路的文化特点。中西不同的文化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文化过程,不同的理性实学与不同的理性失陷。正如两个不同家庭出生的人,同样出现不同的人生命途与人生困惑。进入中西文化碰撞路时,为什么会出现全盘西化论与国粹说,其中的最重要因素:文化特点各异的理性失陷。传统中国的理性失陷,文化专制主义异化了民本道心,扼杀了个性活力;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时代,理性失陷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至上,人道的内外罪恶,影响着天道的经济运转。对内是违反商品经济规律的人道原则,丛林竞争而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为转折经济危机,抢夺国外市场而对外侵略,殖民统治和利益瓜分导致两次世界大战。这种对内丛林竞争,对外殖民统治,与中国的文化理性不合与不容。尽管该时代公认西方的国家强大,文化的先进,对于其理性失陷的内外罪恶路,中国的文化理性是藐视,不屑一顾。抗拒全盘西化,主张国粹。进入第二次碰撞期的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不符合传统理性的体用同源一体说。按现代逻辑来说,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体用同源一体说,该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体用同源一体说,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路,决不是以西方文化全盘套解中国文化的中西文化碰撞路。走到今天为止,坚执宋明理学为内圣中体,外王西用的现代新儒学,符合还是违反体用同源一体的文化理则?是探究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路,还是持续沿着中西文化碰撞路走下去,待船山学昭明的古今文化转换,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的理论明晰,盖棺论定的理论答案明确。体用同源一体说,决定中西义理会通的古今文化转换,在政制理论方面同此理解。待船山学昭明,再不是孔子的礼有损益,有道伐无道的三代陵替,汉唐王朝正常陵替的阳儒阴法,更不是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汉夷王朝陵替走向法家专制的回光返照路,而是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明明德的圣神導,“为天地立心”于心统性情的功贞情,为生民立命、于理在气中的实践理性,酬勤天道的“致知在格物”。明明德的圣神導,導向形下器道的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体验着传统哲学思维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圣神導。民本政制的贤能政治,该成为古今文化转换的时空性接轨,历史接合点的政制理论。由民本政制的贤能政治,极深研几的通志成务,进入民主政制的贤能政治,顺应民心的民意立法。致贤能政治更符合现代商品经济时代的客观规律,即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完善人道理则的文明同道,有效释放始奏人活力。高扬人心个性而协和道心理性的理性实学,依然是船山实学心性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依然是船山“神以依”的礼法合治。营建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人事理则的“易简立本”,易简理得职能结构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关乎社会分工的名实相副,性命相称,人事结构合宜性与正当性的“名”;建设仁礼忠恕中庸质文的心性环境,心性理则的“易简之善配至德”,健顺五常职责结构的反身以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人生上进路。关乎社会分配的齐家立命,仁义的心性健康,与礼义心性健顺的礼乐天下,利益分配结构合宜性与正当性的“利”。实践实践的循物理事则,必须维护和保护合宜性与正当性的名与利,从制度上抑制不合宜性与不正当性的名与利,从法律上惩治争权夺利的鬼诈心性,官官相护利益抱团的乱法违纪行为。惩治争权夺利,实质就是制约公共权力的滥用,保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规范行为准则,保持神理与神参圣神效应的贤能政治,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理论深化。民本政制贤能政治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走向的更高阶段,民主政制贤能政治的“情交尽性以至于命”。情交神气的“阴阳不测之谓神”,从质实鬼神的“明有性情”,通往质实鬼神的“明有礼乐”。立足“明有礼乐”的“极深通志”,神察民情民望而神明民心民意的沟通渠道,付诸立法施政的“研几成务”,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贤能政治,中国文化特点成就现代社会的政制理论,三权分立神以依的礼法合治。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条通过投票选举,便可以将权力放进制度笼子的有效道路,现代社会也没有可能找到。因为,投票选举的立法,并非真正体察民意民心的形式,相反,形式切合内容的矛盾理一。形式的“极深通志”,内容是实践实证的“研几成务”,顺乎物则终奏物的继善成性,事物元亨运程的太和利贞,合乎天下礼乐的人文化成,才有真正体察民情的形式与内容,立法民意效应的贤能政制。中国特点体用同源一体的政制理论,只能是承前启后的古今文化驳接,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更高阶段,经世治用的古今义理会通,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没有可能以西方政制的投票选举形式套用于中国的政制形式。“我们能否在欧美范式之外,锻造一个国家治理的中国范式”?“如何立足于包括儒家文明在内中华传统文化,创造一种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把公共权力有效的关进笼子里去”?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船山学昭明后,进入到历史接合点的理论研究,进入到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现代文化体系的理论研究,方能逐渐明晰而水落石出。中国文化特点的政制理论,决定不同于西方文化特点的政制理论,这是必然而自然。待全球经济进入理性回归的实学阶段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乎理性实学性质的中西政制模式的文化评鉴,自有分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05: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从昭明船山学的理论高度去解读《专访王学典:儒学自此进入了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解读而思想成文,我又一次深深感悟,传统文化研究的两个重心问题:一是儒学为何是主流的意识形态;二是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值得我为此努力,虚壹而静,皓首穷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