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亦广释《论》《孟》之义而开示进修之方,尤切身心之用,诚学者所宜服膺也。 言以垂世立教,兴起天下而天下赖之,圣贤所以所以死而不亡。 不以己私累天下,天下无所损,安而忘之。张子此言(“志于仁而无恶”,能为无也)以警学者至矣。纵欲趋利,则天下求无其人而不得,是人类之狼虿也。 道,顺于道也。取,取法也。 君子之教,思无穷而道在己,则有志者自来取法;若不可与言而与言,必姑屈其说以诱使企及,成乎妄矣。往教之弊,终于妄说,枉己者未有能正人也。 反大经则正,达天德则深,循大常则远。 旁及则害于本意。 言必于信,恭以免辱。不择人而与亲,所以和天下也。以礼节之者,以礼立身,虽不与世侮,而终不枉己,所以节和而不流。 挈相引而及也。 主,所要归也。德得于心,而必以人心之同然者为归;偏见自得之善,非善也。 原,所从出也。天下者,万事万物之富,而皆原天道自然之化,阴阳相感,刚柔相济,仁义相成,合同而利用者也。若随其偶感之几,立异同以成趋尚,则有不善者矣。 期于善天下而已,张弛质文,善不同而同治,王心定也。一者,括万理而贯通之。 政教号令,因时因事,而皆主于心之所得以感人心之同得,则言约而可以统博,推之四海,垂之百世,咸为法则。此言王者之心,本于一原而散于万有,体天地民物之理,全备而贯通之,故随时用中,一致而百虑,异于执见闻以为我,私偏尚而流于霸功也。 言皆心得而可为法则。 动审乎几而不逾乎闲。 日用皆察著而力行之。 静思以精义。 物无时不相引,而静正以养之,勿使牿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