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3|回复: 12

[易学杂谈] 易学探索与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1 05: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7 15:55 编辑

ls.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曰,百言百當,不若舍趣而審仁義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8: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2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聖人者,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夫哀樂者德之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過,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即與陰合德,動即與陽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形勞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則竭,是以聖人遵之不敢越也。以無應有,必究其理,以虛受實,必窮其節,恬愉虛靜,以終其命。是故无所甚疏,而无所甚亲。抱德煬和,以順於天,與道為際,與德為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死生無變於己,故曰至神。神則以求無不待也,以為無不成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3 16:02 编辑

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橈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正以義,不可懸以利,君子死義,不可以富貴留也,為義者不可以死亡恐也,又況於無為者乎!無為者即無累,無累之人,以天下為影柱,上觀至人之倫,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以羞也,夫無以天下為者,學之建鼓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1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7 15:07 编辑

尊勢厚利,人之所貪,比之身則賤,故聖人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禦寒,適情辭餘,不貪得,不多積,清目不視,靜耳不聽,閉口不言,委心不慮,棄聰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無好憎,是謂大通,除穢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為而不成。知養生之和者,即不可懸以利,通內外之符者,不可誘以勢,無外之外,至大,無內之內,至貴,能知大貴,何往不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5: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2-2 15:42 编辑

古之為道者,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性有不欲,無欲而不得,心有不樂,無樂而不為,無益於性者不以累德,不便於生者不以滑和。不縱身肆意而制度,可以為天下儀,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適情而行,餘天下而不有,委萬物而不利,豈為貧富貴賤失其性命哉!永若然者,可謂能體道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5: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2-6 16:30 编辑

总是以为有了故事情节才有的卦序,这种认识是错的。
古经作为卦序载体,写就古经得先有大纲,卦序就是大纲。先有卦序,根据顺次各卦六爻属性遴选合适的卦例典故形成情节文本,反复比较修改、再反复比较修改直至定稿,这才是正确的思路。纯粹情节是出不来数理的,而有了数理是可以编排情节的,就是这个逻辑。
单就卦序而言,数理上可有三爻卦的因素,文本上没有八卦的份。
卦序之于古经文本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此卦序与八卦没有关系。
卦序是数理的,古经是文本的,数理决定文本而不是相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08: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2-7 12:00 编辑

周易格局则是指:周易的整体结构和形式以及六十四卦的布局,分布,定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6: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体系与文化发展脉络应该是两回事,文化体系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完善。体系结构是文化内涵演化的总结与提炼,以文化体系的逻辑顺序解释文化发展脉络是有问题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版有学者主张“易学研究应注重实证、避免极端化”,我非常赞同。我也拜托考古工作者不断努力,希望他们发掘出能佐证易学源头理论的实证。
如果取得下列实证对易学和易学研究来说都是莫大的贡献:
1、太极之实证;
2、两仪之实证;
3、太极演化为两仪的实证;
4、两仪演化为四象的实证;
5、四象演化为八卦的实证;
6、八卦相重成为六爻卦的实证;
7、上述各种演化概念定型时点的实证。
以上实证关系到易学理论源头及其发展脉络,其意义非同一般。但是不管能不能得到这些实证丝毫不影响易学的存在、也不足以颠覆既有的易学基础理论!
我还担心,上述话题因为涉及易学端头,有学者会以为这又是在搞“极端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1 08: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赞成实证研究、不赞成以实证排斥规范研究。以实证排斥规范研究是一种学术偏颇,这种思维无异于极端化思潮。

学科的发展需要有学术生态链,也需要有良好的学术生态。历史学的著作本来就有不同的类型,古代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史论体,等等,各有各的贡献和存在价值。今日学者对于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人物问题等,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是可以不一样的,既应该有学者进行理性表述,强调科学性和实证性,也应该有学者进行感性描述,加强史学著作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既应该有学者采用《史记》《左传》的手法,也应该有学者采取《春秋》的手法。这才是“百花齐放”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众多的学者在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式共同努力,才形成今日中国史学的繁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1: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受氣於天者,耳目之於聲色也,鼻口之於芳臭也,肌膚之於寒溫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所以為制者異。神者智之淵也,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則心平,人莫鑒於流潦而鑒於澄水,以其清且靜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故用之者必假於不用也。夫鑒明者則塵垢不汙也,神清者嗜欲不誤也,故心有所至,則神慨然在之,反之於虛,則消躁藏息矣,此聖人之遊。故治天下者,必達性命之情而後可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易无门是因为易学大家们无视我中华大宅之门都是对门,是他们历来对于六十四卦的覆變、错综有所偏颇之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