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极为关键处,乃人自身文化的比较。传统中国有心性学,西方有心理学。 最近,我开始研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这是我第一次系统性研究西方的心理学,也是第一次尝试对人自身文化作中西文化比较,将以笔记形式为文贴陆续发出。 按照原作者序言:“由于初学者最需要指导,我建议他们在初次阅读时完全省略掉第六、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二十、第二十一、和第二十八章。为了更好地唤起初学者的兴趣,明智的顺序可能是读完第四章就直接开始读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和第二十六章,然后从那里返回。第二十章‘空间知觉’的撰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如果不写得那样详细,就根本不能清楚地对它加以处理”。 按照原作者建议,我也从第四章《习惯》开始阅读。不过我还是先浏览前三章。第一章是《心理学范围》,开宗明义:“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生活及其现象和条件的科学,这些心理现象包括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然而,若只是肤浅地考虑这些现象,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会让观察者感到杂乱无章”。这段文字让我联想到张载,船山的心性学观点,理在气中的驳杂错综,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关乎性情相需的理欲辩证,《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寻找不同心理事实之间的相同元素,而不是这些事实背后的相同行为者,通过研究这些元素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从而建设性地解释心理事实”。所说“不同心理事实之间的相同元素”,不是驳杂心性的分门别类?孔子归纳的质文心性三类:君子斯文,中庸理则的中庸质文,也是也是合符道体均一自然之化的社会质文,体用中庸的刚柔质文。另二类是违FZ庸理则的两极向,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过于质不及文的心性质野。所说的排列组合,礼三本的前二本,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元素排列组合,天道自然观的实学与理性,人道仁义观的性情理欲,行为指向的礼义规范等。中庸质文的诚明心性,理性实学的天道自然,理欲辩证的天理即人欲,人欲见天理,性情相需的功贞情,健顺五常的礼义规范准则,天下礼乐。心性文史的天道自然观,过于理性不及实学的理论浮明,抑情遏欲的贞性于情罪,天命之谓理的尊卑礼教定理守常,礼教条束缚成心性古板的身心无乐。心性质野的天道自然观,过于实不及理性的私己实惠与利益抱团,情淫滥物欲,失去礼义规范的礼崩乐坏。“建设性地解释心理事实”,礼三本的治之本,“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大文昭之的“文理繁,情用省”,研究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如作者所言:“记忆能力并不是绝对地存在,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对这些条件的探求就是心理学家最有趣的任务”。有趣的任务,同样是中国心性学家所要探究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