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质文刚柔

[综合讨论] 传统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08: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传统哲学的理道逻辑去研究唯物辩证法,必须马哲中国化。以传统哲学人文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重新理解马哲的唯物辩证法。
中西文化的不同类型,马哲归属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义理会通的理性实学,关乎马哲中国化的现代文化建设。重新理解马哲的唯物辩证法,必须加入传统哲学的文化特点:人文化成天下的逻辑意蕴。
一、马哲的唯物论,该理解为人文化成天下的心性唯物。荀子礼三本首本:“天地者,生之本”,“生人之用曰利”的生活富裕,物欲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的“容有迹而音无方”,物质的第一性原理。“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天人继善的格物致知,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元亨利贞,“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无极而太极,“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心性唯物。若能从传统人文特点的心性唯物,去理解马哲的唯物论,也就不会将老子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纯粹天道自然观,误作马哲唯物论,曲解并矮化了马哲,谬论为老子代言中国哲学。唯物论的是非曲直,当要厘清。
二、马哲的辩证法,该要理解为智辨人伦庶物,人文化成天下的礼三本之二:“先祖者,类之本”,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天人诚道格物致知的继善成性,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成之者性的天人继善,天道循环的元亨利贞与贞元亨利,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引领社会心性潮流的性灵天则。“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心性辩证。心性辩证源自“道心惟微”的民生利益精微,“精义入神”的“大质体之”;“人心惟危”的鬼神心性危微,“阴阳不测之谓神”的“大文昭之”。辩证法的神蕴,神理明诚的“惟精惟一”,導领中庸质文的理气诚明,性灵至当的“类应之”;神参明钦的“允执阙中”,導领刚柔质文的健顺五常,天则中正的“数数之”。“事物,人也;理化,天也”的礼易常变,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本质。“以人事天者,理一而已”的“一心之健”,乾易知刚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乾道变化;“理气一也,性命一也”的“一念之诚”,坤简能柔顺,效法乾道变化的柔得尊位动也刚。“上下而大中应之”,“形气存乎神理,则可以类应之,数数之”,神導的心性辩证。若能从传统人文特点的心性辩证,去理解马哲的辩证法,也就不会将老子道学的“蔽于天而不知人”,依据事物现象范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去掉神導心性的事物矛盾本质,作无为自然的逻辑解释,“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功成而弗居”的无为自然,与天地无争,非神導的“君师者,治之本”,理据为“天地者,生之本”的心性唯物;与人世无争,非神導的“君师者,治之本”,理据为“先祖者,类之本”的心性辩证。严重曲解并矮化马哲的唯物辩证法,谬论为老子代言中国哲学了。辩证法的是非曲直,当要厘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 04: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从人文化成天下的传统逻辑意蕴谈马哲的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事物,人也;理化,天也”,天人关系的道心与人心,乃心性内外的本质矛盾,分为基础理论与精深理论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对立统一的一物两体。凡是心性内外的本质矛盾,即有矛盾同一性的“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的矛盾属性,如质文心性范畴的同一性,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也因矛盾差异性的客观隐患,违FZ庸现则,出现质文心性两极向。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过于质不及文的心性质野。文史心性走到尽头,钟摆惯性走向另一极向的心性质野,逐渐复归中庸质文。事物矛盾运动的理势自然,“则极重而必改,相制而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理势言天的自然而然,也是矛盾相成与相反钟摆惯性的理势自然:理有屈伸见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精深理论部分,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天地神参的贞一之理与相乘之几,導向天地人参的性灵天则,“以人事天,理一而已”,性灵至当与天则中正。避离矛盾相反走向的理势自然,法家的专制妄为,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神導的惟精惟一,两体理一的有为自然,“一故神”的天地神導,“性性为能存神”;“二故化”的天地人参,“物物为能过化”。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
(1)“一故神”的顺应人情,正视“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矛盾因果事实。“性情以动静异几”,发生心性质文的三种类型:文胜质的心性文史,抑情制欲;质胜文的心性质野,淫情滥欲;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心统性情的功贞情,道生余情的理欲辩证。引领社会心性潮流,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矛盾基础理论的道器层次,形上導理势自然的三类型,有为、妄为与无为,理道定所于心性质文三类型。神導有为自然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于“君子喻于义”的中庸质文,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法家专制妄为自然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成流俗质野;儒道佛无为自然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成善性文史。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关乎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终奏物的性情相需。实践实证:顺应人情要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贞一之理的“一故神”,神理明诚的文理礼治,“明有礼乐,大文昭之”,“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導向中庸质文的性情相需功贞情,道生余情的理欲辩证,顺应人情的矛盾精深理论,“性情以动静异几”的性灵至当,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
(2)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人道率循天道的物理事则,体用礼数的天则中正,道建阴阳的刚柔文质。“性情以动静异几”的心性质文,“体用以德业异迹”的人事刚柔。人事刚柔的“阴阳与道为道”,乾易知与坤简能,易简定命的职能结构,各正性命的仁心统同,性命分殊的礼义明分,有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的性命学。人事定位的定性质文,我性自天的物之天与人事言天,我才自命的“体用相函”,“道建阴阳以居”,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心性职责结构,“命日降而性日受”的性命学。习以性成,“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性命条件下的实践心性理气学,成然刚柔质文的社会心性形态。矛盾基础理论的理道定所: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矛盾精深理论的理道定所: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心性质文的实践心性与实践理性的实践实证,事关“体用以德业异迹”的人事险阻与吉凶,必要关切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关切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健顺五常,“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仁则有活之理,活之体与用,“用之备体,体以致用”的健顺五常至理,人事礼数的刚柔文质。“蕴之乃以絪緼之,流之乃以条理之,浑之乃以发挥之”的事物运行,符合体用中庸的天则中正。形上導的理道定所,人事言天的定位定性。正视人事礼数的体用相函,存有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贞一之理的“一故神”,便有相乘之几的“二故化”,健顺五常的实践理性。神参明钦端正社会礼义秩序的政制法治,精义入神于民生经济而质实鬼神,“大质体之”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人的心性本质,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实践理性的理气诚明。顺应人事礼数精深理论的象数天理,“体用以德业异迹”,“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
(3)“性情以动静异几”,“始奏以人”的性情相需,“体用以德业异迹”,“中奏以天”的体用相函,实践实证:“始终以循环异时”,“终奏以物”的始终相成。“始以建中,终乎大始”,天人诚道格物致知的元亨利贞,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也是人道率循天道,“致知在格物”的贞元亨利,成之者性文化文明的日新盛德,完成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元亨利贞与贞元亨利,天道循环始终相成的生生不息,“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太极理道的“无有不极”,体用中庸的止于至善;无极而太极的“无有一极”,“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生生不息的“新故相资新其故”,止善无止境。人文化成天下,船山哲理的无极而太极,义理是否会通马哲的有限与无限?神導易学终奏以物的“始终以循环异时”,逻辑连接神理明诚的动力源,“始奏以人”的“性情以动静异几”;连接神参明钦理道定所的“中奏以天”,刚柔文质的“体用以德业异迹”;应对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事物矛盾,船山道体论性灵天则的实践实证:“终奏以物的“始终以循环异时”,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04: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4)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关乎心性基础理论的心性质文,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方有时空部分天道循环的始终相成。精深研究心性学的四大部分,方可洞明矛盾基础理论客观实在的一物两体,源生“道心惟微”的民生利益精微,存在音容天的“人物之元”;源生“人心惟危”的鬼神心性危微,存在音容天的“鬼神之绍”。“人物之元”,心性唯物要研究的精微之几;“鬼神之绍”,心性辩证要研究的危微之几;存在音容天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唯物辩证法要研究的阴阳不测之几。神導矛盾精深理论的两体理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神理明诚于天人诚信道的性灵至当,调理“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阴阳不测之谓神”,应对和调理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神参明钦于天人诚道各正性命的“循理而应乎事物”,“惟精惟一,允执阙中”,贞一之理与相乘之几的天则中正,精义入神于理气诚明的实践理性。尊德性学问道与道问学学问道蕴容的性灵天则,调理着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应对和调理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事物矛盾,道体论的“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有藏往知来的两大学问道:尊德性与道问学。藏往的学问道,“学愈博而思愈远”的格物致知之功,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知来的思辨道,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思愈困而学必勤”,“以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藏往知来的学思辩证,始终应对“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心性唯物辩证,“惟精惟一,允执阙中”的性灵天则,導引“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两大学问道的理论理性,人道率循天道的实践理性,离不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精深理论研究。
(5)注重研究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方可明晰心性的唯物辩证,方可以真正明晰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精深理论。老子关注事物现象的有无相生,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不用研究心性学,不会研究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根本无理论缘份于事物矛盾的基础理论,对立统一的一物两体,更谈不上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老子代言中国哲学?对哲学一窍不通的谬论连篇而已。至于宋明理学研究的性即理与心即理,其思维性质的唯心主义形上教条,太极即无极的事物定理,无极即太极的道德固化。无极而太极的概念,异于船山无极而太极哲理逻辑,异于马哲的有限与无限理论:背离了对立统一规律,两体理一的矛盾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04: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传统人文化成天下的逻辑意蕴的质量互变规律,源自:道建阴阳的“大中即寓其间”,心性矛盾体的刚柔文质,“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体用相函,人事心性的仁礼本体。仁则有活之理,活之体与用的“实函斯活”,“函之所至,无不至焉;与函相得,无不浹焉。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蕴之乃以絪緼之”,“然后活矣”。“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象数天理的事物循序渐进,“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兴”,礼易常变的“流之乃以条理之”。象数天理的象之理,“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因已然而观自然”,便有“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之理,健顺五常“天以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的刚柔文质,“大中即寓其间”的“浑之乃以发挥之”。“蕴之乃以絪緼之”,“性情以动静异几”的性灵至当;“流之乃以条理之”,礼易常变的元亨利贞天道循环,“始终以循环异时”;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象数天理,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体用以德业异迹”的天则中正,“浑之乃以发挥之”。传统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心性学能动部分的始奏以人,“性情以动静异几”的“蕴之乃以絪緼之”;心性学应用部分的中奏以天,“体用以德业异迹”的“浑之乃以发挥之”;实践的成果见证,心性学时空部分的终奏以物,“始终以循环异时”的“流之乃以条理之”。 “蕴之乃以絪緼之,流之乃以条理之,浑之乃以发挥之”,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理性实学的“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体用相函,“大中即寓其间”的质量互变规律。非定理内修的中庸体用,理论浮明的中为心体庸守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4: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哲学圆圈三阶段的波浪式前行过程,逻辑出处在道体论:形上文政導的思维认知,存在理势天的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道心环境与人事言天,社会限定的中奏以天→生民立心立命,意识能动实践心性的始奏人→事物运行因果实证的终奏物,彰显象数天理的性灵天则。人、天、物的道体论,揭示着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1)哲学圆圈三阶段,体证在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孔儒人文的理性实学,却因为历史条件的逻辑局限,思维视野的直觉思维方式,关注于人的心性质文的仁礼忠恕,非天下仁恕的“通于人而未合于天”,“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不完善,影响到存在音容天的理道定所,天人诚信道的缺陷,扰乱生民立心的性灵至当,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关注于事成效应的事物、人事与心性的三要素,性与天道的仁礼本体。“成于事而亏于道”,亏于“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道体论。亏于形上導的道体论,影响到形下器道的仁礼本体。“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不完善,影响到存在音容天的理道定所,导致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缺陷。孔儒直觉思维的肯定阶段,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的道体论,尊德性与道问学两大学问道不完善,失理道于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性情相需,理气相函,失去健顺五常的性灵天则,何有象之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数之理的“期必然以符自然”,显而易见的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事物矛盾,何来顺乎物则的终奏以物?孔儒直觉思维的文理效应: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应验其道体论的“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仁礼忠恕性与天道的直觉思维,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
(2)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孔儒直觉思维肯定阶段的钟摆惯性,乃是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宋明理学唯心论的形上教条。唯心论,失去孔儒唯物论的理性实学;形上教条的思维视觉,不会局限于人与事,也关注天与道,将孔儒的中庸质文,提升到体用中庸高度,却离异了孔儒的理性实学。心即理与性即理的理本体,中为心体庸守常,其道体论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理在气先的事物定理。其尊德性的学问道,源自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不以一毫私意自蔽”,“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还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逻辑意蕴?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实质是不通于人的道德固化。其道问学学问道,源自人事当然的变易以告人,“不以一毫私欲自累”,“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还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逻辑意蕴?象之理,再不是“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以观自然”,而是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不见道生余情的性灵至当;数之理,再不是“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期必然以符自然”,而是人事当然的变易以告人,不再是实函斯活的天则中正了。宋明理学的否定阶段,“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唯心论,“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的形上教条,丧失了传统儒学两大学问道的理道定所,丧失了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丧失了象数天理的性灵天则。彰显其道体论弊症的文化专制主义,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压抑个性发生的文化灾难:以理杀人,礼教食人。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的中为心体庸守常,止于至善的文明止步,根本不需要调理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存天理去人欲的良知良能,断送理性实学的心性唯物,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断送理性实学的心性辩证,人道率循天道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远离理性实学,根本不需要调理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
(3)从孔儒直觉思维的肯定阶段,经过宋明理学唯心教条的否定阶段,进入“为往圣继绝学”的更高复归阶段,孔儒直觉思维体系的理论深化,进入到张载、船山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存在理势天的理道定所,“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神理明诚的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性灵至当,人道率循天道的屈伸物欲顺乎天,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应对和调理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神参明钦理道定所的道体论,“势有轻重以应乎人”,乃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理气诚明的实践理性。理势言天的理道定所,“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应对和调理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象数天理的性灵天则。通于人而合于天的顺乎物则,有象之理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成于事而合于道的人道率循天道,有数之理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的“期必然以符自然”。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为天地立心的道心环境,理气诚明的性灵至当;为生民立命的人事言天,各正性命天道酬勤的天则中正。调理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事物矛盾,象数天理的性灵天则,“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
研究马哲中国化的三大规律,基础理论必要要明晰:心性学的四大部分理论,心性内外的“事物,人也;理化,天也”,象数天理的性灵天则,道体论所揭示的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事物矛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04: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按照传统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特点,存在与思维的关系,乃形上導主导性质的心性内外;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乃形下器道能动性质的心性内外。心性内外之间的对流,孔孟重心于仁心主持,克己复礼的仁礼心性;荀子重心于礼义的言行规范,质正仁心质实仁义的礼仁心性,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心性内外对流的仁礼与礼仁综合,乃《易传》的三道三才,船山明晰:“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道器层次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即主导与能动之间相互作用显然的三道三才。从物质第一性原理,即诚者天道的循物理事则,限定着道器层次诚之者人之者的格物致知,有藏往之学的学问道,社会存在决定的思维主导与意识能动;从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道器层次神化效应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性灵天则成就的象数天理,有知来之学的学问道,则是思维的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于意识的存在音容天,人事言天与道心环境的定位定。思维主导与意识能动,决定着中奏以天的社会存在。思维主导与意识能动,适应着存在的物质第一性原理,决定存在的人道率循天道,是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前提:明晰道器层次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
进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正题。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存在,是意识存在的心性内外。思维的形上導性质,必要适应着社会心性基础的意识存在,实证检验其思维性质:理性实明的文理常青,“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大文昭之”的“明有礼乐”,“大质体之”的共同富裕;文史浮明的文理灰暗,“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定理内修的唯心教条,文化专制的以理杀人。从汉儒的“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走到宋明理学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矛盾有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思维形上導的唯物辩证法,必要引领社会的心性潮流,主导着社会心性基础的意识存在。思维主导的神理明诚,引领着意识能动的理气诚明,“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心性人;思维主导的神参明钦,道引健顺五常的实践理性,“理有屈伸以顺乎天”,顺乎天的物欲屈伸,道生余情,“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于人欲见天理”的性灵至当;“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于天理达人欲”的天则中正。“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理气诚明的性灵至当;“数数之”的礼易常变,实践理性的天则中正。理势言天的思维主导,“因已然以观自然。期必然以符自然”,理道定所于意识能动的存在音容天,性灵天则的象数天理。
研究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是思维存在的心性内外,决定着意识的能动性质,引领着社会心性的文化潮流。理论思维的神理明诚,導引意识能动的理气诚明,仁礼忠恕的中庸质文,性情相需的功贞情,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性灵至当;理性思维的神参明钦,導引实践理性的健顺五常,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各正性命天道酬勤的体用相函,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的天人诚道,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天则中正。象数天理的性灵天则,出自思维存在的神導效应,“形气存乎神理”,引领着社会心性的文化潮流。决定着意识的能动性质,中庸质文性灵至当的“类应之”;刚柔质文天则中正的“数数之”。“类应之”与“数数之”的性灵天则效应,继善成性的天道运行元亨利贞,成性继善的事物运行贞元亨利的始终相成,“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思维存在决定的意识能动,“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止于至善”的太极理道,至善无止境的“无有一极”,无极而太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 17: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子》齐俗训   :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历史在现实中重复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19: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耕 发表于 2021-7-1 17:33
《淮南子》齐俗训   :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 ...

历史在现实中重复着,返回原点,哲学圆圈三阶段,否定之否定规律。无论是历史的事例,还是现实的事例,都是让人感概万千。感触于船山形上導的道体论,“因人,因天,因物,皆自然之化也”。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中国话语,范畴表述的义理逻辑。以西方的话语和范畴强行套解,按图索骥,形上教条,只能是践踏中华文化,断送传统优秀文化的哲学义理。戴震言:“人之大患,私与蔽而已”;船山也言:“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善恶公私和是非理蔽,根源都是人的质文心性,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与质胜文的心性质野,有善恶公私之辨;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与文胜质的心性文史,有是非理蔽之辨。善恶公私的“义判于几”,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环境造人;是非理蔽的文化环境,是造就善恶公私的“义判于几”。那么,是非理蔽的“义判于几”,又是什么?避离不必要出现哲学圆圈三阶段的“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为什么会出现矛盾极重而必改的钟摆惯性,逆乱自然而“袭古今擬议之名”,“义判于几”是什么?船山给出答案是实践实证精深理论的义利之别。一时大义,引发钟摆惯性逆乱自然的“袭古今擬议之名”,哲学圆圈三阶段;古今义理会通,避离不必要出现哲学圆圈三阶段的“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义判于几”,出自一时大义与古今通义的是非理蔽之辨,是否就是我们要珍重的传统优秀文化?必要昭明天下而不该遗落人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 1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
      从大同时期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到小康时期的天下为家亲其亲子其子,至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同社会道德准则好于小康社会,礼教文化环境的人性行为准则要高于法治文化环境的人性行为准则。换句话说随着历史发展人性道德水平是在滑落的。也就是说所谓发展就是技术进步财富积累伴随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
人,成长伴随随衰老。但只说人爱听的。社会,发展发展发展起发展越好,都心想事成喽。
追求自由是一个大众话题。当礼教成为束缚,束缚成为枷锁时,打砸烂枷锁也就是人之常情喽。换个句话说把规矩视为枷锁的人,有多么不能自觉呀。当下让追求自由的人做镙丝钉,丝丝入扣可双枷锁紧多啦。追求自由的人说要做镙丝钉应该是有点水份的吧。
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全国性的学锋活动已经淡出了,算是被古人说中了吧。
没有论述什么是人性的理论,是不方便用来讨论关于人的问题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0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伦理道德,与时代背景和时代逻辑关联。大同时代背景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心性质野,人心不古,重整人伦。重视伦理道德研究,基础理论是亲亲为仁的忠恕之道。大同时期的伦理道德会比小康社会的伦理道德好?不见得!重整人伦孝道,父亡子守孝三年;为了抑制乱*伦事件泛滥成灾,男女授受不亲。用现代人观念,不是礼教食人?在大同时期的重整人伦,必要这样做。存在即是合理,没有可比性。
说到法治社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践实证会平等吗?孔子政制理论:“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民免而无耻的心性社会,会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有耻有格”的心性社会,德政礼治。“民免而无耻”的法治,“有耻有格”的礼治,法治与礼治产生两种不同的心性效应。荀子承续,礼治至善者自觉心性的言行规范,文理益质礼载道;法治不善至者的违法乱礼行为,法律严惩。理想社会,礼主法辅,彰显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船山言势成轻重的礼法合治,治理流俗质野的心性社会,法主礼辅;治理文史浮明的心性社会,礼主法辅,施以理性实学的理道教化,张扬个性的功贞情,物欲屈伸顺乎天;治理中庸理则的心性社会,即儒家仁礼忠恕的理想社会,“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理势言天的礼主法辅。这就是船山所说:“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中国理想社会的政制理论,绝对不是法治,也不是独尊儒术的德法合治。因为,法治与礼治的目的效应,礼义的规范行为与规范秩序。所谓“德治”的政制性质,没有蕴涵礼法合治所蕴涵的治理精粹:礼义的规范行为与规范秩序。待船山学昭明天下,“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是否成为现代政制体系的基础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08: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自由,涉及个性解放,摒弃礼教食人的文化专制主义。理性的自由,应该体现天下礼乐的心性环境里,礼乐自由。礼的言行规范,有职业性质,当你遵循礼义的言行规范有名利收获,享受升职与升工资的快乐,在人事机制机会平等的职业环境,自觉遵循礼义的言行规范,礼乐自由。
齐家性质礼乐自由的情商个性,也必然在享受家庭幸福,夫妻甜蜜,人伦欢乐的乐也融融中,焕发家庭各成员的责任感,履行各自的本份规范。家庭伦理的礼乐自由,传统儒学的研究,从未中断,也曾出现礼教食人的抑压个性,会有情商个性的理性自由?会有家庭成员的礼乐自由?是否应该重视研究家庭伦理的礼乐自由?
公共场所的言行规范,同样也是享受到人际和谐,享受到公共场所的秩序井然,清新空气的卫生环境,享受到一切美的感觉时,美的享受,乐能移风易俗,便有自觉遵循公共场所的言行规范,礼乐自由。
自由,必然在遵循礼义言行规范的基础上,方有真正的理性自由;乐能移风易俗,享受到快乐,方有自觉遵循礼义言行规范的环境造人。礼乐自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3: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间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引发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矛盾运动,得益两个矛盾属性:一是矛盾基础理论的对立统一,即“形有数,理未有数,形有数,理无数,则形不得而有数”的事物原状,有相成与相反的矛盾走向。若将事物矛盾定位固化,“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尊卑定理,何来世间事物的普遍联系?形上教条。不要认为形上教条不讲变化,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讲变化。“合于天而不因乎物”的“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讲变化不讲发展的经济停滞,道德固化;二是矛盾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由“形之必有理,知理之既有形也”,礼易常变的象数天理。不懂得对立统一与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个矛盾概念,根本就不懂得辩证法,甚至矮化辩证法,将教条主义当成辩证法,“闇乎大理”!
谁不会喊口号?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了,其意蕴是什么?民所共由的理之道,道之理的理道矛盾体,可以属于对立统一的事物原状,“神未有类,神无类,则气不得而有类”。若抱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的是草,吐的是牛奶的所谓老黄牛“精神”,无我概念道德至上,即有违孔子的仁礼忠恕,有违船山天下仁恕。当进入普遍性的道德教化推广,乃无我概念的唯心教条。理道的对立统一规律,“由气之必有神,知神之固有气也”,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的“知神之固有气也”,对立统一规律,神气和合的道器层次。离开形上神導的尊德性和道问学两大学问道,离开理道矛盾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为人民服务,口号而已。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心性人主持的事物矛盾运动,由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转为义利的矛盾体。“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对立统一的义利矛盾基础理论,有矛盾相成的义利和合,即船山所说的一人之正义;也有矛盾相反两极向:“出义入利,人道不立”的心性质野;“出利入害,人用不生”的心性文史。理论浮明的心性文史,无我概念的唯心教条,即船山所说的一时之大义;对立统一规律的天下义利,必须要探究实践实证精深理论:“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即船山所说的古今通义。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和对立统一规律,逻辑源根出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心性人主持的事物矛盾运动。传统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传统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神理明诚引领的理气诚明,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不懂得一物两体和两体理一的矛盾概念,谈什么中华辩证法?一物两体和两体理一的矛盾概念,关涉到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懂得这一点,误道形上教条为辩证法,闇乎大理。
唐宋变革的正负向,出现唯物辩证与唯心教条的学派对立和学术论争,直到现代社会,学术论争依然持续,传统社会明清之际出现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看来,现代社会也需要一场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倡扬“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推动思想的解放运动。终结唐宋变革后两个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这是文化复兴、国家富强、人民福祉的千秋大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