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回复: 21

[易学研究] 学易的悲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17: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1-8-12 18:53 编辑

笔者学过点易,以前看不起义理学派,看不起王弼之流,认为他们不通易。

但学得时间略长,于象数义理方面均知一二的时候,不由为自己的肤浅而惭愧。

易学是象数义理的统一体。最终服务的是:王治。

通了象数义理,最终归于义理。

既归于义理,象数不可不知。知之则知“道”,象数是为系统义理服务的。

即通易者,无非多懂一些系统义理。与单独抽取一些“易经”、“易传”的辞义进行义理讲说者,只是更系统化了,实质一致。

从此以后,易学于我,再无神秘。

还是老话说得好:易,百姓日用而不知。知又如何?可为当代管理提供一些古代已有经验,或称之为“文化自信”或“智力支持”。

一句话,管理思想,处世思想,古今同理。

通现代管理者,不学易也通易;不通现代管理者,学易也未必真懂管理。

因为理论必须结合实际。

易者,变也。不能知一反三,学易无异于书蠹。

易不占而知。

凡是占而知之,非真通易。

占者,是通易者为不知易者托易之名而为之发明之生存小技而己,此之为“神道设教”。

然,虽为小技,也有文化内蕴。此为的旨。

算卦不讲道,必是瞎胡闹。

即来客求问,只用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九宫讲理论和结局,不知讲其中之辩证道理,所下断言,不可能100%准确。最多50%。

孔子也说能达'百占而七十当“,这还是圣人之占,其实,如不是有”讲道“的成分,能有五分就可称高人了。

笔者十五年前,学过几乎所有的占术,现在,不用于现实,因知其近于骗术(如快饿死了,就骗一下也有情可原),止用于学术研究。

但发现,古代术数,还真保有大量的古代历史和历法信息,这是一个历史研究者应该多涉猎的文化宝库,不要只看到其间的垃圾。这是我们不能放弃术数文化的最大的动因。

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易学爱好者能走上健康的易学大道,不为世俗所惑。

开个玩笑,你找他人算卦,还不如找我,因为我就是教算卦的人,最起码,我教过比我大30多岁的我称之为老师的同事奇门,后来,他退休后居然摆起卦滩来,还向我说”没有人再敢看不起咱们的奇门“,我只能一笑了之,其人现在92岁了。吾心谓:好在没教你太乙,不然,不知跑偏了几千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20: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老先生多讲一讲易理,让古经蕴含的智慧得以传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2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是解读经的,但传的有些内容和经的内容并不一致,如有不一致的还是以传解为主。传就是劝人走正值的路,哪怕有危险丢掉性命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昨天看了朱熹的周易本义的艮卦,他说坤上隆到了极致就是艮,艮为止也,到了极致而止是知止也。人的身子是动之物,人的背是静之物,人欲懒惰则需有人推背而动,所以背动而身动背止而身止。辞云:“艮其背,不获其身”是知止而止也,“行其庭,不见其人”是知极而止也。当止而止或知极而止皆不至于犯大过错也,故而艮为止。

朱熹讲的大概也就这个意思,也许我理解错误不是这个意思,但劝人行事这一项儒家的理真的没得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0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是论坛的易学前辈,权威性人物,对易理见解精准独到。
“易学是象数义理的统一体。最终服务的是:王治”,真知灼见,十分赞同。
“通了象数义理,最终归于义理”。若是“通了象数天理,最终归于义理”,见解更精准。象之天理是“因已然以观自然”,易道义理是“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数之天理是“期必然以符自然”,礼体义理是“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易兼常变,礼惟贞常,礼易常变。象数互生,也是礼易常变,“易学是象数义理的统一体”。
“通现代管理者,不学易也通易;不通现代管理者,学易也未必真懂管理”,易学是实践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易理,如船山所说:“才者,性之才也,性不仅才也。惟有才,故可学。……有是才必有是学,而后能尽其才,人之所当率循是路以合乎天也”。“因为理论必须结合实际”的易理应用。
研究易学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两结合,我更多从存在与思维的哲学基本问题去领会。无论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易传》,以及后人的易学源流,我推崇的张载易学与船山易学,都是在“王治”(存在理势天)的政制条件下,反映着以物质生产力为重心的存在(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与易学思维的既成关系。方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客观真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0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知合一,才算真知合一的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4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即理的道德内修性质,知是致良知的存天理,行是致良能的去人欲。理性实学的知行关系,行焉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得行之效也,所以有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义言行规范,《易传》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人事级能结构的易简定命,各行各业都有人事级能结构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处在领导位置的乾易知,有知晓事物变化的人事职能,知也是能;处在被领导位置的坤简能,有完成乾道指令能力的人事职能,能也是知。知能一体,知行合一的知范畴;心性能动结构的刚柔定性,乾易知条件下的乾刚健,君子的礼义至当为天下义利的行范畴;坤简能条件下的坤柔顺,实现物质效应为小人义利的行范畴。知能条件的易简定命,知行合一的知范畴,刚柔健顺的义利至当,知行合一的行范畴。《易传》的循物理两大事则,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的各正性命学,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易理应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5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猛一看楼主朋友的这个帖子题目,确实有一丝的“悲哀”之意,爬上心头
但,静下心来仔细一琢磨。却又从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一种高兴与自豪自然而然产生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中华知识分子,五千年来始终倡导引领人类之间的交往,要发扬阴阳五行的优良品德(即;仁义礼智信)。
中华文化所倡导引领的阴阳五行的优良品德 与 共产主义思想的“各尽其能,按需分配”高度匹配。朋友们,你们说;我能为此而不感到高兴与自豪吗


11041101(简览01).jpg


21081402(苏炳添01).jpg


当然了,中华文化在发展成长道路上也非一帆风顺
比如;易学,由于种种原因,就在人们心中存在许多模糊认识
那么,什么是易学?
易学,是关于《易经》的所有知识集合。请注意,此处的这个《易经》是指“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论
《周易》只是为了适应私有制世袭制而产生。是在私有制世袭制思想意识指导下,从一个特定的客观事物变化规律角度对《易经》进行了重新排列。由于这个重新排列,使“易学”成为私有制世袭制的理论基础,这也为后世的人们学习理解认识中华文化蒙上了一层迷雾。我这样说,只是为了说明《周易》是为了私有制世袭制而产生的一种产物。这个产物,即,含有丰富的中华民族优良品德,还含有私有制世袭制思想意识。一股脑的不分青红皂白过度崇拜推崇《周易》是一件危险事情,因为他含有“私有制世袭制思想意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081501(中华01).jpg



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为广大劳动人民而建立的国家。换句话说,易学开启了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征程。
说到服务,就要说“易学 / 术数”。其实,中华文化的术数,就是自然界往复循环(四季,24节气)变化规律的数学思想 与 人文思想的相互转化。详细说明,欢迎参阅;
【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今释!
(出处: 国学复兴网)
只是,由于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楼主朋友,十五年前,学习过占术,又有过教授奇门的经历。想必对张志春精解的“借东风”应有所了解【详细的解析过程,请参阅张志春编著的相关资料】
易学,为广大劳动人们服务的大门已经开启!
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为这扇大门的开启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以【广大劳动人们利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周易(优秀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 / 易经(简称;华易)思想理论,早日面世
谢谢楼主朋友,提供这个话题平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5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21-8-15 11:11 编辑

悲哀的是,王治中君臣权利分争知行合一为庶民的变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6 06: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君臣口是心非才是最大的悲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6 11: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学是象数义理的统一体”,通了象数天理,最终归于礼易常变的易学义理。若不明晰指导实践活动的易学义理,如何理论指导实践?这才是乾坤客先生所说学易的悲哀!口号不是义理,在实践中往往是践踏义理!学易人耻与为伍!至于君臣口是心非之类,恰恰又是践踏易学义理!易学义理教人理论联系实际,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事则。会教人口是心非?口是心非不是儒学的“理”,而是法家专制的“术”。张冠李戴的黑白混淆,也是学易的悲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理教人,必须是公,与私的执行合一,全民受益,否则是囗是心非,天下大乱,朝代更迭,国乱民災,血流诚合,尸骨如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8: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是一本书。
凡是书,都是书作者表述自己知识的载体。作者是在表现自己,同时也在影响他人。
任何书,都可以成为后人的工具。《周易》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
学他人之知识,开自己之智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乾坤客,红酒诸先生,都是当今中国易坛不可多得的天才。你们在此论坛发的的帖子,我受益匪浅,万分感谢!
盼诸位易友不吝赐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21-8-21 18:07
《周易》是一本书。
凡是书,都是书作者表述自己知识的载体。作者是在表现自己,同时也在影响他人。
任何 ...

郭老好,我这人有时候是有些自大,但不敢也还不够格做易学天才,郭老对周易认真的执着态度才让人敬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21-8-21 18:07
《周易》是一本书。
凡是书,都是书作者表述自己知识的载体。作者是在表现自己,同时也在影响他人。
任何 ...




郭老先生,您好
网络相见,缘分啊!见您也对《周易》有兴趣。故,冒昧回帖,不胜惶恐
我由于工作的关系,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学习多年。现也将步入老年,为了使与我一样遇到过类似问题的朋友,有个参考资料。我就对中华文化,谈点个人认识,不妥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还望老先生指导指点。谢谢



什么是传统?世代相传
什么是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个精神财富中包括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的认识及对人的认识评价



11041101(简览01).jpg



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的认识,是在阴阳五行基础之上,应用旺相休囚衰,对客观事物的变化,进行描述
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人的认识评价,是在阴阳五行基础之上,应用阴阳五行的优良品德品性,仁义礼智信,对人进行认识评价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掌握了上面,对自然界、对人的基本认识以后,就要拿这些知识到社会上去实践,通过实践产生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世代相传,形成传统文化。这个传统文化思想体系,是由阴阳五行(或者说;依据“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演变而形成《周易》,并在《周易》基础之上完成。即,诸子百家



可,世上之事,皆在变化
就在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掌握比较完美时,而这个思想体系的实践的场所他却变了。
11911年前的实践场所,是家天下、世袭制。而这个“家天下、世袭制”的制度,被国民党在1911年推翻
21911年到1949年,国民党建立民国。不过,对这个民国的描述,一般来说是用“蒋家王朝”来描述。所以,他还是“家天下、世袭制”的一种产物,只不过是在某种意义上产生了变化
3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1081501(中华01).jpg



也就是说;中国这个国家成了为广大劳动人民,而建立的国家



综上所述
1;思想体系的实践场所变了,客观世界变了吗?没有变!因为客观世界没有变。所以,描述客观事物变化的阴阳五行,旺相休囚衰,就不变
2;思想体系的实践场所变了,对人的认识评价变了吗?没有变!因为对人认识评价没有变。所以,描述对人的认识评价的阴阳五行,仁义礼智信,就不变



什么变了?
应用上面基本概念(对自然、对人,认识评价)的场所变了!或者说;上面基本概念的服务对象变了。这个服务对象由家天下世袭制变成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或者说;变成了以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主导的场所。如果,再在这个场所上极力推销“传统文化”,那就有点不合时宜。为什么不合时宜?因为“传统文化”是为家天下世袭制而服务
是不是完全废除掉“传统文化”呢?也不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优秀内容存在!这些优秀内容,就是对自然对人的认识评价。只是把“传统文化”的服务思想意识转化到“人民利益”上来就行。这个转化是要以人民利益为主,依据阴阳五行(或者说;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服务)+【周易,优秀部分】,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基础。这个新的思想体系基础,我认为称(【广大劳动者利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周易(优秀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 / 易经(简称;华易)比较合适。用《华易》替代《周易》。《华易》是以人民利益为主的思想体系。此时的这个思想体系,就是《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与“传统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对象变了!一个是广大劳动人民,一个是家天下世袭制
中华文化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最接近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希望,《华易》早日编辑成功
8.21
欢迎老先生指导指点,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1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8-23 11:15 编辑



其实,按时代需要对《周易》作出新的解释,不是我独创的思想,别人亦已有之,想到了前面。


余敦康的《易学今昔》就有这方面的论述
其实《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保持着一种张力,即有发散的一面,也有收敛的一面,如果历代的研究着不按时代的需要对《周易》作出新的解释,不利用《周易》对当时的文化创造进行新的综合总结,它也就只能为死去的糟粕,而不能成为活着的精华,从而对当时的文化产生影响了


21082301(余敦康0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16: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不古,推陳出新很关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21-8-21 22:21
郭老先生,您好网络相见,缘分啊!见您也对《周易》有兴趣。故,冒昧回帖,不胜惶恐我由于工作的关 ...

从帖中知先生正在构筑《华易》,谨祝先生大作早成。
潘雨廷先生告诫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吾深记之。不敢做指点说
但我愿与本坛易友作平等交流。
只是先生高论,我须先行理解消化,过些时日,考虑成熟之后再与先生讨论可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09: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交谈中互相勉力,互相理解消化才是徳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1: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21-8-23 20:38
从帖中知先生正在构筑《华易》,谨祝先生大作早成。
潘雨廷先生告诫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吾深记之 ...




谢谢关注


潘雨廷?!
有一次逛商店,看到一套《潘雨廷著作集》
大体翻了翻
问老板,单卖吗?
单卖!
好,那就来两本吧
1本;易学史从论
2本;易学史入门



《华易》就是在学习研读参考了《易学史从论 / 易学史自序》和《易学史从论 / 易学史大纲》后有点感触,而余敦康的《易学今昔》为《华易》打开了大门



《华易》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思法
希望
有更多人去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符合新时代的“思想体系”
欢迎交流思想看法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1: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1-8-24 16:35 编辑

易学文化是中国流传最早也最广的传统文化,它的思想,无论精华还是糟粕,都已融于现实。

中国新时代新思想,自受传统之影响,更受西方思想之影响。其中自有传统文化精髓,包括易学文化。

易学文化在新时代新思想中的地位,不必说过高。如果说略当关注一点的话,无非其思想形成较早,影响深远。如要强调这一点的话,不必夸大,当实事求是地先搞清《周易》性质再论。如果连《周易》的性质都众说纷纭,不能一统,再说它多好多好,也是隔靴挠痒。

我的观点,还是先正本清源,先真读懂了《周易》,再说其他。因为我见过当代一些新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就要快“死了”的情况下,不懂《周易》却重拾《周易》,重改《周易》,起了相当的负面作用。

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用错解却“自以为是”的周易理论作基础,作为中国新思想的源头。结果必然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还不如不拿《周易》来说事。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对《周易》还未能做到真正认识,如果拿错误的周易理论来套新思想,岂不悲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5 1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21-8-24 11:49
易学文化是中国流传最早也最广的传统文化,它的思想,无论精华还是糟粕,都已融于现实。

中国新时代新思 ...




关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明


中华文化,是有理论模型(北极星、太阳、地球);

21032402(阴阳五行01).jpg



中华文化,是有转化机理;


10070901.jpg



欢迎讨论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