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回复: 6

[易学研究] 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4 2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苗雪青
https://wenku.baidu.com/view/b19 ... wkts_=1683203818597

摘 要: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
关键词: 清华简《筮法》;元符卦;示数卦;含数卦;数字卦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7)06-0113-07

清华简《筮法》诸例卦乃至诸卦,学界统称为数字卦,认为《筮法》证明数字卦的用数在战国时期演化出阴阳符号,有的学者甚至由此推论春秋作品《左传》《国语》所录筮例乃后人之伪造。 ① 其源在李学勤先生、廖名春先生之看法。李先生说,《筮法》“‘十七命’各节都列出数字卦作为占例……例如‘死生’一节,有两个数字卦的占例,一个是 。又一个是: 。” ② 图例仅有两个符号。廖先生说:“构成这114个六画卦最常见的数字是‘一’和‘∧’,此外还有‘ (九)’、‘ハ(八)’、‘×(五)’、‘ (四)’。‘ (九)’、‘ハ(八)’、‘×(五)’、‘ (四)’是筮数;‘一’和‘∧’也当是筮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 ③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之《筮法》篇,有整理者“说明”:“十七命”“各附数字卦占例” ④ 。书里介绍的整理者团队是李先生等,不知何故,没包括两位最先公布者之一的廖先生(两位的某些看法有异)。

笔者一贯不赞成数字卦(筮数和例示的数字卦)的用数演化出二元符号论,在殷墟四卦龟甲上发现了京房易那种八宫的祖型,否定《连山》《归藏》伪造论 ⑤ ,读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得以了解清华简筮书之全貌,有些惊讶,觉得其体系属高级易学之迹。兹作小文,以陈陋思,商榷于李学勤等先生,望对相关讨论有所裨益。

一、泛数字卦论基于误解,又遇反例

李、廖先生的看法部分相同,部分相异。相异的部分也重要,需单独分析。

1.泛数字卦论的唯一隐然理由:数字六(“∧”)是筮数,因此卦里的“∧”符皆数字六

李先生说:“前些年,我曾一度猜想楚简所谓数字卦其实只是卦画,如今见到《筮法》知道想法是错误的。简文中有‘爻象’一节,附十二支与数字爻的对应表……表中‘九’、 ‘八’等都是爻, 写法也同于数字卦(如‘六’作∧、‘五’作×),由此确证数字卦是以数字构成的卦。” ⑥ 对应表就是“子午九”等十二支与数字的对应,在出版的书里乃第二十八节“地支与爻”,先于“爻象”节,不是其“附”表。其实当代学界所谈的数字卦都是指数字构成的卦,何关确证与否?所谓“确证”所涉乃主观认识是否反映客观存在,因此,李先生该处所谓的“数字卦”并非普用概念,当加引号,实指数字卦问题上的一种认识,即张政R等先生所讨论的数字卦,爻画与数字符号同形的卦,因此所谓“确证”乃指“爻画同形于数字符号的卦”即数字卦。李先生的“确证”论还体现在《筮法》整理者的“注释”中:“此表证明简文一般用以表示阳爻的‘一’、阴爻的‘∧’,确是‘一’、‘六’两个数字,而作为阳爻的‘五’、‘九’,作为阴爻的‘四’、‘八’,都是特殊情况,以下即专论这四者。” ⑦ 据“本辑说明”,李先生是《筮法》“注释”的负责人和该辑的定稿者。

李先生和整理者的说法,明白展开是:对应表的数字九、八等都是爻,写法同于数字卦(爻上的筮数),其中数字六(“∧”)也是爻(上的筮数,因此“∧”是数字六)。

廖先生的理由与李先生的实际上相同,但乃互补关系:李明言“对应表”,廖明语“筮数”。廖辞“最常见的数字”乃句子里附带的定性之语,没以句子形态出现,没谈理由。

李、廖明言所解释的,只涉及何以数字六的符号“∧”是筮数。

《筮法》例卦皆数字卦,理由何在?即诸卦里的“一”“∧”何以是数字?李、廖和整理者的f法,皆只有断辞“是”――李明言“确证”、廖隐语“是”、整理者说“确是”,可是看不到“为何”,看不到明确的理由。隐然理由是:数字“∧”(六)、“一”是筮数,因此例卦里的“∧”“一”皆是数字六、一(李认“一”,廖推测是“七”)。

其他学者没提供新理由。梁韦弦先生说“《别卦》六十四卦只用两个数字来记写的事实,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用两个抽象的数字或符号记写的易卦和用多个数字记写的易卦是同时存在的” ⑧ ,依据只在“写法”。王新春先生说,“张政R先生所提出的筮数、数字卦之说,遂第一次得到系统确证,从而由‘假说’变成了‘现实’……这是清华简的重要学术史意义之一”,“由此表明,清华简《筮法》笼罩在浓郁的数字迷信氛围之中”。 ⑨ 其“数字迷信”之辞是总结清华简《筮法》的数字爻象说,不是另外的理由。

可见,诸“命”例卦范围或全篇范围的泛数字卦论,目前别说有“确证”,论证的话语都尚缺乏。无明确理由,说明尚未意识到真问题。有过的简单几句论说之语,其实只涉及数字卦之有无。

2.李先生的“确证”论所含的“一”“六”论无据,一般学者并不全部认同

《筮法》第二十八节所谓“地支与爻”,本来是六组地支对应六个数(介绍地支数,不等于说这些数字是爻),释文把对应关系视为:“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一,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 ⑩ 独特的是“寅申一”而非“寅申七”。

以标准的汉文数字系统解释原文数字的含义,认为原文的“一”符是标准汉文数字系统里的“一”,即阿拉伯数字“1”,反映了李学勤先生的认识,“《筮法》所用的数字与我们在楚简里看到的一样,同样是1、6为主” B11 。

何以是数字一?没谈任何理由,与整理者的大多数做法不同,奇怪。不确知符号含义,若讲究严谨,应在“一”后加括号标上疑问号。

对应表的“一”,廖先生推测是“七”,其他一些学者也认为是“七”,隐然理由是“顺序”,因为那个位置按顺序应是“七”,一般学者都会如此测想,何况,一般学易者知道习称的“太玄甲子数”,而且,中医针灸学里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也用之以选时、择穴位,其某种合理性为中医学的长期实践所证明。比较多种理由而言,无疑应定之为数字七。值得注意的是,写作“一”可能也指示七八九可一起变为一二三,此变法及《筮法》地支数皆被《太玄经・玄数》承继。

3.“地支配数”节的数字六(∧形),真是爻上筮数吗

第二十七节内容为地支配卦:子午震,丑未巽,寅申冢坎),卯酉_(离),辰戌艮,巳亥兑。第二十八节内容为地支配数: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一”,卯酉“∧”,辰戌“×”,巳亥四。整理者将此节标题定名为“地支与爻”,是因为视数字六(“∧”)为爻上筮数。

内容没涉及爻,标题不应该是“地支与爻”。是否“地支与爻”?那是认识,属研究环节。在第52―57简上,第二十八节内容在第二十七节下面,每枚竹简上一一对应,如“丑未 巽”与“丑未 八”同在第53简。 B12

因此,数字或也是对应六子卦的,并非对应爻。关键问题是:地支数可以对应筮数么?地支数里的“∧”(六)、“一”是爻上筮数么?整理者说“以下即专论这四者”,地支数是六个数字,“爻象”节专论四个数。两个系统一定相同么?廖先生所谓“‘ (九)’、‘ハ(八)’、‘×(五)’、‘ (四)’是筮数;‘一’和‘∧’也当是筮数”,只是填空式推测,无其他支持点,无任何确实的依据,故只能作为假设,尚未成立。关键是,本文后面的分析发现:地支数与筮数即起筮法的用数,其实异质,等同之则违反卦例。

4.退一步说,即便数字六(“∧”)是筮数,也推不出例卦里“∧”符皆数字六:一符可异义

数字“∧”(六)、“一”(七)与《筮法》八卦图的阴阳符号“∧”“一”同形。

诸例卦的爻符里“∧”“一”符号的比例出奇的高,其中一些怎么就一定不是二元符号呢?

因为数字“∧”“一”是筮数,所以符号“∧”“一”(皆)是筮数、是数字:这种推理有逻辑跳跃,前提上没有排除过二元符号“∧”“一”的存在可能。即便《筮法》有“一”“∧”做数字爻符的例卦,何能证《筮法》诸例卦皆数字卦?

《筮法》里相同的符号形式有时表示不同语义,即一符异义,如“爻象”节之语“凡肴象……”之“肴”字表示“爻”,而“崇”节之语“肴乃父之不死”之“肴”字表示“淆”。另外,编号“五十七”的“七”及“五十八”的“十” B13 ,写法大体一样,唯横线直线的长短结构有异,大体上是一符两义。而数字七在地支配数和编号“五十七”里,则一义两符。那么,符号“一”或表示数字七,或表示二元阳符,符号“∧”或表示数字六,或表示二元阴符,不为奇怪。

5.廖先生的两阶段极速演化论不合理,内含某种程度的自我否定

廖先生说,“‘一’和‘∧’也当是筮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接着说,“按照或然率……六位筮数出现的频率应该大致相等,不应该如此悬殊。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六画卦‘一’和‘∧’已经相当于阳爻和阴爻……这当是其成卦法所致”,其所谓“相当”并非“等于”,否则出悖论了。

他接着说:“其《爻象》章讲了‘ハ’的爻象,讲了……就是不讲‘一’和‘∧’的爻象。这是因为‘一’和‘∧’不是简单的‘七’和‘六’,已经上升为阳爻和阴爻了;而 、ハ、×、 则还是筮数,有其具体的特殊的意义。” B14

其重点在数字演化论,把《筮法》分为两大阶段:《爻象》之前“一”“∧”是数字,到《爻象》就变质了,“上升为阳爻和阴爻了”(指二元的阳爻和阴爻)。廖先生的“相当”论包含某种程度的自我矛盾,“爻象”章突变论也不合理。如果数字符突变为阴阳符,那么应该出现在筮例记录或初步整理阶段,不可能出现于体系化的指南书。《筮法》体系复杂,思维高级,来源很久,据笔者20余年易术探索史,其每个要素都来得辛苦,绝非轻飘可得。

6.有的卦局容纳两种数序,是泛数字卦论的反例,证明诸“命”例卦有元符卦

《筮法》第四节“GFDF1”有两个局,皆“一”“∧”符号,没有所谓的“杂数”,前个卦局谈“数而出”,后个卦局谈“数而内”,是隐含的。

整理者说:“前个卦例,兑在右上,乃‘数而出’。后个卦例,兑在左下,乃‘数而内’。” B15

所谓“右上”是传统的阅读次序,即现代阅读次序里的左上,本文按现代阅读次序即从左而右排列卦局。第十一节“雨旱”云:“ 凡雨,当日在下,数而内(入),雨。当日在上,数而出,乃旱。”整理者说:“本卦例兑卦在右上,乃‘数而出’。” B16 第十三节“行”云:“ 凡行,数出,述(遂);数入,汀!闭理者说:“本卦例兑卦在右上,是‘数出’。” B17 并说:“兑在本篇有特殊意义,凡言‘数’似皆与兑卦出现的位置有关。” B18

其说对么?明显错误。

第一,“数”是抽象用词,不可能固定于兑卦,事实上,第七节“”否定了“兑卦”说。“”节的第二局为“ 数出,乃亦”。只有乾、艮、离,没有兑卦。此例在艮卦居原文“右上”的情况下,也谈“数出”。整理者虚构兑卦居“右上”,`反事实,那是谈另一个局例了。第二,整理者解释不了第十一节和第十三节的“数而入”,不能涵盖两种情况。

在“雨旱”节和“行”节的同一个卦局里,数出、数入是两种可能情况。如果此卦局是数字卦,情况就是确定的,就只能是要么“数出”,要么“数入”,哪能容纳相反现象?因此,“雨旱”节和“行”节的卦局是泛数字卦论的反例,它证明诸“命”例卦里存在元符卦,正因为是元符卦,可容纳不同数序,才能包含两种可能的对立数序。

“数出”“数入”是什么意思?

笔者认为,“数出”相关于从中间看的“八九”现象,应该是数字外走变大;“数入”则是内走变大。总之,“数出”“数入”是数字关系,反映某种数字序列,不是反映某个卦。数字大小表现力量大小,变大变小反映力量的变化方向,影响成败,因此,数字大小及其变化方向很重要。第二十三节“果”云:“外事数而出,乃果;内事数而内(入),亦果。”这是卜筮里一个重要规律,应是卜筮里的爻际数序关系,本质上无关兑卦。可惜,泛数字论导致的结果是看不到真正的数字关系了。

旁证:数字大小及其变化方向,反映双方力量的“众寡”比较,也体现在第十六节“战”的两个局。“战”节还有某种容易混淆的成分,对它的仔细分析,笔者另成单篇,并着重讨论《筮法》的起筮法。《筮法》的起筮法似是用六数,其实应该是用四A数。四A数之外的“一”“∧”符皆二元符号,诸例卦里没有反例。

二、示数卦只占少数,是作爻象分析

元符卦(“卦画卦”)是以二元符号为全部爻画的卦;示数卦或有数卦是以数字表示(部分爻或诸爻)的卦。“示”广于“例示”,其中,以数字表示部分爻画的卦为含数卦,“含”是含有而非全是,以数字表示全部爻画的卦是数字卦,或曰数符卦。因此,基于元符卦的数字卦异于独立型数字卦。出现“ 、ハ、×、 ”之一的卦容易被视为数字卦,学者们从而视这种卦里的“一∧”乃至《筮法》里的全部“一∧”皆数字,产生泛数字卦的观感。因此,本文提出示数卦、含数卦的概念以表达新认识,来分析《筮法》里的复杂现象,力图具体现象具体分析。含数卦及疑是含数卦的现象在《筮法》中很突出,它们是在元符卦基础上示以一个或两个数字,谈数字爻体现的吉凶,或谈数序(数出、数入)。其实,笔者在早年的卜筮实践里也运用过杂含元符和数符的卦形来探索爻象,有自己的视野。元符卦和以之为基础的示数卦都属于“阴阳卦”,高于没有阴阳观念的“简陋数字卦”――张政R等先生谈的那种数字卦。1.认清《筮法》的指南性质:诸例卦乃占事的例示,并非“筮数”(“数字卦”)记录《筮法》是筮事指要,是“死生”“娶妻”“雨旱”等类占事的指南书(“十七命”之外还有占丈夫等,共二十二“命”),有57组例卦,是学术总结,是例示,非“筮数”记录。各组卦(卦局),一般论“四位”(“男女”节特殊),即以三爻的八卦为单位,其体系异于“三易”。(今人霍斐然先生创立的小成图占法也是四经卦占法。)原文的卦组排列是自右至左,本文用现代行文次序,一律改为自左至右。2.先了解:阴阳符号画作“一”“∧”,在孔子研易之前已成传统马王堆帛书《周易》之“易之义”篇云:“子曰。易之义GFDF0(呼)阴与阳。六画而成卦。曲句(勾)焉柔。正直焉刚。” B19 “子曰”是孔子曰。其语涉及卦画符号的形态,直线是“一”,曲勾是“∧”或“”,而“∧”简单,应该是契刻时代的标准形态(画“”是个好)。这说明阴阳符号画作“一”“∧”,在孔子(春秋末期)好易之前已成传统。而《筮法》是战国时期的抄写本。3.例卦的基础:《筮法》八卦图诸卦和《别卦》诸卦皆元符卦,无论其根源是否数字清华简筮书体系分基础理论和例卦。基础理论包括《筮法》的八卦图等,也包括《别卦》。《筮法》的八卦图有三种,人体图外圈的圆形八卦图是卦位图,人体八卦图是部位配卦图,横式八卦图是纳干图。《别卦》诸卦是表示马王堆帛易那种六十四卦的序列。八卦图和《别卦》诸卦,其排列考虑的只是卦际关系,无关于内部的爻际特点,其中的“一”“∧”只是构成卦的两个组合元素,此“两元”换称即二元,它们是符号,故可称之“元符”。无论他人是否承认它们是二元阴阳符号,反正它们只有二元区别的意义。无论其根源是否数字,都不影响其元符性。这些卦是元符卦。数字卦之数字指自然数字,元符与数字是不同层次的关系,元符在逻辑上不能称作自然数字,至少数字论者没谈出过其数字意义。4.推论:基础理论是例卦言辞的前提,那么例卦里诸“一∧卦”应该有元符卦“一∧卦”指(纯)由“一”“∧”表示的卦。《筮法》里基础理论其实是例卦分析的前提,如第二十一节(六子卦)“四季吉凶”是第一节几个例卦谈吉凶的基础,八卦图等是一些例卦的言辞之基础;如第二节“得”所谓“三左同右”“三右同左”,左右之分的基础在卦位图,又,第十一节“雨旱”第二局云“水火相见,在下”,下面两卦是“ ”,其中的坎卦为火,居南方。八卦图诸卦皆元符卦,八卦图是例卦的基础理论,那么可以推导出结论:例卦里的“一∧卦”应该有元符卦。当然,这个理由似乎还不足以使人完全相信,还需要其他的理由。5.局例比较:“一∧卦”在卦象层次示例,是元符卦;含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一∧卦”与含有所谓“杂数”(指 、ハ、×、 )的卦一起出现,容易使人以为二者性质一样。可是,我们若换个视野(需深入隐意),看到的就会是“一∧卦”与“含杂数卦”的层次区别:前者谈卦象层次,主要涉及卦际关系,不论数字;后者谈广义爻象层次,主要涉及爻际关系,数字重要。从层次的区别可以看到卦性的区别。第五节“至”云:“ 至,四正之卦见,乃至。”只涉及离震坎兑四正卦,无关数字如何。比较:第一节“死生”有9组卦,第3―6组皆谈吉凶,有的只涉及卦象,有的还涉及爻象:三吉同凶,待死。 三凶同吉,待死。三吉同凶,恶爻处之,今焉死。 三凶同吉,恶爻处之,今焉死。第5组最后是∧五九,第6组最后是九五∧,涉爻象。整理者注:“以上卦例中的吉凶皆同于本篇第二十一节《四季吉凶》内的春季。如第一卦例右方下冢坎)上震,谖小吉,震为大吉,左方上谖小吉,合即三吉;左下为兑,为小凶,故云‘三吉同凶’……第三卦例‘恶爻’当指左下卦中的‘五’、‘九’而言。奇数的五九为阳爻,与‘六’合组为兑,为小凶。” B20 子居先生评说:“所说当是……恶爻即……九、八、五、四这四个数字爻,可参看《筮法》第二十六节‘崇’及第二十九节‘爻象’。” B21笔者以为,吉凶所据解释有理,依“四季吉凶”节(只谈六子卦):春,震巽大吉,坎小吉,艮离大凶,兑小凶。四个局的吉凶言辞可因之而释。但是,恶爻说法不妥。这四个数本身没有良性恶性,在不同季节良恶不同。第二节“得”有文字配卦象:“春见八,乃亦得……夏见五,乃亦得……秋见九,乃亦得……冬见四,乃亦得。”第3―6组的隐含背景是春季,九、五在此季有恶性效应,应该是一个大凶、一个小凶。“崇”节是谈特殊事项,与这里的事无关。三吉同凶,恶爻居之,是居下爻和中爻;三凶同吉,恶爻居之,是居上爻和中爻。可见,《筮法》的分类很细致,应该是长期筮占实践经验的总结。第3、4局只比较卦象,凶期在待;第5、6局才重视爻、重视数字,凶期在即。“一∧卦”是谈卦象解释,如,第一节“死生”第7―9局为:筮死妻者,相见在上,乃曰死。 筮疾者,一卦亢之,乃曰将死。 筮死妻者,相见在上,乃曰死。“相见在上”是说震巽对配在上位,坎离对配在上位,第8局明言“卦”。这些卦不涉及爻,使用的是卦象分析,着眼的是卦。爻象例解就靠“数”了。如,第二节“得”的第8―11局如下:春见八,乃亦得。 夏见五,乃亦得。 秋见九,乃亦得。 冬见四,乃亦得。每局只例示一个四季吉数(在尾卦),其他的爻画不需要数字表示,只能是阴阳符。第二节“得”,第4、5局为:叁男同女,乃得。 叁女同男,乃得。显性层面的文辞皆只涉叁壹男女,即卦的阴阳性。第4局出现“ ”,意义何在?隐含爻象分析,“ ”所在的卦符形态也出现在第二节第10局,辞曰“秋见九,乃亦得”。四季吉数的例卦,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而且,前面已说明:“行”节的唯一卦局容纳两种数序,证明例卦领域存在元符卦。6.局例比较:“一∧”符号在爻“性”层次示例,数字则在爻“数”层次示例第十七节“成”云:“ 凡成,同乃成。 不同,乃不成。”第十九节“志事、军旅”有语“见同次于四位之中”,则“成”节谈“同不同”的范围应该是“四位之中”,而且前局“之中”有四个五,是同,这种同要求数字层次,而四数有异的情况多,故后局谈不同,不需数字层次,只需爻性层次的异,它涵盖多种异数类型。可见,数字能够深入爻的下级层次。这两个局例里,“四位之中”的“一∧”符号与数字五应该是不同性质的,其中的“一∧”应该是元符。7.《筮法》有数字卦,能确认的只有一例,其他示数卦皆是含数卦第二节“得”的第6局曰:“ 见丁数,乃亦得。”其中的“ ”自上而下为四五九,是兑卦的一种数字卦形态。此局的数字卦在爻际层次示例。57组卦,三个爻皆属 、ハ、×、 的,唯有此例。只这一例能确定是数字卦,且非筮数。第十六节“战”有两个局,感觉上是六个数字依次排列,前局从上而下为四至九,后局从上而下为九至四,也是数字卦示例,但更多的分析显示另有景色,见笔者另篇。8.卦象分析是爻象分析的基础,元符卦是示数卦的基础,是“体”例如,第一节“死生”第5、6局云“三吉同凶,恶爻处之,今焉(乃)死”,“三凶同吉,恶爻处之,今焉死”,先谈卦象层次的“三吉同凶”“三凶同吉”,后谈“恶爻处之”,即二元性质为基的卦象关系乃示地载诚笱源堑幕础。第二十六节“崇”的一级分类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以揭示不同的对应者――同一数字在不同卦里象征点一般不同(“四”字特殊),而且,其中的“兑崇:女子大面端死,长女为妾而死”,并不涉及数字而只涉及卦象,“震崇:日出,东方”只涉及卦位的象征。这明确例示了清华简诸“命”体系里元符卦起基础作用。9.在228个卦里,元符卦占大多数,示数卦约占五分之一《筮法》的57组例卦,论三爻卦是228个。第二十节“四位表”显示,单位是三爻卦,“战”节等也显示单位是三爻卦。一般论“四位”,只有“男女”节特殊。《筮法》诸局大多谈卦象,例示爻象的很少,一般是卦象基础之上延伸。子居先生以爻位方式统计过各个爻符的出现次数,其说法是:“四”出现7次,“五”为13次,“六”为323次,“七”为308次,“八”为10次,“九”为23次,其中“六”“七”共为631次,其余四个共为53次 B22 ,这同于廖先生统计的631次和53次 B23 。此用诸贤之可信的辛劳成果,笔者不另做统计了。其所谓“六”“七”指“∧”“一”。九八五四共出现53次,一些在一个三爻卦上。单纯从诸符号之分布概率看,228个三爻卦不可能皆数字卦,因为那样的几率就确定了有极严重倾向的大势,于卜筮而言就失去了意义。清华几位博士所探索的几种可能的筮法演算,前提就有问题,实际是把《筮法》视为“筮数”记录了。三、《筮法》属高级易学1.《筮法》不仅有二元阴阳观,而且思维很发达,可谓“仙家思维”《筮法》的二元分类思维正常,如男女、生死、吉凶、左右等,而且,《筮法》第二节“得”的第7组卦云,“ 作于阳,内(入)于阴,亦得”,显然有阴阳观。第2、3组卦云“三左同右”“三右同左”,是把八卦分为左右(整理者作了图示),内含两仪观,这种两仪就是阴边、阳边,其阴阳不等同于乾坤,乾坤只是阴阳的突出代表。这种思维能力可以超具象地画出二元符号卦,至于选何种符号,就决定于客观因素和个人偏好了。另外,干支配卦、乾坤运转等,超越了《易经》所体现的思维能力,也超越了古今普通人的思维能力,可谓“仙家思维”(仙非长生不老,陈抟等人皆仙家)。2.数字化天文学化的爻象分析属高级易学,需区分两种数字卦,区分低高级示数卦爻的卦象环境分析比单纯的卦象分析深入了一个层次,《周易》是爻辞占,《易林》是特殊的爻辞占,以卦象环境分析爻,比卦辞占的王家台秦简《归藏》高出了一个层次。京房体系有特殊的爻象分析,六亲法等即是;数字化的爻象分析又是“爻析”(对爻的分析)领域的高级层次。《筮法》有干支配卦、爻位数字论爻象。秦汉以来,至各种易术在当代部分地大公开之前,公开的研易著作数千乃至上万,哪本书的研究达到过那种层次?1997年前后,笔者曾异想天开地以数字化方式探索爻象领域(例如少阳为一阳二阴,包括震坎艮三种“生卦”形态,以标刻数字的卜筮工具或以三枚铜钱的排列形态区别之),做过一些测事实验,收获甚微,深味个中的艰难。一些学者视数字卦为易学史上的低级形态,视东汉以来由“―”“- -”符号构成的传本《易经》为高级符号形态。可是,《周易》大衍筮法是四象(老少阴阳)筮法,卜出的卦其实就是数字六七八九表示的特殊数字卦,这种基于元符卦(体)的数字卦是“示”数卦,异于独立型数字卦(张政R等先生所谈的那种筮数,没有二元观念)。另外,还需区分低级示数卦(例如《周易》四象式卜卦的筮数形态)与高示数卦,高级者是以数字来分析爻象:这种示数卦(数字卦和含数卦)分析,在思维层次上是对元符卦分析的突破性推进,是深入。笔者早期的实践性探索属爻数研究的极低级形态,清代以来以京房易为基础的《铁版神数》爻数体系是爻数分析的登峰造极形态(包括很多神秘内容如《周易》提及的天地数和策数的秘传用法等等),清华简筮书体系也有爻数研究(清华简奇怪的《算表》可能是与《筮法》《别卦》共构筮书体系)。3.余论关于清华简筮书体系的高级性,其他一些内容会在他文专论,此简介之:《筮法》含有“倒天八卦”和“颠倒五行”,易学史上闻所未闻,几年来学者们不知其意,视为低级、不成熟,其实,在李、廖先生同时公开《筮法》小部分内容之前的几年里,“八卦五行颠倒颠”的怪异说法恰好在网络世界破土而出(时机巧合?当代易术大爆炸),有人秘传之,可知的如杨公风水秘传语“识得顺逆颠倒理,不是天仙是地仙……先天后天两种卦,为何阴阳两相差;坎离水火颠颠倒,顺逆挨排分两家” B24 ,对应《筮法》人体八卦图上的坎离两卦颠倒式。总而言之,《筮法》之名只反映主要内容,全面看,应冠名《易术》,其人体八卦可指导修炼。附言:2016年4月23日傍晚在怀化市委迎宾馆,笔者拜访过来此出席某会议的廖名春先生,小议过《筮法》诸卦的性质,廖先生说过一句“其实,他们认为是数字卦,我认为是卦画卦”。确实,廖先生论文的两阶段演化论包含一种卦画卦的认识。注释①B21B22子居:《清华简〈筮法〉解析(修订稿上)》,《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②⑥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文物》2013年第8期。③B14B23廖名春:《清华简〈筮法〉篇与〈说卦传〉》,《文物》2013年第8期。④⑦⑩B12B13B15B16B17B18B20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中西书局,2013年,第75、119、119、47、49、86、94、97、83、79页。⑤刘雨鹰(笔者笔名):《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刘霖映:《水书〈连山易〉是真的连山易:初级论据及前提问题》,《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雪苗青:《〈连山〉〈归藏〉的汉代官藏本之考定》,《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雪苗青:《〈归藏〉书名来源考:“帝―坤”体居首》,《怀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⑧梁韦弦:《有关清华简〈筮法〉的几个问题》,《周易研究》2014年第4期。⑨王新春:《清华简〈筮法〉的学术史意义》,《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B11李学勤:《〈筮法〉〈别卦〉与〈算表〉》,《中国文化报》2014年1月14日。B19廖名春:《帛书〈衷〉篇校释札记》,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78、180页。标点改为断号,此不议论其个别标点之对错。B24上述秘语,最先公开者是祖籍为杨公故乡三僚村的、台湾头号风水师曾子南,1965年作《杨公天机秘密三元地理便诀》,其后,2010年,江西省三僚村号称杨公第三十八代传人的天湖居士的博客文章《大三元救贫理气》在大陆网络界最先传播这些内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6 1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易心易 于 2023-5-6 12:10 编辑

此简介之:《筮法》含有“倒天八卦”和“颠倒五行”,易学史上闻所未闻,几年来学者们不知其意,视为低级、不成熟,其实,在李、廖先生同时公开《筮法》小部分内容之前的几年里,“八卦五行颠倒颠”的怪异说法恰好在网络世界破土而出(时机巧合?当代易术大爆炸),有人秘传之,可知的如杨公风水秘传语“识得顺逆颠倒理,不是天仙是地仙……先天后天两种卦,为何阴阳两相差;坎离水火颠颠倒,顺逆挨排分两家” B24 ,对应《筮法》人体八卦图上的坎离两卦颠倒式。总而言之,《筮法》之名只反映主要内容,全面看,应冠名《易术》,其人体八卦可指导修炼.                        在【清华简】未收购,收藏前,我曾在易经吧写过一个贴子,【文王为啥把坎离颠倒】,是用天地交午,龙图三变,推倒出来的。当时的吧主说我离死不远了,诋毁先贤,同时吧内大量排挤打击象数派,把,悟以空,执象乾坤,三心二意,等等排出门外。
    学易当以一贯之,证易当方外求真。无所谓名门正宗正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11: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邵伟华解答:我的八卦爻相图为何离在上坎在下?
   自文王改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图后,我国的八卦图都是坎在上离在下。这是根据我国地形北高南低和坎为北,离为南之故。1984年,我设计的八卦爻相图,改离为上,坎为下。为此,昆明的一位教授和一些易学爱好者,都认为我的八卦图画颠倒了,是错的。 我认为原来的八卦图坎上离下的画法虽然合符北为坎,南为离,但它不符合天体和人体的固有实际情况。易经上有:太阳为阳为火,月亮为阴为水。太阳在上,月在下,太阳为火,月为水。在人体,心为火属阳在上,坎为肾属水在下,故我把八卦图设计为离上坎下。这既符合天体自然现象,又符合人体的生命规律。 我的画法是离在上,坎在下。这种画法,在今天以前,我还未看到有哪本古书画离在上,坎在下的八卦图。不过我从田国福弟子编著的(《河间金石遗録》河北教育出版,79页)书中,发现有明朝的青灰传上画有一幅八卦图,正是离上、坎下(见图),这正为我八卦图离上,坎下的画法找到了依据。当然,更主要的是要符合自然规律。
https://wenda.so.com/q/150223119321611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12: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5-6 12:30 编辑

贵州挖出明代“红棺”,出土道家罕见夫妻古墓,墓中现太极八卦图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1666757230588056642
5.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7 2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5-6 11:46
邵伟华解答:我的八卦爻相图为何离在上坎在下?
   自文王改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图后,我国的八卦图都是坎 ...

       首先谢版主所提供的回复,但读后让人不解,【周易本义】上明明画的是上离下坎的后天八卦,邵又说是,他改后的八卦是【上离下坎】,不就等于没改吗?同样明代青砖上八卦也是【上离下坎】,和传统后天八卦一样,这叫发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7 2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5-6 12:26
贵州挖出明代“红棺”,出土道家罕见夫妻古墓,墓中现太极八卦图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 ...

     关于反向八卦之说,也不属实,我看了文字报告,不但南北颠倒了。东西也是颠倒的,就是把四神转了180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7 2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设想,我们所看见得八卦图,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并列,还是母子关系,有没有一种八卦图是母图,其它的八卦图,都是从【母图】变化出来的,这样不同的八卦图所代表的不同易学体系,才能相互容和贯通。从而达到以一贯之,也就是想达到一本万殊。万殊一本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