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豪亮(1927~1982),四川成都人,194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出土文物和古文字研究,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参与了马王堆汉墓帛书、睡地虎秦墓竹简、居延汉简、阜阳汉简、定县汉简的整理研究工作。于先生的许多研究成果,有的当时即产生较大影响并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有的开始未被重视但后来得到新出资料的证实。
文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分为三部分。即:一、《六十四卦》:这是通常被称为《经》的部分。
二、《六十四卦》卷后的佚书: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下》以外,此书的其余部分,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内容是孔子和他的学生讨论卦、爻辞含义的记录。
三、《系辞》:同今本《系辞》有相当出入。没有今本《系辞•上》的第八章(即“大衍之数五十”章),今本《系辞•下》第四章的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等四节又在上述的佚书之内。除此之外,今本《系辞》大致都包含在帛书《系辞》里面,不过两者章节的次序不很相同,文句也有差异。
不同的帛书《周易》
帛书《六十四卦》可以称为别本《周易》,因为它同已知《周易》的各种本子都不相同。不仅卦名不同,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卦辞、爻辞也不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帛书的卦名有两个与《归藏》有关。一个是钦卦,帛书的钦卦,通行本是咸卦。《归藏》也有钦卦,朱彝尊《经义考》云:“钦在恒之前则咸也。”帛书《周易》同《归藏》的咸卦都名为钦卦,应该不是巧合。另一个是林卦,帛书的林卦是通行本的临卦。《归藏》有“林祸”,李过《西溪易说》云:“临为林祸。”帛书《周易》与《归藏》同一“林”字,也显得两者有一定的渊源。
我们认为《归藏》不是伪书,因为咸卦又名钦卦,不见于已知的各家《周易》,只见于帛书和《归藏》,这说明《归藏》同帛书《周易》有一定的关系,而帛书《周易》汉初已不传,所以《归藏》成书,绝不晚于战国,并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
帛书上卦排列的次序是:键、根、赣、辰、川、夺、罗、筭。下卦排列的次序是:键、川、根、夺、赣、罗、辰、筭。上卦的键,依次同下卦的八个卦组合,成为键、妇、掾、礼、讼、同人、无孟、狗。然后,上卦的根再同下卦的八个卦组合,组合时,把下卦的根提到前面,先同根组合,再依次同其余七个卦组合。这样就组合成为根、泰蓄、剥、损、蒙、蘩、颐、箇。
然后,上卦的赣再同下卦组合,组合时,把下卦的赣提到前面,先同赣组合,再依次同其余七个卦组合。这样就组合成为习赣、襦、比、蹇、节、既济、屯、井。然后,上卦的辰、川、夺、罗、筭先后以同样的方式,分别同下卦的八个卦组合。这样,就排列成为六十四卦的次序。
为什么上卦排列的次序是键、根、赣、辰、川、夺、罗、筭,下卦排列的次序是键、川、根、夺、赣、罗、辰、筭呢?
帛书《系辞》有这样四句话:“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今本《说卦传》作“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我们以帛书的四句话作为排列的依据,只把“火水”改为“水火”,再根据传统的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的说法,就可把八个卦作如下排列:从键起,从左至右的次序是键、根、赣、辰、川、夺、罗、筭,这是上卦排列的次序。对角的两卦相连,然后再从左至右,其次序是键、川、根、夺、赣、罗、辰、筭,这是下卦排列的次序。
失传的帛书《周易》
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
《汉书•艺文志》云:“《易》为卜筮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迄于宣、元,有施、孟、梁邱、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邱《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西汉初年传《易》者当然不止田何一人,但以田何为最有名,据《汉书•儒林传》,施、孟、梁邱三家都传田氏《易》。
汉石经以梁邱氏《易》为底本,校以孟、施、京三家本,因此,汉石经虽然残缺很多,在帛书发现以前,却是最早的本子了。以帛书同汉石经残字相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本子,不仅卦序不同,卦名和卦、爻辞也有所不同。
高氏《易》出于丁宽,丁宽也传田何《易》,故高氏《易》同汉石经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中古文《易》与费氏《易》相同。在《经典释文》和《古易音训》中,我们还可以见到所征引的古文。以帛书和征引的古文相校,相同之处很少,不同之处很多。因此,帛书与古文《易》也不同。
除了上面所举西汉的几种传本外,还有西晋出土的《周易》,与当时通行本相同,当然就与帛书不同。
我们再以帛书同《周易集解》、《古易音训》、《汉上易传》以及《易汉学》、《易义别录》、《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汉魏遗书钞》、《玉函山房辑佚书》等书所引汉、魏各家《易》比较,发现帛书与汉、魏各家都不相同。
唐石经《周易》、敦煌唐写本《周易》残卷和通行本《周易》都是王弼本,与帛书更不同。
因此,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