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中国文化背景的学者研究西哲的辩证法,我最担忧的是:“外来和尚念错经”。回归传统辩证法的研究,“念歪了经”,囫囵吞枣的消化不良。 一、老子道法自然的“负阴抱阳”,天施地受的万物生成现象;祸福倚伏,是情伪相感的人事险阻与吉凶发生的祸福现象。辩证法止步于研究因果事实的事物表面现象?不!辩证法是透过因果事实的事物现象,研究事物深层的本质矛盾。“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义利矛盾的“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的辩证法,中庸质文仁礼忠恕的天下义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争名夺利的质胜文则野;“出利入害,人用不生”,文胜质则史的淡泊名利。“利义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透过分析利害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方能探究出义利矛盾。有一人正义辨善恶,有一时大义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有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古今义理会通。研究事物现象的老子道学,归属辩证法?念歪了经,连同实相为空境的佛教,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宋明理学,都是念歪了经,哲学真理的辩证法,被弄成乱七八糟的杂货店,痛心! 二、辩证法与唯物论是逻辑相连。唯物论的客观事实,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物物经济发展,决定着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辩证法的客观事实:存在音容天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物物成果不是上天恩赐,而是乾刚健与坤柔顺互动协同,礼义规范实践实证的“大中而上下应之”。唯物的变化规律是;“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辩证法的变化规律是:“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辩证法主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故刚柔文质,道原并建,而大中即寓其间。因其刚而柔存焉,因其文而质立焉,有道者之所尚也”。“刚柔文质,皆道之用也。相资以相成,而相胜以相节。则极重而必改,相制而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 三、孔儒的思辨论理学时代,唯物论日趋成熟为理性实学。但是,辩证法的实学理性,尚处在基础理论阶段,即张载所说的一物两体,矛盾基础理论的对立统一。辩证法入世的逻辑基础,正视礼义规范为实践实证,矛盾基础理论的客观事实,孟子提出明庶物,察人伦,荀子精练为礼三本的形下器道矛盾体,“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自然伦常与社会道德伦理之间的基本矛盾。联接到“君师者,治之本”的一物两体。尧之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桀之天的“上溢而下漏”;“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易传》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因果事实是刚柔险阻与吉凶。指向是一物两体的矛盾事实。思辨性质的哲学萌芽,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生长在一物两体的思辨论理学中。荀子提出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解蔽的学者心智是:“虚壹而静谓大清明”。《易传》提出神導效应的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神導效应就是天道元亨利贞,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 四、辩证法的思辨哲学日趋成熟,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张载的神化理论,“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形上導的神理明诚,導向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的理气诚明,“性性”,“为天地立心”。“为能存神”的性之灵;形下器道的经济效应,物物,“为生民立命”。前接荀子“精于物物”的义理逻辑。“为能过化”,前接《易传》穷神知化的义理逻辑,有天之则。“性性”,船山的新概念是“神气”,“由气之必有神,知神之固有气也”。“物物”,船山的新概念是“形理”,“由形之必有理,知理之必有形也”。神化的新概念:“形气存乎神理,则可以数数之,类应之”。神理明诚,天有贞一之理,辩证法的的两体理一。理势言天的理成势者,理有屈伸与顺逆的理势自然;人事有相乘之几的势成理者,势有轻重成可否之事的理势自然。当势成理者的理势自然,走到“极重而必改”的“相制抑以相生”,返回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理势矛盾运动两体理一的“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理势言天,“君师者,治之本”的唯物辩证与辩证唯物,传统思辨哲学的辩证法。 五、孔儒思辨论理学的更高复归阶段,是张载正蒙与船山实学的思辨哲学,从一物两体的辩证法萌芽,生长成两体理一为思辨哲学的辩证法,传统儒学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孔儒的思辨论理学论理是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是辩证法两体理一的哲学萌芽。老子有无相生道法自然三无为,止步于因果事实的事物现象,称之谓传统辩证法,学理紊乱了,带来心性文化的紊乱,儒道佛互补的善性文史,宋明理学道德固化的形上教条,“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害苦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