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4-8-5 21:05 编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说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唯物与唯心,现象和本质,大道一体,阴阳互化,白天和昼夜,我们说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从中我们知道的事和不知道的事,事物是相对的矛盾存在(本质和本质之下,或者说本质区别.事物的常态和变态),常态就是区别(或者说事物本身面貌,相对好坏),变态就是相对之间,相互之间的联系(常态下的变化,单一性或者多面性,相互之间的转换会不会变成新的物质或者物质是由于相互之间的转换而来等等)。相对来说,好坏是我们发现的过程,那么好坏的目的是什么?不好来说就是破坏,比如地沟油,我们说食品变质,然后我们会考虑到环境,而后环境的构成,构成之后等等。由此物质追求,文明发展的背后。我们常说行善积德,是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对于宇宙而论。我们为什么道德?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道可以说是总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规律之下,我们说自然包含局部和整体相对两个方面,局部当中又有其相对的局部和整体,比如宇宙的形成,各个星体之间的牵连相互关系等,个人到社会,社会到国家,国家与国家,作为地球村,大道阴阳,人类命运,福祸相依。)
恒也,福祸相依,老子说有无相生。相对来讲,本质与现象,如果说宇宙的形成是现象,那么本质是什么?这个不好说,取决于人类文明目前的程度,我们是从现象当中发现,然后总结出来的本质规律,相对来说就是平衡(主要以平衡为考虑,长久为标准,我们说未知的是建立于已有的基础之上,好比消耗(以太阳为主客关系,太阳的寿命决定客观下事物的形成,反之,客观决定主观事物,发展发现是建立于未知的基础之上,基础就是已有(自然,整体)为考虑,太阳到太阳系)
我们说资源再生,再生的目的,考虑的基础是什么,文明,现代文明的目的和意义,发展以及发展的背后,好比“一带一路”考虑和实施的标准和目的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实施?物质的追求,追求的意义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考虑。站在国家的角度,我们说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说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民主,明主的意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告知我们人和自然如何相互和谐相处。
老子说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是谓玄德,大道阴阳,阴阳互化。人生命运,福祸相依。”意思是,道分为阴和阳,阴阳之间相互转化?。人生与命运,福与祸?相因而生。常言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这就好比白天黑夜,阴阳无极,昼夜交替是一种自然现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老子在《道德经》提道“上善若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说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简而言之就是所学所用,以至于平常,当平常为日常,习以为常)
善同德,老子说万物遵道而贵德
善同德,善与不善
老子说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我们所教所言需要相对(矛盾),老子意思是不分彼此,即不分个人.消除矛盾,上到明君,下到百姓,讲究君民一心,百姓所事即明君从事。
为而不为,是以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如何看待个人,如何治理国家,《道德经》里面很多处都有提及到,意思都一样。
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消除两极)
老子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诸。(天下是天下人的,也是个人的天下)
老子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即民心所向,《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乃久,没身不殆。”
民心所向,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即圣人无心,以道为心。公道,自在人心.
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即圣人无德,道自有德。
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见小曰明,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公道自在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道之善出于道之本性,道之本性始终如一)
老子说: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什么是真君子,什么又是真小人
中庸说: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万古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说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老子《道德经》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也是儒家所述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
儒家说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宏观的利己主义和狭义的自由主义认定,在认知上就会固有的认为,比如形式认定,固化下的社会结构,是线性结构认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说异同,两极分化,这也是传统文化多年的弊病,人治社会结构,以至于糟粕。
君子求同,小人求异
“上善若水,《大学》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人情世故,其实就是趋利避害,中华文化(老,历代),或者说老传统文化所述的阴阳观,其实都是说如何趋利避害,叫我们如何思左而顾右,有人说这是奴性的养成,或许是。源头呢,就是矛盾相对不平等(阴阳不平衡),好比君子,君臣之间。
我们说人治社会,君主制,那么社会形式就是阶梯式结构。人治,相对的就会存在人为因素,人治弊端,比如通报,就需要一层一层往通报,由此社会模式。社会结构就是抱团取暖模式,好比当代,其实都是这种结构。
小团体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当代也不能说是封建资本,主体是人,好坏不一)
人情社会呢,主体是人,那么规矩就往往不能说是规矩,好坏不一。守规矩呢,往往被认为不懂人情,不守规矩呢,人家会说懂事故。
在一个人情社会说不懂人情的话。
君子求同,小人求异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老子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以不治为治,以不智治国,国之福。
传统文化的阴阳观,新旧,按现代的话说就是良性循环,物竞天择。
(我们说物质为上,内耗就是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