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5|回复: 6

[易学杂谈] 参考资料:通行本卦序的千年迷局/显性队列的遮蔽性与结构性定义的缺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4-23 18:18 编辑

通行本卦序的千年迷局
显性队列的遮蔽性与结构性定义的缺席
J.M.九宫格

通行本卦序的千年悬疑,本质源于其表层显性队列与深层结构逻辑的认知断层。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卦序的线性排列表象("显性队列"),却未能穿透其背后隐藏的"结构性定义域"——这一认知盲区导致三个核心困境:


  • 表里割裂的诠释陷阱
    卦序的显性队列仅为冰山一角,其完整的数学身份需通过四维定义框架方能确证:

    • 拓扑定义(八宫矩阵的几何约束)
    • 数理定义(幻方结构的平衡法则)
    • 算法定义(单循环演绎的路径唯一性)
    • 符号定义(卦爻变易的编码规则)
      传统诠释仅以"顺序队列"为观测窗口,无异于仅凭基因片段推测完整基因组。

  • 结构密码的隐形书写
    卦序的真实认定标准被加密于多重嵌套结构中:
    显性层:卦序队列(卦符线性序列)  
    ↓ 拓扑映射  
    隐性层:八宫矩阵(空间位序架构)  
    ↓ 数理约束  
    核心层:幻方系统(数码平衡法则)  
    ↓ 算法生成  
    本源层:循环演绎环(路径唯一性证明)  

    这种"结构套娃"机制使得单一维度的解读必然陷入逻辑坍缩,唯有通过跨维度演绎方能破译其全息密码。

  • 范式革命的破解路径
    现代研究的突破在于构建了"数理基因测序"模型:
    基因解码:通过易平方捭阖图提取卦序的"数理基因组"(八阶矩阵群+幻方对称群)
    表达调控:揭示"卦码-序码"双向对称机制对显性队列的生成控制
    功能验证:证明单循环演绎环是唯一满足四大定义域的合法路径
    此过程如同对《周易》进行数学考古,从文化遗存中复原出完整的结构蓝图。

    认知范式的三重跃迁

    破解卦序之谜需实现:

    • 从线性观察到结构建模(队列→矩阵→幻方的维度跃升)
    • 从经验归纳到算法推演(描述性分析→生成式证明的范式转换)
    • 从哲学诠释到数理确证(意象解读→公理体系的认知革命)

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通行本卦序的千年悬案,更重塑了易学研究的认知框架——卦序不再是神秘的经验排列,而是可计算、可验证、可生成的数学结构体,其精妙程度堪比自然界隐藏的深奥数理法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4-24 17:13 编辑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卦辞与学习态度探讨

蒙卦此句以学习态度为主,教学态度为辅,根本在于强调求学者须以诚敬之心对待启蒙,不可轻慢知识或依赖他人。师长则需在保护知识严肃性的前提下因势利导。这种互动关系,实为古代教育哲学中“学”与“教”辩证统一的体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源流佐证:
  • 程颐《伊川易传》指出:“告之者,因其明而导之;不告者,因其昏而拒之。”强调教学需依据学生的悟性与态度。
  • 朱熹《周易本义》直言:“再三者,烦数也。烦数则渎慢矣,故不告也。”将问题归咎于求学者自身的轻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4-24 17:20 编辑

学习态度层面
  • “初筮告”象征学习者初次求教时的真诚与专注,此时师长应当回应。但若“再三渎”(反复轻率提问),则表明学习者缺乏独立思考、轻慢学习过程,甚至对知识不够敬畏(渎即亵渎)。这种态度下,师长不再回应(渎则不告)。
  • 《周易》强调“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学生主动求教,而非师长强加),主张学习的主动性、诚意与敬畏心。反复提问若流于形式,则违背了“蒙以养正”的启蒙宗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态度层面
  • 师长的回应需基于学生的态度调整:对真诚者耐心教导,对敷衍者保持原则。这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智慧,避免无效灌输。
  • 但这一态度是被动反应,根源仍在于学生是否具备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卦辞的核心并非探讨“如何教”,而是“如何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行本周易卦序以“乾坤—屯蒙—既济未济”为轴线,揭示了一个根本命题:秩序永远诞生于混沌,而混沌又内在于秩序。这种动态平衡既是自然法则(如四季轮回、万物生灭),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智慧(如制度革新、文明演进)。通过卦序编制,古人将“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升华为一种普世的宇宙观与历史观,至今仍对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具有启示意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4-26 12:32 编辑

起点:乾坤定天地
首卦《乾》(天)与次卦《坤》(地)象征宇宙的原始混沌分化出阴阳二气,奠定“秩序”的物理基础。
这一阶段如“序卦传”言所对应:“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从无序的混沌中划定天地界限,为万物生成提供框架。

       ——从“天地开辟”到“文明建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